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访草

陈冠学

我很少访人,却常访草。朋友们都有工作,各忙各的,而草则永远安详地在那儿。我自己便像一株草,总在家里,朋友们来,很少找不到我。

这个世界若没有了草,人便无法活下去。一个地方若望不见草,对于我来说就成了牢狱。此时我活在草种多到让我有选择的地方,就像食品多到让我只选取佳肴珍馐一般,故我感到十分幸福——虽然对于我自身以外的世界我感到十分不幸。

我的围墙门,就像陶渊明所说的“虽设而常关”,门闩经常蒙着一层锈,偶尔开门时(有客来时,到村子里去买吃食时,上城市买书时,出去访草时),就粘满了手。

单是庭面上便有三四十种草,其中如碎米知风草、小画眉草、线叶飘忽草,便可爱得有如小天使,又如天真稚气的小女孩。有了这些草,我实在可以不必再去拉动那生了锈的门闩到田野去。可是一如家里虽有几橱架的书,时而忍不住还是要出去买几本,这庭面边的草就好像是我的另一橱架的书,每日阅读着、摩挲着,给了我无上的快乐与安慰,然而既已知道外边还有些橱架上没有的,就忍不住要出去。

各个角落有各个角落的草。有时我不出门,就在屋角边访草,或者反过来说,草到家来访我了。一连下过一二十日的雨之后,那大树底下的屋基或后墙上,就不期然有一片新绿吸引住我的目光,苔藓和小冷水花不知几时来家了。

萧、艾、蒿是草原三姊妹。艾、蒿庭下就有,萧则已随童少年时光一起消失了,于是它成了我的童少年时光的象征,每怀念起童少年时光就想起萧,怀念起萧就想起童少年时光。那一年我在近山脚的荒地上发现了一小片萧,仿佛见着童少年时光返转。不久再去,已了无踪迹。一个小学生在那里放羊,问我何所寻。我说寻萧。小学生笑着说:“搬家了。”我问:“搬哪里去了?”小学生说:“搬到无人的地方去了。”的确,这个时代有人的地方万物就不好存活。最近我在绝对无人到的山脚溪床沙地上发现了一大片萧。啊,但愿这个地方永远不会有人到,好让我的童少年时光跟萧草群落一起长驻!

十一月起,小金英(兔儿菜)遍地都是,随着朝日的升起,满田野绽开千千万万黄金似的小花,灿烂地闪烁着千千万万点的金光,仿佛随着季节来到,那土层中含蕴着的金质就凝聚着开成了花,要来增饰南台湾美丽的冬春二季一般。这个季节一到,我就频频拉动门闩,门闩再也不生锈了--而且雨季也过去了。小金英随着日出展蕊,直开到晌午便一齐闭合萎谢,第二天晨光到来它又随之而开。这半年花期的田野,上下午截然是两样世界。下午在田野间走着,会觉得上午直似幻境。但是这一两年来遭村人当药材无保留地采拔,景观已经衰残。

春天一到,满路满阡陌的黄蝴蝶,一忽儿停在草尖上,一忽儿飞起,千点万点,明明灭灭,起起落落,停下时是蝴蝶花,飞起时是花蝴蝶--我一直将它看成是世上唯一会飞舞的花,是异常珍贵的景观,而它却也已随着童少年时光消逝了。今年年初,我在一处已枯的豆田看见了约五十只的小景观,谛视良久,看到惨淡而且褪了色的童少年时光,不由感到一阵凄然。

村里每个人都记得全村人的名字,在村道上遇见,不单是点点头或挥挥手,而且还唤名。田野里的草,对于我,就跟村里人一样,在路旁田畔遇见,我总要唤唤它的名字;有的,我甚至会站在一旁告诉它,你晓得吗?你有许多名字,也唤这个,也唤那个。比如萧,也叫香蒿,又叫青蒿,又叫茵陈蒿,台湾农人还叫它蚊子香--农家大量用它来为牛熏蚊,这使得萧很快趋于绝灭;而现在农村没牛了,萧看着可能复苏了。

