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流感病毒侵入呼吸道的纤毛柱状上皮内进行复制,释放后再侵入其他上皮细胞。受染的细胞发生变性、坏死和脱落,局部有炎症反应,一般不发生病毒血症。两周后上皮细胞重新出现和修复。流感病毒偶可进入下呼吸道导致肺炎,其病变特征为肺脏充血、水肿呈暗红色,气管与支气管内有血性分泌物。潜伏期1——2天,短者仅数小时。
流感可分几种。单纯型流感属于最常见的一种,杀伤力不大;第二种是流感病毒性肺炎,少部分病人感染流感病毒后,病变沿上呼吸道向下蔓延累及肺实质,引起肺炎,很多患病者会在5——10日内发生呼吸与循环衰竭而死亡;第三种是中毒型和胃肠型流感,这种类型较为少见,主要表现为高热及循环功能障碍,血压下降,可出现休克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严重征候,病死率高。1918——1919年的那次流感属于第二类,因而死亡人数极多。
流感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播能力,而且在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具有良好的复制能力。这也是它容易造成巨大伤害的原因。流感流行除了流感病毒变异很大,每次引起大流行都有变异而造成巨大的杀伤力外,与我们过去和现在都没有什么有效的药物对付流感病毒也有关。另一方面,每次流感流行都与人们轻视这种疾病和没有做好隔离有关。同时流感流行具有隐蔽突袭的特点,颇有“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的特征,来时无影,去时无踪,往往突然爆发,迅速蔓延,危及面广,因而容易造成较大伤害。
而患流感后的并发症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流感可导致一些严重的并发症。主要是继发细菌感染,如咽喉炎、中耳炎、鼻窦炎、支气管炎、肺炎等。因为病毒感染破坏了呼吸道上皮细胞,损害了呼吸道的自然防卫功能,致使致病细菌乘虚而入,并在局部聚积,引起感染。很多人都是从流感开始,继发肺炎,最后导致死亡。
当然,患过流感和未患过流感的人产生的免疫力不同。一般而言,尽管流感病毒变异较大,但患过流感的人对相同或相似病毒株所引起的流感有较强的抵抗能力。比如,1977年“俄罗斯流感”,病毒株是HINI流感病毒,主要侵袭1957年以后出生的人,因为他们身上没有对抗这病毒的抗体。而出生于1957年前的人经历过HINI型病毒的侵袭,体内会产生抗体,因而对于1977年再次出现的甲型流感HINI病毒株感染具有免疫力和抵抗力。
【小题1】不属于流感病毒容易造成巨大伤害的原因的一项是:(  )
A.流感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播能力和良好的复制能力。
B.流感病毒变异很大,使其具有巨大的杀伤力。
C.流感病毒传播具有隐蔽突袭的特点,让人防不胜防。
D.流感病毒引起的并发症如支气管炎、肺炎等常常致命。
【小题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
A.人体内受流感病毒侵害的器官是上下呼吸道。
B.流感病毒进入人体后能够进行自我复制。
C.患感冒后,人呼吸道的自然防卫能力就会丧失。
D.中毒型和胃肠型流感虽然少见但病死率高。
【小题3】根据文章的意思,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只要重视流感的危害,在流感暴发时作出隔离防护,就能有效控制疫情传播。
B.患过流感的人对相同或相近似的病毒株所引起的流感具有免疫力。
C.流感病毒变异很大,所以防治流感用的流感疫苗也要不断地更新。
D.轻微的流感即使没有治疗,一般在两周后流感的症状也会自然消失。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3-01-10 04:54:0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
美国人民抗击鲤鱼“殖民者”
秦珍子
为了抵抗亚洲鲤鱼“军团”,美国人准备打一场持久战。
“敌人”最初是以国际主义战士的面目出现的。上世纪70年代,为了解决南方一些水域水藻和微生物泛滥的问题,美国人从东南亚引入鲤鱼、草鱼、鲢鱼、鳙鱼等八类鱼种,统称为“亚洲鲤鱼”。
