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诫子书》,完成下列题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小题1】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停顿(停顿3处)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小题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非宁静无以
(2)淫慢则不能
(3)躁则不能治性
(4)与日去
【小题3】翻译下列语句。
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⑵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小题4】文中表现“躁”的危害的句子是哪一句?请找出来,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小题5】中国人历来重视并崇尚家教,《诫子书》就体现了家教的魅力,本文中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对儿子进行家教的?你还知道哪些名人家教的经典之作?请列举一部。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课内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16 06:47:4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论语》节选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4)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7)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⑴学而时习之,不亦乎(__________)   ⑵疏食(__________)
⑶人不其忧(____________)   ⑷博学而志(____________)
【小题2】翻译下面句子。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上节选内容涉及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这三个方面。
B.选文第一则讲了学习方法、学习的乐趣、个人修养三个方面的内容。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强调的是要善于向周围的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学习。
D.“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句中的“择”字的作用非常重要,它说明了学习的关键在于他人身上,只有“择其善”去“其不善”,自己才能有所进步。
【小题4】经过了两千多年,《论语》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谈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一章给你的启发。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阡陌交通   交通:____
(2)便还家   要:____
(3)之哭也   子:____
(4)何为不也  去: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小题3】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____;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____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____的手法突出主题。
【小题4】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论语》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吾日三吾身(自我检查,反省)
B.人不其忧(能忍受)
C.为人谋而不乎(竭尽自己的心力)
D.可为师矣(用来)
【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曲肱而枕/下车引
B.我如浮云/吾十有五而志
C.为人谋不忠乎/相委
D.学而不思罔/是无信
【小题3】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译文:我每天多次反省我自己,替别人谋划却不竭尽自己的心力吗?
B.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译文: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
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文:学习了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思考了却不学习就会感到疑惑。
D.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译文:三个人一起行走,一定有我的老师在里面。
【小题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B.《论语》中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一则是讲学习方法,强调了时常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
C.《论语》中“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他人学习,有端正的学习态度。
D.《论语》中“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一句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抒发了对时间流逝的感叹,劝人珍惜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