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各题。

狗知道

[比利时]乔治·西默尔

在巴黎市郊,从一户人家走出一个人来。他西装革履,分头油光发亮,左腋下夹着一只鼓鼓囊囊的皮包,东张张,西望望,显得鬼鬼祟祟的样子。

这个男子刚要加快脚步,猛然听见一声喝叫:“喂,站住!”

他顿时一怔,收住了脚步,两眼打量着突然出现的人:一米八的个子,体壮如牛,身着长大衣,头戴一顶礼帽,嘴上叼着烟斗,一对闪亮的眼睛,在逼视着自己。

“你,你是什么人?”他有些胆怯,不由自主地后退几步。

来人掏出了证件。原来此人是老练的巴黎司法警察梅格雷。

梅格雷问道:“你是不是趁人不在家,想偷东西啊?”

“哪里的话!”

“那你为什么鬼鬼祟祟的样子?”

“鬼鬼祟祟?我怎么会鬼鬼祟祟呢!”男子说,“你也太神经过敏了!”

他说完就要走,但梅格雷挡住了他的去路。他叼着灭了火的烟斗,用严厉的目光,上上下下审视着男子,心里想道:“难道我真的怀疑错了吗?”

梅格雷侧耳听听屋里的声音,然后摇摇头。

“外面人在说话,而屋里却无任何反应,说明屋里没有人。这人根本不像屋子的主人。如果他是主人的话,出屋时是不会那样一种神态的。”梅格雷觉得没有怀疑错。他决定把这个男子带回去细细盘诘。

“走,跟我走一趟。”

男子急了,大声嚷嚷起来:“我就是这家的主人。难道我会偷自己家里的东西吗?”

“什么?你说你是这家的主人?真是天大的笑话!”话音刚落,一只浑身长毛的狗,从屋子里跑了出来,一边摇着尾巴,一边嗅男子的脚。

男子摸着狗的头,对梅格雷说:“这是我家的看门狗玛丽。”

梅格雷愣了愣。

“这么说,确实是我怀疑错了?他如果不是主人,那狗是不会对他这般亲热的。”

这时,玛丽对着他“汪汪”乱叫,龇牙咧嘴地表示敌意。

“喂,玛丽,别叫!”男子发出制止的命令后,狗就不叫了。

梅格雷非常尴尬。他是个朴实而稳重的人,回想起来,在办案中还不曾出过这样的洋相呢。

玛丽离开男子,跑到电线杆旁,抬起一条后腿,撒了一泡尿。

梅格雷向那男子道了歉,正要转身离开,猛然间,第六感觉提醒了他。

“喂,你到底还是一个小偷!”梅格雷不由分说,就把男子逮捕了。

回到办公室,男子仍然叫屈不迭:“冤枉啊!你凭什么说我是小偷?你这人也太武断了!”男子一面嚷嚷着,一面望着梅格雷的脸色。

梅格雷同审讯别的犯人一样,习惯地用骑马的姿势跨在椅子上,注视着罪犯,口气十分平静:“你问我凭什么说你是小偷吗?就凭你管那条长毛狗叫玛丽!”

“它是叫玛丽呀!”

“你说谎!我问你,它是雌狗还是公狗?”

“这个……”

“我再问你,雌狗和公狗在小便时的姿势有什么不同?”

“这个……”

“嘿嘿,你现在想起那只长毛狗小便时的姿势了吧!是这条狗戳穿了你的谎言!”梅格雷叼着烟斗,得意之情溢于言表,”不用说你、我,就连小孩子也都知道,公狗是抬起一条后腿叉开来撒尿的,而母狗不是。试问,它明明是条公狗,怎么会叫‘玛丽’这种女性的名字呢?”

“这个……”

“这是你临时给胡乱起的!因为它一身长毛,从外表上看,根本分辨不出它是公是母。你随机应变,叫它‘玛丽’来骗人。想想吧,狗的主人竟然不知道自家狗的性别,岂不是天大的怪事吗?”

“这个……”

梅格雷步步紧逼,小偷步步后退。他除了”这个……”再也回答不出什么了。

“你一定还想叫我解释一下,既然你不是狗的主人,那狗为什么会对你表示亲热呢?那是因为你进屋时给它好吃的东西,对不对?”

