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初中科学
题干
分析推理是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铝与盐酸反应生成 AlCl
3
和 H
2
,所以金属铁与盐酸反应生成 FeCl
3
和 H
2
B.氢氧化钠加入到硫酸铜溶液中,有蓝色絮状沉淀产生,所以氢氧化镁加入到硫酸铜溶液中,也会出现蓝色絮状沉淀
C.通常盐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组成的,硝酸铵中没有金属阳离子,不属于盐
D.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滴入酚酞试液后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10-16 05:08:4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小明在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后,知道钾、钙、钠金属活动性特别强,能与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他想镁紧排在钠后面,它是否也能与水反应呢?
(提出问题)镁是否能与水反应?
(实验探究)在两个烧杯中,A烧杯中加入等量的冷水和镁条,B烧杯中加入等量的热水和镁条,用酚酞指示剂。实验过程和现象如图:
(反思与总结)
(1)小明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2)小明发现B试管放置空气中一会儿溶液的红色会褪色,这说明溶液的碱性减弱了。于是他大胆作出了一个猜想并设计了验证方案:
小明通过实验验证了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同类题2
完成下列各题:
(1)沼气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写出它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我国在春秋战国时期进入铁器时代,当时有许多能工巧匠制造出许多精良的兵器。制造兵器的过程中“淬火”是一道重要的工序,“淬火”就是把烧得通红的兵器突然插入冷水中,高温的铁与水反应会立即生成一层致密的叫四氧化三铁的氧化膜,同时产生氢气,使兵器经许多年后还锋利如新。请写出“淬火”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A、B、C三种金属,根据下列反应式中的关系:
①A+B(NO
3
)
2
→A(NO
3
)
2
+B ;②C+B(NO
3
)
2
→C(NO
3
)
2
+B;
③A+H
2
SO
4
(稀)→ASO
4
+H
2
↑;④C与H
2
SO
4
(稀)不反应。
试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
(用“>”连接)
(4)已知水的沸点随压强的减少而降低。现有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夹子开始处于关闭状态。将液体A滴入试管②与气体B充分反应后,打开夹子,发现试管①内的水立刻沸腾。则液体A和气体B的组合可以是
。
同类题3
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金属材料。
(1)铝、铁、铜是我们生产生活中使用比较广泛的金属。如图所示用品中,主要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
(填字母)。
(2)铜易生锈,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
2
(OH)
2
CO
3
),是铜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和
______________
共同作用的结果.
(3)铝制品表面的污渍不宜用钢丝球擦洗,以免破坏表面的___________。
(4)金属的回收和利用是保护金属资源的一条有效途径。某废液中含有ZnCl
2
、FeCl
2
和CuCl
2
,要从中全部回收金属铜.我们可先加入稍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再往滤渣中加入稍过量的_____________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即可。
同类题4
某同学用一定量的铁与足量稀硫酸及足量氧化铜制单质铜,他设计了以下两种方案:
①CuO
CuSO
4
Cu ;
②Fe
H
2
Cu
他若按实际实验原则进行操作,则两者制得单质铜的量为( )
A.①多
B.②多
C.一样多
D.无法判断
同类题5
下列方案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且书写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用稀盐酸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Fe
2
O
3
+6HCl=2FeCl
3
+3H
2
O
B.用稀硫酸洗去试管壁上附着的铜:Cu+H
2
SO
4
=CuSO
4
+H
2
↑
C.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盛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的一层白膜: CaCO
3
+2NaOH=Ca(OH)
2
+Na
2
CO
3
D.用AgCl除去铜粉中含有的少量铁粉:Fe+2AgCl=FeCl
2
+2Ag
相关知识点
常见的物质
金属
金属的化学性质
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