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初中数学
题干
(1)如图①,在△ABC中,∠BAC=90∘,AB=AC,直线m经过点A,BD⊥直线m,CE⊥直线m,垂足分别为点D. E证明:DE=BD+C
A.
(2)如图②,将(1)中的条件改为:在△ABC中,AB=AC,D. A. E三点都在直线m上,并且有∠BDA=∠AEC=∠BAC,请问结论DE=BD+CE是否成立,若成立,请你给证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应用:如图③,在△ABC中,∠BAC是钝角,AB=AC,∠BAD>∠CAE,D. A. E三点都在直线m上,且∠BDA=∠AEC=∠BAC,只出现m与BC的延长线交于点F,若BD=5,DE=7,EF=2CE,求△ABD与△ABF的面积之比。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解答题 更新时间:2019-12-28 10:10: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A
、
B
坐标为(6,0)、(0,6),
P
为线段
AB
上的一点.
(1)如图1,若
P
为
AB
的中点,点
M
、
N
分别是
OA
、
OB
边上的动点,且保持
AM
=
ON
,则在点
M
、
N
运动的过程中,探究线段
PM
、
PN
之间的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2)如图2,若
P
为线段
AB
上异于
A
、
B
的任意一点,过
B
点作
BD
⊥
OP
,交
OP
、
OA
分别于
F
、
D
两点,
E
为
OA
上一点,且∠
PEA
=∠
BDO
,试判断线段
OD
与
AE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同类题2
请阅读,并完成填空与证明:
初二(8)、(9)班数学兴趣小组展示了他们小组探究发现的结果,内容为:图1,正三角形
中,在
,
边上分别取
,
,使
,连接
,
,发现利用“
”证明
≌
,可得到
,
,再利用三角形的外角定理,可求得
(1)图2正方形
中,在
,
边上分别取
,
,使
,连接
,
,那么
,且
度,请证明你的结论.
(2)图3正五边形
中,在
,
边上分别取
,
,使
,连接
,
,那么
,且
度;
(3)请你大胆猜测在正
边形中的结论:
同类题3
如图, 在
.
(1)用尺规作图方法,按要求作图:
①作
的高
;
②作
的平分线
,分别交
于点
;
(要求: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和证明)
(2)求证:点
在
的垂直平分线.上; .
(3)在(1)所作的图中,探究线段AE与BF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同类题4
如图,在△ABC中,BD、CE分别是∠ABC和∠ACB的平分线,AM⊥CE于P,交BC于M,AN⊥BD于Q,交BC于N,∠BAC=110°,AB=6,AC=5,MN=2,结论①AP=MP;②BC=9;③∠MAN=35°;④AM=AN.其中不正确的有( )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同类题5
如图,在△ABC中,AB=AC,∠BAC=54°,∠BAC的平分线与AB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O,将∠C沿EF(E在BC上,F在AC上)折叠,点C与点O恰好重合,则∠OEC的度数为( )
A.120°
B.108°
C.110°
D.102°
相关知识点
图形的性质
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