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一)《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始。”(《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二)《史记·孔子世家赞》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衹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注释)①祗回:徘徊,流连。②六艺: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人不知而不____
(2)不能云____
(3)学而不思则____
(4)孔子布衣____
【小题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小题3】请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体会。
【小题4】请结合(一)(二)两段选文,说说学者敬仰孔子的原因。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对比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12 08:08:4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解释下列加点词。
(1)守巴陵郡:
(2)增其旧
(3)予观夫巴陵状:
(4)横无际涯
(5)朝夕阴:
(6)南潇湘: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出师表》)

(乙)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故往见郭隗先生,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涓人曰:‘死马且买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于是昭王为隗筑官而师之,士争凑燕。

(节选自《燕昭王求贤》,有删改)

(注)①厚:丰厚,用做动词②涓人:国君身边的侍从人员,多指宦官③三:指很多,虚数④致:招来⑤见事:被任用⑥凑:聚集,奔赴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
(2)自枉屈(______)
(3)往见郭隗先生(______)
(4)天下必以王为能马(______)
【小题2】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士争凑燕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小题4】结合两篇选文,概括刘备和燕昭王对待人才的共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