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节选自《陈涉世家》)
【小题1】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加点的词语。
(1) 乃令符离人葛婴( )兵徇蕲以东
(2)将军身( )坚执锐
(3)功( )为王
(4)诸郡县( )秦吏者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
【小题3】陈胜被拥立为王的原因是什么?(根据选段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课内阅读 更新时间:2011-01-17 11:46:3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甲、乙两篇文言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林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驰驱。”于是天子乃按轡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乙)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广家世世受射。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节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

(注释)①受:学习。②乏绝:指缺水断粮。③急:逼近。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意思。
(1)军士吏甲______(2)无何______
(3)广之兵______(4)不中不发______
【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含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天子动,改容式车
A.是焉得大丈夫乎B.士以此爱乐
C.念无与乐者D.众服确论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2)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小题4】周亚夫和李广都称得上是“真将军”,但两文表现人物性格不同,请结合文章内容各找一个角度简要说一说。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乙)李牧者,赵之良将也。常居雁门,备匈奴。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起,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岁余,匈奴每来,出战,数不利,失亡多。

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赵王强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选车得一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四,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单于闻之,率众来入,李牧为奇阵,大破匈奴十余万骑。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飨(xiǎng):用酒食招待、②入盗:入侵。③收保:收拢人马物资退入营堡。“保”通“堡”。④让:责备。⑤彀者:射手.⑥悉勒习战:全部组织起来进行军事演习。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已而细柳军。(______)
(2)其将可袭而虏也。(______)
(3)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______)
(4)赵王强使兵。(______)
【小题2】用“/”号为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2处)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1)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2)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
【小题4】(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对比手法刻画主要人物,请各举一例具体分析对比手法的作用。

同类题3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节选自《礼记·礼运》

(乙)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子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於时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节选自《<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第八》

(注释)①布:颁布,公布。②於:同“于”。③卒:终于。④嗣:继承。⑤刑:处罚。⑥傅:老师。⑦黥:即墨刑。用刀在面额上刺字,再涂以墨。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秦民大     ②有一人徙
【小题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B.故/外户/而不闭
C.令/既具,末布,恐/民之不信D.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费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小题4】乙文卫鞅(商鞅)在实施新法令之前,作了“立木南门,徙者奖励”这件事。他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甲文中的“____”二字也能体现这一点。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语段,完成相应题目。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乙)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深入不 (2)故临崩寄臣大事也 (3)为天下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小题3】分析(甲)(乙)两文,诸葛亮起兵北伐,陈涉起兵抗秦,他们起兵的原因各有什么不同?

同类题5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节选自《史记》)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公将之   鼓:________ (2)而衰 再:_________ 
(3)望其旗   靡:________ (4)而其粮道  绝:_________ 
(5)秦悉之   坑:________
【小题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2)尝与其父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小题3】甲文段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表明齐师不是“纵奇兵,佯败走”。(用原文语句填空)
【小题4】根据这两段文字的内容,你认为曹刿的“论战”与赵括的“言兵”有什么不同?说说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