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①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述而》)

②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

③为人臣者怀仁义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仁义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孟子·告子下》)

④“所谓良宝者,可以利民也。而义可以利人,故曰:‘义,天下之良宝也。’”(《墨子·耕柱》)

【小题1】《论语》中与材料①意思相近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结合以上材料,概括孔子、孟子和墨子的义利观。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7-08 11:51:0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颋,字廷硕,弱敏悟,一览至千言,辄覆诵。笫进士,调乌程尉。武后嵩高,举贤良方正异等,除左司御率府冑曹参军。吏部侍郎马載曰:“古称一日千里,苏生是已。”再迁监察御史。长安中,诏覆来俊臣等冤狱,颋验发其诬,多从洗宥。迁给事中、修文馆学士,拜中书舍人。玄宗平内难,书诏填委,独颋在太极后莞,口所占授,功状百绪,轻重无所差。书史白曰:“丐公徐之,不然,手腕脱矣。”中书令李峤曰:“舍人思若涌泉,吾所不及。”迁太常少卿,仍知制诰。遭父丧,起为工部侍郎,辞不拜,终制乃就职。帝问宰相:“有自工部侍郎得中书侍郎乎?”对曰:“陛下任贤惟所命,何资之计?”乃诏以颋为中书侍郎。帝劳曰:“方美官缺,每欲用卿,然宰相议遂无及者,朕为卿恨。陆象先殁,紫微侍郎未尝补,朕思其人无易卿者。”颋顿首谢。开元四年,进同紫微黄门平章事,修国史。与宋璟同当国,璟刚正,多所裁决, 辄能推其长。在帝前敷奏,璟有未及,或少屈,颋辄助成之,有不会意,颋更申璟所执,故帝未尝不从,二人相得欢甚。八年,罢为礼部尚书。俄检校益州大都督长史,按察节度剑南诸州。时蜀凋敝,人流亡,诏颋收剑南山泽盐铁自赡。颋尚简静重兴力役即募戍人输雇直开井置炉量入计出分所赢市谷以广见粮。时前司马皇甫恂使蜀,檄取库钱市锦半臂、琵琶捍拨、玲珑鞭,颋不肯予,因上言:“遣使衔命,先取不急,非陛下以山泽赡军费意。”或谓颋:“公在远,叵得忤上意。”颋曰:“不然。明主不以私爱夺至公,吾可以远近废忠臣节邪?”从封泰山,诏颂朝觐坛,世咨其文。还,分主十铨事。卒,年五十八。

(节选自《新唐书·苏颋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颋尚简静重兴力役/即募戍人/输雇直开井置炉/量入计出/分所赢市谷以广见粮
B.颋尚简静/重兴力役/即募戍人/输雇直/开井置炉/量入计出分/所赢市谷/以广见粮
C.颋尚简静/重兴力役/即募戍人/输雇直/开井置炉/量入计出/分所赢市谷/以广见粮
D.颋尚简静重兴力役/即募戍人/输雇直开井置炉/量入计出分/所赢市谷以广见粮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铨事是一种选官制度,根据资格条件选拔官吏,苏颋晚年曾分管十科选官事务。
B.侍郎,官名。隋唐之时,于京城内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掌管国家政务,侍郎是六部的副长官,上有尚书。
C.封禅是是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文中武则天在嵩山举行封禅之典,苏颋也曾跟随皇帝在泰山封禅。
D.“卿”是古代高级官员的代称,君王常称亲近的大臣为卿,有的称“爱卿”, 如文中的“太常少卿”。古时“卿”也是表示夫妻或好朋友之间非常亲昵的称呼。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颋年少聪敏,颇受赞誉。他读书过目不忘,进土及第后,应考贤良方正,成绩优等,官职升得很快,因而吏部侍郎马载称赞他“一日千里”。
B.苏颋处理政务,思如泉涌。玄宗平定内乱,积压的公文很多,他口授处理意见,不仅速度快,而且斟酌恰当,令李峤自叹不如。
C.苏颋深得器重,屡获拔擢。父亲去世后,他拒绝了皇帝要他夺情的要求,坚持服满丧制才任职;丧期结束,皇帝又破格任命他为中书侍郎。
D.开元八年,苏颋从礼部尚书职位上被罢免,不久出任检校益州大都督长史,按察节度剑南诸州,为改善蜀地民生凋敝的状况做出了贡献。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任贤惟所命,何资之计?
(2)璟有未及,或少屈,颋辄助成之,有不会意,颋更申璟所执,故帝未尝不从。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察罕,西域人也。魁伟颖悟,博览强记,通诸国字书。奥鲁赤辟为理问,政事悉委裁决,且令诸子受学焉。从镇南王征安南,师泸江。安南世子遣其叔父诣军门自陈无罪,王命察罕数其罪而责之,使者辞屈,世子举众逃去。从奥鲁赤移治江西。宁都民言:“某乡石上云气五色,有物焉,视之玉玺也。不以兵取,恐为居人所有。”众惑之。察罕曰:“妄也,是必构害仇家者。”核问之果然。成宗大德四年,御史台奏佥湖南宪司事,中书省奏为武昌路治中。丞相哈剌哈孙曰:“察罕廉洁,固宜居风宪。然武昌大郡,非斯人不可治。”除武昌。广西妖贼高仙道以左道惑众,平民诖误者以数千计。既败,湖广行省命察罕与宪司杂治之,鞫得其情,议诛首恶数人,余悉纵遣,且焚其籍。众难之。察罕曰:“吾独其责,诸君无累也。”以治最闻,擢河南省郎中。武宗崩,仁宗哀恸不已。察罕再拜启曰:“庶民修短,尚云有数,圣人天命,夫岂偶然。天下重器悬于殿下,纵自苦,如宗庙太后何?”仁宗辍泣曰:“曩者大丧必命浮屠。何益?吾欲发府库以赈鳏寡孤独若何?”曰:“发政施仁,文王所以为圣。殿下行之幸甚。”拜中书参知政事,但总持纲维,不屑细务,识者谓得大臣体。初,察罕生于河中,其夜,天气清肃,月白如昼。相者贺曰:“是儿必贵。”察罕天性孝友,田宅之在河中者,悉分与诸昆弟。昆弟贫来者,复分与田宅奴婢,纵奴为民者甚众。故人多称长者。既致仕,优游八年,以寿终。

