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民歌,一部心灵史
田青
在录制《中国民歌大会》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什么是民歌?
我想我现在可以回答——民歌,是我们爷爷奶奶唱过的歌,是我们民族的DNA.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根与魂。民歌,同时还是我们的民族史,是我们的心灵史。。
在那首《黄河船夫曲》里,我们看到那个老艄公站在高山之上,敞着胸怀,面对朗朗高天,苍茫大地,发出了千古不朽的诘问:“天下黄河几十几道湾?”这不是一道算术题,这是一道历史题,而那个回答“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代表着我们中华民族,从诞生到今天所冲破的一切急流险滩;那个老艄公,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不屈的、奋斗的象征。
在《蓝花花》《三十里铺》《走西口》这样的民歌里,我们听到了我们的上一辈,听到他们在艰苦的生活里保持着纯真的爱情,当然,也能听到他们的痛苦。在《十送红军》《骑白马,挎洋枪》这样的民歌里,我们听到了受苦的老百姓跟党走的决心。从长调、短调、木卡姆、瑶歌、侗族大歌里,我们听到了56个民族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每一寸土地上的呼吸。
民歌,让我们的年轻人能够直面我们的祖先,让我们每一个个体和我们共同的祖先灵魂共振。什么是民歌?民歌是我们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们民族凝聚力的源泉,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基础。
每个民族都要有自己的歌,就像每个民族都要有自己的语言一样。今天,我们的国家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我们每个人都知道,仅仅靠GDP不能够充分体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和先进性。
年轻人可以有自己的志向,比如要学好英语,要学好科学。年轻人也可以有自己的偶像,比如有喜欢的球星,甚至可以知道他穿多少号的鞋,他在哪场比赛当中抢了多少个篮板,投过多少个三分球;或者知道自己喜欢的歌星穿什么牌子的衣服,是什么星座,用什么化妆品……然而,今天所有的年轻人都面临着一个问题,就是如何面对我们的传统文化,包括如何去传承与发展我们的民歌,我们的民间音乐。因此我们始终在节目中强调,对待像民歌这样的文化遗产,第一要保护,第二要传承,第三要弘扬,第四要在学习的基础上发展、创新。
这届民歌大会,让很多人在歌声中与我们民族最优秀的文化遗产相遇,和我们的祖先相遇,同时让我们感受到我们祖国大地的温度,听到了我们祖国母亲的心跳。我想我们的责任只有一个,就是如何让这些爷爷奶奶传下来的美好的民歌,这些每一一首都可以用珍珠和钻石来比喻的民歌,永远响彻在我们祖国的大地上。
(选自2017年11月7日《文汇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各项与作者对“民歌”的看法不相符的一项是(  )
A.民歌,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灵魂。
B.民歌,记录了我们的民族历史。
C.民歌,让我们与祖先灵魂共振。
D.民歌,是我们传统文化的基础。
【小题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在《十送红军》《骑白马,挎洋枪》《三十里铺》这样的民歌里,我们听到了受苦的老百姓跟党走的决心。
B.我们国家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我们每个人都知道,靠GDP不能够体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和先进性。
C.作者认为,现在的年轻人有自己的志向、偶像很正常,但也应想想如何面对我们的传统文化,包括如何去传承与发展我们的民歌,我们的民间音乐。
D.本届民歌大会不但让很多人与我们民族最优秀的文化遗产相遇,和我们的祖先相遇,而且让我们感受到祖国大地的温度,听到了祖国母亲的心跳。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2-15 10:01:5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欧美游戏中的中国元素经常充满了谬误。一些游戏开发者搞不清楚中华文化、日本文化、韩国文化、东南亚文化的区别,经常彼此混淆;或者对中国文化的印象停留在贫穷愚昧落后的时代,设计人物常梳着小辫穿着长袍。由此造成的一个严重后果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误读经常反过来“反哺”国内游戏界和众多游戏玩家,不仅生产出一批跟风之作,冠以“中国风”的名头欺骗玩家,并让年轻的玩家对传统文化产生了误解。
