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我的漫画生涯
华君武
我开始学漫画是在我初中一年级的时候,大概是1928年。我画了一群学生在打防疫针。学生很调皮,虽然打针是有点疼,但是却故意装出很疼的样子来。于是我就画学生打针时装出的鬼脸。没想到这幅画居然被我们学校的校刊编辑看中了,于是就刊登在校刊上面了。这是我刊登在刊物上的第一张漫画。
后来我更加喜欢漫画了。那时漫画界风行一种用漫画表现古诗词的画法,我学到一首题目叫《江南》的汉乐府诗,里面的第一句是:“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我就把它画了出来。画中有一个人正在采莲,我在圆圆的荷叶当中画了个十字像个“田”字。这幅画被浙江日报刊登出来了,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鼓励。我居然还领到了一块钱的稿费。去领稿费的时候,他们还让我贴三分钱的印花税票,这把我给难住了,我当时连三分钱都没有。人家没好气的说了一句:“连三分钱都没有!”这幅画就是我的第一张刊登在正式报纸上的漫画,时间大概是在1930年左右。从此以后我就开始拼命地画漫画。
那时的上海有我们漫画界的老前辈:丰子恺、鲁少飞、张光宇、叶浅予等老师,其实当时他们的年龄也不算太大。丰子恺先生当时也不过40来岁。我20岁左右,当然他是我的前辈。他们画的画比我画的画不知要好多少倍。在画漫画方面,我只是一个刚刚进门的“小伙计”。我那时也不知道有什么 “创造性”不“创造性”的,总觉得赶不上他们。因此我就想了一个办法,我在我的漫画里面画很多的人。因为他们漫画里面的人都不多,一张画里就几个人。像丰先生的画,就三两个人或一个人。我一幅画里可以画几百人。当时我并没有想到“创造性”的问题,就是想:我要出名。因为老先生们比我画得好,我比不上他们,只好用这种办法来和他们比。当时我的画虽然画得比较糟糕,但是人家知道,有个画大场面漫画的华君武。
我为什么来强调这个事情呢?就是现在我们画漫画的青年人,不想“创造性”的问题。我认为,别人没有画过的东西,你来画,这叫创作。假如你总跟着人家屁股后面走,那么就一辈子也没有你自己的东西,原因就在于你没有创造性。比方说齐白石,他是有创造性的大画家。我们进城的时候就听说北京有“东城齐白石”、“南城齐白石”、“西城齐白石”,他们都是齐白石的学生,画来画去都像齐白石,谁也没有超过他。这就因为他们没有创造性的结果。漫画也是这样,你要跟着谁画,永远跟在他后头,那何必称为“创作”呢?叫“跟作”就行了。目前我们的作品里叫“跟作”的漫画太多了。现在有个新的说法叫“撞车”,就是说你的作品跟人家的作品雷同了。我觉得搞漫画创作就要真的进行创作,要有属于自己的、与别人不同的东西。尽管我20几岁在上海时,对于艺术创作方面的东西了解不多,但还是想出画大场面漫画这么一个办法来,好和别人的画区别开。这恐怕算是“瞎猫碰着死耗子”吧。
最后我想讲漫画创作上的一个问题。大家知道漫画要变形、要夸张,把人画得越夸张、越丑,好像就越好,其实不是这样。过去有人把人画得很丑,所以有些女同志就不喜欢让人家给她画漫画像,我们有个漫画家就画了一位女电影明星的漫画像。这位女明星就不干了,弄得这位漫画家很狼狈。有次我看见郎平的漫画像。郎平也不难看,就是牙齿稍长一点,可是这位漫画作者就把她的牙齿画得更长了一些,就很难看。我画漫画不是夸张一个人的丑,而是夸张他有趣的东西。画漫画并不都是专门把人弄丑的。漫画像不能过于变形和丑化,如果过于丑化,那么被画的人就不容易接受。
(选自华君武《我的漫画生涯》演讲稿。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华君武根据汉乐府诗《江南》画了一幅漫画,被他所在学校的校刊编辑看中,这是他的漫画第一次刊登在正式报纸上。
B.华君武年轻时想超越漫画界的老前辈,就想了一个办法,在他的漫画里面画很多的人,这是因为他意识到画漫画要有“创造性”。
C.“东城齐白石”“南城齐白石”“西城齐白石”,都是齐白石的学生,但他们谁也没有超过齐白石,这就因为他们“跟作”齐白石,没有创造性的结果。
D.漫画要变形、要夸张,把人画得越夸张、越丑,就越好,华君武也遵循了漫画创作的这一规律,画漫画时夸张一个人有趣的东西。
E. 华君武认为,搞漫画创作就不能“跟作”,要有“创造性”,有属于自己的、与别人不同的东西。
【小题2】华君武提出:“画漫画是要懂得一点社会,懂得一点人生的。”统观这篇讲话,华君武的这一观点有哪些具体体现?(6分)
【小题3】从本文来看,华君武能够成为中国杰出漫画家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6分)
【小题4】作为演讲稿,本文语言有很多特色。请结合本文中相关的语句,分别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8分)(例句表述)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3-08-30 04:23: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你送我的雨
纳兰妙珠
下雨,如老友来访。