“是,是的。我喂了它肉片。”

小偷把偷到的东西,乖乖地交了出来。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的男子西装革履,但神态很不自然,左腋下夹着一只鼓鼓囊囊的皮包更是让人生疑,这引起了老练的警察梅格雷的警觉。
B.小说中画线部分运用了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的手法,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使文章波澜起伏,为后文梅格雷警察的动摇做铺垫。
C.小偷理屈词穷,连用四个“这个……”回答警察梅格雷的提问,这些语言描写刻画出小偷的窘态,也从正面突出了警察梅格雷的形象。
D.看到警察梅格雷的堂堂外表,心虚的小偷有些慌张,面对警察梅格雷的严厉质问,小偷故作镇静,以攻为守,企图瞒过梅格雷。
【小题2】依据小说的相关内容,简要概括梅格雷的形象特点。
【小题3】“狗知道”作为小说的标题,有什么表达效果?“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3-10 06:50: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作文课

伊朗拉·帕尔维兹

教室被柑橘树浓密的枝叶遮蔽得十分昏暗。这时老师还没有来。长满头癣的赛义德·玛赫姆德坐在我的前面。他把一根锯条熟练地插进桌缝,再用金属片拨动它,之后立刻把耳朵贴紧桌面,听那单调而悦耳的响声。阿克巴尔·阿卡则用小刀在墙上刻着自己的名字,还在名字周围绘上花朵和夜莺。

“起立!”

孩子们一起站立起来,作文老师走进教室。上个星期,老师是这样布置作文题的:“你们给自己的父亲写一封信,要求他在你们考试完放暑假以后,带你们到别墅去玩。”

作文的内容不同,写作方式也就有所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两种。诸如叙述一件或几件事情;或者给父母、兄弟、姐妹、朋友写信,可采取记述或论说的口气写,属于第一种。某某大人!我愿为您奉献一切,并衷心祝愿您幸福、安康。这种祈愿式的写法,属于第二种。当然,大家都很清楚,人的最优秀的品德莫过于诚实。只要有了诚实,卑贱也会变得高尚。第二种形式的作文,通常都缺乏充实的内容,只是不断地重复着祷告,堆砌许多无用的词藻,十分枯燥乏味。记得,每到作文课快上完的时候,那些啰里啰嗦的词藻使我觉得教室简直成了一个大垃圾箱,而老师和同学们竟然能叫这些僵死干瘪的词语飘动起来。

那天,同学们一个接一个地朗读那封要求去别墅的信。这些作文简直令人作呕。最后轮到阿卡拉希姆。他是个穷学生,但在班上却颇受尊敬。因为他既有主见,又待人和气;此外,他的见识也远比我们要广。他和我们不一样,他同社会上的人们交往很多。因为他像是家里的仆人,面包、肉、鸡、油、柴等等什么都需要他采买,他经常光顾杂货店、果品店、食品店这些地方,所以很了解社会,胆识也远远超过我们。

老师说:“阿卡拉希姆,到前面来!念一念你的作文吧!”

“是!”阿卡拉希姆立刻站起身来,往上提了提打满补丁的裤子,眼睛向四周扫视了一下,便拿起作文本,走到讲桌前面,直挺挺地站在那里。

“怎么不念呢?孩子,念哪!”

阿卡拉希姆哽咽起来,就像有个什么重物压在他的肩上,迫使他的腰弯曲下来,使他那近视的眼睛几乎贴到作文本上。他含着眼泪,颤抖着读了起来:

“我的脾气很坏的、经常发火的爸爸!老师大概由于自己生活得很舒适,就认为所有的学生也都如此,却丝毫不了解我正生活在怎样一个所谓‘家’的‘地狱’中呢!他对于您的暴躁和我的可怜竟然一无所知,不管我们的生活境况如何,竟让我给您写一封信,要求您在暑假带我到别墅去。‘别墅’——多么美好的字眼哪!在花园里采摘美丽的鲜花;在水渠边嬉戏,向同伴们身上撩水;爬到树上去玩;用绳子系在树枝上,打秋千;捏掉麦穗,用麦管做成笛子吹……多么幸福哇!老师要求您的正是这些。但是,我不知道您的‘别墅’究竟是什么样子啊?”

