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甲)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荆轲奉樊於期①头函,而秦武阳②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③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④假借⑤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⑥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⑦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⑧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诸郎中⑨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选自《荆轲刺秦王》)

(注释)①樊於期:秦国将领,因得罪秦王逊到燕国。②秦武阳:人名,又名秦舞阳,充任荆轲出使秦国的副手。③陛:殿前的台阶。④少:通“稍”。⑤假借:在文中是“原谅”的意思。⑥揕:用刀剑等刺。⑦绝:挣断。⑧还:通“环”,绕。⑨郎中:宫廷的侍卫。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
(1) 以头地耳   (2) 长跪而之曰  
(3) 图,图穷而匕首见   (4) 使毕使于前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
A.夫专诸刺王僚也燕雀安知鸿鹄志哉
B.徒有先生也扶苏数谏故
C.图穷匕首见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D.而以手共搏之丹书曰“陈胜王”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②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
【小题4】甲乙两文在人物形象塑造上都用了对比手法,请加以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对比阅读 更新时间:2015-01-12 03:02:2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乙)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注)①雅阴侯,指韩信。②鞅鞅:通“怏怏”,不满意、不服气、郁闷失意的样子。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上自军(2)介胄之士不拜(3)何为为我(4)如我能几何
【小题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2)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小题4】请结合(乙)文内容具体分析韩信的主要性格特征。

同类题2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名丘字仲尼姓孔氏。……孔子年七十三,卒,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三年心丧毕,相诀而去,各复尽哀;或复留。唯子赣庐于冢上,凡六年,然后去。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因命曰“孔里”。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袛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可谓至圣矣!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

注释①服:服丧。②心丧:古时谓老师去世,弟子守丧,身无丧服而心存哀悼。③庐于冢上:在墓旁搭了一间小房住下。④百有余室:一百多家。⑤太史公:司马迁自称。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像高山一样令人仰慕,像大道一般让人遵循。⑦余袛回留之: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徘徊留恋。
【小题1】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
名 丘 字 仲 尼 姓 孔 氏。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不亦乎 (2)人不知而不 (3)三年心丧 (4)相诀而
【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好之者不如之者   ②公大笑
B.①乐亦在其矣 ②过不至
C.①诸生以时礼其家   ②传不
D.①谓至圣矣 ②撒盐空中差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小题5】乙文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表现了世人对孔子的敬仰之情,请结合甲文内容,说说世人敬仰孔子的原因。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细柳军,军士吏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节选自《周亚夫军细柳》)

(乙)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钜鹿。战少利,陈余复请兵。项羽乃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释)①卿子冠军,这里指宋义。宋义是上将军,为军中之冠,故称“卿子冠军”。“卿子”是尊称。②当阳君,指黥布(也叫英布),后来归了刘邦,被封为淮南王。③蒲将军,他与当阳君当时都是项羽的部下。④甬道,通道。⑤辕门,古代军营的大门。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军士吏甲  
(2)天子
(3)项羽乃引兵渡河
(4)诸将皆从上观
【小题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已而细柳军/父命 (《富贵不能淫》)
B.成礼去/山不加增(《愚公移山》)
C.示士卒必死/ 顺为正者(《富贵不能淫》)
D.绝甬道/帝感诚(《愚公移山》)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2)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钜鹿。
【小题4】读史使人明智,你从周亚夫和项羽身上分别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迪?

同类题4

   (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出游数岁,大因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皆窃笑之,日:“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苏秦闻之而惭,自伤,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得周书《阴符》,伏而读之。期年,以出揣摩,日:“此可以说当世之君矣。”求说周显王。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咤之。弗信。

乃西至秦,说惠王,弗用,乃东之赵,赵相奉阳君弗说之。去游燕,岁余而后得见……于是苏秦并相六国。

(选自《史记-苏秦列传》,有改动)

(注释)①说:劝说,说服。②少:轻视,贬低。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B.所动心忍性  威天下不兵革之利
C.人则无法家士 行乱其所为
D.后喻 学不思则罔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小题3】(甲)文中“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的“是人”指的是什么人?
【小题4】(乙)文中的事例能作为证明(甲)文观点的事实论据吗?为什么?

同类题5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节选自《礼记·礼运》

(乙)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子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於时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节选自《<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第八》

(注释)①布:颁布,公布。②於:同“于”。③卒:终于。④嗣:继承。⑤刑:处罚。⑥傅:老师。⑦黥:即墨刑。用刀在面额上刺字,再涂以墨。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秦民大     ②有一人徙
【小题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B.故/外户/而不闭
C.令/既具,末布,恐/民之不信D.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费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小题4】乙文卫鞅(商鞅)在实施新法令之前,作了“立木南门,徙者奖励”这件事。他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甲文中的“____”二字也能体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