云晓得天,不了解地。河行遍了地,没见识过天。雨上天入地,见闻最广。亿万只晶莹的触手,从高广的云深处伸出来,抚触大地。雨让普通的事变得神妙。汪曾祺说李贺的诗是在黑底子上作画,雨负责的就是把世界涂成个黑底子,什么情绪都显得鲜艳。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没有前面的凄风苦雨,后面喜的味道就没那么甜了
于我,平常的日子大多记不清,最终记得的都是雨天。
下雨的时候,你总兴致高昂地说,走,走,出去看雨。
为什么喜欢雨?
你答,因为雨有趣啊。不下雨,多么枯燥乏味!
趣自何来?我试着从你的角度想。下雨了,像一出节目开演:最开始,雨点先是试探着落,噼,啪,噼,啪,像主持人调试话筒,喂,喂喂。接着,平时矜默的老天就压低声音开腔了,一开腔就容易收不住,遂潇潇簌簌淅淅沥沥,继而哗啦啦啦啦……伞则是玩耍用的道具,让人跟雨捉迷藏。雨扑到伞顶,什么也没抓住,从伞边溜下来时,这才看到人,一边往下掉一边抓紧说,嘿,原来你在这儿。隔岸观火,隔伞观雨,居安思危,人在雨中又不在雨中,世界都湿答答的,伞下自成一个干燥空间。雨像一种温存的、并不伤人的危险,站在险境边缘。
两人同行久了,单人伞嫌挤,就买了一把巨大的双人伞。伞柄粗壮如老芹菜杆,撑起来有一个大圆桌桌面那么大,走在雨里像移动的小凉亭,又像无形的城堡,敌军万箭齐发,都不能近身。
雨天,在窗口等你回来,没一会儿就忘了是在等,专心看雨。看得正呆,见一人持伞刺穿雨幕而来,模糊里有个轮廓,像从雾烟里走出,珠箔飘灯,遥遥一笑。一瞬间暗叹,这人笑得真温柔,真好看……这才认出是你,心头猛地一惊。雨幕被刺破的瞬间,又自己缝补起来。
每个城,每个季节,雨的体嗅都不同。
或有春雨忽然飞起,王士祯:“今年东风太狡狯,弄晴作雨遣春来”。雨轻得像马上要融化在空气里。没带伞,头发也并不湿,只是渐渐潮黏,头皮上感到凉意。小雨里的树,草,花,都特别好看,枝叶低垂,像在做梦,时而微颤,如婴儿闭目吮乳时唇角抿动。
深秋的雨已有了雪气,投在一个小城的客栈,早早并肩在雨声里躺下。忽听到几声梆子,叫卖声:米酒,米酒嘞……商量犹豫要不要披衣买酒的当儿,叫卖声已远了。
在巴黎拉雪兹公墓,遇雨,两人仅有一片巴掌大的“铅笔伞”。很多墓上都盖起一座微缩教堂似的小建筑,尖顶彩窗,里面供奉耶稣十字架,有门,都虚掩着。一对洋青年钻进去搂抱着避雨。我说,咱们也找一间,避一会儿。你坚持不去,宁愿淋着。说,那下面有棺椁的呀,踩在别人头上,多不敬……最后还是听你的,尊重亡者,淋雨离开。
我本来怕雨。因为小时住平房,盛夏,雨持续两小时以上,屋里就要浸水了;又怕冷,又怕弄湿鞋,而无论怎么像偷珠宝的女盗一样小心地左跳右闪,躲开大小水坑的机关陷阱,最后球鞋仍要神奇地湿掉,双足浸水,遂整日不悦。但是,你欢喜雨。所以我也慢慢敢于打开门,让雨水飞进来,跑进来,手拉着手,踮着它们伶俐的、光滑的脚尖。
春雨微腥,是各种植物奋力萌发的腥,近似荷尔蒙旺盛的少年体嗅。夏雨像酒,淋雨犹如痛饮,不久辄醺然。秋雨生寒,像某高傲人儿冰冷的手指,与他把臂同行,款款倾谈,方知他内里别有深情。
这些雨,都是你引荐给我的,是你送我的,是你的雨,因此我愿承认它们美不胜收。
雨本是你的友人,你不在,它们时或前来,陪我絮语,倚熟卖熟地,把心思一一说破。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题目吸人眼球,“你送我的雨”,不是自然界的原生态的雨,而是“老友来访”时下的雨。接着是对雨的描写,细致生动,有个性,有思考。
B.为什么喜欢雨?一句提问,破空而来,引入深思。面对这个问题,一千个人有一千个答案,但是作者的答案却与众不同,与众不同的原因是“试着从你的角度想”。
C.主体部分写“雨中与你同行”,在雨幕中行走的过程中,雨不仅给“我”带来了清新的感觉,而且给“我”带来了美好的记忆,这个部分时空转换,写得妙趣横生。
D.结尾点题,点得巧妙,点得灵动,尤其是最后一句,构思又有了新境界,雨既然是你送给我的,当然也就成了我的朋友,即使你不在身边,“我”依然自得其乐。
【小题2】作品写雨中与你同行,一共写了哪几个场景?请简要概括。
【小题3】结合画线句子,赏析这篇作品的语言特色。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从生物医学逐步演化到社会医学的模式下,互联网医疗的概念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互联网医疗指借助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使用,实现个体健康全过程的覆盖,并与个体在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性方面的咨询、诊疗、康复、保健、预防等全流程的深度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型业态的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将医疗和健康放在一起,扩展了医疗的概念。所以,目前的互联网+医疗,其实是“+医疗相关行业”,包括互联网+医院、互联网+公共卫生、互联网+健康管理、互联网+医药、互联网+医疗保险等等。“+医疗”被泛化成为与医疗服务相关的健康概念。狭义的互联网医疗则是指通过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开展的与疾病诊断、治疗活动所相关的全病程医疗服务体系,包括互联网+医院或智慧医院、网上问诊咨询、远程医疗等模式。