“他怎能知道,代替别墅的,却是每天早晨您对我的鞭答,用脚把我从梦中踢醒,叫我起来去买面包。他怎么知道我的惟一愿望并不是去别墅,而是能看到哪怕一次父亲的笑容。老师从没来过我们家,怎能知道我们家里不曾有过一刻的平静,恐怖的吼声总在屋子的空间回荡着。”

“他丝毫不知道您总是同妈妈吵架,妈妈也对您斥骂不休。而我是那么可怜,就像两块磨盘中的一颗麦粒,任凭压磨。每天晚上我还没来得及做完作业,就必须拿着瓶子为您打酒。并非我不想去别墅,而是我更需要一种最起码的爱抚和温暖。我的愿望不过是:当我熟睡时,不是用打骂,而是轻轻地把我唤醒。晚间,您不要喝得酩酊大醉,逼我穿过那黑暗的令人恐怖的小巷去为您打酒。假如我买了乳酪、肉、面包,不要百般挑剔,让我再跑一次杂货店、肉店、食品店,把刚刚买来的东西都退回去,引起商店的人对我的冷嘲热讽。我简直受不了他们的凌辱。”

“亲爱的爸爸!我不要求去别墅,只希望能有一天您不再同妈妈吵架。我爱您,也爱妈妈,你们一打起来,我该怎么办呢?为什么我们之间不能相亲相爱、互相体贴呢?为什么非要把我们家变成一个黑洞洞的墓穴呢?我不求去别墅,只愿这个黑暗的墓穴光明起来,使我能感到家庭的温暖!”