刚开始,这些没跳过龙门,却一举跳出国门的鱼儿非常敬业。它们在规定的范围内,吸溜着异国他乡的浮游生物,堪称清道夫中的战斗夫。只是没有人注意,它们惊人的食量,比如,一条成年亚洲鲤鱼一天能吃掉5公斤的食物。
渐渐地,这些外来户不再满足于自己旅居美利坚的身份。当密西西比河遭遇大洪水时,它们趁乱逃出了控制水域,进入自然河流,并迅速扩散。如今,在美国地质调查局绘制的《亚洲鲤鱼分布图》上,美国国土中部由南向北的区域,被上百个红色圆点密集布满,都是亚洲鲤鱼的势力范围。
在短短40多年的时间里,亚洲鲤鱼在密西西比河连通的水系中游荡,所到之处,所向披靡。因为吃嘛嘛香,它们几乎霸占了本土鱼类所有的口粮。因为没有天敌,它们也从未受到任何抵抗。一位“超级鱼妈”一年可产卵300万颗,成活率极高。
它们不怕氧气少,不怕水温低,在那水草茂密的河底,到处都是鲤鱼们的宿营地,在那静静的湖泊中,有它们无数的好兄弟。
每当有船经过,它们便高高跃起。少则几十条,多则上千条。有的把水面拍得啪啪响,有的直接落入船舱,有的则过于“友好”——直接扑面而来。
美国人用“灾难”来形容这看起来喜气洋洋的情景。事实上,平均体重10公斤的鲤鱼从天而降,会威胁小船的安全。且因为这些非法移民的胡吃海塞,野蛮生长,使得河流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
美国政府官方认定亚洲鲤鱼为“最危险的外来物种”科学家认为,一旦它们继续向北,进入五大湖区,会给湖中其他生物种群带来灭顶之灾。
从2009年起,美国政府开始大规模捕杀亚洲鲤鱼。大规模的民间捞鱼比赛每年都在举办。防护网和电网也曾被安装到河道中,但这些“游击战士”总是能巧妙躲避和穿越。美国地质调查局还把“飞鱼,美味!”的视频广告放在官网上宣传。可美国民众嫌脏嫌刺多,就是不愿吃。
“野鱼杀不尽,水涨鱼又生”,2012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向亚洲鲤鱼正式“宣战”。他宣布将斥巨资,防止五大湖遭到亚洲鲤鱼入侵。美国陆军工程兵正式发布一项研究报告,建议在密西西比河通往五大湖区的河道上建造一道巨型堤坝,阻挡鲤鱼。该工程预计需要25年完成,预算金额为180亿美元。为了消灭鲤鱼之患美国如此不惜巨资,实在令人叹惜。
也许就在这一分钟,又有一支亚洲鲤鱼小分队,绕过电网,跳过堤坝,一路向北,朝着占领五大湖的目标奋进。就在去年10月,美国科学家已经宣布首次掌握“亚洲鲤鱼”在五大湖水域成功繁殖的证据,他们在桑达斯基河“逮捕”了4条草鱼,发现皆是土著当地繁殖的。
抗击持续进行中……
【小题1】“美国政府官方认定亚洲鲤鱼为‘最危险的外来物种’”下列属于原因的一项是()
A.分布区域广,食量惊人,霸占本土鱼类的口粮。没有天敌,繁殖率高,成活率高。
B.破坏河流生态系统,危及人身安全,适应环境能力强。
C.亚洲鲤鱼刺多美国人不喜欢食用也不愿意食用,几乎无法去改变这一饮食习惯。
D.若进入五大湖区,将给别的鱼类种群带来灭顶之灾。
【小题2】(小题2)以下对文章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本文所谈论的实际是外来生物入侵的问题,美国采用多种手法抗击亚洲鲤鱼,但收获甚微。
B.上世纪70年代,为了解决南方一些水域水藻和微生物泛滥的问题,美国从亚洲引入了“亚洲鲤鱼”,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C.“亚洲鲤鱼”在美国泛滥成灾,已开始侵入到了五大湖区水域。
D.美国地质调查局把“飞鱼,美味!”广告大肆宣传,是为了吸引爱吃亚洲鲤鱼的亚洲游客,提高旅游收入。
【小题3】(小题3)本文是一篇很受读者喜爱的“另类”说明文,其“另类”特点不包括()
A.语言诙谐幽默,比如“堪称清道夫中的战斗夫”“吃嘛嘛香”等,避免了呆板枯燥,能够吸引读者。
B.作者巧妙化用了《游击队之歌》《赋得古原草送别》诗歌等把亚洲鲤鱼比作“游击队”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丰富了语言。
C.遣词造句生动活泼如“外来户”“超级鱼妈”“胡吃海塞”,亚洲鲤鱼仿佛具有作战队伍的精明强悍,让人读起来忍俊不禁,又有危险步步近逼的紧迫感。
D.本文多处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比如“一条成年亚洲鲤鱼一天能吃掉5公斤的食物”等用具体的数字使说明更准确。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让黑暗赋予光明——黑硅自述
