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句是()
A.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唉,你这远方的人为什么到这里来呢?
B.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守关的将领有的不是(自己的)亲信,因此变成叛乱者。
C.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像庄周梦蝴蝶一样,我曾沉迷在美好的境界中,我只能像望帝那样,把爱心托给杜鹃。
D.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在这令人悲伤的秋天,我常常离家万里,抱着晚年多病的身体独自登上高台。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3-17 05:57: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子如,字遵业,河内温人也。少机警,有口辩。好交游豪杰,与高祖相结托,分义甚深。孝昌中,北州沦陷,子如携家口南奔肆州,为尔朱荣所礼遇。荣以子如明辩,能说时事,数遣奉使诣阙,多称旨,孝庄帝亦接待焉。葛荣之乱,相州孤危,荣遣子如间行入邺,助加防守。葛荣平,进爵为侯。元颢入洛,人情离阻,以子如曾守邺城,颇有恩信,乃令行相州事。颢平,征为金紫光禄大夫。

尔朱荣之诛,子如知有变,自宫内突出。至荣宅,弃家随荣妻子与尔朱世隆等走出京城。世隆便欲还北,子如日:“若必走北,即恐变故随起,不如分兵守河桥,回军向京,出其不意,或可离溃。假不如心,犹足示有余力,使天下观听,惧我威强。”于是世隆还逼京城。高祖起义信都,世隆等知子如与高祖有旧,疑虑,出为南岐州刺史。子如愤恨泣涕自陈而不获免高祖入洛子如遣使启贺仍叙平生旧恩寻追赴京以为大行台尚书天平初年,除左仆射,与侍中高岳、侍中孙腾、右仆射高隆之等共朝政,甚见信重。高祖镇晋阳,子如时往谒见,待之甚厚,并坐同食,从旦达暮,及其当还,高祖及武明后俱有赉遗,率以为常。

子如性滑稽,不治检裁,言戏秽亵,识者非之。而事姊有礼,抚诸兄子慈笃,当时名士并加钦爱,世以此称之。然素无鲠正,不能平心处物。世宗时,中尉崔暹、黄门郎崔季舒俱被任用。世宗,暹等赴晋阳。子如乃启显祖,言其罪恶,仍劝诛之。其后子如以马度关,为有司所奏。显祖引子如数让之,因此免宜。久之,犹以先帝之旧,拜太尉。齐天保三年十二月廿五日,以疾薨于邺城,时年六十四,曰文明。

(节选自《北齐书·司马子如传》)

【小题1】对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如愤恨/泣涕自陈/而不获免/高祖入洛/子如遣使启贺/仍叙平生旧恩/寻追赴京/以为大行台尚书/
B.子如愤恨/泣涕自陈/而不获免/高祖入洛/子如遣使/启贺仍叙平生旧恩/寻追赴京/以为大行台尚书/
C.子如愤恨/泣涕自陈/而不获免/高祖入洛/子如遣使/启贺仍叙平生旧恩/寻追/赴京以为大行台尚书/
D.子如愤恨/泣涕自陈/而不获免/高祖入洛/子如遣使启贺/仍叙平生旧恩/寻追/赴京以为大行台尚书/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昌,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年号的使用始于汉武帝。
B.黄门郎,又称黄门侍郎,为供职于宫门之内的郎官,是皇帝近侍之臣,可传达诏命。
C.崩,古代帝王、王后、侯王的死叫“崩”,大夫的死叫“卒”,士的死叫“不禄”。
D.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子如能言善辩,擅于分析形势。他能说会道,多次被尔朱荣派去京城禀报情况;尔朱世隆逃出京城后想北归,他分析北归与回京两种情况,劝服他率兵攻击京城。
B.司马子如重情重义,不顾个人安危。他曾投靠尔朱荣并受到重用,在尔朱荣被诛杀时,他从宫中直接奔到尔朱荣家,抛弃自己的家带着尔朱荣的妻子儿女等人逃出京城。
C.司马子如喜好交游,高祖待他深厚。他喜欢和豪杰结交,和高祖情分匪浅;高祖镇守晋阳时,他前去投靠,和高祖一起吃饭,整日长谈,受到了高祖的礼遇。
D.司马子如言行放诞,非常照顾家人。他生性善辩,行事不加以检点节制,受到人们的指责:但他侍奉姐姐、教养子侄都十分尽心,当时名流和世人因此称赞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葛荣之乱,相州孤危,荣遣子如间行入邺,助加防守。
(2)其后子如以马度关,为有司所奏。显祖引子如数让之,因此免官。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张昭字子布,彭城人也。少好学,善隶书,与琅邪赵昱、东海王朗俱发名友善。弱冠察孝廉,不就。与朗共论旧君讳事,州里才士陈琳等皆称善之。刺史陶谦举茂才,不应,谦以为轻己,遂见拘执。昱倾身营救,方以得免。孙策创业,命昭为长史、抚军中郎将,升堂拜母,如比肩之旧,文武之事,一以委昭。

