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对文中相关的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城御史司坊,即五城御史衙门的监狱。清时京城设巡査御史,分管东、西、南、北、中五个地区,所以叫五城御史。
B.刑部,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之一,掌管全国刑法、狱讼、军令之事,是清代最高司法机关。
C.九门提督,全名是提督九门步兵统领,是掌管京城九门(正阳、崇文、宣武、安定、德胜、东直、西直、朝阳、阜成)督查职务的武官。
D.大决,封建时代,对判死刑的人,在每年秋季行刑,叫大决,又叫秋决。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3-22 09:44:5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李含,字世容,陇西狄道人也。侨居始平。少有才干,两郡并举孝廉。安定皇甫商州里年少,恃豪族,欲与结交,含距而不纳,商恨焉。遂讽州以短召含为门亭长。会州刺史郭奕素闻其贤,下车擢含为别驾,遂处群僚之右。司徒选含领始平中正。秦王柬薨,含依台仪,葬讫除丧。尚书赵浚有内宠,疾含不事己,遂奏含不应除丧。本州大中正傅祗以名义贬含。中丞傅咸上表理含曰:“秦王之,悲恸感人,百僚会丧,皆所目见。而今以含俯就王制,谓之背戚居荣,夺其中正。天王之朝,既葬不除,藩国之丧,既葬而除。藩国欲同不除,乃当责引尊准卑,非所宜言耳。今天朝告于上欲令藩国服于下此为藩国之义隆而天朝之礼薄也又云诸王公皆终丧礼宁尽乃叙明以丧制宜隆务在敦重也。”帝不从,含遂被贬,退割为五品。后为始平令。及赵王伦篡位,或谓孙秀曰:“李含有文武大才,无以资人。”秀以为东武阳令。河间王颙表请含为征西司马,甚见信任。顷之,转为长史。颙诛夏侯奭,送齐王冏使与赵王伦,遣张方率众赴伦,皆含谋也。后颙闻二王兵盛,乃加含龙骧将军。初,梁州刺史皇甫商为赵王伦所任,伦败,去职诣颙,颙慰抚之甚厚。含谏颙曰:“商,伦之信臣,惧罪至此,不宜数与相见。”商知而恨之。初,含之本谋欲并去乂、冏,使权归于颙,含因得肆其宿志。既长沙胜齐,颙、颖犹各守藩,志望未允。颙表含为河南尹。时商复被乂任遇,商兄重时为秦州刺史,含疾商滋甚,复与重构隙。商说乂曰:“河间之奏,皆李含所交构也。若不早图,祸将至矣。且河间前举,由含之谋。”乂乃杀含。

(节选自《晋书•李含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天朝告于上/欲令藩国服于下/此为藩国之义隆/而天朝之礼薄也/又云诸王公皆终/丧礼宁尽乃叙/明以丧制/宜隆务在敦重也/
B.今天朝告于上/欲令藩国服于下/此为藩国之义隆/而天朝之礼薄也/又云诸王公皆终丧/礼宁尽乃叙/明以丧制宜隆/务在敦重也/
C.今天朝告于上/欲令藩国服于下/此为藩国之义隆/而天朝之礼薄也/又云诸王公皆终丧/礼宁尽乃叙/明以丧制/宜隆务在敦重也/
D.今天朝告于上/欲令藩国服于下/此为藩国之义隆/而天朝之礼薄也/又云诸王公皆终/丧礼宁尽乃叙/明以丧制宜隆/务在敦重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的一种科目,《陈情表》中“察臣孝廉”即是此意。
B.檄,是中国古代官府往来文书中一种上行文书的名称,常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
C.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为薨,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皇子公主。
D.刺,有检核问事的意思。刺史,官职名,刺史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监察制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含少有才干,得到举荐任用。李含在少年时代就表现出了出众的才华,先受到陇西、始平两郡的推荐,后又得到郭奕的提拔重用。
B.李含依礼服丧,遭到诋毁被贬。秦王司马柬去世,李含按制度服丧除丧,却遭到存有私心的赵浚、傅祗等人的中伤诋毁,后被贬官。