当前,电子游戏已然成为青少年生活中的一部分,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也与绘画、雕塑、建筑、音乐、文学、舞蹈、戏剧、电影等艺术形式一起被称作第九艺术。正在举行的腾讯旗下网络游戏《王者荣耀》秋季职业联赛正在上海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数据尚未出炉,但2017年春季职业联赛总决赛单日有效观赛用户数达到3800万,相当于一个半上海的常住人口,春季赛总播放数达到26.8亿,超过了2014年世界杯的总播放数。一个游戏,就有如此庞大的观赛人数和玩家群体,确实让人不可小觑。这些玩家在人员构成上以青壮年为主,还有相当数量的未成年人。如何利用好游戏这个传播媒介,让这些玩家接触到更多正确、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应成为游戏开发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将水墨丹青、汉唐衣冠、梅兰竹菊,乃至中国人的伦理道德和精神境界,有机地与游戏结合,让游戏玩家在忘我的游戏中,潜移默化地汲取传统文化营养,或许是值得尝试和努力的方向。
近年来,国内的游戏开发者也在进行着这方面的探索。故宫博物院的手机游戏《皇帝的一天》,以小皇帝行动为线索,向玩家介绍清朝皇帝一天的生活,地点设置有养心殿、乾清宫、御花园、畅音阁等重要建筑,而“银牌试毒”“百步穿杨”“粉墨登场”等小游戏也贯穿其间;《仙剑奇侠传》于中国传统武侠小说和神话,对中国风进行了充分的挖掘,构成了唯美的游戏情节;《王者荣耀》中80%以上的英雄角色都基于传统文化原型设定,邀请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的有关专家成立了顾问团队,分别从民俗、文学、音乐、历史等维度,对其中的文化表达进行专业指导。
电子游戏是大众文化的一部分,或多或少都要担负着一定的教育功能。青少年可以将之作为了解传统文化的触点,唤起对历史文化的兴趣,从游戏了解古人,了解诗词,了解侠义精神,从而进行更深入的文本阅读;普通游戏玩家可以在一个熟悉、生动、有趣的环境中充分享受游戏的乐趣、娱乐的放松;而对于国际玩家来说,领略不同于欧美魔幻文化为主的游戏风格,体会异域风情,也是对中国加深了解的一个入口。
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我们拥有斗破苍穹的远古神话,有侠骨柔情的武侠小说,有世界闻名的四大名著,有铮铮铁骨的民族精神……更深入地挖掘传统文化神韵,设计出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特点的游戏,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推而广之,是中国游戏产业走向世界,走得更远的有力途径。
(2017年10月17日光明网张焱《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游戏该登场了》)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欧美游戏中中国元素充满谬误,是因为开发者搞不清楚中华文化,日本文化、韩国文化、东南亚文化的区别。
B.欧美游戏开发者冠以“中国风”的名头欺骗玩家,并让年轻的玩家对传统文化产生了误解。
C.中国的游戏应走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游戏相结合的道路,这样可以让玩家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给养。
D.国际玩家认为观赏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游戏,不仅能体会异域风情,还是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入口。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欧美游戏和国内跟风之作让年轻玩家对传统文化产生误解为前提,提出自己对游戏创作的看法。
B.文章用腾讯旗下的网络游戏《王者荣耀》春季赛总播放数达到26.8亿的事实证明游戏是第九种艺术。
C.文章引入《皇帝的一天》《仙剑奇侠传》《王者荣耀》等国内游戏,肯定了在游戏中融入中国文化元素的探索。
D.文章提出了游戏应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观点,并从其可行性、意义、前景等角度进行深入论述。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游戏开发者认识到在游戏里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是自己的使命,就能开发出玩家喜爱的游戏。
B.如采能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游戏有机地融合起来,青少年游戏爱好者、普通玩家、国际玩家都会受益。
C.只有在游戏里融入正确优秀的中国文化元素之后,游戏才可能担负起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功能。
D.如果能设计出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特点的游戏,将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起到有益作用。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自然科学有一些定义、定理,人文社会科学虽然没有这种叫法,但每个学科在基本理论上都有些公认的原理,而且无论是实证性文字,还是理论著作,也都有一个学术规范的问题。引据的准确可靠,论证的充分,推理的严密,是所有的论文都应该做到的,这些就不用说了。对于该领域学术界研究状况的了解和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尊重,也是所有研究论文都应遵循的原则。

