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中国网络文学自 1998 年发轫,于今已走过二十载。中国文学的时空观念通过网络文学得到了拓展。 如果说以前的写作走的多是纯文学的路子,到了新的时期,即便在穿越小说里,作家也展现出全球化 的新视野,纵横驰骋于中国历史各时期的地域、文化和文明,在文学创作中也都呈现出符合大国时空 观的想象力。

通过这二十年的长足发展,网络文学呈现了中国人怎么想象自己,怎么想象民族国家,怎么想象自己和世界的关系,并在这三个维度上扩展得非常好。中国网络文学的成功是中国现代性的成功,为中国现代性的特色树立了主体性,这样一种中国现代性精神,也导致了在资本、传媒、文学的合力下,在各种机遇的碰撞下实现了网络文学二十年的腾飞式发展。

(摘编自《中国网络文学的成长与烦恼》,2018 年 4 月 19 日《解放日报》)

材料二:

在梳理网络文学二十年发展过程中,我们发现它的爆发期在 2000 年到 2015 年。2015 年后虽然有 很多很好的作品出现,但是上升有点乏力,而且出现了学界所概括的网络文学模式化、同质化、循环化现象。

网络小说要吸引读者,常采用一些基本的故事套路。受商业化的驱动,网络小说需要快速更新,借用套路,是难度最小的写法,导致许多部小说好像是一部小说,跟风、同质化倾向严重。但是即便是借用同样套路的作品也有高下之分,决定作品质量的不仅是故事模式,还有语言表达能力、对故事结构的把控力、对生活的洞察力、故事中人情事理的合理性、类型领域的开拓性、细节深处的表现力等。在这些方面,网络文学需要向传统文学学习,网络作家需要拓展阅读视野,深入生活,适当沉潜,提高修养,超越商业化的局限,提升作品的艺术境界。

(摘编自《网络文学何以有效对接文学传统》,2017 年 12 月 11 日《光明日报》)

材料三:

网络文学的兴起很大程度源自对读者群体多样化阅读需求的捕捉和满足。但是,敏锐捕捉并不代表一味迎合,对创作者而言,既不能落入“写书人抄不算抄”的自我欺骗,也不能被点击量、更新频率甚至作品字数等牵着鼻子走。网络文学行业的发展不排斥商业逻辑,但并不意味就要屈从盲从。那些披着商业运营外衣,唯点击率至上,将“流水作业”代替原创,夹杂色情、暴力、媚俗等“精神鸦 片”的行为,只能是自我陶醉的泡沫,泡沫消散,未来将难以为继。

今年 6 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发《网络文学出版服务单位社会效益评估试行办法》,通过客 观指标和量化标准对网络文学进行社会效益考核。有了指挥棒,还需自念紧箍咒。对于网络文学创作者而言,理应在行业飞速发展的大潮中少一些浮躁逐利、多一些伏案定力,转变唯点击量、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观念,回归对所处时代和生活本身的关注。唯有如此,网络文学才能在量的高原上继续打造质的高峰,让更多作品走进人心。

(摘编自《莫让网络文学被资本绑架》,2017 年 11 月 17 日《人民日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和材料二立足于网络文学的发展,都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了网络文学的创作既有新时代的特色同时也存在模式化、同质化、循环化的现象。
B.材料一分析了近二十年网络文学的艺术特点,肯定了网络文学的成功是中国现代性的成功,为中国现代性的特色树立了主体性。
C.随着网络文学市场与影视、游戏等众多娱乐市场的结合,网络文学体现出巨大的营销价值,因而创作者应更加看重经济效益。
D.《网络文学出版服务单位社会效益评估试行办法》为网络文学的社会效益考核制定了客观指标、量 化标准和奖惩方案,是创作者的指挥棒。
【小题2】在当今商业浪潮冲击的时代背景下,网络文学的创作者们如何才能在网络文学量的高原上打造质的 高峰,让更多作品走入人心?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1-14 08:56: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们认为防晒系数代表一切。防晒系数的确很重要;它衡量的是防晒霜过滤中波紫外线的能力,中波紫外线与晒伤和皮肤癌有关。但防晒系数仅表示过滤中波紫外线的能力,它并不代表任何防护长波紫外线的能力。