(摘编自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公立医院改革与民生金融发展研究”课题组的《促进互联网+医疗发展的政策体系研究》)

材料二:

互联网医疗脱离传统医疗服务资源将难以持续。医疗行业最核心的资源是医务人员,其次是学科和技术的发展,以及依托医疗机构的设施和设备。互联网医疗行业如果要发展,同样离不开人员、技术、设施和设备作为基础保障。其中尤其是医技人员,没有医疗机构或优质医务人员的配合,仅仅依靠互联网行业和资本,互联网医疗运营模式必将难以为继。但是,目前互联网医疗行业与传统医疗服务资源的结合并不紧密,虽然一些涉及轻问诊的服务机构组织了大量的医师服务于线上咨询,但这些医师中专职互联网医疗的比例非常低,大量医师的主要工作岗位仍在医院,这就使得互联网医疗可能随时处于人员缺乏状态。更进一步的,不能与医疗机构进行联合发展,线下的检验检测、手术等治疗就无法实现,对医疗本身造成较大的影响。

(材料同上)

材料三:

互联网医疗有利于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与效率、实现医疗资源的平等分配,改变传统就医方式、再造就医流程、引领健康经济升级,甚至被认为会对传统医疗产生颠覆式影响,从而倒逼医疗体制改革。然而,当前学界和产业界各方对互联网医疗的认知和定位、商业模式和构建路径、未来趋势和监管方向等问题都还处于摸索阶段,存在诸多争论和质疑。作为新技术催生的新业态,互联网医疗的科学有序发展需要依靠技术进步、行规行标、政策法律等的共同作用。未来应紧紧围绕互联网医疗以“技术为先导”的产业特征,以技术创新为抓手,以“大健康”概念为核心,做好顶层设计,推动互联网医疗在“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方向上可持续发展。

(摘编自郭薇、薛澜著《互联网医疗的现实定位与未来发展》)

