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褻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

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睛,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1)可远观而不可玩焉
(2)乎众矣
(3)忆年少时
(4)余以为妙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项是(   )
A.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湖中荷花尽作飘摇
B.学不思则罔/可远观不可褻玩焉
C.陶后有闻/妍明媚,袅娜多姿
D.荷花雨所洗/余以妙绝
【小题3】用“/”给下面的语句断句,断两处。
每 至 夏 日 临 湖 赏 荷 便 欣 然 忘 食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小题5】赏荷,可品其神美。(甲)段称莲为“_____”,(乙)段赞荷为“____”。(甲)文借赞美莲花的可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表现作者_____________的生活态度。(乙)文通过描写荷花的美丽动人表达作者对荷花___________的之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对比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20 10:43:4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乙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蒲苇莲芡,有江湖之思;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鳌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客。

注释①灵壁:即今安徽灵壁县。张氏之园:为宋仁宗时殿中丞张次立的庄园汴(biàn):汴水。②余浸:支流。③岩阜:假山。④芡(qiàn):水生植物。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醉翁之不在酒   (2)佳木而繁阴
(3)竹森然以高     (4)为陂池
【小题2】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
【小题3】细读甲文第二段文字,各用一个词语概括醉翁亭春秋二季景色的特点。
春季:_______________  秋季: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两文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抒发的感情大致相同,请作简要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文: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乙文: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yù)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bō)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北山愚公者,年九十/焉置土石
B.妻献疑曰/一贫
C.始龀,跳往助/人立志
D.面山居/子何恃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山北之塞(苦于)/贫者于富者曰(告诉,对…说)
B.杂然相(赞同)/寒暑易节,始一焉(“反”同“返”,往返)
C.聚室而曰(商量)/子何而往(凭借,倚仗)
D.西蜀之南海……(到)/不如蜀鄙之僧哉?(回顾)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3)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小题4】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请指出来。并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你所受到的感受。不少于50字。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公将
A.神弗B.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唐雎不辱使命》)
C.手自录(《送东阳马生序》)D.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之。(《卖油翁》)
【小题2】阅读以下链接材料,并结合选文内容对比分析,说出你探究的结论及理由。
(链接)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中,赵军与秦军对峙。赵王急于求胜,不听蔺相如和赵括母亲的劝告,执意用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老将廉颇指挥作战。赵括一到长平,立即改守为攻,主动全线出击,结果中了秦军佯败之计,导致四十余万赵兵被坑杀。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与朱元思书

吴均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呜,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一百里(______)
(2)猛浪若(______)
(3)鸢飞天者(______)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烟俱净”作者从大处着笔,写其天空高爽明净;“天山共色”,天山相连,万里无云,富春江美景就在这天朗气清的壮丽背景中展开。
B.作者先总叙富春江的奇特秀丽,接着依次描绘水之异、山之奇;水之异在水色之清,水流之急,水势之猛;山之奇在山之势、山之声、山之色。
C.“蝉则干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表面看来似乎是写虫鸣禽叫,空谷传响,绵绵不绝,实质是以声音来反衬山林之寂静,是以静衬动的写法。
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给世务者,窥谷忘反。”两句写出作者陶醉于富春江美景,自然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对避世退隐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