人们对防晒霜最大的误解是抵挡长波紫外线。和中波紫外线一样,长波紫外线也与增加患皮肤癌的风险有关,但与中波紫外线不同的是,长波紫外线完全没有经过臭氧层的过滤。长波紫外线不会导致晒伤,“但会让皮肤变黑老化,因为它能更深入皮肤,对胶原蛋白产生更大影响”。通过查看你的防晒霜产品标识可以判断你的防晒霜是否能够抵挡长波紫外线;这个标识就是“广谱防晒”。如果没有“广谱防晒”的标识,你的防晒霜可能无法抵挡长波紫外线。

防晒霜中的大部分活性成分对中波紫外线具有屏蔽作用,但能屏蔽长波紫外线的成分却很少,只有少数几种成分能同时屏蔽两种紫外线。

防晒系数30意味着,理论上你涂防晒霜后在户外被太阳晒伤的时间是你没涂防晒霜被晒伤的时间的30倍,前提是你一直适当补涂。防晒系数并不是直接反映对紫外线的抵挡能力,而且也不是一个线性关系的指标,所以防晒系数并非越高越好。相反,防晒系数越高的防晒霜使用起来越油腻,厚重,不舒适。

(摘自2018年5月17日中国日报网)

紫外线分类及特点

注UVA是长波,UVB是中波,UVC是短波。

材料二:

很多人可能觉得在海边比在内陆更易被晒伤,这是因为海边的紫外线强度更强吗?晴空条件下,到达陆面的太阳紫外线辐射随着太阳高度角的增加而增加,海拔也对紫外线辐射具有重要影响,海拔越高,紫外线辐射强度越强。

海边容易晒黑甚至晒伤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海边空气质量较好,阳光在大气中穿透率高;二是海边建筑物,绿荫等遮挡较少;三是皮肤被海水浸泡后,直接暴露在阳光下可能更容易被紫外线侵袭。

在某些阴天情况下,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要比晴空的情况下减少30%。一般薄云减弱地面紫外线辐射约35%,厚云减弱地面紫外线辐射可达90%。这并不是说阴天或者多云的情况下就不用防晒,因为高反照率的地表和高反射率的云层的来回内反射可使地面紫外线辐射增加许多倍,所以,阴天也一定要注意防晒。

那么到底应该如何防晒呢?皮肤科专家表示,涂抹防晒霜是目前最好的防晒方法,遮阳伞可以作为防晒霜的补充,但不能取代防晒霜。衣物的防晒效果则取决于面料。能够在夏天户外穿着的长袖衣物大多质地轻薄,有些甚至只是一层网纱或蕾丝,防晒效果差强人意。我们应该养成四季防晒的习惯,尤其是夏天。皮肤敏感的人,可以选择物理防晒霜,或是针对儿童和婴幼儿研发的防晒霜,这些防晒霜质地更温和,不易引发过敏。要根据天气和地带选择SPF值和PA值合适的防晒霜。一般化学防晒霜要在出门前半小时涂抹,之后每两三个小时补涂一次。

(摘自2018年4月28日 新华网《五一出游,如何正确防晒?》)