【小题1】下列对材料中“互联网医疗”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互联网医疗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国家将医疗和健康放在一起,扩展了医疗的概念。
B.广义的互联网医疗是指使用信息技术,实现个体健康全过程覆盖,与传统医疗密切相关的新型业态医疗健康服务体系。
C.狭义的互联网医疗是指通过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开展的与疾病诊断、治疗活动、公共卫生所相关的全病程医疗服务体系。
D.网上问诊咨询、远程医疗等既属于狭义互联网医疗概念,也属于广义互联网医疗概念。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互联网医疗不能脱离人员、技术、设施和设备等传统医疗服务资源,尤其是医务人员,否则,互联网医疗运营将难以为继。
B.互联网医疗行业与传统医疗服务资源的结合并不紧密,因为大量医师的主要工作岗位仍在医院,这就使互联网医疗随时处于人员缺乏状态。
C.互联网医疗以技术创新为抓手,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使用,就能有效解决民众对传统医院资源的需求问题。
D.互联网医疗作为新技术催生的新业态,依靠技术进步、行规行标、政策法律等的共同作用,以“大健康”概念为核心,实现了在“互联网+医疗健康”方向上的可持续发展。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章
⑴美国宇航员弗兰克曾写信告诉19世纪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凡尔纳的孙子说,他驾驶的宇宙飞船跟凡尔纳小说中描述的飞船重量相同,高度也一样。现代航天理论的奠基人、俄国工程师齐奥尔科夫斯基被称为“宇航之父”,但他却认为“科幻之父”凡尔纳才算得上是宇宙航行真正的先驱,因为他本人的科学名著《利用喷气装置探测宇宙空间》,最初就是从凡尔纳的科幻小说《从地球到月球》中得到启发的。
⑵凡尔纳的小说里有不少设想在当时曾被视为痴人说梦,可是在他辞世数十年后却一件件变成了事实。那些由凡尔纳经过审慎思考、合理推断并想像出来的问题答案,在某种程度上竟然与现代的解决问题的方式相似或共通,以致有人提出了这样一个“并非不合理的假设”:假如凡尔纳没写过《从地球到月球》和《环绕月球》这两本书,现代宇航学就可能遇到更多的挫折。
⑶一部科学史,可以说是人类智者的无穷幻想与不断劳动创造的历史。我们今天所生活的世界,实际上正是诸多幻想作家早在千百年前就着力描述过的世界。
⑷科幻小说不能离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它所关注的乃是科学的发现与发明所激起的种种波澜。换句话说,科幻小说是人类对科技促进的社会变革的经历在艺术上所作出的反响。由此,人们学会了前瞻,即展望与现在不同的未来——更加美好或可能会很糟糕的未来。
⑸从幻想到现实,人类的思维和智慧划过了一条不平凡的轨迹。我们只要稍微涉猎一点科技发展史,便不难发现:几乎任何一种发明创造,都是有幻想在先。随着科幻题材的不断延伸,人们受到启迪而会去探索越来越多的可能性。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科学幻想往往是发明创造和科技进步的先导。
⑹尽管我们并不要求科幻作品对未来作出准确的预言,尽管科幻小说和现实的方法可能完全不同,但包含在科幻小说中的某种期盼,几乎都已实实在在地得到了现实的回应,它们实际上就是由科学幻想衍变而成的科技成果。
⑺幻想,一直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取材于尹传红《幻想——探索未知世界的奇妙旅程》)
【小题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弗兰克驾驶的宇宙飞船与凡尔纳小说写的一样,他认为凡尔纳是宇宙航行真正的先驱。
B.凡尔纳思考、推断、想象出来的问题答案,与现代解决问题的方式竟然完全相似或共通。
C.诸多幻想作家早在千百年前的无穷幻想和着力描述,创造了我们今天的世界和科学史。
D.由科学幻想衍变而成的科技成果,就是科幻小说中的某种期盼在现实中所得到的回应。
【小题2】(小题2)根据文意,简要说明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与科幻小说之间的相互影响分别是什么。(4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天”之用作神祇义,在周初史料中已相当普遍。据顾立雅统计,《周易》中有八次;《诗经》中有一百零四次作天神意,而“帝”或“上帝”只有四十三次。《尚书》的“周诰”十二篇中,“天”为神祇义,出现了一百一十六次,而“帝”或“上帝”只出现二十五次。顾立雅选用的金文中,天凡见九十次,“帝”或“上帝”只见四次。金文中“天”字,大部分(七十七次)用于天子一词中,三次为皇天君或天君。纯作“天神”之义者仍四倍于“帝”出现的次数。