英国伟大散文家乔治吉辛喜欢遇见不认识的植物,借着书本的帮助,下一次看见它在路旁闪耀时叫出它的名字。能够叫出原是不认识的草的名字固然快乐,但熟悉的草,唤着它熟悉的名字更加亲切。

我不是食草的动物,但我没有草便跟食草动物一样活不下去。我固然喜爱孤独,但若不是天上有千万点星星,地上有亿兆根青草,我一刻也无法孤独下去。其实我有这么多的伴,我并不曾孤独过。我所谓孤独,只是求脱出世尘的熏染而已。(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第一段,在结构上,直接点题引出下文要写的内容;在内容上,写“我”常访草,且运用比喻,把自己比喻成一株草,表达了对草的喜爱。
B.“萧、艾、是草原三姊妹”,以拟人手法来写三种草。形成今昔对比,从而突出“我”童少年对艾草的深厚情感,因失去而痛苦,又因见到而快乐。
C.小金英随日出展蕊,晌午闭合萎谢。这半年花期的田野,上下午截然是两样世界。这让作者联想到人生有黑夜白昼,应该珍惜生命好好利用。
D.结尾部分美国伟大散文家乔治·吉辛认为作者喜欢叫出不认识的植物名字固然快乐,但不如唤熟悉的名字亲切。看似闲笔,实则是点题“访”。
【小题2】如何理解“但若不是天上有千万点星星,地上有亿兆根青草,我一刻也无法孤独下去”这句话的含意?
【小题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2-17 06:04: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苍蝇——人类的白衣天使
何凤琴一提起苍蝇,人们早就有了定论:四害之一,并且是传播疾病的罪魁祸首。苍蝇之所以恶名在外,是因为它孳生和飞落于垃圾堆、厕所、腐烂的动物尸体以及脓血、痰液和呕吐物之间,并从中觅食。其体表及腹中携带着数以万计的细菌、病毒以及寄生虫卵。苍蝇 有边吃、边吐、边拉的习性,他飞落到哪里,哪里的食物、食具就会受到细菌、病毒、虫卵的污染。
科学家研究证明:一只苍蝇身体表面通常携带的细菌多达 1700 万至 5 亿个,体内携带的细菌更多。目前已知,苍蝇身上携带的病菌共有 60 多种。伤寒、霍乱、痢疾、肠炎、结核、小儿麻痹等对人类危害极大的传染病,苍蝇都能传播。所以,苍蝇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其实,苍蝇是对蝇类的统称,全世界已知蝇类有 10000 多种,我国记录有 1500 多种。 也许您会感到灭四害的工作如此之艰巨,光一个苍蝇就有那么多的种类!?其实您不必如 此忧心忡忡,作为四害之一的苍蝇,已经开始被人类开发利用,它已经开始为人类造福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小小的苍蝇就引起了许多军事科学家、生物学家、病理学家的极大兴趣。通过研究他们发现苍蝇身上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苍蝇生活在那么一个肮脏的环境中,自身里里外外全是病菌,怎么它自己就不得病呢?
20 世纪 90 年代,日本科学家名取俊二经过多年的实验和研究,终于在麻蝇的体液中, 成功地提取出了外源性凝集素(一种特殊蛋白质)。他认为这种外源性凝集素使苍蝇具有抗病本领。他将提取出来的这种外源性凝集素,在哺乳动物身上试验,发现它能有效地干扰哺乳动物体内的肿瘤细胞,使肿瘤细胞先萎缩,随后慢慢地消失。其实,蝇蛆的药用价值,在我国古代就有医学家进行开发。在浙江一带的中药店就出售一种治疗小儿积食的“八珍糕”。这“八珍糕”里有一种主要成分叫肉芽。肉芽是什么? 肉芽就是苍蝇的幼虫——蛆。在无菌条件下养殖蝇蛆不但有药用价值更有食用价值,在我 国传统食品中也有以“肉芽”为原料的。近年来,国内外一些地方把养殖蝇蛆当作是丰富 动物蛋白质的原料库,同时也推出不少蝇蛆食谱来。人们还把分离干净的蝇蛆经过高温干 燥、灭菌后,粉碎加工成干蛆粉,或从中提取蛋白质、氨基酸等,用这些提取物再进一步 加工成各种营养品。