【小题1】下列关于防晒霜和防晒系数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防晒霜有物理防晒霜和化学防晒霜,一般化学防晒霜要在出门前半小时涂抹,之后每两三个小时补涂一次。,
B.防晒霜中的大部分活性成分对中波紫外线具有屏蔽作用,而标注“广谱防晒”的防晒霜还能抵挡长波紫外线。
C.防晒系数表示防晒霜过滤中波紫外线的能力,中波紫外线会导致晒伤,与增加患皮肤癌的风险有关,但防晒系数并非越高越好。
D.防晒霜都有防晒系数,防晒系数20意味着你涂防晒霜后在户外被太阳晒伤的时间是你没涂防晒霜被晒伤的时间的20倍。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很多人觉得在海边比在内陆更易被晒黑甚至晒伤,这是因为海边空气质量较好,阳光在大气中穿透率高,海边的紫外线强度更强。
B.紫外线中的UVA能与皮肤结构作用,产生黑色素;而UVC的杀菌力极高,但由于几乎完全被大气层滤掉而不能到达地面。
C.衣物的面料决定衣服的防晒效果,如夏天户外穿的质地轻薄的长袖衣服,有些甚至只是一层网纱或蕾丝,这种衣物防晒效果很差。
D.在一些阴天情况下,一般来说,厚云比薄云更能有效减弱地面的紫外辐射,所以阴天或者多云的情况下就可以不用防晒。
【小题3】怎样正确选择防晒霜?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四人行
李东辉
妻扶着我从拥挤如沙丁鱼罐头的公交车上下来。雨依旧我行我素、不紧不慢地飘洒着,似乎是缠在身上的一团乱麻,扯不开,挥不去。。
“要是有把雨伞就好了。”妻在做着毫无指望的假设。
“要是你带着雨伞出来就好了。”我不无埋怨的回敬了她一个假设。妻苦苦一笑,没有说话。忽然,我觉得雨止了,可又有些疑惑,因为那淅淅沥沥的雨声分明还有。几乎是与此同时,妻说话了:“谢谢您,我们……”
“没什么,咱们是同路,我也是去接人。身上穿着雨衣,雨伞你们用着吧。”一个很厚实的男中音传进我的耳内。听声音,这人的岁数跟我差不多,过不了三十。
“您先走吧,我们走不快,别误了您接人。天就要黑了。再说我们的身上已经湿透了。”出于礼貌,我摆出不用他雨伞的理由。谁知这人竟不知趣,非要和我们一路同行。妻担心我被雨淋病了,也不再推辞。 
既然走了在一起总不能闷着,于是,我问他:“您在哪儿上班?”他带着笑意说:“我在一所中学里教书,是个孩子王。”我听出他的语调里带着一丝自嘲的意味。“啊!你和我爱人是同行。”大概是想平衡一下他的心理,妻竟报出了我的家门。听说我也是教书的,他显得有些兴奋,问我教哪门课程。我告诉他:“曾经是一所师范学校的历史老师,不过,现在什么都不是。”我的语调中不仅带着自嘲的意味,且含着几分凄楚。妻平静地对那人解释道:“我爱人眼睛失明了。”他似有些吃惊,继而很有礼貌地说:“对不起,您的眼睛也坏了,真不幸。”大概是听惯了诸如此类的同情叹息吧,我的心没被他的话所动。一行三人谁也不说话,只有绵绵不绝的春雨在轻轻飘洒。
归家的路怎么那么漫长!时间成了一个步履蹒跚的老人。真恨不得快些到家。尽管那家是一间小小的斗室,但它是我和妻的世界。现在有个男人走在我们身边,尽管那人借雨伞给我,我心里总有点别扭。可走在一起总是沉默不语,也有些尴尬。大概他也觉出了这一点,于是他又说话了:“您没学点盲文吗?”没等我说话妻先开口了:“他是想学,可又没人教他,有机会再说吧!”听了这话,他转而对妻子说:“您也真够不容易的,一天到晚忙家务,忙工作,还得照顾病人,没有闲时候。一定得注意身体。”一向腼腆的妻子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似乎是被他的关心所感动。我的心却象倒了醋瓶子,酸溜溜的,我忽对他起了猜疑,莫非他也别有用心?不然为何如此殷勤?为何对妻说那样的话?想着想着,心头的醋意转成了一团燃烧的怒火。我猛地停住脚,一把从妻的手中抢过雨伞,我将伞递到他面前厉声说道:“记住,你的雨伞和几句虚伪的话收买不去她的心,拿着雨伞走吧”。他好像被我的话震住了。半晌才慢慢地从我手中接过雨伞,他语气沉缓地说:“对不起,我不是有意想伤害你,我是说的心里话,因为我深有体验。”
