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晴朗的夏日

(英)卡雷·布莱顿

哈利·斯密司是帝国渔具厂厂长。他酷爱钓鱼,简直上了瘾。大部分业余时间都花在钓鱼上,不是准备钓鱼工具,就是研读钓鱼的书籍。这种情况,联系他的职业来看,是不足为奇的。

尽管哈利把大部分闲暇时间都花在湖畔水滨,但他对工作却从不马虎,不失为一位尽职的厂长。他曾给自己立下一条规矩:决不因钓鱼影响工作。他还有一点与众不同的是,尽管常到水边,一坐几小时,却极少生病;即使偶感风寒,吃点药也就好了。多年来他工作出色,董事长吉阿弗雷曾几次表扬他上班出满勤。

但是,就在一个睛朗的夏日,他多年保持的记录改变了。

入夏以来的这一个礼拜,天气晴朗和煦,实在太诱人了。哈利在家中整整困了一个冬天,现在面对风和日丽的好时光,他感到两手发痒,不摸鱼竿再也不行了。

偏偏这一个礼拜工作很忙,许多琐碎事缠得他腻烦透了。因此,星期三喝早茶时,他突然决定第二天要请病假。请假,不就意味着蓄意破坏自己长期保持的出勤记录么?哈利沉思了一会儿,喝茶时环顾四座,脸上露出了复杂的表情。

第二天,哈利悄悄爬起床,没有惊动妻子和女儿,一头钻进那辆破旧的福特车就出发了。

河畔的一切都是美好的,连空气都是那么迷人。他一到这里,便只顾吸那混合着草香、鱼腥和晨露的气味,感到怡然自得。8点半钟,他想象着他的伙伴们该拖着疲惫的步子走进工厂,登记考勤,开始一天的工作了,有的说不定还半睡半醒呢,而自己却在河畔钓鱼。这种忙里偷闲的自由感,使他心里乐滋滋的。他暗自吃惊,自己明明是装病溜号,为什么心境竟这般坦然,不感到一丝一毫的愧疚?时间过得很快,大约在10点钟,他开始喝茶。正当他用两腿夹住杯子,一手拿壶,一手拔开塞子的时候,他发现鱼漂在往下沉。哈利是精于此道的,他稍等了一会,让鱼咬紧鱼饵,然后轻而易举地把鱼钓起来,装进袋子。动作非常之娴熟,壶里和杯里的茶水连一滴都没有泼到草地上。12点,他决定换个地方,到下游两百码左右的一棵柳树下去。他收拾好家什,小心地顺河沿往下走。时值初夏,草木已经很茂密。为了不让低垂的树枝和过高的灯芯草绊住钓竿,他不得不绕道而行。

他只顾走路,当走近柳树时,竟没有察觉那地方早已被人捷足先登了。

他马上认出,那人正是董事长吉阿弗雷。他想转身溜回去已经来不及,因为对方此时也认出了他。哈利感到脸上火辣辣的,寻思着该说点什么才好。他当然不会注意到,董事长的脸上同样泛起了一阵红晕。

“呃,呃,早上好,吉阿弗雷先生……天气太好了,是吗?”他怯生生地说。

吉阿弗雷干咳一声,眼睛看着别处,含糊地答道:“呃,是的,的确不错……”哈利急中生智,他记起了今天是星期四,每周星期四董事长是要召开例会的。

于是他采取了以攻为守的战术。

“吉阿弗雷先生,今天不是该您召开每周的例会吗?”“呃,不错,是有个会,不过……”董事长显得很不自在。

哈利禁不住轻声笑了起来。吉阿弗雷也还他一个苦涩的笑。两人相视而笑,尴尬之极。过了一会,吉阿弗雷朝大腿上猛拍了一下,干脆开怀大笑起来,并边笑边说:“好了,都别说了,咱俩是一对淘气包,今天都逃学了!”他笑得大口大口地喘气,身子不停地摇晃。哈利也忍不住大笑起来。一个是深沉的低音,一个是类似假嗓的高音。吉阿弗雷从衣袋里掏出丝手绢,擦干脸上的泪水,说:“是这样的:我的汽车司机请病假,我猜想他得了流感。我不想从诺桑普顿乘火车来赴会。因此,叫老婆打电话,干脆说我头痛,请个假。当然,这种事只能偶一为之,切莫养成习惯,你明白吗?这么晴朗的天气——整整一个礼拜呀!谁愿意呆在屋里,处理那些没完没了的事务?”哈利点点头,脸上露出又惊讶又理解的表情。