按照海内外学术研究的惯例,一篇有分量的人文社会科学论文,首先必须对当前的研究现状有一个简单的回顾,说明在此问题的研究上目前学术界进展到何种程度,还遗留有什么问题。国内在此问题的上做法比较灵活,但一般的学术专著和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则一定要有这部分内容。为什么要有这个要求?第一,说明自己在该领域掌握的信息有哪些,是不是对重要研究成果都有所了解;第二,说明这个课题有没有研究的必要;第三,说明可供利用的成果和主要材料有哪些;必须要推翻的旧说是什么。所以对一篇有所创新的严谨的科学论文来说,这部分内容是不能少的。当然,这也不能成为“科八股”的第一股,无论需要不需要,都先引一大堆材料,自己却并无新见。有的学者是将前人的有关看法分散地在有关地方标出;有的论文虽然并无对前人看法的综述,但对学术界此前情况了如指掌,论文围绕前沿问题,所辨析很有针对性,也未必要在文前先作回顾。这主要是一个学风和意识的问题,不纯粹是论文格式或写论文的方法问题。

应该说,所有的研究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的。尤其学术上的重大成果、重大推进和突破,无不借助于前人所奠定的基础,或从前人的研究中受到启发。中国屈原学会首任会长汤炳正先生为拙著《屈原与他的时代》写的《序》中,对我的研究方法,有三点特予肯定。汤先生的第一点说:

推翻前人的旧论,创立自己的新说,这是学术界惯用的公式。“不破不立”,这当然是对的;但对我国千百年来的学术遗产,是不是也存在个“有继有立”的问题?亦即善于在继承优秀学术遗产的基础上创立新说。这次我读逵夫的书稿,见他在不少的篇章里,首先是接受前人的学术遗产,然后层层论证,步步推演,结果竟得出一个全新的概念。这其间,继承与创造,浑然一体,确实难得。

汤先生是太炎先生的弟子,国学根底深厚,又能吸收国外的新的研究方法,也十分重视学术的规范。他没有一篇论文是随感式的论述,都是扎扎实实,进行严密论证的。我在屈原研究上受到汤先生多方启发,也受到鼓励。汤先生上面所指出这一点,尽管我做得还不是太好,但确实是我在研究工作中所长期奉行的原则。

其次,采用前人主要观点、说法,应予注明。这一方面是学术规范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是学术道德的问题。收在本书中的论文,对文本、作者的考订与探索为多,我都尽可能做到注明此前学者的看法,自己同意者加以引述、利用;不同意者如影响很大,便提出商榷,加以辩驳。如《我国最早的歌舞剧<公莫舞>演出脚本研究》中引述杨公骥先生之说四十余处,均已“杨公骥先生说”或“杨说”表明。其中《敦煌变文》校补部分,自己阅读之时写了一些札记,整理成文时,将当时所能找到的书、刊物都借来,一一查对,此前学者们已经谈过相同意见者即删去;意见有部分相同可资利用者加以引述,有所不同而不得不辩者,即加以辩证。

(节选自赵逵夫《古典文献论丛》)