“你又不是瞎子,你有什么体验?少来这一套。”我心里这样想着,脸上不禁掠过一丝冷笑。我听到他迈着沉重的脚步朝前走去。不知所措的妻也悄悄的挽起了我的手臂,不料,那人又停转身来找我和妻说道:“我不是坏人,我是去街道福利厂接我妻子回家的。她也是个盲人,如果您想学盲文她可以帮您,她会一点盲文。”说完这话,他转身快步朝前走去。匆匆的脚步声很快就消失在唰啦啦的雨声中。
到家的时候已是晚上6点多钟了,春天的雨依旧如情人人絮语般飘洒着。也不知道那个讨厌又可爱的家伙可否陪伴着和我一样失明的妻子平安回到家,哦,这绵绵的春雨啊!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我和妻子因为伞而生的小埋怨,一方面揭示出“我”内心的沉闷、压抑,另一方面也侧面表现出妻子不够细心和温柔,为后文路人送伞同行作铺垫。
B.“我”因为自己成了一个盲人,所以表现出自尊而敏感的心理特点,如我拒绝路人的雨伞、带有自嘲意味和几分凄楚地介绍自己处境等都能表现出这一特点。
C.小说善于运用伏笔,比如开篇写“妻扶着我”为后文交代“我”是盲人打下伏笔,路人说“您的眼睛也坏了”为后文交代他的妻子也是盲人打下伏笔。
D.这个发生在春天傍晚雨中的故事,不仅让小说中的“我”深受感动,而且传递出这样一种能量:只要我们多一份爱心和善意,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小题2】小说中同行的只有三个人,但题目却是“四人行”,这有何深意?请简要分析。
【小题3】文章有三次写到春雨,分别有什么意图,请简要要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蓝发卡
周建
谭小薇接到一个电话,心里微微一颤。有飞机要去西藏,途经丈夫部队机场加油,问她要不要搭机去看看。谭小薇笑了笑,明白“看看”是指同丈夫团聚的意思。以往,她也会接到这类电话,但考虑到丈夫指挥新机改装任务,她都谢绝了。
自丈夫许开元离京去西北赴任,已经三年没回家了。这三年,她很少给许开元的手机打电话。
这回,那个让她心里微微一颤的诊断书就摆在她眼前。如果他知道她得了病,会不会赶回来呢?当然,这事儿肯定不能让他知道。要是能在治疗前去看看他,不会影响他什么就烧高香了。
“嫂子,您去不去啊,这回可是难得的机会……”谭小薇捋着电话线,想把那些定了型的塑料线捋直。可那些弯曲的线只要外部力量离开它,就又缩回原形。
“告诉我具体时间,我会准时赶到。”谭小薇说。
许开元不知道妻子动了凡念,要来部队看他。但是,远远地看到从北京飞来的那几架大型运输机落地时,他也有种莫名的激动,心想,或许她会从飞机上走下来。
走进许开元空勤家属楼的二居室,谭小薇一点也不觉得陌生。走进卧室,淡蓝色的纯棉床罩就像一片温暖的晴空,让谭小薇顿感疲惫。枕头暄软,满是他的味道。她紧紧抱住枕头,把脸埋进去,却被什么东西硌了一下。才想起昨天在超市,特为这次探亲买了一只蓝发卡。
