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管宁割席

管宁、华歆(xīn)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①选自《世说新语笺疏》。②轩冕:轩,车子。指古代士大夫所乘的华贵车辆。冕,帽子。古代大夫以上的官乘轩服冕,此处指贵官。③废书:放下书。④席:坐席。古人席地而坐。
【小题1】解释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含义。
(1)陈太丘与友行 (2)华捉而掷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小题3】《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方正》篇。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请你结合原文,说说文中哪些地方能体现出陈元方的“方正”?
【小题4】《管宁割席》中,管宁身上具有什么优秀的品质?(请你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对比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11 10:01:2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咏雪》,完成各题。

谢太傅寒雪日內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1)谢太傅寒雪日内 (____________)  (2)俄而雪  (_______________)
(3)讲论文义 (______________) (4)撒盐空中可拟 (______________)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未若柳絮因风起。
【小题3】下列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交代背景,短短的十五个字,涵盖的内容相当多。
B.“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融洽、轻松、欢快的家庭气氛。
C.“与儿女讲论文义”中的“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
D.文章最后一句“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既表明了谢道韫的身份,又暗示了谢太傅对道韫才气的赞赏。
【小题4】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①从链接材料中,可看出王戎是个怎样的人?
②谢道韫和王戎都是少有才名,你还知道中国古代哪些少有才名的人?请举出一例。要求写出人名并概括与其相关的故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选自《礼记·学记》)

(注释)①逸:安闲,这里指费力小。功:效果。②庸:功劳。③攻:治,指加工处理木材。④节:树的枝干交接处。目:纹理不顺处。⑤说:同“悦”。⑥从容:同“舂容”,即撞钟。
【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
(1)不知其也 (2)有至道
(3)学半    (4)其久也
【小题2】与甲文“其此之谓乎”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叩之以小者则小鸣B.何陋之有
C.渔人甚异之D.大道之行也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善问者如攻坚木 ,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小题4】甲乙两文分别阐述了什么道理?

同类题3

阅读《愚公移山》(节选),完成各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龇,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1)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惩:____________
(2)汝心之固,不可彻。 固:____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处划线句子的意思,并要注意准确表现说话者的不同语气。
(1)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小题3】文中________形成鲜明对比;并主要运用________的描写手法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
【小题4】在你所熟知的古代寓言、神话故事中,还有哪些与《愚公移山》的意义相同?(请写出故事的题目,不少于2个)
【小题5】读完这则故事后,有人认为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但也有人认为愚公确实很愚,而智叟才是有头脑的人。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请写出你的真实想法。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人不知而不 愠:______   (2)不逾 矩:______
(3)好之者不如之者 乐:______   (4)博学而志 笃:______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小题3】“贤哉,回也!”是孔子对颜回的赞誉之词。这一则孔子所举的事例体现了颜回怎样的品质?
【小题4】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里所提到的“为人谋”“与朋友交”和“传不习乎”这些自省的内容,在今天有没有意义?为什么?谈一谈自己的感想。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小题1】解释下列加粗词在文中的意思。
(1)必敬必戒    戒:
(2)与民由之    由:
(3)劳其筋骨    劳:
(4)衡于虑 衡:
【小题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小题3】甲文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行文流畅,富有气势。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乙文中孟子论证“死于安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上文论证“生于忧患”形成______(写作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