由自然的天发展出的“天神”,其性质当然不能与祖宗神的“帝”相同。脱开祖宗神型的“天帝”,以其照临四方的特性,如前文所引《诗经》诸例,是公正不偏的裁判 者,决定地上的统治者中孰当承受天命。傅斯年在《性命古训辨证》中,举《周诰》《大雅》的“天命 靡常”观,称之为人道主义的黎明。《周诰》之可信诸篇,发挥商丧天命,周受命之说甚详,反反复复不外说明商先王何以保天命而商后王又何故失天命,以及文王何以又集大命于其身。 一方面 告诫殷遗,一方面勉励周人,使知创业艰难,守成也须兢兢业业。《酒诰》则更由夏、殷交替为例, 引申出天命惟在民命的历史法则。 傅斯年以为周人倒并不只以天命为宣传,而对自己子孙及百 姓也谆谆告诫,要他们明白一切固保天命的方案,皆在人事之中。傅斯年归纳《周诰》理论,“凡求固守天命者,在敬,在明明德,在保人民,在慎刑,在勤治,在毋忘前人艰难,在有贤辅,在远佞人,在秉遗训,在察有司;毋康逸,毋酣于酒,事事托命于天,而无一事舍人事而言天,祈天永命,而以 为惟德之用”。

这一人道主义的萌芽,一方面肯定了“天”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肯定了“人事”的作用。从此以下,中国的朝代更易,必须引征天命。然而,“天不可信,我惟宁王之德延。”(《尚书》)“人无于水鉴,当于民鉴。”(《酒诰》)则又将天命归结为人主自己的道德及人民的支持程度了。 这是中国天命与民意结合的开始,迥异欧洲中世纪时王权来自神意的观念。

这一思想上的大革命,当可称为中国文化演变中一个极重要的事件,不仅安定了当时,而且 为后世儒家政治哲学开了先河,为中国的政治权威设下了民意人心的规制与约束。

(摘编自许倬云《周人克商:中国”天命”与民意结合的开始》,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从《周易》《诗经》《尚书》中统计“天”出现的次数,是为了突出古人对于“天”的敬畏。
B.由自然的天发展出来的“天神”不同于由列祖列宗发展出来的“帝”,前者更趋于公正不偏的裁判者。
C.傅斯年在《性命古训辨证》一书中,举出《大学》里的“天命靡常”观,并“称之为人道主义的黎明”。
D.周人对于“天命”的认识和宣传,反反复复不外只为了说明商先王何以保天命而商后王又何故失天命。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讨论“耶天爷之用作神祇义”时,运用了举例和比较的论证方法,充分说明了“天”出现的次数远比“帝”多。
B.“由自然的天发展出的耶天神爷,其性质当然不能与祖宗神的耶帝爷相同”,但不同在哪里,文 中并未进行论证。
C.在论述“天命靡常”观时,文章运用了引用的论证方法,不仅引用了傅斯年的论点,也引用了傅氏文中的相关论证。
D.全文由辨“天”“帝”始,继而揭示“天命”的内涵,阐明“天命”与“人事”的结合以及这种结合的革命性意义。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据文献统计至少在西周初期,摆脱了以血缘为特征的神祇“天”或“天神”已经较为普遍地出现了。
B.因为“天命靡常”,“凡求固守天命者,在敬,在明明德,在保人民”,所以“天道”中亦有“民道”。
C.“人无于水鉴,当于民鉴。”则在“天命靡常”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否定了“天命”肯定了民情。
D.天命与民意的结合,不仅安定了当时,而且开后世儒家政治哲学先河,为政治权威设下了、规制与约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期,生态环境部连续通报多地非法转移、倾倒固体废物及危险废物的案件,并对问题较为突出的广州等7个市政府负责人进行了公开约谈。生态环境部从5月9日启动“清废行动2018”,截至13日已经对80多个突出问题进行挂牌督办,查实了企业非法处置固废危废的不少“招数”。

督察组在江苏盐城辉丰生物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厂区两处区域现场组织挖掘,一处掘深仅1.5米即发现散发刺激性气味的黑色污泥,经取样鉴定属危险废物。

东莞市2016年9月有400吨生活垃圾运往广西藤县浔江河段非法倾倒,倾倒点位于藤县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导致水源水质超标,不得不暂停供水。