看着睡梦中的谭小薇,许开元没忍心叫醒她。从小带孩子,她一向觉轻,能睡成这样,想必累坏了。他把屋里所有的脏衣物收拾干净,让司机带回空勤宿舍留着自己洗,便在床边坐下来。妻子明显瘦了,抚在脸的秀发根部,已经露出不少白茬。一只廉价的蓝色发卡,夹在马尾的一侧。多大年纪了,还买这小姑娘的东西。许开元嘴角浮现一丝怜爱的笑意。伸手去摘那只发卡,却中途拐弯,在她脸上轻轻抚了一下。
第二天,谭小薇去部队院外买了好多菜。她穷尽自己的厨艺,做了一桌丰盛的菜饭,等许开元回来。在这过程中,她不时幻想着两人见面的情景,一会儿傻笑,一会儿害羞,竟像等待初恋情人那般。
夜幕掩尽最后一抹霞光,也没见着许开元的人影。第三天临近中午了,他还没有出现。谭小薇绝望了。但她没有怪他。这时,机场那边传来飞机发动机巨大的轰鸣声,原来下午还要飞行呀?!谭小薇立马替丈夫找到理由。想到丈夫每天要面对这么繁忙的工作,谭小薇的调整很快见了效。可是,想到回去即将面对的化疗,不免还是有些怆然。
谭小薇拿好行李准备登机。突然听到身后有碎急的脚步朝她奔来。她心里猛地狂跳了几下。转身,是许开元的司机。此刻,那位20来岁的小伙子,满脸愧疚地看着她。
“嫂子,真对不起,师长太忙了……嫂子,这是……”说着,举起手中的塑料袋,示意里面的两只饭盒。那浓重的大蒜芝麻调料酱味,让她一下猜中是凉粉。他还记着她喜欢吃凉粉?!
“谢谢你!忙就不用过来了。”谭小薇以长嫂的口吻说。“告诉他,一定保重身体。我很好,家里一切都好。”说罢,要上悬梯,司机又叫住她,将一个叠得四四方方的信札交给她。这回,谭小薇像抢一样扯过来,攥进手心。接到信的谭小薇彻底释然了。这三天的漫长等待,因了这封信,仿佛不存在了一样。
为了能静下心来看信,她先去前舱跟兄弟们打过招呼,才去后舱坐下来。谭小薇正了正身子,激动地抻开那个用笔记本纸写的信札,上面竟然只有一行字:你的蓝发卡很美。
(摘编自《解放军报》)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小说写了一对军人夫妻的故事,丈夫三年没回过家,谭小薇到部队去探望,遗憾的是还没有来得及会面就匆匆离开。
B.丈夫许开元支藏戌边恪尽职守,妻子谭小薇重病在身还全力支持丈夫的工作,他们都具有国家利益至上的价值取向。
C.谭小薇刚到丈夫的宿舍,由于旅途劳累,体力不支,迷迷糊糊地睡着了;许开元看着睡梦中的妻子,没忍心叫醒她。
D.接过丈夫许开元的司机送来的一个叠得四四方方的信札,谭小薇这三天的漫长等待,因为这封信,她不再觉得惆怅了。
【小题2】阅读这篇小说,请简要分析两位主人公的形象。
【小题3】“蓝发卡”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和为贵
张孟志
小小的弈寨以弈风之盛而闻名,男女老幼皆善棋道,并多出弈林高手。
有一年战乱,一位大胡子标爷率重兵包围了寨子,却只是围而不打。这位标爷起事前也是位弈林高手,曾怀揣一张棋枰杀遍天下棋士,所向披靡。唯独没能与这里的高手过招儿,棋愿未了。
几天过后,标爷差人贴出告示来。告示上说,既然到了天下闻名的弈寨,万事俱须服从棋理,杀人也要杀出章法。明日起,标爷要亲自与小寨对弈,胜者活命败者祭刀。
标爷棋艺精湛,名不虚传。第一天来了三位高手,不到一个时辰,已有两位被拖出去砍了。小寨浸淫在一片腥风血雨之中。
第三位却是一翩翩少年。标爷见他年轻,便鄙夷地说:“还需再战吗?刚才两盘棋你都看见了,老的尚且不行,况一少年乎?弈寨闻名于棋坛,其实亦不过尔尔,欺世盗名罢了。”
少年略略一笑,露出皓齿,说:“未必。”
标爷见少年不卑不亢,毫无惧色,心中很有些诧异。不知怎的动了恻隐之心,说:“孩子你还未长大,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今天你若主动认输,我可以给你留条生路。” 哪知少年并不理会,手指棋盘道:“你开棋吧。”
