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祝史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庙后,山半有石坛,平旷。传云:“夏禹见神女,授符书于此。”坛上观十二峰,宛如屏障。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南宋]陆游《入蜀记》)

[注]①祠:供泰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小题1】解释句中加点字。
(1)王命急宣(__________)   (2)虽乘奔御风,不以也(__________)
(3)无此奇(__________) (4)日,天宇晴霁(__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小题3】(甲)(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段写的山各有什么特点?两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对比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18 04:05:0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读古文,识动物

(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节选

(乙)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嘐嘐聱聱,声在橐中。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吾闻有生,莫智于人。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

——苏轼《黠鼠赋》节选

(注)①拊(fǔ):拍。②橐(tuó):袋子。③嘐嘐(jiāo)聱(áo)聱:象声词,形容鼠咬物的声音。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其一坐于前__________
②有鼠__________  
③屠自后断其__________
而视之__________
【小题2】翻译下面的语句。
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小题3】两文都写人与动物的“较量”,但“狼”和“鼠”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结局,究其原因分别是什么?
【小题4】两文均提到了“黠”。(甲)文“狼亦黠矣”中屠户悟出狼“黠”在“前狼假寐”的目的是“_______”(用原句回答),但最终被屠户所杀,表达了作者对狼之黠的 ____ 。(乙)文中“异哉!是鼠之黠也。”中苏子悟出鼠之“黠”在“ ___________”(用原句回答),最终得以逃脱,表达了作者重在推演故事的因果关系,揭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小题1】解释下列加粗词在文中的意思。
(1)必敬必戒    戒:
(2)与民由之    由:
(3)劳其筋骨    劳:
(4)衡于虑 衡:
【小题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小题3】甲文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行文流畅,富有气势。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乙文中孟子论证“死于安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上文论证“生于忧患”形成______(写作手法)。

同类题5

文言文对比阅读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聊斋志异·牧竖》)

(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两狼之并驱如  令嗥    B.目似瞑,暇甚  甚仓皇
C.狼不敢 跑号如状 D.相数十步 一狼径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②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3)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
B.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
D.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
(4)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