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小题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战国时期思想家,______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舜于畎亩之中 (_______________)
(2)入则无法家士 (_____________)  
(3)其筋骨  (________________)
(4)人恒然后能改 (_____________)
【小题3】文章开头列举了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这些事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小题4】课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小题5】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有人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已经过时了,你认为它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联系现实谈谈你的认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课内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14 06:43:2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试题。

(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

(乙)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教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人恒过,后能改/月色入户,欣起行
B.故天将降大任于人也/焉得为大丈夫乎
C.女子嫁也/往女家
D.行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
【小题2】翻译句子。
(1)不得志,独行其道。
(2)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小题3】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孟子提出了自己对“大丈夫”的深刻认识,真正的大丈夫应该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B.孟子的文章长于修辞,气势磅礴,如甲乙两文在语言上都使用了排比的手法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应该通过反复诵读来揣摩体会。
C.甲文中孟子运用了“妾妇之道”与张仪等纵横家之道进行类比,表达他的观点;乙文作者开头用举例的方式说明人才需要磨练。
D.乙文第二段中作者先从国家层面进行论述,再从个人层面进行论述,从而引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论点。

同类题2

阅读《鱼,我所欲也》,回答文后的问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小题1】选出划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得则生颓然就醉,不知日
B.舍生取义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C.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也今为宫室之美
D.二不可得兼宋,所谓无雉兔鲋鱼
【小题2】(小题2)指出翻译有误的一项( )
A.呼尔而与之:没有礼貌地吆喝着你给你吃。
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
C.乡为身死而不受: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D.贤者能勿丧耳:(只不过)贤者能不丢掉它罢了
【小题3】(小题3)选出品读有误的一项是( )
A.为了把道理说得深入浅出,作者以“鱼”比喻“生命”,以“熊掌”比喻“正义”,以“舍鱼而取熊掌”巧妙地比喻“舍生取义”。
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是指“这种本性”,即“羞恶之心”;用原文句子说就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C.“此之谓失其本心。”该句中的“此”是指“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
D.“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的直接原因是“生亦我所欲”、“死亦我所恶”。

同类题3

   (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出游数岁,大因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皆窃笑之,日:“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苏秦闻之而惭,自伤,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得周书《阴符》,伏而读之。期年,以出揣摩,日:“此可以说当世之君矣。”求说周显王。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咤之。弗信。

乃西至秦,说惠王,弗用,乃东之赵,赵相奉阳君弗说之。去游燕,岁余而后得见……于是苏秦并相六国。

(选自《史记-苏秦列传》,有改动)

(注释)①说:劝说,说服。②少:轻视,贬低。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B.所动心忍性  威天下不兵革之利
C.人则无法家士 行乱其所为
D.后喻 学不思则罔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小题3】(甲)文中“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的“是人”指的是什么人?
【小题4】(乙)文中的事例能作为证明(甲)文观点的事实论据吗?为什么?

同类题4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上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曰:“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 ①上:指唐太宗 。②守成:保持成就。③草昧: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④忽:不注意,不重视。
【小题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B.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C.莫不/得之于艰难D.玄龄与吾/共取天下
【小题2】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胶鬲举于鱼盐B.已而军细柳 (《周亚夫军细柳》)
C.故知创业D.春冬时 (《三峡》)
【小题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词。
(1)行乱其所为
(2)则无敌国外患者
(3)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
(4)征与吾共天下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
【小题5】从乙文中找出能表达甲文观点的语句,从中可以看出唐太宗是一个怎样的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