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小题1】解释句中加点词。
(1)子在上曰   川:
(2)者如斯夫   逝:
(3)三军可帅也 夺:
【小题2】翻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课内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18 10:43:2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小题1】解释加点的词。
(1)乘奔御风,不以疾也。(______)
(2)清荣峻茂,多趣味。(______)
(3)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小题3】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三峡七百里中/非亭午夜分
B.沿溯阻/巘多生怪柏
C.春冬之时,素湍绿潭/山不在高,有仙
D.故渔歌曰/莲,花之君子
【小题4】文章写三峡“四季之景”,不按照“四季更迭”的顺序,而是以“夏——冬春——秋”的顺序来写,请简析这样写的好处。
【小题5】文末引用“渔者之歌”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岳阳楼记(节选)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小题1】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基础积累表。
文学常识
词语解释
句子翻译
①乙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人名),本文是受______________(人名)之邀而作的。
②把酒临风
临:_______________
③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甲文小序(小记)交代了这首词创作的_______和________。词中加点的“此事”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小题3】甲乙两文中都写到有关“月”的内容,以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乙文中“浮光跃金,静影沉璧”一句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突出月色之美。
B.古诗词中常出现“皓月”一词,意思是明亮的月亮。
C.甲文中“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一句表面写对明月的埋怨,实际表达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D.甲文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抒情和说明,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