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090万人,占总人口的17.3%,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8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4%。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目前,养老产业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独立产业,是随着财富阶层的增加和人口老龄化以及人口年龄结构的转变,为满足这样一些人群的需求而出现的新兴产业;是指为有养生需求人群和老年人提供特殊商品、设施以及服务,满足有养生需求人群和老年人特殊需要的、具有同类属性的行业、企业经济活动的产业集合;是依托第一、第二和传统的第三产业派生出来的特殊的综合性产业,具有明显的公共性、福利性和高赢利性。
中国养老产业已经形成养老金融业、养老用品业、养老服务业和养老房地产业四大板块相互融合的态势。其中养老金融业是核心板块。根据测算,中国目前30到59岁的潜在老龄金融服务对象约有6亿左右,这意味着巨大的消费潜力。
(摘编自中商产业研究院《2018~2023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前景调查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数据于国家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材料二:
在中国第一部老龄产业发展蓝皮书《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14)》中明确指出,中国已经步入老龄社会初期,而中国式的老龄化问题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有其独特之处。
目前业内普遍认为,中国老龄化的主要特征是增速快、规模大、未富先老。
虽然与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如日本、欧洲相比,中国老龄化问题出现时间不长,但近几年大有愈演愈烈趋势,一方面中国人均寿命不断提高,同时由于中国实行的相关政策,导致年轻人口增长速度一直低于自然增长速度,在这两个因素的共同影响下,中国面临的老龄化问题更加严峻,很多人称之为“银发浪潮”或是“人口海啸”,中国老龄化问题已经引发全球关注。
发达国家老龄化进程长达几十年至100多年,如法国用了115年,瑞士用了85年,英国用了80年,美国用了60年,而我国只用了18年(1981~1999年)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而且老龄化的速度还在加快。
(摘编自新浪网《老龄化加速,中国成世界老年人口最多国家》)
材料三:
从事老年社会工作多年的郭苹分析称,目前我国老人在养老方面主要面临三大难题。
(1)缺乏生活照料。目前,农村和中小城市有许多年轻人离家去大城市打拼,出国工作、定居的也不少,导致部分老人缺乏生活照料,尤其生病时获得的照顾不够。对于高龄空巢、失独、失能老人来说,生活照料的需求日益突出,一旦生病或跌倒,都没人送他们去医院,替他们挂号、拿药,这是最现实的困难。
(2)缺乏精神慰藉。老人常出现孤独、寂寞、失落、无助、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精神慰藉需求突出。目前,我国家庭结构发生改变,年轻人大都不跟老人同住,又因工作忙不经常探望,不少老人每天守着电视过日子,情感诉求得不到满足。
(3)贫困家庭失能、半失能老人缺乏照顾。面对低收入家庭的完全不能自理以及半自理老人的养老问题,子女往往无能为力。六成老人表示愿意入住养老机构,但家庭收入往往连北京最偏远、最便宜的养老院都住不起。当被问及“如果政府给予补贴,是否愿意入住养老院”时,超过八成老人表示愿意。
(摘编自搜狐网《八成老人面临养老困境》)
【小题1】下列对关于2008~2017年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统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严重超标,2008年前中国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B.十年来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一直呈递增态势,并在2017年达到最高。