【小题1】下列各项中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文社会科学的各学科都有些公认的原理,它们类似于自然科学中的定义、定理,不管是专题研究报告,还是系统的理论,都要遵守学术规范。
B.一篇有创新观点的严谨的科学论文,首先要回顾一下当前该课题的研究现状,目的只是为了说明在此问题的研究上目前学术界进展到了何种程度。
C.创立自己的新学说,可以先破后立,即推翻前人旧说后再创立自己的新说;但也可以“有继有立”,在继承优秀遗产的基础上创立新说。
D.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既要有深厚的学术根基,也要吸收国外新的研究方法,还要重视学术规范,不能凭想当然进行随感式的论述。
【小题2】对文中“科八股'的第一股”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八股”指的是格式僵化、材料堆砌,没有自己新见解的人文社会科学论文,其“第一股”指的是无论需不需要,开篇千篇一律地先引一大堆材料。
B.一般的学术论文和硕士、博士的学位论文开头也会综述前人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遗留的问题,但这是论文规范,不能一概算作“‘科八股’的第一股”。
C.将前人的有关看法分散在文中并标出;或者虽无对前人看法的综述,但对学术界此前情况了如指掌,对问题的辨析有针对性,这都打破了“第一股”的僵化模式。
D.“这主要是一个学风和意识的问题”,意为“科八股’的第一股”问题的存在,有论文格式和写作的模式化原因,也有个人学术风气不正等的主观因素。
【小题3】“学术规范”应当遵循哪些原则?请联系全文,分条概述。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羊的样子 鲍吉尔•原野
“泉水捧着鹿的嘴唇……”这句诗令人动心。在我的家乡胡四台,雨后或黄昏的时候,我看到了几十或上百个清盈盈的水泡子小心捧着羊的嘴。
  羊从远方归来,它们像孩子一样,累了,进家先找水喝。沙黄色干涸的马车道划开草场,贴满牛粪的篱笆边上,狗不停地摇尾巴,这就是胡四台村。卷毛的绵羊站在水泡子前,低头饮水,天上的云彩以为它们在照镜子。我看到羊的嘴唇在水里轻轻搅动。即使饮水,羊仍小心。它粉色的嘴巴一生都在寻觅干净的鲜草。
  然而见到羊,无端地,心里会生添怜意。当羊孤零零地站立一厢时,像带着哀伤,它仿佛知道自己的宿命。在动物里,羊是温驯的物种之一。似乎想以自己的谨小慎微赎罪,期望某一天执刀的人走过来时会手软。同样是即将赴死的生灵,猪的思绪完全被忙碌、肮脏与浑浑噩噩的日子缠住了,这一切它享受不尽,因而无暇计较未来。牛勇猛,也有几分天真。它知道早晚会死掉,但不见得被屠杀。当太阳升起,绿树和远山的轮廓渐渐清晰的时候,空气的草香让牛晕眩,完全不相信自己会被杀掉这件事。吃草吧,连同清凉的露珠。动物学家统计:牛的寿命为二十五年,羊十五年,猪二十年,鸡二十年,鹰一百年。这种统计如同在理论上人寿可达一百五十年一样,永无兑现。本来牛羊可以活到寿限,它们并非像人那样被七情六欲破坏了健康。在人看来,牛羊仅仅作为人类的蛋白质资源而存在着。除了鹰——这位天上的尊者。屠夫也从不计算它们是否到了寿限,像人类离退休那样有准确的档案依据。时至某日,整齐受戮,最后“上桌”。如果牲畜也经常进城,看到橱窗或商店里的汉堡、香肠和牛排之后,会整夜地睡不好觉。甚至自杀,像上千只的鲸鱼自杀一样。另一些思路较宽的动物可能这样安慰自己:那些悬于铁钩上的带肋的红肉,在馅饼里和葱蒜杂搀一处的碎肉,皆为人肉。因为人是这样的多,又如此不通情理,他们自相残食。这样想着,睡了,后来有鼾。