连云港灌云、灌南两县化工园区危险废物贮存量多、环境风险大的问题严重,2017年贮存量是2015年的2倍。

为什么这些企业明知危险废物会严重污染环境,仍一意孤行?因为通过正规渠道处理危险废物成本较高,非法处理成本则要低得多,有些相差好几倍。这就导致一些企业产生违法冲动。同时,一些地方监管责任没有落实。业内人士认为:“要疏堵结合给固废危废找出路。”一方面,各地要对本地区进行科学评估,加快固废危废处置能力建设;另一方面,要充实地方监管力量,把责任压实,形成监管合力。同时,要通过信息化建设将点多面广的危废产生企业纳入监管,实现危废出厂转移等信息联网,实现可追溯,保障危废得到合法处置。

(摘编自《多地频发非法转移、倾倒固体废物及危险废物》,新华社2018年5月16日)

材料二:

2017年7月30日,中国正式宣布,将于2018年初停止进口包括废塑料、未分类废纸、废纺织原料和钒渣在内的24种“洋垃圾”。时至今日,中国颁布“洋垃圾”禁令。已有一年有余,而其后续引发的“蝴蝶效应”却仍在全球范围内蔓延,欧美那些曾经的垃圾出口大国正被迫寻求应对之策。与此同时,禁令也正倒逼中国国内相关行业走向转型。中国曾是全球最大的“洋垃圾”进口国。据统计,中国共进口垃圾约1.06亿吨这相当于全球72%的垃圾流进了中国,使国内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在此背景下,中国颁布“洋垃极”禁令,无疑引起了那些垃圾出口大国的恐慌。美国格鲁吉亚大学的科学家团队做了一项研究计算:受中国洋垃圾禁令影响,到2030年,将有1.11亿吨垃圾无处可去,这将给全球环境保护带来压力。专家表示这种态势令人担忧。

“洋垃圾”禁令也直接促使了中国国内回收行业的转型,受冲击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再生塑料行业。再生塑料行业正由最初的“难以接受”转向“逐步认可”,相关企业也在阵痛中艰难地寻求转型。

(摘编自《中国“洋垃圾”禁令颁布一年全球回收体系正被迫重塑》,欧洲时报网 2018年8月30日)

材料三:

环境保护的好坏可以看作社会运行好坏的标志。经济结构和发展阶段是第一性的,有什么样的经济结构和发展阶段,就有什么样的环境结果。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前所未有,以严格的法律、法规为依据“三个十条、蓝天保卫战、绿水保卫战、建设美丽中国”等提法表明了国家的意志。同时以中央环保督察为核心手段进行强监管,以区域、流域环境质量改善为导向,以绿色金融、PPP等多种财政与金融措施为支撑,环境产业必将迎来广阔的前景。

今年以来,金融环境强监管无论对经济还是环境产业,均产生重大影响。为防范金融风险,中央各部门出台很多措施,以资管新规为标志,使得各方资金一下子收紧。环境监管没有创造基于末端治理的市场需求,传统的大规模末端治理供给市场基本饱和, 遗留下来的60%的问题,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如农村环境污染及治理、VOCS治理等。这些问题都亟待技术创新,需要系统化的供给能力和模式创新,促使环保产业走向系统化。

(摘编自《重大转折点下,环境产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国固废网2018年12月17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相关企业不按国家规定处理危险废物的原因之一是成本问题,通过正规渠道处理危险废物成本较高,而非法的简单处理成本则要低得多。
B.中国曾是全球最大的“洋垃圾”进口国,进口过一亿多吨的“洋垃圾”。2017年颁布的“洋垃圾”禁令引起了欧美那些垃圾出口大国的恐慌。
C.“洋垃圾”对中国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不良影响,颁布“洋垃圾”禁令后,那些垃圾出口大国被迫寻求应对之策,中国国内相关企业将迅速转型。
D.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目前国家对环境保护高度重视,无论是危废产生企业还是环境产业,都要遵规守法,迎接挑战。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态环境部启动“清废行动2018”,对多个突出问题进行督办,查实了企业非法处置固废危废的“招数”:一埋了之、以邻为壑、非法贮存。
B.美国科学家团队研究发现:受中国洋垃圾禁令影响,到2030年将有1.11亿吨垃圾无处可去。专家对因此产生的环境保护压力感到担忧。
C.生态环境部连续通报了多起违法案件,这表明相关企业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严重而且屡禁不止。国家正以严格的法律、法规为依据加强监管。
D.环境保护利国利民。三则材料都提到了国家通过法律法规来加强对相关产业的监管,相信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国的“蓝天绿水”会越来越好。
【小题3】垃圾处理已经成为关系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问题。请结合材料,给相关企业或产业提出你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