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返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岁十月之(农历每月十五日)B.顾而乐之,行歌相答(边走边唱)
C.攀栖鹘之巢(危险)D.江流有声,断岸千尺(陡峭的江岸)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B.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C.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D.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小题3】下面是关于《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的比较,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前赋主写江上秋月,景色宁静清爽;后赋主写江岸冬景,境界寥落幽峭。
B.前赋以谈玄说理为主,议论风生;后赋则以记叙描写为主,奇境迭出。
C.前赋以入梦结,表现作者暂得解脱的旷达;后赋以梦醒结,表现作者内心的矛盾与苦闷。
D.二赋都以情感变化为线索,表达了作者情感的曲折变化及心理矛盾的解决过程。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2)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
(3)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4)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29 11:02:2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各题。
鹧鸪天
宋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红蕖,红荷花的别名。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上片“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两句描摹近景:其中既有动景,又有静景,意象开阔,层次分明。在短短的两句中竟然写出了林、山、竹、墙、蝉、草、池塘七种景物。
B.“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两句,写景有色有香,有动有静,空中与地上两组景象相得益彰,组成一幅相映成趣的美丽图卷。
C.“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是本词的点睛之笔,“殷勤”运用拟人手法,使雨有了人的情意。在这两个字里,还含有某些意外之意,即是说:有谁还能想到几经贬谪的词人呢?大概世人早已把我忘却了,唯有天公还想到我,为我降下这场雨。
D.“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写作者太阳西下时手拄藜杖缓步游赏,表现他自得其乐的状态。这三句似人物素描画,通过外部形象显示其内心世界,也是高明的手法。
E. 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刻画人物形象,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描写了作者村中游赏时偶遇细雨,但仍欣赏了一派树林葱郁、蝉声四起的夏末秋初雨后村舍之景。
【小题2】请简要分析“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一句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点。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小题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苏子愀然,正襟坐   危:端正
B.山川相,郁乎苍苍   缪:盘绕
C.不知东方之白 既:既然
D.洗盏酌     更:更换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何其然也/耳得之而
B.今安在哉/侣鱼虾友糜鹿
C.此非曹孟德诗乎/固一世雄也
D.山川相缪,郁苍苍/相与枕藉舟中
【小题3】对这三段文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客”举曹操之例,表述英雄人物不能与天地共存,并发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深切感慨。
B.作者辩证地认识万物,找到了克服个体生命短暂而引起的恐惧心理的灵丹妙药。并得出结论:水月是值得人类羡慕的。
C.作者运用主客问答这一赋的传统手法,表现了他力求排遣苦闷、顺应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D.选文写历史事件,写眼前之景,写主客问答,联想丰富,转换自然。并指出看待事物“变”与“不变”的关键在于,由“変者”观之还是由“不变者”观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后赤壁赋
苏 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笑,予亦惊悟。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注 ①巉(chn)岩:险峻的山岩。②披蒙茸:披,分开;蒙,覆盖;茸,这里指杂草。③冯夷:水神名。④玄裳缟衣:玄,黑色;缟,白色丝织品;裳,下裙;衣,上衣。⑤畴(chóu)昔:往昔,从前。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二客予,过黄泥之坂 从:跟随
B.顾所得酒乎     安:哪里
C.掠予舟而西也     西:西方
D.道士笑 顾:回头看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B.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C.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D.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二段写泛游之前的活动,交代了泛游时间、行程、同行者以及为泛游所做的准备。
B.第三段中的“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既是写实,又多少带有作者对人世沧桑的感慨。
C.本文中道士化鹤的描写,反映出作者在出世入世问题上的矛盾心态;《赤壁赋》中“苏子”的议论表达了他乐观旷达的思想。
D.本文和《赤壁赋》都表现出一种消沉和虚无的思想,这正是作者的思想局限造成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2)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况吾与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小题1】下面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川相,郁乎苍苍  缪:缭,盘绕B.举匏樽以相 属:连接
C.酾酒江,横槊赋诗  临:面对D.而莫消长也 卒:到底
【小题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月出东山之上 赤壁之下
B.惟江上清风 哀吾生须臾
C.扣舷歌之 顺流东也
D.相与枕藉舟中 飘飘如遗世独立
【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凌万顷之茫然B.歌窈窕之章C.白露横江D.杯盘狼籍
【小题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壬戌:古代干支纪年法,古人常用“天干”十个字和“地支”十二个字按一定规则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
B.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古人将满天星宿划为四大星野,春秋时又将四象细分成了二十八宿。
C.孟德:是曹操的名,古人一般既有名又有字,“名”是出生时取的,供长辈或自己来称呼的,“字”是供朋友称呼的。
D.子:是古代对成年男子的尊称,是春秋战国时期,成年男子都可以称为“子”,而且都希望别人称自己为“子”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写自己在辽阔江面上泛舟,仿佛在浩荡的太空中乘风而行,毫无阻碍简直就是远离人世,飘飘升入仙界里去了,令人陶醉其中。
B.作者借助夸张、想象,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化抽象为具体,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回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生动、真切感人。
C.苏轼听到了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箫声,他感到忧愁凄怆,于是整理好衣襟胆战心惊地坐着,这里借主人之问,自然引出悲之所在。
D.本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的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摆脱了赋在句式、声律等方面的束缚,相对自由。
【小题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