  “众生”是释迦牟尼常使用的一个词。在一段时间内,我以为指的是人或动物昆虫。一次,如此念头被某位大德劈头痛斥:你怎么知道“众生”仅为鸟兽虫鱼与人类?你在哪里看到佛这样说法?我不解,“众生”到底是什么呢?佛经里有一段话,“众生皆有佛性,只是尔等顽固不化”。所谓“不化”即不觉悟,因而难脱苦海。后来获知,“众生”还包括草木稼蔬,包括你无法用肉眼看见的小生灵。譬如弘一法师上座时用垫子抖一抖,免得坐在看不见的小虫身上。可知,墙角的草每一株都挺拔翠绿,青蛙鼓腹而鸣,小腻虫背剪淡绿的双翅,满心欢喜地向树枝高处攀登,这是因为“众生皆有佛性”。即知,“佛性”是一种共生的权利,而“不化”乃是不懂与众生平等。若以平等的眼光互观,庶几近于佛门的慈悲。
  乡村的道上,羊整齐站在一边,给汽车马车让路。吃草时,它偶尔抬起头“咩”地一声,其音悲戚,如果仔细观察羊瘦削的脸,无神的眼睛,大约要得出这样的结论:“它们命不好。”时常是微笑着的丰子恺先生曾愤怒指斥将众羊引入屠宰厂的头羊是“羊奸”。虽然在利刃下,“羊奸”也未免刑。黄永玉说“羊,一生谨慎,是怕弄破别人的大衣”。当此物成为“别人的大衣”时,羊早已经过血刃封喉的大限了。但在有生之年,仍然小心翼翼,包括走在血水满地的屠宰厂的车间里。既然早晚会变成“别人的大衣”,羊们何不痛快一番,如花果山的众猴。上窜下跳,惊天动地,甚至穿着“别人的大衣”跳进泥坑里滚上一滚。然而不能,羊就是羊,除非给它“克隆”一些猛兽的基因。夏加尔是我深爱的俄裔画家。在他的笔下,山羊是新娘,山羊穿着儿童的裤子出席音乐会。在《我和我的村庄》中,农夫荷锄而归,童话式的屋舍隐于夜色、鲜花和教堂以及挤奶的乡村姑娘被点缀在父亲和山羊的相互凝视中。山羊的眼睛黑而亮,微张的嘴唇似乎小声唱歌。夏加尔常常画到羊,它像马友友一样拉大提琴,或者在脊背铺上鲜花的褥子,把梦中的姑娘驮到河边。旅居法国圣保罗德旺斯的马克•夏加尔在一幅画中,画了挤奶的女人和乡村之后,仍然难释乡愁,又画了一只温柔的手抚摸画面,这手竟长了七个指头,摸不够。在火光冲天、到处是死亡和哭泣的《战争》中,一只巨大的白羊象征和平。在《孤独》里,与一个痛苦的人相对的,是一位天使和微笑的山羊。夏加尔画出了羊的纯洁,像鸟、蜜蜂一样,羊是生活在我们这个俗世的天使之一,尽管它常常是悲哀的。在汉字源流里,羊与“美”相关,又与“吉”有关,如汉瓦当之“大吉羊”。从夏加尔二十七岁离开彼得堡之后七十年的时光里,在这位天真的、从未放弃理想的犹太老人的心中,羊成了俄罗斯故乡的象征。在大人物中,正如有人相貌似鹰,如叶利钦;像豹,如萨达姆。也有人像山羊,如安南,如受到中国人民包括儿童尊敬的越南老伯胡志明。宁静如羊的人,同样以钢铁的意志,带领人们走向胜利与和平。
  城里很少见到羊。我见过的一次是在太原街北面的一家餐馆前。几只羊被人从卡车上卸下来,其中一只,碎步走到健壮的厨工面前,双腿一弯跪了下来。羊给人下跪,这是我亲眼见的一幕。另两只羊也随之跪下。厨工飞脚踢在羊肋上,骂了一句。羊哀哀叫唤,声音拖得很长,极其凄怆。有人捉住羊后腿,拖进屋里,门楣上的彩匾写着“天天活羊”。
  后来,我看到“天天活羊”或“现杀活狗”这样的招牌就想起给人下跪的羊,它低着头,哀告。到街里办什么事的时候,我尽量不走那条道。即使有人用“君子远疱厨”或“你难道没吃过羊肉吗?”这样的训词来讥刺我。此时,我欣慰于胡四台满山遍野的羊,自由嚼着青草和小花,泉水捧起它们的粉红的嘴唇。诗写得多好,诗中还说“青草抱住了山岗”,“在背风处,我靠回忆朋友的脸来取暖”。还有一首诗写道,“我一回头,身后的草全开花了,一大片,好像谁说了一个笑话,把一滩草惹笑了”。这些诗,仿佛是为羊而作的。
(小题1)从全文看,作者笔下的“羊的样子”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4分)
(小题2)文章第六段插叙了作者在餐馆里看到厨工对下跪的羊施暴的一幕,试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
(小题3)运用拟人手法是本文的显著特色,试分析作者运用这种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6分)
(小题4)作者无法忘却给人下跪的羊的形象,同时又无法回避“吃过羊肉”的现实。你怎样看待这种两难的境地?(8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郭沫若的“崛起”