(节选自《元史·察罕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师泸江 次:驻扎B.除武昌 竟:最终
C.吾独其责   当:承担D.昆弟贫来者   归:回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理问,元代各行中书省所属有理问所理问与副理问,明、清承宣布政使司沿置。
B.浮屠,亦作浮图,古人称佛教徒为浮屠,又称佛塔为浮屠。文中指的是佛教徒。
C.参知政事,中国古官职名。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参与政事,秦始皇始设此职。
D.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亦有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察罕天资聪颖,博闻强识。他读书多记忆好,通晓多国文字,奥鲁赤让孩子拜他为师。
B.察罕善于辞令,明于事理。他怒斥安南王子,使其哑口无言;他劝仁宗以国事为重。
C.察罕明察秋毫,断案公允。他在江西及时识破谣言,在广西区别处置妖术惑众之人。
D.察罕善良友爱,德行深厚。他把田宅分给兄弟,接济贫苦兄弟,并释放奴婢为平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命察罕数其罪而责之,使者辞屈,世子举众逃去。
(2)鞫得其情,议诛首恶数人,余悉纵遣,且焚其籍。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其先郑君尝为项籍将;籍死,已而属汉。郑庄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孝景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庄好黄老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武帝立,庄稍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为右内史。以武安侯、魏其时议,贬秩为詹事,迁为大农令。庄为太史,诫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庄廉,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然其馈遗人,不过算器食。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其推毂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未尝名吏,与官属言,若恐伤之。 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郑庄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庄以此陷罪,赎为庶人。顷之,守长史。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太守。数岁,以官卒。郑庄始列为九卿,廉,内行修洁。中废,家贫,宾客益落。及居郡,卒后家无余赀财。

太史公曰:夫以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鄞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郑亦云,悲夫!

(节选自《史记·郑庄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以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卦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
B.夫以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卦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
C.夫以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卦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
D.夫以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卦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洗沐,沐浴。汉制,官吏五日一休沐,因借指休假。
B.黄老,黄帝和老子。道家以黄、老为祖,因亦称道家为“黄老”。
C.九卿,古代中央政府九个高级官职。不同朝代,其包含的职位不同。
D.匈奴,中国古代西方游牧民族,大部分生活在戈壁大漠。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当时名声远扬。他因解救张羽于危难之中,在梁楚一带名声远扬;因推贤纳士、为人谦逊被山东士人交口称赞。
B.郑当时喜好交游。他仰慕长者,结交天下名士,常常在长安城郊设置驿马,迎送宾客,夜以继日,唯恐不周。
C.郑当时生性淡泊。他喜好黄老学说,廉洁奉公,只靠薪俸和获得的赏赐来供应宾客,去世后家中没剩什么财产。
D.郑当时仕途坎坷。他曾官至九卿,因武安侯、魏其侯廷议事件被贬为詹事;后因赎宾客的罪被贬为庶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
(2)其推毂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
【小题5】郑庄为人廉洁,又不伤害别人,为何受到罪罚,赎罪后降为平民百姓?请简要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