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吾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②。

疾患以来,渐就③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④将有限也。

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⑤,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⑥可言!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鲍叔、管仲,分财无猜。他人尚尔⑦,况同父之人哉!颍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⑧,八十而终,兄弟同居,至于没齿⑨。

——(选自陶渊明《与子俨①等疏》)

注释:①子俨:陶渊明共5子,子俨是其一。②羲皇上人:上古时代的人。③就:接近。④大分:寿命。⑤役柴水之劳:从事砍柴挑水的劳动。⑥若何”:怎么。⑦尔:那样。⑧卿佐:官名。⑨没齿:终身。
【小题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
吾 少 学 琴 书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然忘食
②非宁静无以
以修身
④四海兄弟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
②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
【小题4】“静”字甲文中多次反复出现。请结合语句,说说你对“静”的理解。
【小题5】甲、乙两文都是父亲对儿子的殷殷嘱托,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不同之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对比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06 09:44:0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祝史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庙后,山半有石坛,平旷。传云:“夏禹见神女,授符书于此。”坛上观十二峰,宛如屏障。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南宋陆游《入蜀记》)

注①祠:供泰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小题1】解释句中加点字。
(1)王命急宣(__________)   (2)虽乘奔御风,不以也(__________)
(3)无此奇(__________) (4)日,天宇晴霁(__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小题3】(甲)(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段写的山各有什么特点?两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同类题3

阅读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傍有夜耕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顾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直流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选自《聊斋志异》)

(注释)①行室:供耕作者暂时歇息的简陋棚屋。②盈:满③豕(shī)猪④移时:一会儿。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一狼其中_____   (2)意甚_____
(3)令不可______ (4)直流不能屈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字与“以刀劈狼首”中的“以”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意将隧入攻其后也(《狼》)B.可为师矣(《论语》)
C.吹豕之法吹之(《狼三则》)D.静修身(《诫子书》)
【小题3】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
【小题4】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内容手法上的相似点。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小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水以山为面,以亭榭为眉目,以渔钓为精神。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渔钓而旷落,此山水之布置也。

——《林泉高致》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有亭然临于泉上者 _______
(2)之者谁______
【小题2】选出下列句子中古汉语句式不同的一项。( )
A.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C.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
D.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渔钓而旷落,此山水之布置也。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
【小题4】上面两段文字都写了山水之美,请你写出两个同时含有“山”和“水”的成语。
【小题5】(乙)文的作者郭熙是宋代著名画家。假如他去游览琅琊山,他会喜欢这座山吗?为什么?

同类题5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因,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办。”其此之乎?

(节选自《礼记·学记》)

(乙)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技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有所黯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髙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矣,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寢子离席再拜,曰:“此曲确《文王操》也。”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注释)①进;继续学(新内容)。②益:增加、加深。③有间:过了一段时间。④为人:作曲的人。⑤《文王操》:周文王谱写的琴曲名。
【小题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此之谓乎/丘未得志也
B.弗,不知其善也/孔子鼓琴师襄子
C.知不足,然后能自也/寒暑易节,始一
D.学不思则罔/黑
【小题2】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小题3】(甲)文为什么要从“虽有佳肴”写起?
【小题4】(乙)文中孔子学琴的故事印证了(甲)文中“学然后知不足”的道理,请结合(乙)文具体分析,孔子在学琴的过程是怎样“知不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