吉阿弗雷喷了一下鼻子,说:“你刚才是想到这儿来钓鱼吧?来,坐下,地方足够了。我正想吃午餐。愿意陪我吃点什么吗?”哈利瞪大眼睛看着这位董事长。董事长满有兴致的又补充道:“我带了点鹅肝饼。来,咱们尝个新鲜,好吗?”哈利正想回答这盛情的邀请,忽然,小树丛的枝叶朝两边分开,中间又闪出一个人影,手里也拿着钓鱼家什,正艰难地在河畔穿行。

吉阿弗雷一眼就看出是谁来了,连忙招呼道:“午安,杰封,我相信,你患流感已经完全复原了吧?”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第二段写哈利极少生病且董事长几次表扬他出满勤,与后文情节形成鲜明的对照,从而揭示了更深刻的主题。
B.董事长吉阿弗雷和哈利不期而遇,尴尬过后“开怀大笑”坦白实情,这体现出董事长吉阿弗雷是个知错就改、光明磊落、豪爽睿智的人。
C.哈利决定破坏自己的出勤记录而请假,第五段写到“喝茶时环顾四座,脸上露出了复杂的表情”,表明他内心有不安和愧疚。
D.第七段中对河畔优美景色的描写,为描写哈利的心理起到极好的铺垫作用。虽然哈利对自己的想法“暗自吃惊”,但我们读来觉得颇合情理。
【小题2】小说在以线性结构推进时,也常常“延迟”小说的进展,故意给情节或人物心理的进展设置障碍。试举出《晴朗的夏日》中一个“延迟”的例子,并说说其好处。
【小题3】小说结尾,身份各异的哈利、董事长和杰封不约而同请病假,在河边钓鱼,戏剧性地会合。试从人物身份、小说主题角度探究小说这一情节设计所要揭示的内涵。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3-10 03:54:1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心智不全的枪手打死12人

迈耶·伯杰(美国)

28岁的霍华德·昂鲁是个退伍军人,曾参加过发生在意大利、法国、澳大利亚、比利时和德国的装甲兵炮战。今晨,他用自己的战争纪念品,一把鲁格尔手枪,杀死了12人,打伤了4人。

令人费解的是昂鲁经常读《圣经》、练枪法。他没有精神失常的病历,但据专家们今晩的分析说,他无疑是个精神病患者,他偷偷酝酿害人计划已两年有余了。

〖片段一〗

霍华德·昂鲁在“3200街区”从一家店走向另一家店,神态极其镇静,手里的鲁格尔不断向外喷射。

昂鲁首先走进了约翰·皮拉契克的修鞋店。修鞋匠27岁。当昂鲁离他不到一码地时,他抬起头来,口张得大大的。鞋匠从板凳上跳了起来,紧接着肚子上就挨了一枪倒了下去。昂鲁走出店门,来到了阳光灿烂的大街上。

“我先对着他的胸口开枪,然后瞄准脑袋。”事后,他对检察官说,服役期间,昂鲁的枪法达到了神枪手的水平。昂鲁后来告诉检察官,他脑袋里有一个名单,列着那些“对他品头论足的人“。杂货店老板科恩和其他邻居如理发师、鞋匠、裁缝都在他的名单上。他要有条不紊地、挨一挨二地将他们消灭掉。但奇怪的是,他并未从似乎他最痛恨的杂货店老板身上开刀,而把他几乎留到最后,才去收拾。

〖片段二〗 

昂鲁走进了河流路32l4号,一家小裁缝店。裁缝的老婆,28岁的扎戈林独自一人在那。这对夫妇结婚才一个月。当昂鲁手持鲁格尔进门时,她尖声叫了起来。接着枪声响起,她倒在血泊中。