各位朋友,我是“黑硅”,为什么叫“黑硅”呢?简单地说,我也是硅家族的一员,但是与常规的其他硅片兄弟比起来,我表面看起来很黑,几乎不反射光,并且对光吸收率很高,人们又觉得我天生异秉,能做成特别神奇的器件,因此给我取名为“黑硅”。由于制作我的方法众多,半导体各个分支领域对我的理解也不是完全一样,这里我简单做个自我介绍,请各位以后多捧场,多研究下我,让我的知名度更高些。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一些人用反应离子刻蚀硅衬底的方法最早制作了我。所谓反应离子刻蚀就是利用由等离子体强化后的反应离子气体轰击刻蚀硅表面,正是这种高能气体离子在硅表面不断刻蚀,最终在硅表面形成了纳米细针阵列的表面结构,这种细针高度可达到10微米以上并且直径小于1微米。人们相信这种材料与硅相比有着独特的性能,于是给我取名“黑硅”。我的产生正是古语所云“铁杵磨成针”的写照,你看亿万高能离子的轰击,千锤百炼方能成就我的微纳米尖锥表面。
随后多年,纳米研究风起云涌,弄潮的人儿也创造了多种方法来制造我。虽然这时的我从微纳米结构上看来是有些不同,但是人眼看我绝对是够黑的,并且用我做的探测器、热成像器件、太赫兹应用器件、太阳能电池等都有不错的效果,为此人们写了很多综述的文章为我作传,探讨我的制备、性能和器件。
但是,人们发现我其实还不够黑,因为人眼是可见光波段的,人眼看着黑并不一定完全黑,对一些红外成像设备来说,我依然不是黑硅,它们能够透过我看到我背面的东西。为什么我还能被红外成像设备看透呢?因为我的身体是硅,硅的带隙是1.12 eV,纯洁的她对波长大于1.1微米的光是无法阻挡的。我的硅姐妹天生如此,我如何变得能够吸收红外的光呢?1998年前后,哈佛大学的Mazur教授课题组研制成了新的能带结构,就像屋子和楼顶间加了楼梯,原来跳不上去的长波长光子现在也能找到楼梯上去,于是大于1.1微米的光也被吸收进来,这样即使是红外相机也看不到我背后的图案了。中国的科学家给我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作广谱吸收的黑硅。我的新特性是能够吸收全光谱的太阳能,太阳光到达地球的光谱是一个比较长的谱,典型的谱线可以从0.2微米到3微米,而纯晶硅只能吸收波长小于1.1微米的部分光,还有一大部分的太阳光不在这个范围内,既然不能被吸收,这些光自然也无法转换成电,太阳能的大部分就浪费掉了。但我就可以把这些光全部吸收过来,可是全黑的我能够借助全光谱吸收的太阳光获得令人满意的电力吗?
现代太阳能电池从1954年开始,到今天已经有60年了,那时候的材料就是我的硅姐妹。今天她已被做成了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电池类型,工厂里面不停地生产,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电力,造福了全人类。而我还在黑暗中摸索,虽然很多人因为我的黑对我情有独钟,不断探索我的特性。世间万物需要在平衡中实现最优化,虽然表面微纳米结构和硫掺杂给了我全黑的秉性,使我能够把所有的太阳光留住,但是现在却很难把光导出形成可利用的电力,因为激光造成的微纳米非晶态缺陷,也给我引入了更多的电子复合损耗,就像路上车太多、障碍太多堵住了一样,很难通畅。目前,利用我吸收的大于1.1微米波段的红外太阳光形成的电量几乎探测不到,而对小于1.1微米的光生载流子也产生不了效果。为了很好地实现道路的顺畅,人们设想了一些路径,其中有条路叫作中间带,通过保持住常规的上下能级位置,并实现在中间插入一个新的能带,就像新建悬空的高架桥一样,这样我也许就能很好地被利用来产生电力了。可是现在大家还没有造好这座桥。
太阳能电池慢慢成为能源大户,硅妹子是经过了一个甲子的修炼才有今天的成就,全黑的我也快20年了,大家加把劲儿,快点架好桥,让我把吸收到的光导出形成更多的电吧。让黑暗赋予我光明,我就是黑硅,我正时刻准备着迎接太阳的万丈光芒。
(有删改)
这篇科普文以“让黑暗赋予光明”为题有何好处?请谈谈你的看法。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宇宙现在是这样,过去是这样,将来也永远是这样.只要一想起宇宙,我们就难以平静——我们心情激动,感叹不已,如同回忆起许久以前的一次悬崖失足那样令人晕眩颤栗。我们知道我们在探索最深奥的秘密。
