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义。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皆公乐哉?乃公寄意于此也。

 (节选自曾巩《醒心亭记》)

(注释)①涯:岸边。②欧阳公:即欧阳修。③构:搭建。④直:当,临。⑤洒然:形容毫无拘束。⑥吾君:指皇帝;优游:悠闲自得;无为:清静自然。⑦曾巩:北宋散文家,此文为作者应其师欧阳修之托而写。
【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伛偻提携  
(2)泉香而酒    
(3)杂然而前陈者    
(4)太守归而宾客
(5)则必丰乐以饮
【小题2】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小题3】(甲)(乙)两文都写了谁的哪些事情?
【小题4】(甲)文的“太守之乐”与(乙)文中的“公之乐”分别指什么?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对比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25 08:47:3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小题1】解释加点的词。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于泉上者,醉翁亭也。(______)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其乐也。(______)
(3)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而别。(______)
【小题2】翻译下面句子。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小题3】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临溪渔,溪深而鱼肥。/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不知人之乐。
B.树林阴翳,鸣声上下。/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C.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
D.往来而不者,滁人游也。/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
【小题4】甲文开头写景,富有特色:由“环滁皆山”到“西南诸峰”,再到“琅琊”和“酿泉”,最后推出“醉翁亭”;环环缩小,层层聚焦,简笔勾勒,层次井然。乙文划线句子写景更是千古奇绝,请至少从两个角度加以赏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小题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陈康肃公善   吾不亦精乎
B.以我酌油知之   康肃笑而遣
C.公亦以此矜   钱孔入,而钱不湿
D.微颔之 手熟尔
【小题2】对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有卖油翁担而立(放下)
B.我酌油知之(以为)
C.以钱其口 (盖)
D.康肃笑而之(打发)
【小题3】选出对《卖油翁》一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作者借卖油翁对陈康肃说的“无他,但手熟尔”,以及卖油翁对自己的评价“我亦无他,惟手熟尔”,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B.从陈康肃对卖油翁的态度由开始的“忿然”,到最后的“笑而遣之”,体现了他具有严于律己、和蔼可亲的性格特征。
C.文章在写法上详略得当,略写了陈康肃的射箭技艺,而对卖油翁的精湛技艺则作了比较详细的描述。
D.“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寥寥数语,便将卖油翁当时的表情和心理活动生动地表现出来。
【小题4】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2)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同类题3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越信宿①,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桑畦麦陇,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②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③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④十问仅得二三。越二岭首有亭当道书雪窦山

(节选自《雪窦游志》,有删改)

注:①越:过。信宿:连住两夜。②牧竖:牧童。③舆夫:轿夫。④率:大致、大抵。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越二岭首/有亭当道书/雪窦山
B.越二岭/首有亭/当道书雪窦山
C.越二岭/首有亭当道/书雪窦山
D.越二岭首/有亭当道/书雪窦山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佳木而繁阴 秀:
②苍白发 颜:
③遂小溪 缘:
不应所问   或:
【小题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②遥望白蛇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
【小题4】(甲)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题5】(甲)(乙)两文都描绘了什么样的生活画面?

同类题4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节选自《答谢中书书》)

【小题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溪而渔  有泉翼然于泉上(《醉翁亭记》)
B.而不知人之 太守之其乐也
C.朝而往,暮而    微斯人,吾谁与(《岳阳楼记》)
D.泉香酒冽 得之心寓之酒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小题3】“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联系文章内容,说说句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小题4】联系文章内容,谈一谈甲乙两段内容上的异同点。

同类题5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
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曰:‘时日害丧①?予及女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注释)①时日害(hé)丧:这太阳什么时候毁灭呢?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⑴杂然而前  ⑵太守  鸿雁麋鹿  ⑷予及偕亡   
【小题2】下列句中划线字与“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不知人之乐”中加点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往来不绝者B.溪深鱼肥C.贤者后乐此D.民欢乐之
【小题3】(小题3)根据语意,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颓然乎其/间者B.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C.不贤者/虽有此D.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
【小题4】(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⑵贤者亦乐此乎?
【小题5】简答题。
⑴请找出(乙)文中能体现(甲)文“太守之乐”的真正原因的句子。   (2分)
⑵(甲)文作者被贬滁州知州,自号“醉翁”。你认为文中太守的生活态度是什么?联系自身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