这时,阿卡拉希姆失声痛哭起来。教室一片沉寂。老师双手捂着脸。我看到泪水从他的眼角滴落到书本上。老师说道:“阿卡拉希姆,你把我的心撕碎了!回到座位上去吧,我再也听不下去了。”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赛义德·玛赫姆德和阿克巴尔·阿卡百无聊赖地等待上课的情形,与后文写阿卡拉希姆朗读作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B.小说用议论的表达方式介绍叙述事情和祈愿式两种作文的写法,放在整篇小说中并不突兀,体现了作者对当时作文教学以及学校教育的批评。
C.作者善于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例如“提了提打满补丁的裤子”写出了阿卡拉希姆家境贫寒,最后一段眼泪“滴落到书本上”写出了老师内心的震惊。
D.小说通过阿卡拉希姆的父亲经常酗酒、对食品百般挑剔以及和妻子吵架等细节,除写出父亲脾气暴躁之外,还揭示了造成这种局面的社会原因。
【小题2】小说在叙述手法方面有何特点?你认为这样叙述的好处是什么?请简要阐述。
【小题3】小说中老师的作文要求是“你们给自己的父亲写一封信,要求他在你们考试完放暑假以后,带你们到别墅去玩”,为什么阿卡拉希姆的作文看似不符合要求,却打动了老师和同学?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一只破靴子
英高尔斯华绥
剧本《顺流而下》巡回演出的第二天中午,演员吉尔勃特·凯斯特从东海岸的海滨寓所走出来。他刚刚度过六个月的失业生涯,现在在《顺流而下》的最后一幕扮演杜密纳克医生这个角色。他明白,他的年龄已让他辉煌不再,一周四镑的薪金也不能使他再发财了,但是一想到终于又获得了工作,他的举止神情就轻松活泼起来。
他走到鲜鱼铺的前面,带着淡淡的笑容注视一只大龙虾。多少年不吃大龙虾了呀!接着,他顺着街道走去,在一家成衣铺前面又停了下来。映在橱窗上的一个长期一天只吃两顿饭的人的英姿,架在柔和的棕色眼睛前面的优美的眼镜,和他在1912年参加《教育西蒙》演出得来的雅致的丝绒帽,给了他一丝淡淡的美感。他站在橱窗前面,脱下帽子,露出他头上的新玩意儿:一绺白发。这是一宗财产呢,还是一生结局的开端呢?
他继续向前走去,发觉一张熟悉的面孔从他的身旁掠过,一转身看见一个矮小的衣冠楚楚的人也转过脸来——一张又红、又亮、又圆的脸。
“凯斯特?对了,就是你。从你离开疗养所以来还没有碰过头呢。你记得我们演《戈塔·格兰姆伯斯》的时候多有趣呀!我起誓,真高兴见到你。走,我请你吃饭。”
这个人就是布列斯·格里恒,南海岸疗养所娱乐界的阔东家和灵魂。
“好吧!”凯斯特稍稍拉长声调慢吞吞地答道。
两个人并排走着。一个是褴褛得别致,另一个是衣冠楚楚,胖乎乎的一团。
“请坐!堂倌,来一只又好又大的虾,一盘色拉,另外——嗯——一小块牛排加炸得脆酥酥的土豆片,一瓶我喜欢喝的白葡萄酒。”
房间里摆着两张小桌子。他们两个人占了一张,面对面坐下。
凯斯特突然滔滔不绝地大谈戏剧、音乐和艺术。那矮小鄙俗的东道主把眼睛睁得滚圆,不时发出惊叹声,这些显然大大地鼓舞了凯斯特。
“哎哟,凯斯特,”格里恒突然叫起来,“你有白头发啦!这是突然有的吗?”
“不,是慢慢长出来的。”
“怎么回事呢?”
有一句话已经滚到凯斯特的唇边:“你挨挨饿看。”
可是他回答说:“我也不晓得。”
格里恒坐在那里,嘴唇微微张开,衔着雪茄烟,他那像小圆石般明亮的眼睛盯住桌布外边,接近地板的什么东西。格里恒的眼皮跳了几下,然后说道:“我说呀,老兄,你手头真的很——很紧吗?我是说,如果我帮得上忙,你就直说吧。咱们是老朋友,你又不是不知道,而且——”又一次,格里恒眼睛睁得滚圆,注视地板上的什么东西,凯斯特的眼光跟着扫了过去。悬在地板上空的是——他那只破靴子。因为他跷起腿坐着,这只靴子在离开地面六英寸光景的空中摆动着——破了——两道裂缝横在鞋头和鞋带之间。
对!凯斯特自己明白,那是他靠扮演《傻瓜》一剧中贝蒂·卡斯戴斯得来的一双靴子中的一只,那是在大战就要爆发时的事。
他的视线从那只破靴子移到格里恒身上,看到他头发梳得光光的,带着关注的神情。
凯斯特苦笑了一下说:“不,不要,谢谢。”
格里恒的眼睛又睁得滚圆——凯斯特已经将他那只脚放下。格里恒付了账,站起来。
“老兄,对不起,我两点半钟还有约会,见到你真是太高兴了,再见!”
“再见,”凯斯特说,“谢谢你。”
现在只剩下凯斯特一个人了。现在他是单独和他的心灵、他的破靴子、他的未来的生活在一起了……
这时两个年轻的女人走了过来,就在他和房门之间的那张桌子的旁边坐下。他瞧见她们在看他,他的灵敏的耳朵听见她们在絮絮低语:“没问题——是在最后一幕。你瞧瞧他那绺白头发!”“噢!对了,对了!不就是那一绺白头发——不就是他!”