在河流路3210号,克拉克·胡佛开了一家理发店。店正中摆着一匹白色旋转式木马,只有一个6岁的白人小孩坐在上边。他正在剃头,他母亲坐在一张靠墙的椅子上瞧着。

昂鲁朝孩子走去,把鲁格尔对准了他的胸口。枪声响了,小孩的头歪倒了,头发刚剃了一半,沾满了鲜血。昂鲁一句话没说,当着那惊惶失措的母亲的面,他把另一粒子弹射入了胡佛的身体。退伍军人没想杀死史密斯夫人,对她的叫喊仿佛充耳不闻。他转过身,不慌不忙地大踏步出了店门。

昂鲁回到街中心,对着河流路3208号开了一枪。两岁的托米·汉密尔顿头部中弾,倒了下去。

此时,小小一条街,到处可以听见女人和孩子们惊恐尖厉的叫声。七八个小孩从昂鲁身边逃过,嘴里尖声叫喊着“疯子“和一些含含混混的话。但昂鲁对之似乎置若罔闻。

〖片段三〗

《卡姆登信使晩报》的本市新闻编辑副主任巴克斯顿在电话本上找到了昂鲁的名字,拨了个电话。这时刚过上午10点,恰好昂鲁回到房间里。使巴克斯顿先生惊讶的是,昂鲁接了他的电话。他用平静、清晰的声音答应后,巴克斯顿先生问:

“是霍华德吗?“

“是的,你要的霍华德姓什么?”

“昂鲁。”

退伍军人问巴克斯顿先生想干嘛。

这位新闻编辑问道:“是否能告诉我,他们在那里对你做了些什么?”

昂鲁沉吟片刻,说:“他们没对我做什么——不过,我倒对他们干了不少事。”他的声音仍很平稳,没有一丝歇斯底里的痕迹。巴克斯顿先生问他杀了多少人。退伍军人答道:“我不知道,好像有l2个吧。”

“你干嘛要杀人?”

“不知道。”回答很干脆。

电话“砰”的一声挂断了。

警察的子弹劈劈啪啪地打在他周围的墙壁上。射击停止的间歇,痩削的杀人者走了出来,举着双手。

一个警察火气十足地教训道:“你神经不正常?”昂鲁眼睛直勾勾地冷冷盯着这警察说:“我没神经病,我脑袋很好使。”

吼叫着、拥挤着的人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激动地谈论着枪击事件和霍华德·昂鲁的为人。

人们承认,也许昂鲁精神是不正常的。那些熟悉昂鲁的人不厌其烦地说他怎么寡言少语,说话细声细气,怎么带着母亲上教堂,怎么在《圣经》特别是主祷文的段落间点点画画。

那一天河流路和邻近的街区谈论的话题就这一个。震动是巨大的。人们不断地说:“我们不明白,真不明白。”

(本文有删节)

(相关链接)

(1)据美国《洛杉矶时报》报道,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越南战争、海湾战争等战争的退伍军人很多有严重的心理问题。2014年,有7400名老兵自杀。此外,老兵面临严重的心理问题,有约14万人因犯罪入狱。

(2)普利策新闻奖,1917年根据美国报业巨头约瑟夫·普利策的遗愿设立,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发展成为美国新闻界的一项最高荣誉奖,被称为“新闻界的诺贝尔奖”。