邹士方

郭沫若的《女神》是中国最优秀的新诗诗集之一,《女神》的诞生使郭沫若成为中国新诗界的巨人,奠定了他在整个新文学史上的地位。《女神》的诞生同一个人很有关系,他可以算是《女神》的“催产婆”,这个人就是宗白华先生。1918年11月,宗白华开始担任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主编,宗白华就是在这期间发现和扶植了郭沫若。

《学灯》属于“学艺性副刊”,原来占据主要篇幅的是学术性讨论、报道、翻译、名人演讲录及编作者之间的通信。宗白华到来后,把哲学、美学和新文艺(特别是新诗和戏剧)的血液输入《学灯》,使《学灯》大放异彩,成为五四时期闻名遐迩的四大副刊之一。在宗白华的建议下,1919年8月15日《学灯》开辟《新文艺》栏,开始刊载新诗。宗白华从大量来稿中发现了字体秀丽的日本来件,深为留学生的浪漫热情所感动。他没有因为上面陌生的作者名字而看轻作品的实际价值,不久署名“沫若”的诗作《鹭鸶》与《抱和儿浴博多湾中》在9月11日《学灯》刊出。

当时郭沫若在日本福冈九州大学医学部学习,出于爱国热情,他集合几个同学组织了一个小团体“夏社”,出油印小报。在编印小报过程中,他经常阅读上海的《时事新报》,《学灯》引起了他浓厚的兴趣。他在8月29日《新文艺》栏上读到康白情的白话诗《送慕韩往巴黎》,唤起了自己的胆量,遂将自己以前的诗作投寄《学灯》,不想很快刊出,惊喜若狂。在此之前郭沫若虽有创作和翻译,但他知音难觅,寄回国内,屡屡碰壁。这次作品第一次变成了铅字,给他的生活道路和创作历程带来了决定性的转折。

闸门已经打开,诗人的才华之泉终于迸发奔流了!宗白华以敏锐的洞察力,判断出年轻诗人胸中蕴藏着不可估量的创造力,看到一颗珍珠正在东洋岛国烁烁闪光,他以惊人的气魄将“无名小辈”的作品接二连三地大量发表,9月下旬至11月下旬就陆续发表了《死的诱惑》《新月白云》《某礼拜日》等十几首。宗白华鼓励比自己年长五岁的郭沫若尽量写诗,为此,1 920年1月宗白华在《学灯》取消了《新文艺》栏而代以《新诗》栏。郭沫若凡有诗寄去,宗白华毫无保留地发表,甚至有时用《学灯》整个篇幅。郭沫若像一座作诗的工厂,产品有了销路,他的诗兴大发,于是郭沫若的诗像潮水一样接连不断地在《学灯》上涌现出来。大量地编发一位无名作者的新诗,在《学灯》编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中国报刊史上也是罕见的。

在现代文学史上,宗白华不仅是郭沫若新诗的最初编发者,而且是第一位评论者和鉴赏家。他在给郭沫若的信中说:“我很希望《学灯》栏每天发表你一篇新诗,使《学灯》栏有一种清芬,有一种自然的清芬。”对于《凤凰涅槃》和《天狗》二诗,他热烈地赞颂:“你的凤歌真雄丽,你的诗是以哲理做骨子,所以意味浓深。不像现在有许多新诗读过后便索然无味了。所以白话诗尤其重在思想意境及真实的情绪,因为没有辞藻来粉饰它。”“你《天狗》一首是从真感觉中发出来的,总有存在的价值,不过我觉得你的诗,就是形式方面还要注意。你的诗形式的美同康白情的正相反,他有些诗,形式构造方面嫌过复杂,使人读了有点麻烦,你的诗又嫌简单固定了点,还欠点流动曲折,所以我盼望你考察一下,研究一下。你的诗意诗境偏于雄放直率方面,宜于作雄浑的大诗,所以我又盼望你多作像凤歌一类的大诗,这类新诗国内能者甚少,你将以此见长。但你小诗的意境也都不坏,只是构造方面还要曲折优美一点,同作词中小令一样。要意简而曲,词少而工。”

对于宗白华的扶植和帮助,郭沫若是永远不忘的,他认为由于宗白华给予了他很大的鼓励,才使他有最初的一本《女神》的集成,他甚至感激地称宗白华为“我的钟子期”!