同时,科学研究发现,苍蝇的幼虫——蛆能治骨髓炎。有一种苍蝇叫“绿光蝇”,它的 幼虫经无菌处理后,放在骨髓炎的伤口上面,便可把伤口上的腐烂肌肉吃掉,而伤口便很 快愈合起来。早在几百年前,澳大利亚的土著、印第安人、玛雅人就是这样治疗外伤的。 蝇蛆疗伤在战争时期或特殊情况下也常使用。由于蝇蛆能生活在开放性创伤的部位,既吞 食坏死组织、又分泌灭菌物质;既可防止重复感染、又可因蛆的蠕动刺激新细胞的生长。 而且特别适用于那些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现在,国外许多医院已采用这种又经济、又无 副作用的蝇蛆疗法了。
原来,苍蝇体内有抗菌卫士,那就是抗菌肽、凝结素、干扰素等抗菌物质。任何病菌 在苍蝇体内的存活时间不超过 7 天,只要有万分之一浓度的苍蝇抗菌物质,就可以杀死多 种病菌,并有杀死肿瘤细胞的作用,其效力是目前人类已发现的任何一种抗菌素所无法比拟的。
近10多年来,传统抗生素的作用已达到极限,只有生产出新一代的抗生素才能满足人类抵御细菌侵袭的需要。而苍蝇抗菌肽很可能是未来抗菌素的最佳选择之一。“抗菌肽”是从蝇蛆粉碎的浆中分离的,它具有抗菌谱广泛、抗菌效果强、无毒副作用和过敏反应等特点,与现在流行的抗生素相比,属纯天然产物,不容易产生抗药性。
科学家认为,蝇蛆制药前景美妙。蝇蛆的皮可生产甲壳素、壳聚糖。甲壳素可以做人造皮肤;高纯度壳聚糖可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领域,如制作手术缝合线、隐形眼镜片、人造皮肤等。分子量较小的部分壳聚糖具有直接抑制癌细胞的作用,可调节生理机能,增强抵抗力,同时在治疗胃病、降血糖方面也有效果,被称为人类的“第六生命要素”。
(摘自“中国科普博览网”)
【小题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苍蝇是传播疾病的罪魁祸首,这与它肮脏的生活环境相关,也和它边吃边吐边拉的生活习性相关。
B.全世界的苍蝇有 10000 多种,我国有 1500 多种,麻蝇、“绿光蝇”是苍蝇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种类。
C.已经被人类开发利用、开始为人类造福的其实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苍蝇,而是苍蝇的幼虫——蛆。
D.苍蝇体内病菌虽多,但它体内的抗菌物质可以有效杀死病菌,使其在短暂的存活时间内不会致病。
【小题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人类对苍蝇价值的发现和开发利用,为灭四害提供了一条解决之道,所以大可不必因为灭四害工作的艰巨而忧心忡忡。
B.受二战时期科学家研究的启发,日本科学家名取俊二终于从苍蝇身上提取出了治疗肿瘤的药物——外源性凝集素。
C.中国古代医学家对蝇蛆的药用价值早有认识,江浙一带有用肉芽作药材治疗小儿积食的方法,肉芽就是蝇蛆。
D.早在几百年前,澳大利亚的土著、印第安人、玛雅人就发明了蝇蛆疗法,在战争时期或特殊情况下用来治疗外伤。
E. 壳聚糖的药用价值与其分子量大小有关,分子量较小的部分药用价值更大,有人类“第六生命要素”的美誉。
【小题3】文章标题为《苍蝇——人类的白衣天使》,从文中看,作者将苍蝇比作“白衣天使”的理由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远山
张世勤
莽莽苍苍,四面青山,孤独的牛车,远远望去像一个小黑点,在大山深处移动。
父亲刚逝,他的心情低沉而忧郁。今天天气放晴,他该出山了,但他只能一个人驾着牛车出山了。他和父亲在这深山里已经二十多年,习惯了每天植树、护林、砍柴、卖柴这一套步调,从未感觉到日子有丝毫单调。现在,父亲不在了,从今天开始他得习惯一个人出山。
山路崎岖,又是一个转弯,转过弯去就是一个长长的缓坡,然后再转弯。这条山路他早已烂熟于心,每到一处转弯,他都要提醒父亲:爹,转弯了。可他再听不见父亲的回答,父亲的确是不在了!
