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潭中鱼百许头:
(2)斗折行:
(3)不可久
(4)乃记之而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课内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14 03:43:2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龙井有辨才大师,以书邀余入山。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则曰:“以不时至,去矣。”

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选自秦观《龙井题名记》)

(注)①辨才:法号元静,和下文提到的参寥都是苏轼的朋友。②所遣篮舆:所雇用的竹轿。③霁:雨过天晴。④酌:舀取。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心之 (2)其岸势犬牙差互 (3)折蛇行 (4)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小题3】读(乙)文第二段,根据作者的行踪在横线上填空。
从雷峰塔出发→在_______洗脚→在龙井亭休息→终点是________。
【小题4】甲乙两文在描写景物方面有很多共同点。请结合划线语句,任选一个角度简要说明。

同类题3

阅读《小石潭记》,然后完成小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题1】以下各组中划线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夫能不游堕事②其境过清
B.①水尤洌②以其境过
C.①潭西南望②乃记之
D.①坻,为屿,②山峦晴雪所洗
【小题2】(小题2)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1)水尤清()(2)悄怆幽()
(3)佁然不动()(4)而从者()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小题4】理解填空。
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①点面结合。如写石:“全石以为底”是面,“     ”是点。②远近交错。如写潭:“  ”是远,“下见小潭”是近。③动静结合。如写鱼:“ ”是静,“俶尔远逝”是动。④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   ,实为写   ,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为了发展旅游事业。
【小题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八个字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什么氛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4分

同类题5

文言文阅读。(11分)
小石潭记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岁,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4)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题1】解释下列词语(4分)
(1)水尤清洌 清:_____________ (2)日光下澈 澈:____________
(3)俶尔远逝 俶尔:___________ (4)以其境过清 清: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不是比喻句的是(    )(1分)
A.闻水声,如鸣佩环B.斗折蛇行
C.似与游者相乐D.其岸势犬牙差互
【小题3】翻译: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分)
【小题4】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作者为了突出潭水之奇,首先从水声写起,用“   ”写出了水声的悦耳动听,接着正面描写潭水“  ”,然后用“   ,  ”,从侧面加以烘托,突出了潭水的清澈见底、清得出奇的特点。
【小题5】下列分析不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2分)
A.选文第2段主要写了潭中游鱼的情趣。其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对潭中游鱼数目竟一目了然,不只表明了水的清澈,且暗示了石潭之小。
B.“佁然不动”写出了鱼儿的静态,“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则描写了鱼儿的动态。在动静交替中,以鱼的欢乐反衬游人的愁苦。
C.选文第3段写遥望潭的水源,抓住了溪流曲折蜿蜒,岸势“犬牙差互”的特点。
D.选文第4段主要写了小石潭的气氛和作者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