(选自《艺术大师的流年碎影》,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宗白华可以算是《女神》的“催产婆”,《女神》是中国最优秀的新诗诗集,是宗白华奠定了郭沫若在新文学史上的地位。
B.这篇传记通过记述宗白华发现郭沫若并扶植他“崛起”的故事,既赞扬了宗白华的伯乐之功,也肯定了郭沫若的新诗创作才华。
C.郭沫若对《学灯》有着浓厚的兴趣,就将自己以前的诗作投寄《学灯》,没想到被刊载,这唤起他的胆量,他的生活和创作从此发生决定性的转折。
D.宗白华用《新诗》栏取代《新文艺》栏,大量发表当时并无名气的郭沫若的诗作,打破《学灯》编辑的惯例,激发了郭沫若的创作热情。
E.《学灯》之所以成为闻名遐迩的五四时期的四大副刊之一,与宗白华引入哲学、美学和新文艺,并将其与过去的学术讨论等内容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密切相关。
【小题2】宗白华为郭沫若的“崛起”提供了哪些帮助?请简要概括。
【小题3】对于郭沫若的诗,宗白华从哪些方面予以了评价?请结合原文概括回答。
【小题4】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到,郭沫若的“崛起”源自各种主客观条件,一个人的成功不也是如此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分享经济的诞生,源于社会资源的过剩。
从工业革命时代开始,所谓的发展即生产效率提高、投资不断加大,从而带来产量的增加。这样的发展基于一个基本假设,那就是,社会物资是短缺的。时至今日,工厂里生产出越来越多的东西。直到某一天,我们发现生产出的东西已经远远大于我们的需要,我们把已经存在的东西重新分配。
此时,物品的拥有权和使用权可以分离,拥有一件物品的人和使用这件物品的人可以不是同一个人。这样物资就可以得到更加合理的分配,从而成为一种商业模式:拥有多余物资的人们,可以把物资的使用权让渡给不拥有物资的人,作为回报,后者给予前者一定的报酬,而提供这个服务的平台,也可以从报酬中抽取一定比例的佣金。
分享经济由此产生。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成熟和迅速普及,分享经济的创业者们,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细分领域的平台,供物资的所有者发布和分享,帮助有需要的人找到物资。不经意间,我们衣食住行的各个领域,都出现了分享经济的身影。分享经济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消费方式,在许多领域,也都出现了不同的模式。
那么,分享经济究竟改变了什么呢?
首先,它改变了供给端。分享经济让产品的供给方从机构变成了个人。比如,原来人们出去旅行,只能住酒店集团提供的酒店,而分享经济让个人房主也可以提供相当于酒店的服务。原来人们只能坐出租车公司提供的车子,现在则还能坐个人开的私家车。分享经济极大地提升了产品的丰富度和个性化水平。人们旅行的时候可以住各种风格的房子,人们出行的时候可以坐各种不同的车型,遇见各种性格的司机。如今人们个性化的诉求越来越高,分享经济正好可以满足这一点。
其次,它让个人崛起。分享经济降低了个人微创业的门槛,让人们可以更简单地实现微创业。利用业余时间,做个小房主,做个专车司机,都是简单方便的微创业。用户对个性化的需求,让作为供给端的个人,能够有空间发展自己的个性。比如,加入网络商店平台的手工艺者,可以把自己的个性作品售卖给匹配的人。伴随着微创业的门槛降低和个性化被鼓励,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人们的内在动力被激发,而每个人能力的激发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更大推动力。
最后,它让社会资源得到更有效分配。分享经济让资源被更加合理地分配给需要的人。
这对于我们所生存的自然环境,是极大的保护。据统计,每多一辆被充分利用的Uber车辆,就可以从路上去掉8辆车子。这意味着更少的拥堵、更少的雾霾和更少的能源消耗。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工业革命时代是不断地创造物质资源,而分享经济时代的目的是对剩余物质资源的再次分配。
B.一女孩把自己穿过几次又不喜欢的衣服在淘宝上以二手衣形式卖给买衣人。这违背了分享经济的特征。
C.移动互联技术的成熟和迅速普及,使得物品的拥有权和使用权分离,分享经济由此产生了。
D.随着人们的内在动力被激发,微创业变得简单而易实现。人们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在分享经济中获利。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先分析了分享经济产生的背景,接着从三个维度阐述了分享经济给经济、生活和社会带来的影响。
B.文章运用举例子方法,如通过个人房主和私家车主的例子,阐述了分享经济提供的产品具有丰富度和个性化特点。
C.文章通过阐述分享经济的产品重新分配属性,表达了共享经济具有促进生活更美好的功能。
D.文章从个性化的需求、微创业的兴起、自然资源的保护等方面,采用递进式结构论述了分享经济给社会带来的变化。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分享经济在近些年才火起来。我们所熟悉的房屋租赁,就是典型的分享经济。
B.分享经济一方面因产品过剩而产生,另一方面它的出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C.分享经济由于拥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使得产品的拥有人和使用人必须分开。
D.分享经济极大地提升了产品的丰富度和个性化水平,也让社会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