【小题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昂鲁没有精神失常的病历,和专家们分析说他是个精神病患者,其实并不矛盾。
B.昂鲁并未从似乎他最痛恨的杂货店老板身上开刀,而把他几乎留到最后,并不意味着他精神恍惚。
C.昂鲁对检察官说他要报复那些“对他品头论足的人”,事实上他却滥杀无辜,可见其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
D.其实昂鲁精神是不正常的,因为他寡言少语,说话细声细气,并且在《圣经》主祷文的段落间点点画画。
【小题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巴克斯顿与昂鲁的电话交流写得很细腻,目的是证明昂鲁没有精神问题。
B.以人们不断地说“我们不明白,真不明白”来结束全文,意味深长,令人反思。
C.文章重视细节描述,也有较高的精确性,反映了伯杰作为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感。
D.伯杰以客观的笔法向读者展示了一个不幸的真实故事及其原委,让我们对这个不幸有更深刻的思考。
E.本报道基本没有心理分析和观点,这样会导致读者难以判断当事人的内心。
【小题3】本报道曾获得普利策新闻奖,请结合本文概述获奖的原因。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遇见
(俄罗斯)拉丽萨·普罗斯库林那
①地铁猛地停住了。
②她没来得及抓住扶手。如果不是被人扶住,她就摔倒了。她回过头,要感谢及时出手相助的人,但看到时,她心头一颤,感觉这张脸似曾相识。
③在拥挤的车厢里,他微笑着点头,她微笑着回应。她确定自己认错人了,再也不朝他那边看……到站后,她下了车,从容地四处张望一下,不再想刚才的事,心里盘算着明天要做什么,就回家了。
④每天都是如此。
⑤晚上,她在凉台的茶几上铺好桌布,把茶杯斟满,就在那里静静地坐着,听绿叶簌簌,听细雨潇潇,忘却了早已凉掉的茶。她自己也像杯中的茶一样失去了温度。
⑥今晚有些不同往常。她呷了一口茶,走进花园。暖湿的夜晚,久居花园的夜莺在动听地鸣唱,仿佛要把她从多年的噩梦中叫醒。
⑦她也曾经爱过,幸福过,后来他参军了,就如同所有十八九岁的男孩子。他写信,她回信。他经常来信,后来有一天,来信忽然中断了。她等待着,可是再也没有收到一封信,她鼓足勇气去了他家 。
⑧他妈妈如此解释:“他爱上别人了,很快就会有孩子……”
⑨回到家,她把自己锁在房间哭了很久,不理会家人的敲门声。
⑩很快,他的父母搬走了。她依然在盼他的来信,盼他来解释为何如此。她依然不能相信这种无情的背叛。重阅以往的信件,她始终无法释怀,为什么青梅竹马的恋人会移情别恋?
⑪她终究没有等到他的来信,但会永远记得他。在一年之内她的父母相继去世,她变得更加孤独。她刻苦学习,全身心投入事业。她觉得一切都还在前方,她肯定会遇见命中注定的那个他,但是时光荏苒……
⑫清晨伴着屋顶的雨声到来。她想起今天是周六,无需出行。她走到台阶上,呼吸着花园里潮湿的新鲜空气,然后进屋做早餐。这个早晨,连花园里的鸟啼也有些不寻常,她忽然想歌唱,想变得更漂亮。久久被遗忘的喜悦感并没有变淡,反而使人不安。谜底很简单——她在想着昨天在地铁上遇见的那个男人。她吃着早餐,一边怨恨着自己的过于木讷,不会与男人交往,一边合计着出去散散心。
⑬下雨了,轻风微拂着湿漉漉的树叶。今天她散步的时间比以往要长。她贪婪地呼吸着混合杂草清香的空气,思考着自己的生活。当然,许多事情都不如人意,但是应该承认,生活并没有抛弃她。她四处旅行,也并不缺乏异性的关注,但终究未能成家。后来就仅仅是活着,不再幻想,不再等待奇迹,不再期望幸福来敲门。
⑭散步归来,门前站着一对年轻男女。他们想在夏天租用她的别墅。她觉得男子的样子非常熟悉,像是来自她遥远的年轻时代——他现在就站在这里,看着她。简单的问候之后,她不失时机地问了他父亲的名字。听到答案之后,她跌坐在了门旁的长椅上——腿软了。