不知什么时候,车竟然停下了,停在了一个转弯处,这种情况还从未有过。他说,咱们赶路吧,牛却仍然未动。他抚着牛,竟看到牛眼里闪着迷惘。这头牛,当年是父亲接生的,难道它还在记着父亲对它的好?他也再次想起父亲,叹口气,自言自语地说,哎,爹,转弯了。
没想到,这一说,牛迈开步子,熟练地转过弯去。他终于明白,牛跟他一样,都习惯了父亲坐在车上,习惯了每到转弯处的提醒,现在到了转弯,他不说话,牛就有些慌,不知该怎么办。也许,他和牛都需要一个转弯的过程。明白过来之后,接下来的路就顺畅得多了。到转弯处,他还是像往常一样,给父亲说一声:爹,转弯了。这么喊,又像是喊牛,望着老成持重的牛,他突然觉得把它看作父辈,似乎也没什么错。父亲和牛的秉性是一样的。
过了些日子,他再次从山外回来的时候,牛车上不再那么空荡荡的了,而是坐着一个年轻的女人。年轻的女人穿着红红的上衣,充满着对大山的新奇。过去,出山进山,远远看去都是一个小黑点,而现在却是一抹鲜红。这抹红,在青山绿水之间,想掩映都掩映不住。
年轻的女人是他在山外认识的。每次木柴装车后,他都要带上一种小山果,红红的,是他打柴时顺手摘下的,不为卖钱,只供人品尝。半品半尝之间,木柴也就卖出去了。后来年轻的女人就来了,问他,卖的?他说,不是,随便让人吃的。真的?真的。第二天,他刚摆下摊,一小堆红山果红红地映着。年轻女人又来了,她说,你怎么不卖呢?他说,山里有的是,不值钱。
第三次来的时候,年轻的女人问,你叫什么?他说,叫青树。住在山里?是的。你不觉得枯燥吗?不枯燥,山里有山鸡、野兔,山树上有樱桃、山楂……什么都有。年轻的女人说,你怎么不问我叫什么。他便问你叫什么?年轻的女人说,我叫红苗。
此后每次红苗都很准时地来到青树的摊前,一边与青树拉呱,一边吃着红山果。青树觉得卖柴原来挺有意思,怎么过去就没觉得呢!
红苗决计要跟着青树进山了。红苗坐在牛车上向大山深处走去。新鲜的空气裹挟着她,蓝天白云笼罩着她,她觉得天地一下子宽广了,她对青树说,我想告诉我爹。青树说,怎么告诉,他听不见。红苗说,我喊。绵延的群山让红苗柔软的心情无限的舒展。她两手打个弧放在嘴边:爹,我转弯了。
牛听了红苗的话,先是一愣,然后就要转弯,青树忙抚着牛头,轻声说:不是喊你,是喊她爹的。牛似乎明白了青树的意思,不好意思地吧嗒了几下眼皮。
第二天,青树要去打柴,红苗说今天不打柴了,今后也不打柴了。青树不解,红苗说我们可以卖山果。山果是山树自己结的,摘下来,是顺手的事,怎么可以拿去卖呢?红苗说树不也是自己长的吗?山果咱们也可以自己种啊。
青树第一次驾着空空的牛车出山了,一路上,他不断地跟牛说转弯了,也像是给自己说。
在这大山深处,青树知道,转一个弯,就能看到一片不一样的树,开一壁不一样的花。是不是过日子的路也要这样走,要不断地转个弯才好呢?
一年后,青树栽培种植的各色山果和蔬菜都成了小镇上的抢手货。红苗像做窝的小鸟一样勤快,开发出的品种有二三十个之多,青树出山的牛车上,不再只是一些硬邦邦的木柴,而是瓜果梨枣,色彩缤纷。打这,去一趟山外,青树就会装回一袋子钱。
这天青树从山外回来,丰盛的菜肴让他想到了爹留下来的酒葫芦。喝了酒的青树抓着红苗的手,对着群山,高声大喊:爹。房前的老牛便“哞”一声。青树喊:爹,我转弯了。房前的老牛便“哞”一声。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对大山环境的刻画,既有静态描写,也有动态描写,为下文情节作了铺垫,奠定了全文孤独忧伤的感情基调。
B.小说开头“孤独的牛车”像“一个小黑点”,后文红苗的上衣是“一抹鲜红”,二者形成对比,暗示了主人公心境与生活的转变。
C.小说以“远山”为标题,既点明了青树的生活环境,同时也暗含作者对青树的同情以及对大山人物命运的思考。
D.作者极力渲染了山间景色的美丽与山间生活的美好,这深化了小说回归自然的主题,反映出作者对乡村文明日益消逝的思索。
【小题2】小说中的红苗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小题3】“转弯”一词,是理解小说的关键,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同类题3