策临亡,以弟权托昭,昭率群僚立而辅之。上表汉室,下移属城,中外将校,各令奉职,权悲感未视事,昭谓权曰:"夫为人后者,贵能负荷先轨,克昌堂构,以成勋业也方今天下鼎沸群盗满山孝廉何得寝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乃身自扶权上马陈兵而出然后众心知有所归

权每田猎,常乘马射虎,虎常突前攀持马鞍。昭变色而前曰:"将军何有当尔?夫为人君者,谓能驾御英雄,驱使群贤,岂谓驰逐于原野,校勇于猛兽者乎?如有一旦之患,奈天下笑何?”权谢昭曰:"年少虑事不远,以此惭君。"魏黄初二年,遣使者邢贞拜权为吴王。贞入门,不下车。昭谓贞曰:"夫礼无不敬,故法无不行。而君敢自尊大,岂以江南寡弱,无方寸之刃故乎!"贞即遽下车。

昭每朝见,辞气壮厉,义形于色,曾以直言逆旨,中不进见。后蜀使来,称蜀德美,而群臣莫拒,权叹曰:"使张公在坐,彼不折则废,安复自夸乎?"明日,遣中使劳问,因请见昭。昭避席谢,权跪止之。昭坐定,仰曰:"昔太后、桓王不以老臣属陛下,而以陛下属老臣,是以思尽臣节,以报厚恩,使泯没之后,有可称述。若乃变心易虑,以偷荣取容,此臣所不能也。"权辞谢焉。

昭容貌矜严,有威风,权常曰:"孤与张公言,不敢妄也。"举邦惮之。年八十一,嘉禾五年卒,曰文侯。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张昭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方今天下鼎沸/群盗满山/孝廉何得/寝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乃身自扶权/上马陈兵而出/然后众心知有所归
B.方今天下鼎沸/群盗满山/孝廉何得寝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乃身自扶权上马/陈兵而出/然后众心知有所归
C.方今天下鼎沸/群盗满山/孝廉何得寝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乃身自扶权/上马陈兵而出/然后众心知有所归
D.方今天下鼎沸/群盗满山/孝廉何得/寝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乃身自扶权上马/陈兵而出/然后众心知有所归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还比较年少,所以称“弱”。此外,表示年龄的特定称谓还有总角(幼年)、髫年(男孩7岁)、龆年(女孩8岁)、金钗之年(女孩12岁)、及笄之年(女孩15岁)、不惑(40岁)、耄耋(八九十岁)等等。
B.举茂才,即推举为秀才。茂者,美也,茂才者,有美才之人也。西汉时,举茂才只是特举而非常科。东汉光武帝下诏茂才由特举变成了岁举常科,成为了仅次于孝廉的一种察举科目。
C.田猎是一种围猎的形式,人类进行田猎的起因是为了生存,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田猎逐步演变成了由官府或皇家举办的具有军事意义的活动。周礼规定,田猎不捕幼兽,不杀有孕之兽,不伤未长成的小兽,不破坏鸟巢,要围而不合,留有余地,不能一网打尽。
D.谥,是对死去的帝王或大臣、贵族按其生平事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帝王的谥号,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昭先后辅佐孙策、孙权兄弟开创并巩固了东吴政权。他少而好学,博览群书,长而有谋,才冠当世。
B.张昭忠心护主。孙策死后,张昭率领其他官员拥立孙权为君并辅佐他,亲自扶孙权上马,率兵出战,从此以后大家都有了归属感。
C.张昭性情直爽,敢于犯颜谏诤,从不偷容取合。孙权好田猎,常冒险射虎,张昭谏言,认为作为君主不应驰逐于田野,和猛兽比较武勇,而应驾驭英雄,驱使群贤。
D.蜀国使者到访,群臣没有人能对付,孙权派人慰问,请求拜见张昭,张昭不愿改变志向逢迎使者,坚持离席,孙权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向他道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为人后者,贵能负荷先轨,克昌堂构,以成勋业也。
(2)使张公在坐,彼不折则废,安复自夸乎?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鞫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太傅曰:“请入,图之。”鞫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鞫武曰:“敬诺。”出见田光,道太子曰:“愿图国事于先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偻行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光闻长者之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约光曰:‘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是太子疑光也。夫为行使人疑之,非节烈侠士也。”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

轲见太子,言田光已死,明不言也。太子再拜而跪,膝下行,流涕,有顷而后言曰:“丹所请田先生无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今田先生以死明不泄言,岂丹之心哉?”

(选自《战国策•燕策》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B.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C.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D.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强大的秦国,燕太子希望太傅帮助他,为他出谋划策。太傅向他推荐了田光,田光向太子推荐了荆轲。
B.太子丹为了国事,亲自去拜访鞫武、田光和荆轲等贤人侠士,这充分表明他是一个礼贤下士的人。
C.田光年纪大了,劝说荆轲为太子出力,最后以自杀来激励荆轲并表明忠心。
D.太子丹听说田光死了,很伤心,双腿跪行,流着眼泪说自己要田光不要泄密的本意是想要和田光商议重大事情,并不是要他去死。
【小题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太子疑光也。夫为行使人疑之,非节烈侠士也。
②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节选《赤壁赋》)
③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节选《兰亭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