⑮她一反常态,生硬地答复他们:“不租。”但随即补充了一句:“谁让你们来的?”问题一出口,她意识到了自己的无礼,又问到:“就你们俩吗?有孩子吗?”感受到了她的敌意,年轻男子有些局促,但还是礼貌地回答:“有个儿子,才一岁半。还有我父亲——他是个残疾人。”“残疾人。他怎么了?”年轻人有些激动地说:“阿富汗战争……在坎大哈负伤了,弹片留在身体里。医生不敢动手术。” “那你母亲在哪?”“去世很久了。”
⑯她不说话了,年轻男子还在讲述:父母在战场相识,母亲为了救父亲而踩中地雷,炸断了脚骨。风不停地撩弄纷乱的枝叶,年轻人的话像是从很远的地方飘来:“按照父亲的意愿,当年他们就结婚了,而母亲已经完全绝望。她不适合生育,却坚持生下我,不久就去世了。”“你父亲后来再婚了吗?”“没有。我从小和爷爷奶奶在一起,而他经常住院。听说父亲有过未婚妻,父亲非常爱她。她以前住在这一带。”她艰难地忍住想要夺眶而出的泪水,几乎哽咽着问道:“你爷爷奶奶还好吗?”年轻男子无奈地苦笑了一下:“如果他们还活着,我们也没有必要找个临时住所了。”
⑰她的心里对眼前这个孤苦伶仃的年轻男子陡然生出些许柔情。她故意不看他,严肃地说:“我可以把厢房租给你们,就在花园另一头,过去看看合不合适。”年轻男子显然没料到会有这样的转机,甚至因为终于找到住处而高兴得脸色微红:“谢谢您!不然我们还要继续奔波。我们这就把父亲和儿子叫过来。”
⑱这时她才发现,离大门十米远的地方站着一个老人和一个孩子。她的心脏几乎停止跳动了。她大声招呼他们:“喂,别站在那儿了。过来看看房子吧。”他们走过来了,老人一瘸一拐地领着小孩。
⑲小孩仰脸看着她,伸出手,奶声奶气地喊道:“奶奶,奶奶……”我还没当过母亲,就直接成了奶奶——她如此想着,抓住了孩子的手。她抬起头,透过满眼的泪水,看到了很久以前抛弃她的人。
⑳谁是她孤独的源泉?谁让她铭记一生,爱恋一生?!她看着他,认出了他就是昨天在地铁上遇见的人。
【小题1】下列时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7-11段运用补叙的手法。补充交待“她”的感情经历,也制造了悬念,“他”感情变故的原因不明,使得女主人公始终生活在孤独痛苦之中。
B.“遇见”主要是“她”与“他”:周五在地铁上的“遇见”,周六租房过程中“遇见”;其次是“他”在国外战争中与好心的姑娘的“遇见”。
C.以“遇见”为标题,表达的是作者对“她”的赞美,也有对“他”能与救了自己却伤残的好心姑娘结婚的赞美,展现了所负起的责任与道义。
D.小说的情节可谓波澜起伏,悬念迭起。“她”在地铁上遇到似曾相识的“他”,回到家后陷入对往事的追忆,“像是来自她遥远的年轻时代的论门来租房……小说步步为营,环环相扣,牵动着读者的神经。
【小题2】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晚年“她"的生活就像杯中的凉茶一样,没有了温度,“她”对当年的爱情没有了渴望,没有了对后来的奇迹与幸福的期盼,剩下的就只有活着。
B.小说中出现了几处简洁的环境描写,这几处景物描写都是衬托“她"因生活的不幸而产生了忧郁的情绪。
C.小说中“她”吃早餐、散步时的心理描写,交代了“她"在感情受到极大伤害之后,变得不会与男人交往,所以在多年的生活中四处旅行,“她”始终没能成家。
D.小说中对“他”的出场只进寥寥几笔,但是通过侧面描写可见“他”、不是因为移情别恋而中断与“她”的感情,而还可见到“他”的善良。
E. 小说的故事情节在周五和周六两个时间段集中展开,又在髙潮中首尾,短小精悍,“她”的形象刻画得鲜明,而“他”的形象模糊。
【小题3】请结合情疔简要分析作品中的主人公“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扒手