标爷道:“开棋你可就没有机会了。”  
少年道:“投降容易战死却不容易,机会难得,为何错过?”
标爷诧异:“你小小年纪乳臭未干,难道就不怕死?”
少年只是微微一笑,答非所问道:“我有一个条件。”
“什么条件?”
年轻人手指棋盘:“下了棋再说。”
第一盘,少年与标爷大战两个时辰,对杀激烈,精彩纷呈。虽下成和棋,却使标爷震惊不小。第二盘,年轻人妙招频出,步步紧逼。标爷以守为攻,亦是招架有术,显示出非凡的功力。最终战成炮士难胜单炮的和局。
“第、第三盘,再和棋算你赢。”标爷一边飞快地码棋,一边恶狠狠地自语道:“我杀了半辈子棋,还从来没有人与我杀满三盘。他妈的你小子能逼和我两盘!”他说这话的时候眼珠子几乎要掉了出来,血红血红。
第三盘摆上。这一盘只下到半个时辰,少年就忽然不动了。标爷瞪眼催道:“你为何不走棋?”少年笑道:“又和了。”标爷细看棋势,诧异道:“和?我攻势初成,和从何来?”少年说:“十步以后准和无疑。”
标爷不服,就催他行棋。
整整十步之后,果然战成和棋。
标爷叹服不已!
夫弈者,看五步即为高手。而眼前的少年居然能看出两个五步!“你赢了。我的棋力远不如你!”标爷由衷赞佩道:“可是我想问你,你的棋力如此高深,胜我当如囊中取物一般,为何三盘皆和,却不赢我?”
“我不赢棋,我赢你的心。”少年仍正襟危坐,侃侃而谈,“输赢本乃弈家之常,赢一盘棋容易,却未必能使对方心服。所谓心服口服才是服,能赢其心者,虽和犹赢也。是故下弈赢棋,上弈赢心。这三盘虽然都是和棋,是因为我都让着儿于你,信吗?”
标爷面赤,楞了片刻由衷叹道:“我信!可是,可是我功力肤浅,还请明示一二。”
于是少年逐一复盘,演示如飞。一一指出每盘让在哪步。标爷目瞪口呆,面色蜡黄,气得胸前黑毛觳觫不止。正待发作,又听少年说道:“弈的境界有三。最下一等是杀。这种人能力低下,只以屠戮为快,棋风狰狞,根本不识弈道为何物也。第二种境界是将。将,一赢胜百子,一输丢全盘,以置对方死地为快。岂不知这种快乐也只是很肤浅的快乐。乐到极处便生悲,有赢必有输,有胜就有败。这一等,还是不足取。所以为棋之道的最高境界便是求和。和棋,须得宽严相济,攻守得当。把玩局势于股掌之间,此为弈道之上品。古人有言,和为贵也。”   
一席话,标爷折服不已:“你赢了我的棋,更赢了我的心,敬佩之至!弈前你说有个条件,请尽快讲来,只要在下能够办到,定当万死不辞!”
“我的条件已在棋中,”少年说道,“标爷乃性情中人,何须多言乎?”
标爷若有所思,忽然眼前一亮,恍然大悟道:“高!实在是高!寓深意于棋中,令人叹为观止!你小小年纪,棋到这般境界,真羞煞我也!”
第二天,标爷拔营起寨,向寨子深鞠躬,离去。
(选自《2002年中国年度最佳小小说》漓江出版社)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标爷对弈寨围而不打,主要是因为和这里的高手对弈的棋愿未了,小说这样写是想表现他所谓杀人服从棋理的荒唐做法。
B.在和少年下第三盘棋时,标爷恶狠狠地自语,眼睛血红,表现出他想用面上的凶恶来遮掩内心的惧怕和自认难以战胜对手的心理。
C.少年到最后也没有明说他所提的条件是什么,而含蓄委婉地说标爷是性情中人,无须多言。这样写,主要目的是为了和前文形成很好的照应。
D.标爷与少年连弈三盘,不分胜负,以“和”告终,都是因为少年有心相让。标爷第二天拔营起寨,他已经知道自己不是那个少年的对手。
【小题2】标爷与少年对弈前后及整个过程中主要有哪些心理变化请简要分析。
【小题3】这篇小说以“和为贵”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同类题5