凯斯特挺起腰板,微微一笑,端了一端他的眼镜。她们居然已认出剧中的杜密纳克医生就是他。
他挺挺身子站了起来,那两个年轻的女人抬头望望他。凯斯特神态英俊,带着浅浅的笑容,从她们的身子旁掠过,尽可能不让她们看见他那只破靴子。
(选自《高尔斯华绥短篇小说集》,有删改)
【小题1】凯斯特从一位著名演员陷入落魄潦倒的境地,你认为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小题2】小说中的凯斯特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举出两例加以分析。
【小题4】小说题为《一只破靴子》,但也有人认为以《一绺白头发》为题好,你认为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编织”与“相见”
刘荒田美国
①二月,加拿大的滨海名城温哥华的景色,害得当地的朋友不好意思。三月来就好了,樱花全开,树上是花的海,树下是人的海!——画家指着湖畔一排排光秃秃的树,绘声绘色地告诉我。教我拿什么招待你们?无花果、李树、樱桃、葡萄,连芽也没有,记得我发给你的照片吗?九月,满院子是沉甸甸的果实——业余园艺师恨自己当不了武则天,人家在严冬降旨,百花即时乖乖地联手盛开。
②早晨,我在旅馆吃过早餐,坐对落地窗外的阴雨。心由景生,落寞是免不了的。坐腻了,出门去,把晴雨两用夹克的领子拉高。绕到旅馆后面,那里有一个小而美的湖。不愧是枫叶的国度,小路两旁白里带青的树干下,堆着形状规则的枫叶,一律呈乌黑色。如果秋枫是遍野熊熊的炭火,那么,落叶就是灰烬。我绕湖散步,一肚皮遗憾。从阳光加州来,那边一年四季不缺轮着开的花,教人目不暇接的色彩接力赛,没一天停过。此刻呢,满目是光秃,枯萎,暗哑。
③好在,湖畔散布的长椅有看头,都是居民捐赠的,各有献出的理由,写在铜制的铭牌上。总括起来,都是为了纪念亲人或朋友。其中一张,摆在枫树下,三尺开外是潋滟的湖水。我俯身细读铭文,它的大意是:我挚爱的母亲玛格丽特·泰勒夫人,生前喜欢坐在这里,编织金色,欣赏风景,乐而忘返。如今,她与自然长相厮伴。顿时,轻微的颤栗通过我全身。
④“编织金色”,带着魔法的意象啊!且给早晨寂寥的湖畔布置秋光,枫叶醉红,泰勒太太在这里安坐。她最喜爱的活计是编织,便携小凳子下的小篮子,盛着编制针,几捆彩色毛线。她意态悠然,微笑凝在嘴角。阳光如丝绦,从叶间漏入,泰勒太太的银发散成此刻的细雨。从毛线的经纬间出入的编织针,把风声,把水影,把花蕊前蜂鸟的灵巧,把湖上白鹅的淡定,把飞絮飘扬的悠然,还有路过者友好的招呼,小狗戏耍毛线团的憨态,一股脑儿地织入。而这一切,都被金色的阳光晕染过,被她纳入金色晚年的版图。一年年下来,泰勒太太在树下织就几件毛线衣、几顶帽子、几条围巾,为了老伴、儿女、孙儿女、亲友,或是为了社区的慈善基金义卖大会。湖波早已把她的影子折叠起来,把她的笑语录进波纹。她圆满的人生,化为一张长椅。我小心翼翼地坐下来,抚摸湿漉漉的椅背,心头升起无限的暖意,眼前的毛毛雨,被幻象里的阳光锻打成黄金细丝,光影浮动,碰撞,搅拌,泰勒太太手上的编制针,有如指挥棒,金色的旋律盘旋,飞升。
⑤就在这一刻,我又发现,长椅旁边的柏树,树干上钉着一个铭牌,上面有这样一句:“我们必再度相见,在树下。”原来,这棵树是丈夫为亡妻而栽下的。我又被震撼一次。是啊,尘归尘,土归土。他们必然在泥土里重新合而为一。
⑥从“编织金色”到“泥土里的再度相见”,完美的晚年,必然的归宿。湖畔不起眼的一隅给我如此丰美的启示,在怎么也快乐不起来的天气里。
⑦经受了一次灵魂的洗礼,身体马上轻盈起来。周遭无一不凋零的林木,忽然变得无比迷人,看,赤裸裸的枝,光秃秃的茎,钉在铅灰色的天幕上,这里一排,那里一堆,貌似孤苦无告,其实在囤积生命的伟力。谁说它们难看?这不就是郎静山先生不朽的摄影作品?不能比它们更简练了,也不能比它们更繁复了!
⑧我对温哥华说:只要“编织”与“相见”这两个铭牌在,哪一天来,都是绝佳时间!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中“业余园艺师恨自己当不了武则天”,表达了画家朋友对二月的温哥华缺乏美景的无奈和遗憾。
B.第④段“湖波早已把她的影子折叠起来,把她的笑语录进波纹”,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融。
C.第③、④段中儿子为母亲刻的铭文,让作者感受到儿子对母亲的挚爱、泰勒夫人对生命的挚爱,作者心中升起暖意。
D.第⑦段所描写的无比迷人的林木、囤积生命的枝与茎,带有鲜明的主观色彩,用欢乐之景烘托欢愉之情。
【小题2】第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3】综观全文,你如何理解本文标题的含义?以此为题有什么作用?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俄勒冈州火山爆发
