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各题。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

(乙)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年九十(将要)
B.杂然相(赞同)
C.河曲智叟以应(丢失)
D.飞来山上千塔(古代长度单位)
【小题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B.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C.操蛇∕之神∕闻之
D.不畏∕浮云遮∕望眼
【小题3】下列句子中没有省略现象的一项是(   )
A.告之于帝
B.操蛇之神闻之
C.跳往助之
D.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小题4】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愚公移山》一文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主要手段是人物对话。
B.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目的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C.《愚公移山》一文写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是为了突出愚公具有不怕困难的决心、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造福子孙的宏愿。
D.读了《愚公移山》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做任何事情要有恒心、有毅力,再加上神灵的帮助,一定能成功。
【小题5】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小题6】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且焉置土石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小题7】请说说“飞来山上千寻塔”中“千寻”的表达效果。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课内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03 09:40:1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各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上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曰:“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①上:指唐太宗。②守成:保持成就。③草昧: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④忽:不注意,不重视。
【小题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傅说于板筑之间 举:__________
创业与守成难   孰:__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
【小题3】从(乙)文看,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孟子有相似之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小题1】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焉置土石/年九十
B.不若孀妻弱子/益其所不能
C.投渤海之尾/诉法律
D.聚而谋/斯是陋
【小题2】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山北之塞/前毖后
B.聚室而曰/不而合
C.寒暑易节,始一反/不入虎穴,得虎子
D.河曲智叟以应/羊补牢
【小题3】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讲的是愚公移山的原因。
B.文章有意在命名上加以颠倒,将大智大勇者命名为“愚公”,将鼠目寸光者命名为“智叟”,这样加重了对比的色彩,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C.愚公饱受交通阻塞之苦,提出了移山的主张。这个主张得到了众人的热烈响应,却遭到了妻子的强烈反对和智叟的无情嘲笑。
D.愚公挖山不止,感动了天帝,天帝令人搬移了两座大山。这一富有神话色彩的结局,包含了对愚公精神的肯定和颂扬。
【小题4】把文言文中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2)甚矣,汝之不惠!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甲翁之妻子去乡,惟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但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注释)①第:房屋、宅子、家。 ②冀﹑雍:古代州名,在今山西、陕西、甘肃一带。③曩:以往、过去。
【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杂然相
(3)山余亦未登     (4)吾远游冀﹑雍
【小题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2)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
【小题4】这两则故事给我们怎样的人生启迪?

同类题4

阅读《愚公移山》(节选),完成各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龇,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1)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惩:____________
(2)汝心之固,不可彻。 固:____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处划线句子的意思,并要注意准确表现说话者的不同语气。
(1)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小题3】文中________形成鲜明对比;并主要运用________的描写手法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
【小题4】在你所熟知的古代寓言、神话故事中,还有哪些与《愚公移山》的意义相同?(请写出故事的题目,不少于2个)
【小题5】读完这则故事后,有人认为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但也有人认为愚公确实很愚,而智叟才是有头脑的人。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请写出你的真实想法。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选自《愚公移山》)

(乙)鲁公治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耶?”公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公犹夷不能决,事又寝

(选自《新百喻经》)

(注)①治:修建。②颠踬(diān zhì):被东西绊倒。③下房:仆人住的房子。④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⑤寝:息,止。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l)年九十   (2)山北之塞
(3)杂然相   (4)家人有之者
【小题2】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园 成 必 添 仆 妇 下 房 不 足 甚 可 虑 也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l)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
(3)征于色,发于色,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小题4】简要概括愚公与鲁公的性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