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

【小题1】把原文空缺语句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
【小题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山门于河(________)
(2)阅十余(________)
(3)数小舟(________)
(4)转转不(________)
【小题3】下列语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当求于上流/②水陆草木花(《爱莲说》
B.①非木柿/②斯陋室(《陋室铭》)
C.①果得数里外/②尝射家圃(《卖油翁》)
D.①石性坚重/②蒙始就学(《孙权劝学》)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小题5】本文所要说明的道理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课内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13 07:01:1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孟子>二章》文言选段,按要求完成小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小题1】下列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不深也 池:护城河。
B.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区域、地域。
C.傅说于版筑之间  举:被选拔,被起用。
D.必先其心志 苦:使……受痛苦。
【小题2】下列四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固国不山溪之险 属予作文记之
B.环而攻而不胜 多助
C.故天将降大任是人也   曹操比袁绍
D.夫环而攻     择其善者而从
【小题3】选择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作者强调了在治理国家中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从战争的攻守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论点。
C.《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的阐述思路是,先从国家再说到个人,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更清楚。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
【小题4】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褻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

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睛,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1)可远观而不可玩焉
(2)乎众矣
(3)忆年少时
(4)余以为妙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项是(   )
A.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湖中荷花尽作飘摇
B.学不思则罔/可远观不可褻玩焉
C.陶后有闻/妍明媚,袅娜多姿
D.荷花雨所洗/余以妙绝
【小题3】用“/”给下面的语句断句,断两处。
每 至 夏 日 临 湖 赏 荷 便 欣 然 忘 食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小题5】赏荷,可品其神美。(甲)段称莲为“_____”,(乙)段赞荷为“____”。(甲)文借赞美莲花的可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表现作者_____________的生活态度。(乙)文通过描写荷花的美丽动人表达作者对荷花___________的之情。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解释下列加点词。
(1)守巴陵郡:
(2)增其旧
(3)予观夫巴陵状:
(4)横无际涯
(5)朝夕阴:
(6)南潇湘:

同类题5

阅读《三峡》一文,回答下列小题。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略无处 阙:同“缺”,空隙,缺口   
B.沿阻绝 溯:顺流而下
C.王命急宣    或:有时
D.多趣味 良:很
(2)对下面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然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坐船快。
C.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流冲荡。
D.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寒寂静。
(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B.文章第1段,总体描绘三峡的形势,是概括性描写,写出了三峡峡长山高的雄伟气象,为下文具体景物的描绘提供了大背景。
C.文章后三段是具体描绘,抓住季节特点,按照时间顺序写出了三峡四季的自然景象。
D.文章的韵律和谐,骈散结合,灵活多变,整饬华美,韵律和谐中,又有参差变化,读来有抑扬顿挫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