美希区柯克

那个穿暗色粗格子呢衣服的女子扒斯通口袋时,我正坐在假日旅馆的豪华休息室,翻阅一本杂志。斯通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绅士,手持拐杖,他在加州有一亿五千万的资产。他刚从我对面的一个豪华电梯出来。那女子从大理石楼梯那边走过去,走得很急,故意装出心不在焉的样子,和斯通撞了个满怀。她赶忙道歉,露出美丽的酒窝,斯通彬彬有礼地鞠了个躬,说没有关系。她扒了他的皮夹和领带上的钻石夹子,而他则毫无知觉,也没有怀疑。她匆匆向休息室对面的出口处走去,同时把扒来的东西放进手提包里。我立刻离开座位,迅速而谨慎地追过去。在我追上她之前,她已经穿过一盆盆的植物,快到玻璃门了。

我抓住她的肩膀,微笑着说:“对不起,请等一下。”她一下子怔住了。然后转过身看我,好像我是从大厅盆景中冒出来的一样。她冷冷地说:“你说什么?”“你和我最好谈谈。”“我一般不和陌生男人谈话。”“我认为我是个例外。”

她棕色的眼睛愤怒地闪了一下,说:“我建议你放开我的手臂,假如你不放的话,我就喊经理了。”“你知道,我是假日旅馆的保安主任。”我告诉她,她脸白了。

我领她穿过拱形入口,到旅馆的餐厅,它就在我们左侧不远的地方。她没有抗拒。我让她坐在一张皮革椅子上,自己坐在她对面。我隔着桌子打量对面的女子,她长着一张古典的脸,显得纯洁、无辜,褐色头发有点卷曲。我猜她大约二十五岁左右。

我冷静地说:“毫无疑问,你是我遇见的三只手中最漂亮的。”

“我——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三只手就是扒手。”

她装出愤怒的样子:“你是在说我吗?”

我说,“没有必要再装傻了。我看见你扒斯通的皮夹和他的钻石领带夹,我坐在电梯的正对面,距离十五英尺。”

她不再说什么,手指摆弄着手提包的带子,痛苦地叹了口气说:“你说的对,不错,我偷了那些东西。”

我伸手过去,轻轻地从她那里取过提包,打开它。斯通的皮夹和领带夹在袋子里面各种女性用品的上面。我翻出她的身份证,暗暗记下名字和地址,然后取出她偷的东西,把提包还给她。

她轻声说:“我,我不是小偷,我要你知道,我不是一个真正的小偷。”她颤抖地咬着下唇。“我有强烈的偷窃癖,我控制不住自己。”

“偷窃癖?”

“是的,去年我已经看过三个精神病医生,但他们没法治疗我。我同情地摇摇头:“这对你一定很可怕。”“是很可怕,”她同意说,“我父亲知道这件事,会把我送进精神病院的!”她的声音发抖。“他曾警告我,只要再偷任何东西,就把我送进医院。”

我轻松地说:“你父亲不会知道今天这里发生的事。”

“他——他不会知道?”

“是的,”我缓缓地说。“斯通先生会取回他的皮夹和别针,我想没有必要张扬这事,这对旅馆也不利。”她的脸开朗起来。“那么……你准备放了我?”我叹了口气:“我想我是心太软了,是的,我准备放你走,但是,你得答应我,不再进假日旅馆。”

“哦,我答应。”

“如果我以后看见你在这里,我就要报警。”

“不会的!”她急切地向我保证。“明天早晨,我要去看另一位精神病医生,我相信他可以帮助我。”

我点点头。“很好,那么——”我转头去看拱形餐厅门外的客人。当我再转回头时,餐厅通街道的门正好关上,那个女子不见了。

我在那里坐了一会儿,我认为她是一个很熟练的职业扒手——她的手法太娴熟了。另外,她非常善于撒谎。

我对自己一笑,站起身,再次走进休息室。但是,我没有坐回原来的座位,相反,我漫不经心地穿过玻璃门上了街。

当我走进人群时,我的右手轻轻地放在外套口袋里那只厚厚的皮夹和别针上。我发觉自己有点为那个女子难过。事实上,自从斯通当天进入假日旅馆后,就一直是我的目标,经过三个小时的等候,就在我要下手扒窃的那十五秒钟内,她突然出现了。

(选自《外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美洲卷》)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女扒手被“我”抓住之后,“冷冷地说”“我一般不和陌生男人谈话”等表情和语言充分体现了其高度的戒备心理。
B.小说描写斯通被盗后“毫无知觉,也没有怀疑”,这里通过间接描写的方法来体现女扒手的偷盗技术十分高超。
C.女扒手辩解自己不是真正的小偷,而是患有偷窃癖,目的是想让“我”相信从而放了她,但“我”并未相信。
D.小说的题目“扒手”很简洁,既点明了写作对象,又高度概括了故事情节,同时还体现了本篇小说的主题思想。
【小题2】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来叙述,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结尾的设置很有特色,请简要分析其特点和效果。

