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小题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
(1)人谋而不忠乎 为:__________
(2)不习乎 传:__________
(3)三十而 立:__________
(4)可以师矣    为:__________
【小题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小题3】第三则中孔子说自己“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的同学认为:十五岁才开始立志要学习,太晚了。对此你怎么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课内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10 10:46:5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小题1】解释下面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吾日三吾身(____________)
②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_______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小题3】颜回身处“陋巷”,对此,他的态度如何?(用原文回答)这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小题4】如果从文中选出一个句子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你选哪一句,请说明理由。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⑥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亦乎(同“悦”,愉快)
B.吾日三吾身(反省)
C.非宁静无以致远(没有什么可以拿来)
D.险躁则不能性(达到)
【小题2】下列对甲文第⑥句中画横线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B.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C.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D.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第①句中的“君子”与乙文中的“君子”意思相同,都指有才德的人。
B.甲乙两文都强调了要重视品德修养,治学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还要惜时。
C.孔子提倡学习要与思考相结合,诸葛亮认为,学习必须宁静、明志。
D.诸葛亮提出的“君子之行”是指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小题4】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同类题4

《论语》十二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小题1】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
(1)学而习之 (2)人不知而不
(3)不
【小题2】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小题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的时候,孔子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吾日三省吾身。
B.阐述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强调学思结合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孔子认为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是男子汉的志气是不能被改变的.
D.孔子感叹时光易逝,启示我们要珍惜时间求学、并提高学习效率的。

同类题5

文言文阅读。
《论语》十二章(节选)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⑥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⑦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⑧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⑨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⑩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小题1】解释加点词语
(1)说:   (2)传:
【小题2】翻译句子
(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小题3】你对上述选文的哪一则感受最深?结合自身生活实际,选一则谈谈你的理解。
答:我选第()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