C.李含富有谋略,深受上司信任。司马颙杀夏侯奭,派张方投赴司马伦等计策,都出自李含;被司马颙视为心腹,先后被封征西司马、龙骧将军。
D.李含志愿未遂,最终惨遭杀害。李含辅佐司马颙想使其掌管执政大权,但最终愿望还没实现,后在皇甫商的挑唆下,被司马乂所杀。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耿弇字伯昭,扶风茂陵人也。父况,字侠游,以明经为郎。弇少好学,习父业,更始立,弇道闻光武在卢奴,乃驰北上谒,光武留署门下吏。闻邯郸兵方到,光武将欲南归,召官属计议。弇曰:“令兵从南来,不可南行,渔阳大中彭庞,公之邑人;上谷太守,即弇父也。发此两郡,控弦万骑,邯郸不足虑也。”更始见光武威声日盛,君臣疑虑,乃遣使立光武为萧王,令罢兵与诸将有功者还长安。弇因说曰闻使者从西方来欲罢兵不可从也令吏士死亡者多弇愿归幽州益发精兵以集大计光武大说。光武即位,拜弇为建威大将军。四年,诏弇进攻渔阳彭庞。弇以父据上谷,本与彭庞同功,又兄弟无在京师者,自疑,不敢独进,上书求诣洛阳。诏报曰:“将军出身举宗为国,所向陷敌,功效尤著,何嫌何疑,而欲求征?且与王常共屯涿郡,勉思方略。“五年,诏弇进讨张步。张步闻之,乃使其大将军费邑军历下,又分兵屯祝阿,别于太山钟城列营数十以待弇。弇旦度河击祝阿,日未中而拔之,故开围一角,今其众得奔归钟城。钟城人闻祝阿已溃,大恐惧,遂空壁亡去。费邑分遣弟敢守巨里。数日,有降者言邑闻弇欲攻巨里,谋来救之。弇乃严令军中趣修攻具,宣诸部,后三日当悉力攻巨里城。阴缓生口,令得亡归,归者以弇期告邑,邑至日果自将精兵三万余人来救之。弇喜。谓诸将曰:“吾以修攻具者,欲诱致邑耳。今来,适其所求也。”即分三千人守巨里,自引精兵上冈阪,乘高合战,大破之,临陈斩邑。既而收首级以示巨里城中,城中凶惧,费敢悉众亡归张步。弇复纵兵击诸未下者,平四十余营。遂定济南。弇凡所平那四十六,屠城三百,未尝挫折。十三年,增弇户邑,上火将军印绶,罢,以列侯奉朝请。每有四方异议,辄召入问筹策。年五十六,永平元年卒,谥为愍候。

(节选自《后汉书·卷四十九》,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弇因说/曰闻使者从西方来/欲罢兵/不可从也/今吏士死亡者多/弇愿归/幽州益发精兵/以集大计/
B.弇因说曰/闻使者从西方来/欲罢兵/不可从也/今吏士死亡者多/弇愿归/幽州益发精兵/以集大计/
C.弇因说曰/闻使者从西方来/欲罢兵/不可从也/今吏士死亡者多/弇愿归幽州/益发精兵/以集大计/
D.弇因说/曰闻使者从西方来/欲罢兵/不可从也/今吏士死/亡者多/弇愿归幽州益发精兵/以集大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经,通晓经术。汉以明经射策取士。唐始置明经科,以诗赋取者为明经。
B.宣敕,指发布命令,也可指国家任命或调遣官员的正式文书。本文使用前意。
C.印绶,旧时称印信和系印的丝带。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在身。借指官爵。
D.列侯,古代爵位名。秦称彻侯,西汉沿置,后为避汉武帝刘彻讳而改称列候。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耿弇敢于提出见解。他归附光武帝后,向光武帝提议,面对来自南部的邯郸之敌不要南归,凭借渔阳、上谷两郡的兵力足以应对,没有必要为此忧虑。
B.耿弇为人小心谨慎,光武帝命令他进攻渔阳,他因父亲占据上谷,与彭宠有同样的功劳,兄弟又都不在京师,上书请回洛阳。光武帝下诏批评了他。
C.耿弇作战尽智多谋,讨伐张步时,他有意放走俘虏,使之传递准备攻打巨里城的情报,引诱敌人前来救援,乘机率军合击来援之敌,取得重大胜利。
D.联弇备受皇帝信任。光武十三年,皇帝增加他的食邑,他被免去大将军之职后,仍以列侯身份参加朝会;光武帝每遇各处有异议,就向他咨询策略。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弇旦度河击祝阿,日未中而拔之,故开围一角,令其众得奔归钟城。
(2)吾所以修攻具者,欲诱致邑耳。今来,适其所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