同类题5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4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
一小时的故事
(美)凯特·肖班(1851—1904)
⑴大家都知道马兰德夫人的心脏有毛病,所以在把她丈夫的死讯告诉她时是小心翼翼的,尽可能地温和委婉。坏消息是由她姐姐约瑟芬告诉她的。她丈夫的朋友理查兹也在场。当火车事故的消息传来的时候,理查兹正好在报社里,遇难者名单上布兰特雷·马兰德的名字排在首位。
⑵她不像许多别的女人那样,只是带着麻木接受的神情听着这个故事,而是立刻疯狂而绝望地扑倒在姐姐的怀里泪如泉涌。当这暴风雨般的悲伤过去后,她独自回到了自己的房间里,不让任何人跟着她。
⑶窗户是开着的,对面放着一把舒服的大扶手椅,她筋疲力尽地沉了进去。
透过窗口,她可以看到屋前广场上的树梢在新春的气息中兴奋地颤抖着。空气中弥漫着芬芳的雨的气息。窗下的街道上,一个小贩正在叫卖他的器皿。远处依稀传来缥缈的歌声,数不清的麻雀也在屋檐下叽叽喳喳地唱个不停。对着她窗口西边的天空上,云朵层层叠叠地堆积着,间或露出一绺绺蔚蓝的天空。
⑸她的目光有些阴郁,呆呆地凝望着远处白云间的绺绺蓝天。有一种感觉正在向她靠近,那正是她带着恐惧等待的。是什么?她不知道。这种感觉太微妙,太难以捉摸,她说不清楚。但她感觉得到,它正在空中蔓延,穿过弥漫于空气中的声音、气味和颜色慢慢地向她靠近。
⑹现在,她内心骚动不安。她开始认识到那种向她步步进逼并渐渐地控制她的感觉是什么了。当她稍稍放松了抵抗的时候,从她微微张开的双唇间喃喃地溢出一个词。她屏住呼吸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自由,自由,自由!”随着那种感觉而来的茫然的目光和恐惧的神色从她的眼里消失了。她没有停下来问问自己,是不是有一种邪恶的快感①在控制着她。一种清清楚楚的、兴奋的感觉让她根本无暇去顾及那些琐事。
⑺她知道,当她见到丈夫那双温柔亲切的双手变得僵硬,那张从不会对她吝啬爱意的脸变得毫无表情、灰白如纸的时候,她肯定还会哭的。但在这痛苦之外,她看到了长远的未来,那些只属于她自己的未来岁月。而她张开双臂去迎接那些岁月。
⑻在未来的岁月里,她不再为了别人而活着,而只为她自己。那时,她不必再盲目地屈从于任何专横的意志。人们总是相信他们有权把个人的意志强加于他人。无论其动机是善良的还是残酷的,她突然感到这种做法绝不亚于犯罪。
⑼当然,她是爱过他的——有时候是爱他的。但经常是不爱他的。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有了独立的意志——她突然意识到这是她身上最强烈的一种冲动,爱情这未有答案的神秘事物又算得了什么呢!
⑽“自由了!身心都自由了!”她不住地悄悄低语着。
⑾约瑟芬跪在紧闭的门外,嘴唇对着锁孔,苦苦地哀求着让她进去。“露易丝,开开门!求求你啦,开开门——你这样会得病的。”
⑿“走开。我不会让自己生病的。”不会的,她正陶醉在窗外那不息的生命里。
⒀她的想象像脱僵的野马一样狂奔着。她想象着未来的日子,春天的日子,夏天的日子,所有将属于她自己的日子。她快速地祈祷着生命能够更加长久,而就在昨天,一想到生命那么漫长她就瑟瑟发抖。
⒁她终于站了起来,打开了门。她眼睛里充满了胜利的激情,她的举止不知不觉竟像胜利女神一样。她紧搂着姐姐的腰,一起走下楼去。理查兹正站在下面等着她们。
⒂有人正在用钥匙打开大门。进来的是布兰特雷·马兰德,虽略显旅途劳顿,但泰然自若地提着他的大旅行包和伞。事发当时他离现场很远,甚至根本就不知道发生了车祸。他愣在那儿,对约瑟芬的尖叫感到吃惊,对理查兹快速地把他挡在他妻子的视线外更感到吃惊。
⒃但是理查兹还是太迟了。
⒄医生来后,他们说她是死于心脏病——说她是死于极度高兴。
【小题1】文中第4小节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它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小题2】请分析文中划线语句的含义。
①邪恶的快感
②爱情这未有答案的神秘事物又算得了什么呢!
【小题3】文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使小说充满了戏剧性。请找出这些对比的地方。
【小题4】《一小时故事》一经发表,就引起了极大反响。请结合文本探究这篇小说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