山峦

筱敏

①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被历史称之为贵族革命。

②那是一个极其黑暗极其龌龊的时代,除了匍匐于王权靴下的草芥,任何生命都不能生长。然而,恰恰是窒息生命的统治,使自由成为一种焦灼的渴望;恰恰是腐质土的堆积,迫使一种名叫崇高的生物直立起来,以流血的方式,不顾一切地生长。一群心怀使命感的贵族青年站到了起义队伍的前列,并且沿着这条因自由的火把而延伸的道路,走到了绞刑架下或者西伯利亚矿坑的底层。要理解这种崇高的生命必须有同样崇高的心灵。一位政客说:欧洲有个鞋匠想当贵族,他起来造反这理所当然,而我们的贵族闹革命,难道是想当鞋匠?这样一种无耻的“幽默”,除了表明其躯壳能增长腐质土的堆积,其灵魂卑贱地受着王权专制的役使之外,难道可以给予崇高的生命些许蚀损吗?

③百余名十二月党人带着镣铐到西伯利亚去了,并将在苦役和囚禁之下终其一生。他们的罪证是对祖国的忧虑和挚爱,对奴隶的关注与同情。在那条被他们的歌声和镣铐敲击过的驿道上,那条漫长的,永无终了的,直插入蛮荒和苦难的驿道上,远远地追踪而来的,是他们年轻的妻子。

④这些年轻的女性,这些在乳母的童谣里和庄园的玫瑰花丛中长大的女性,这些曾在宫廷的盛大舞会上流光溢彩的女性,这些从降生之日起,就被血缘免除了饥馑、忧患和苦难的女性,歌剧院中不曾演过,噩梦中也不曾见过,那些属于旷古和别一世界的悲剧,突然集中在一个流血的日子里,利刃一样直刺入体内。生活因此断裂。狂泻的泪水,突然就把她们冲到春季的彼岸了。

⑤如果没有经历过苦难,如果没有用自己的肌肤触摸过岩壁的锋利和土地的粗砾,我们凭什么确知自己的存在呢?如果没有一座灵魂可以攀登的峰峦,如果没有挣扎和重负,只听凭一生混同于众多的轻尘,随水而逝,随风而舞,我们凭什么识别自己的名字呢? 面对昏蒙了数百年的天空那一线皎白的边幕,那一线由她们的丈夫们的英勇而划开的皎白的边幕,选择难道是必要的吗?

⑥像踏过彼得堡街角的积雪,她们踏过沙皇那纸特许改嫁的谕令,在“弃权书”上,签署她们从此成为高贵的标志的姓名:放弃贵族称号,放弃财产,放弃农奴管理权,甚至放弃重新返回故乡的权利——难道那一切是人的真正的权利吗?那些虚荣的玩具曾经掏空了多少生命?在目睹了男人们英勇的佩剑刺穿天幕,流泻出一线自由的颜色之后,她们就从庸常走向一种崇高的义务。怎么可以忍辱屈膝,把青春重新搅拌入豪奢的腐朽和华贵的空洞呢?

⑦那一年的冬天,日照极短,枢密院广场的落日残红,如同一环火漆,永不启封地封存了轻盈的过去。从此,她们站到悲惨和苦难之中了——到囚徒那里去!女性的爱,其最本质的激情是母性。于是她们一夜之间成长为山峦。就让病弱者和受难者靠在她们肩头吧,她们的臂弯里,不是有一种浴雪的乔木在生长吗?当她们以永诀的伤恸吻别熟睡的幼子,以微笑排开威吓和阻挠,任由恐怖和厄运箭矢一样穿过她们身心,孑然跋涉数千俄里,走到她们的丈夫身边的时候——爱情,还仅仅是一个花朝月夕的字眼吗?

【小题1】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这样一种无耻的‘幽默’”,请结合全文,说一说“幽默”的含义。
【小题2】十二月党人要“起义”,要“闹革命”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小题3】本文写十二月党人的妻子,“她们一夜之间成长为山峦”,请结合全文,说说这句话的作用。
【小题4】对十二月党人起义,文章为什么说“要理解这种崇高的生命必须有同样崇高的心灵?
【小题5】在第⑤段中的横线上写一句话,要求用上关联词“如果……如果……凭什么……”,前后语意连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