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返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岁十月之(农历每月十五日)B.顾而乐之,行歌相答(边走边唱)
C.攀栖鹘之巢(危险)D.江流有声,断岸千尺(陡峭的江岸)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B.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C.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D.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小题3】下面是关于《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的比较,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前赋主写江上秋月,景色宁静清爽;后赋主写江岸冬景,境界寥落幽峭。
B.前赋以谈玄说理为主,议论风生;后赋则以记叙描写为主,奇境迭出。
C.前赋以入梦结,表现作者暂得解脱的旷达;后赋以梦醒结,表现作者内心的矛盾与苦闷。
D.二赋都以情感变化为线索,表达了作者情感的曲折变化及心理矛盾的解决过程。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2)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
(3)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4)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29 11:02:2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留侯论(节选)

苏 轼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妻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帝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而愚以为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选》)

(简注)
①逆:迎接。②仆妾之役:指圯上老人命张良拾履之事。
(阅读指要)
本文为史论。开端即平空起势,论豪杰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点出“忍”为关键。而圯上老人黄石公担心张良才有余而度量不足,故深折其锐气以砥砺其意志,使其“忍小忿而就大谋”,成天下之大勇。文章借旧案翻出新意,文势浑浩流转,出奇制胜。然作者将楚汉相争的胜败仅仅归于张良能忍的个人气质,似有失片面。
(阅读训练)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然临之而不惊(______) (2)而不能人者(______)
(3)当淮阴破齐,而欲自(______) (4)非子房其谁之(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乃”与“而其状貌如妇人女子”中“乃”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设九宾于廷,臣敢上璧
B.陋者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C.与尔三矢,尔其无忘父之志
D.断其喉,尽其肉,
【小题3】选文第三段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段在文章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选文第四段引太史公的想法,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2)此固秦皇帝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超然台记

苏轼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夫所为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辞福。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

予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予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余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邱、高密之木,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

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庐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

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余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予弟子由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予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释舟楫之安,而车马之劳 服:承受,承当
B.岁比不,盗贼满野  登:登山
C.庶几有隐君子乎 庶几:或许
D.予弟子由在济南 适:恰好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美恶之辨战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 浩浩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B.是谓求祸辞福 尽吾志也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C.伐安丘、高密之木修补破败 险远,则至者少
D.日食杞菊,人固疑予不乐也 后世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小题3】下列选项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一样的是
A.吾安往而不乐B.又乌知胜负之所在
C.而今安在哉D.而又何羡乎
【小题4】下列句子中,全部体现作者“超然物外”思想的一组是
①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
②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
③始至之日,岁比不登
④斋厨索然,日食杞菊
⑤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
⑥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余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
A.①②⑥B.②③④C.②④⑥D.①③⑤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若认为凡物都有可欣赏的地方,都可使人快乐,只要有超然物外的思想,就能随遇而安。
B.作者登台远望,联想到古人功业,可见作者虽然身在胶西但并没有完全磨灭建功立业的理想。
C.描写超然台四方胜景和四季美景,是为了说明作者能在既有境况下获得快乐,突出了超然的思想。
D.作者在文章篇末点题,并给高台取名,表示自己“无所往而不乐”的生活态度和豁达胸怀。
【小题6】把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