(一)阅读下面一段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的故乡不仅有蜿.蜒逶.迤的山水、古色古香的老街,还有着“瓷器之都”的美誉。在当地,瓷器堪称我们生存的法宝,点土成金,制作出的瓷器   晶莹剔透,堪比玉器。
瓷器之美,首先美在她的气质,那是一种宁静典雅的文化气质,这种气质内敛.,温厚,含蓄,单纯和谐,雍容大气;其次,瓷器之美,美在形;瓷器之韵,美在色,当一件件或瓶、或罐、或碗、或杯的瓷器,在洁白的釉面染上亮丽的色彩,便仿佛浸.润上美丽澄.澈的五光十色,瞬间流光溢彩,魅惑无比。
穿越时光的隧道,喜欢在暖暖的日子里品读瓷器,就像给这些冰冷的瓷器赋予了生命力。白玉瓷,它凝如脂,洁白细腻,小巧精致得仿若江南女子。翡翠瓷,则青翠欲滴,   ,纹样经典繁复,釉色纯净瑰丽。而青花瓷,波澜不惊,却流露出盛世风华;   ,却蕴含着无限韵味。细细观赏,一种古朴宁然的芳菲.满溢,带着唐宋的高雅,携着元明的底蕴,伴着一份萦.绕不散的情愫,随着匠人的双手,把历史的缩影都融进了这青花瓷中……
【小题1】列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蜿蜒wān   逶迤wēi
B.内敛liǎn  浸润jìn
C.澄澈chéng 魅惑mèi
D.芳菲fěi   萦绕yíng
【小题2】语段中画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色古香B.晶莹剔透C.五光十色D.流光溢彩
【小题3】语段中画波浪线的语句,运用的主要修辞手法是
A.夸张B.拟人C.双关D.比喻
【小题4】下列依次填入语段中画横线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洁白无瑕 温润如玉 淡泊宁静
B.温润如玉 洁白无瑕 淡泊宁静
C.淡泊宁静 洁白无瑕 温润如玉
D.洁白无瑕 淡泊宁静 温润如玉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卡梅隆:“我是世界之王”
2010年9月,执导有史以来最卖座电影《阿凡达》的好莱坞知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迎来了人生最有成就感的时刻——拔得“2010年度100位最具影响力电影人”头筹,被美国制片人工会授予代表着最高荣誉与终身成就奖的“迈尔斯通特别贡献奖”。
1977年,乔治·卢卡斯导演的《星球大战》,掀起一股科幻狂潮,使得卡梅隆立时来了精神:“哇,这才叫电影嘛!”他产生了自己拍摄科幻电影的想法。
  1981年,卡梅隆独立执导《食人鱼2:繁殖》。年轻气盛的卡梅隆“初生牛犊不怕虎”,只要有不对的地方,逮着就是一顿狠批,很快就得罪了全剧组的人员。拍摄结束,制片方鼓动大伙儿一起挤对卡梅隆,不让他参与影片的最终剪辑。这就好比是被人一把抢走了自己百般宠爱的宝贝孩子,卡梅隆只觉得浑身上下气血翻涌,立时晕倒在地。但即使这样,他还是不服软:“一群混账东西,就知道瞎胡折腾,照你们说的来做这部电影还赚个屁钱……”他挣扎着爬下床来,悄悄地摸到工作室……几个星期后,就在全剧组人员游玩够了来剪辑影片时,却见胡子拉碴、面黄肌瘦的卡梅隆推开门晃悠着走了出来,一边咳嗽一边说:“不劳诸位大驾,我已经把影片剪辑好了……”《食人鱼2:繁殖》上映,短短数日即赚回了拍摄成本。
