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阡陌交通   交通:____
(2)便还家   要:____
(3)之哭也   子:____
(4)何为不也  去: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小题3】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____;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____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____的手法突出主题。
【小题4】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对比阅读 更新时间:2020-03-05 10:04:1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三峡》

(乙)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形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①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回,虽途迳信宿②,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节选自《水经注》)

(注释)①成就:轮廓。②信宿:两三日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沿溯阻绝(沿:逆流而上)
B.不以也(疾:快)
C.多趣味(良:实在,确实)
D.望见此物(犹:还)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三峡七百里中/非亭午夜分
B.巘多生怪柏/哀转久
C.清倒影/望如一矣
D.有时发白帝/三三暮,黄牛如故
【小题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形如人负刀牵牛
【小题4】(甲)文“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侧重写水的_________;(乙)文“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侧重写水的__________________。这在写法上都属于__________描写。
【小题5】(甲)(乙)两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同类题4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大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昨游江上,见修竹数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声,有茶烟飘扬而出,心窃乐之。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从竹缝中向外而窥,见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旁,如相守者,直是山水大师画意,悬挂于竹枝竹叶间也。由外望内,是一种境地:由中望外,又是一种境地。予以为,学者诚能八面玲珑,千古文章之道无不出于是岂独画乎?

(节选自郑燮《游江》)

注八面玲珑,原指屋子四面八方敞亮通明,此指多角度思考或欣赏。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的画线词语。
(1)之者谁(  )
(2)之心而寓之酒也(    )
(3)太守自也(    )
(4)心窃之(    )
【小题2】请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千古文章之道无不出于是岂独画乎
【小题3】把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
【小题4】甲文和乙文的作者各借山水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