(瑞士)瓦•弗洛特
①“喂,是得克萨斯信使报社吗?我是贝德尔•史密斯。请立即记下:我永远难忘的俄勒冈州的这场经历,火山爆发……”
②“怎么回事?”新来的编辑沃克问道,“喂,喂,接线员!”
③“通往俄勒冈州的线路突然中断了,”电话局总机报告说,“我们马上派故障检修人员出发检查。”
④“大概要多久?
⑤“哦,您得作好一两个小时的打算。您知道线路是穿过山区的。”
⑥“完了!”沃克沮丧地说道,并沉重地跌坐在他的软椅上。
⑦“什么叫完了?”主编怒气冲冲地说道,“您是一名记者,还是一个令人丧气的半途而废的家伙?您不是已经收到报告了吗?俄勒冈州火山爆发!这一消息我们起码比《民主党人报》和《先驱报》早得到一小时。这一回我们可要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了!今天下午,当我们独家登出俄勒冈州火山爆发的现场报道时,他们会嫉妒得脸色铁青的。”
⑧主编从书柜里取出一卷《百科全书》,“我要让您看看这事该怎做!埃丽奥尔,请您作好口授记录的准备!现在,您这个也算是记者的人过来瞧瞧吧!这儿:俄勒冈……海岸地带……山脉……有了:道森城这一带有几座已经熄灭的火山……
⑨“噢,看来是这里。您把地图拿过去,抄下四周区镇的地名。”他跳了起来,猛地拉开通向印刷车间的门。
⑩“希金斯!您马上过来!给我把头版的新闻全部撤去!我要加进一篇轰动全国的报道!还有,这次要比平常提前一小时出报。”
(11)他叼起一支香烟,大步地在屋里走来走去。
(12)“您写下——通栏标题:俄勒冈州火山爆发!电话联系中断!贝德尔•史密斯为《得克萨斯信使报》作独家现场报道。
(13)“上午在俄勒冈州地区出现了极为可怕的景象,有史以来一直十分平静的巨峰巴劳布罗塔里火山(名字以后可以更正)忽然间喷发出数英里高的烟云。就这么写下去——这里是有关火山爆发的资料的描述,剩下的您就照抄好了,反正总是老一套。
(14)“您让沃克把熔岩可能流经的区镇地名读给您听。别忘了写一写人,诸如一个在最后一瞬间被救出来的孩子啦、一个拖着小哈巴狗的老妇人啦,等等。
(15)“最后:《得克萨斯信使报》呼吁各界为身遭不幸的灾民慷慨解囊。捐款者填好附列的认捐单,将钱款汇往指定的银行账号即可。若填上认捐单背面的表格,您同时还有机会以优惠价格订阅全年的《得克萨斯信使报》。这样您家里就有了一份消息最灵通的报纸。通过报道俄勒冈州灾难这一事实即已雄辩地证明,本报拥有最迅速、最可靠的信息。”
(16)排字机“咔咔”作响,滚筒印刷机里飞出一页页印张,报童喊哑了嗓子,布法罗市的居民们从报童的手中抢过一份份油墨未干的报纸,转瞬之间,当天的报纸全部售完。
(17)三小时后,通往俄勒冈的电话线路修复。电话铃声响了,沃克、主编和女打字员同时拿起耳机。
(18)“喂!是得克萨斯信使报社吗?”响起了贝德尔•史密斯的声音,“那好,请马上记录:我永远难忘在俄勒冈州的这场经历,火山爆发也不如此刻的吉米•布蒂德雷这般厉害,今晨他在富尔通拳击场频频出击,把俄克拉荷马的重量冠军瓦尔特•杰克逊打得落花流水。在第三局中他以一连串的上钩拳、猛击拳和凌厉而干净利索的直拳将对方击倒在地……喂……喂……您在听我说吗?您能听清楚我说的话吗?”
(19)“请等一下,贝德尔,”沃克说,“主编刚才晕过去了。”
(选自《读者》2010年第23期)
【小题1】下面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大量运用人物语言。误会因人物对话中断而产生,真相由人物对话得以继续而揭示;为抢占报道先机,主编坐镇指挥,发号施令,其语言既推动了故事的发展,又让我们从中了解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B.小说中,主编开始时叼着香烟编新闻的志骄意满和结尾听到真实信息后的“晕过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具有很强的讽刺意味。
C.本文的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这与作者巧设铺垫有很大的关系。
D.作为报社的一员,沃克在听到通往俄勒冈州的线路突然中断的消息后,“沉重地跌坐在他的软椅上”,说明沃克缺乏新闻工作者的敏感性,这与主编的迅速反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小题2】有人认为,小说标题中的“火山爆发”具有多重含义,请作简要分析。
【小题3】请简要分析主编的形象特点,并谈谈这一形象的塑造有何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