1984年,卡梅隆第一部自编自导的《终结者》获得了全球票房七千八百万美元的巨大成功,并赢得了影迷和评论界的一致好评:“噢,上帝,花六百五十万赚七千八百万,卡梅隆真是个鬼才!”
一朝成名天下知,但卡梅隆不是靠几部电影享用一生的人,他继续埋头构思新的电影创意。“得,那就拍《泰坦尼克号》吧,重温八十年前的感人一幕!”
  说来容易,但想完整地展现“一场史诗般的‘船难’”谈何容易!为了着力营造出游轮撞击冰山沉没的最佳视觉奇观,他几乎亲力亲为地操办了拍摄过程中的每一件事情:夺过效果师的画笔,画出影片需要的全部素描;按一定比例制作立体模型建构,给演职人员画受力分析图,讲解游轮沉没的原理;先后十二次潜入大洋底部,捕捉泰坦尼克号沉没的残存印迹;对着电脑,反复设计沉船过程中的每一个“动态画面”;为了确保逼真,亲自蹲守船头逼迫着演员在冰冷的海水中演练跳船、划桨、救人、游水……卡梅隆专注并苛刻到极端的做法,很快招来了一片反对声:演职人员说“压力太大”,威胁着要罢工;投资方说“延误工期”,威胁着要断钱;妻子说他“不顾家庭”,威胁着要离婚。这一切,使他陷入了崩溃的边缘,为了激励自己继续走下去,他仰天喊出了近乎悲壮的豪言壮语:“‘泰坦尼克号’可沉,《泰坦尼克号》不可沉!”
  1997年,《泰坦尼克号》从银幕向观众驶来:上映第一周,票房两千八百万美元;上映第二周,票房迅速飙升了百分之二十三以上;上映三个月,全美票房收入高达四点七亿美元……最终,《泰坦尼克号》创造了十八点四二亿美元的票房神话。与此同时,《泰坦尼克号》获得了十四项奥斯卡奖的提名并获得了其中的十一项。
  1998年3月23日,第七十届奥斯卡奖颁奖。斩获最佳导演奖的卡梅隆,突然近乎疯狂地高高举起小金人,扯起嗓子喊出了《泰坦尼克号》中的一句非常著名的台词:“我是世界之王!”
辉煌过后,卡梅隆却悄无声息地消失了,整整八年没有一点动静。
2005年春天,卡梅隆突然现身,公开宣布:“我将拍摄一部全新的科幻影片……”
原来,卡梅隆始终没有放弃自己“星球大战”的梦想……
  2009年6月,一段二十四分钟的《阿凡达》片花在苹果预告片网站试映,立时技惊四座,直使苹果预告片网站因为无法承受史无前例的四百万次浏览而死机,其工作人员更是兴奋地跳起来:“啊哈,我有幸先睹了一个超级绝妙的‘大片’。”
  2009年12月18日,片长一百六十二分钟的《阿凡达》如约与观众见面,旋即飓风一般刮过北美,掠向欧洲、亚洲,红透全世界,短短三十九天即以十八点五九亿美元的票房打破了《泰坦尼克号》保持了十二年的纪录,直至冲上二十七点七亿美元的新的票房巅峰,创造出又一个电影神话。
卡梅隆再度当仁不让地成为“世界之王”。
(2011年第1期《名人传记》,有删改)
【小题1】通观全文,卡梅隆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
【小题2】文章开头第一段有什么作用?
【小题3】请评析一下这篇传记在写作方面的艺术特色。
【小题4】卡梅隆传奇的成功经历对你有什么启发?结合文本,谈谈你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