宇宙的大小和年龄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我们的小小行星只不过是无限永恒的时空中的一个有限世界。从宏观来看,人类所关心的大多教问题都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我们人类朝气蓬勃,勇敢好学,前途无量。几千年来,我们对宇宙及我们在宇宙中所处的地位做出了最惊人的和出乎意料的发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回想起来是很令人兴奋的。这些探索活动提醒我们:好奇是人类的天性,理解是一种乐趣,知识是生存的先决条件。因为我们在这个宇宙中只不过是晨空中飞扬的一粒尘埃,所以,我们认为,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
我们探索宇宙的时候,既要勇于怀疑,又要富于想象。想象经常能够把我们带领到薪新的境界,没有想象,我们就到处碰壁怀疑可以使我们摆脱幻想,还可以检验我们的推测。宇宙神秘非常,它有典雅的事实,错综的关系,微妙的机制。
地球的表面就是宇宙汪洋之滨.我们现有的知识大部分是从地球上获得的,近来我们已经开始向大海涉足,当然,海水才刚刚没及我们的脚趾,充其量也只不过溅湿我们的踝节。海水是迷人的,大海在向我们召唤,本能告诉我们,我们是在这个大海里诞生的我们还乡心切,虽然我们的夙望可能会冒犯“天神”,但我相信我们并不是在做无讲的;因为宇宙辽阔无垠,所以那些我们所熟悉的适用于地球的量度单位——米、英里已经没有意义。我们用光速来量度距离,一束光在一年之内约穿过10万亿公里的空间,这个长度单位称为1光年。光年不是度量时间的单位,而是度量距离的极大单位。
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地方,但决不是唯一的地方,也不是一个典型的地方行星、恒星或星系都不可能是典型的,因为宇宙中的大部分是空的。唯一典型的地方在广袤、寒冷的宇宙真空之中,在星际空间永恒的黑夜里。那是一个奇特而荒芜的地方。相比之下,行星、恒星和星系就显得特别稀罕而珍贵。假如我们被随意搁置在宇宙之中,我们附着或旁落在一个行星上的机会只有1033分之一(1033,在1之后接33个0),在日常生活当中,这样的机会是“令人羡慕”,可见天体是多么宝贵。
(摘编自《宇宙的边疆》)
【小题1】下列有关宇宙的表述,不正确的—项是
A.宇宙是永恒不变的,虽然它的大小和年龄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但它现在是这样,过去是这样,将来也永远是这样。
B.宇宙是神秘深奥的的,只要一想起它,我们就如同回忆许久以前的一次悬崖失足那样晕眩颤栗、激动和感叹不已。
C.宇宙是辽阔无根的,它只能使用光速来度度距离,不能使用那些我们所熟悉的适用于地球的米、英里等量度单位。
D.宇宙的大部分是虚空的,它的真空部分是一个广袤的、寒冷的、奇特而荒芜的地方,这也是宇宙中唯一典型的地方。
【小题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对无限永恒的时空而言,地球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有限世界,大多数人所关心的问题都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
B.我们人类尽管朝气蓬勃、勇敢好学、前途无量,但是在这个广老的宇宙中依然犹如早晨天空中随意飞扬的一粒小小的尘埃。
C.几千年来,人类对所在的宇宙及在宇宙中所处地位的探索相当令人兴奋,因为这些探索活动己经取得了最惊人的、出乎意料的发现。
D.好奇的天性推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勇于怀疑又富于想象,积极推测、探索神秘非常的宇宙中典雅的事实、错综的关系、微妙的机制。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宇宙的了解程度,因为渺小的人类需要利用兴趣和知识去探索无穷的宇宙,了解并掌握宇宙规律。
B.我们现有的知识和人类的本能告诉我们,人类诞生于宇宙这个汪洋大海里,生活在这个汪洋大海的海滨,最终冋归于宇宙。
C.人类怀着急切的心情,探索召唤我们的迷人的宇宙,虽然人类探索太空、走向太空这个长久以来的愿盥可能会冒犯“天神”。
D.与宇宙真空相比,行星、恒星和星系在宁宙中所占的比重太小,显得特别稀罕而珍贵,而地球在宇宙中就更显得微不足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