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文言文阅读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也?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佳木而繁阴
(2)醉翁之不在酒
(3)而不知太守之其乐也
(4)余至扶风之明年  
(5)既而月不雨
(6)而吾亭成。
【小题2】下列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之者谁 则以
B.不知人之乐 凿池其南
C.醉能同真无马耶 (《马说》)
D.为休息之所 不物喜,不以己悲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则吾与二三予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
【小题4】(甲)文和(乙)文都是抒情散文,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他们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对比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05 10:50:0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义。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皆公乐哉?乃公寄意于此也。

 (节选自曾巩《醒心亭记》)

(注释)①涯:岸边。②欧阳公:即欧阳修。③构:搭建。④直:当,临。⑤洒然:形容毫无拘束。⑥吾君:指皇帝;优游:悠闲自得;无为:清静自然。⑦曾巩:北宋散文家,此文为作者应其师欧阳修之托而写。
【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伛偻提携  
(2)泉香而酒    
(3)杂然而前陈者    
(4)太守归而宾客
(5)则必丰乐以饮
【小题2】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小题3】(甲)(乙)两文都写了谁的哪些事情?
【小题4】(甲)文的“太守之乐”与(乙)文中的“公之乐”分别指什么?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①_________,_______。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②________________。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小题1】在原文空格处填写句子。
①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①有亭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________)
②山肴野(_______)
【小题3】“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街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己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嘉祜二年,李侯以镇东军留后出守庐州,因游金陵,登蒋山,饮其水。既又登浮槎,至其山,上有石池,涓涓可爱,盖羽所谓乳泉、石池漫流者也。饮之而甘,乃考图记,问于故老,得其事迹,因以其水遗余于京师。余报之曰:李侯可谓贤矣。

夫穷天下之物无不得其欲者,富贵者之乐也。至于荫长松,籍丰草,听山流之潺湲,饮石泉之滴沥,此山林者之乐也。而山林之士视天下之乐,不动其心。或有欲于心,顾力不可得而止者,乃能退而获乐于斯。彼富贵者之能致物矣,而其不可兼者,惟山林之乐尔。惟富贵者而不可得兼,然后贫贱之士有以自足而高世。其不能两得,亦其理与势之然欤。今李侯生长富贵,厌于耳目,又知山林之乐,至于攀缘上下,幽隐穷绝,人所不及者皆能得之,其兼取于物者可谓多矣。

(节选自欧阳修《浮槎山水记》)

(注)①羽:指陆羽,唐代著名的茶学专家。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筹交错 觥:酒杯
B.树林阴 翳:遮盖
C.因以其水余于京师    遗:遗留
D.荫长松,丰草 藉:枕、垫或踩踏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杂然前陈者 顾力不可得止者
B.颓然乎间者 如土石何
C.彼富贵者能致物矣    先天下忧而忧
D.李侯镇东军留后出守庐州 醒能述文者,太守也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文都在写“乐”,甲文主要侧重于写滁人的“宴酣之乐”与作者的“与民同乐”,乙文主要侧重于写李侯的“山林之乐”。
B.因为李侯实地考察,发现浮槎山泉;走遍幽深隐蔽的地方,感受山林的乐趣;降低身份,不耻下问,喜欢结交贤士,所以欧阳修称赞李侯是个“贤达”的人。
C.乙文中作者写“富贵者之乐”的用意是将富贵者之乐与山林之乐做对比,突出了李侯能够同时获得更多的乐趣,表现了他的贤达。
D.甲文“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既照应了首段太守“饮少辄醉”,也凸显了作者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内心抑郁和苦闷。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2)而山林之士视天下之乐,不一动其心。

同类题4

文言文阅读,完成下列小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乙)山故有亭,世传以为叔子之所游止也。故其屡废而复兴者,由后世慕其名而思其人者多也。

熙宁元年,余友人史君中辉以光禄卿来守襄阳。明年,因亭之旧,广而新之,既周以回廊之壮,又大其后轩,使与亭相称。君知名当世,所至有声,襄人安其政而乐从其游也。因以君之官,名其后轩为光禄堂;又欲纪其事于石,以与叔子、元凯之名并传于久远。君皆不能止也,乃来以记属于余。

(注)①亭:岘山亭。②叔子:西晋政治家。③光禄卿:主管光禄寺的官员。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望蔚然而深秀者/因以君
B.自号曰醉翁也/山有亭
C.渐闻水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所至有
D.之者谁/其后轩为光禄堂
【小题2】将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词语。
①醉翁之不在酒____
广而新之____
【小题3】选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峰回路转。
②故其屡废而复兴者,由后世慕其名而思其人者多也。
【小题4】概括(乙)文第二段的主要内容。
【小题5】结合《醉翁亭记》全文,反映了欧阳修怎样的政治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