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①。使庶几之志,揭然②有所存,恻然③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④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⑩,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诸葛亮《诫外甥书》)
(注释)①凝滞:心思局限于某个范围;拘泥。②揭然:高举的样子。③恻然:恳切的样子。④细碎:琐碎的杂念。A.忍屈/伸去/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 |
B.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 |
C.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 |
D.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 |
A.夫学须静也(句首发语词,无实意) |
B.意与日去(距离) |
C.何患于不济(成功,实现 ) |
D.夫志当存高远(怀有,怀着) |
A.《诫子书》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他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
B.《诫子书》只概括了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
C.(乙)文中“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从这几句可看出作者又从反面进行了论述。 |
D.(乙)文只有短短八十余字,但却有很深的内涵。作为青年人,不光要有崇高的理想、远大的志向,还必须有实现理想志向的具体可行措施和战胜困难排除干扰的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