C.十年间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同比增速除2010年外,其他年份均增长缓慢。
D.十年来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逐年上升,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A.通过中国同其他国家老龄化进程所用时间对比,可知中国老龄化速度还在加快,中国面临的老龄化问题更加严峻。
B.比起发达国家老龄化进程用时,我国只用了18年,这固然有人均寿命提高的因素,但国家政策的影响似乎更大。
C.我国老人养老方面一大难题是精神慰藉需求突出,主要原因是年轻人大都不跟老人同住,又因工作忙不经常探望。
D.调查发现,若政府补助,超过八成老人表示愿意入住养老院,可以看出,多数老年人主观上愿意进入养老院养老。
E. 三则材料内容侧重各有不同,但围绕的中心都是关于我国老年人口的,并且材料信息广泛,拥有较强说服力。
【小题3】怎样才能有效改善我国老年人在养老方面面临的困境?请结合材料提出合理化建议。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9-29 08:53:2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壶碎  
李敬泽
(1)这个故事忘了是谁告诉我的,酒桌闲扯,很多话原本无主。
(2)话说,某先生访友,该先生平生不爱钱不好色,唯独爱书,访友为的也是访书。主人多的正是书,四面书柜,某先生一柜一柜看过去,忽蹬梯忽俯地,直把人家作自家,差不多忘了还有主人在。
(3)忽然,当啷一声脆响,某先生吓得差点从梯子上掉下来。定睛看时,碎了一地的是一把紫砂壶,想是方才抽书忘情,将书柜里摆着的一把壶拂落下去。
(4)这时,该先生才想起主人,抬起头,只见主人微笑:“先生欠了我一把壶,日后要拿一瓶好酒来还。”宾主相视一笑。主人顾自取了笤帚簸箕扫去碎片,先生顾自继续看书。
(5)那一日,宾主尽欢。临去时,漫天大雪。
(6)此事发生在二十多年前,1991或1992或1993年。书房主人年近四十,在大学里任教授,笑傲江湖、踏花蹄香,抬望眼便是千里万里的锦绣,一把壶岂足挂怀。
(7)转眼又是数年。某日,教授闲翻杂志,见一篇文章谈的是制壶名家顾景舟,看着看着,他坐不住了。忽想起,那把壶,原是有题款的,正是顾景舟制。站起来,几步冲到书柜前,书柜在书也在,壶自是不在了。教授想了想,拿起电话,拨通了,劈头就问,那壶是怎么回事?
(8)这是越洋电话,打给他父亲。教授的父亲也是教授,正随老太太在美国的大儿子家住着。小儿子半年不来电,半夜三更冷不丁电一下,老爷子半天没醒过神来,胡天胡地想不起这一壶是哪一壶。最后把“紫砂”、“宜兴”、“顾景舟”凑到一起,老爷子才忽然想起——那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去宜兴出差,朋友送的。
(9)放下电话,教授只觉得一颗心被人攥住了,是了,必定是了。当日打碎的原是一把顾景舟的壶。这一年,据杂志所说,这把壶值三十万,而教授的工资也不过每月三四百。
(10)教授一屁股坐到天黑,长叹一声,苦笑。又能怎样呢?难不成再找人家赔壶?罢了罢了,也是命该如此。
(11)然后,就到了2013年。教授老了,这些年他过得不好,很不好。他成了一个愤怒的老者,恨官员、恨知识分子、恨富人、恨穷人,恨这个世界和世道——这个世界从他手里骗走了一把壶。谁能想到,一次微小的碎裂事故原来竟阴险地埋伏着漫长无底的坍塌。他忍不住,他一直关注着紫砂壶的拍卖行情,那是迅速上涨的水,眼看着就从脚底漫过了头顶。他身处寂静的海底,星沉海底当窗见,而教授只见到高远的海面上漂着那把壶,顾景舟的壶。那把碎了的壶不断升值,他的人生在不断贬值,直到变成沉在海底的一粒沙子。
(12)他已经很多年没见过某先生了。
(13)父亲留下的书,他卖给了潘家园一个书贩子,拿到几十万。在空荡荡的书房里,他看着那堆钱,忽然想起,这些书还远远不值那把壶。
(14)“骗子!”他喃喃骂了一句。
(15)那日,我在宜兴,微雨中访吾友陶庄,看各种壶,忽抬头,见墙上一帧旧照,一位老先生正在治壶。清瘦,身着旧时工装,凝神注目于掌中壶。心里一动,扭头问:“这,是顾先生?”“是啊。”哦,这就是顾景舟。
(16)顾先生的脸,净如秋水。看着他,心里只是无端地觉得好,好得心酸。
(17)竟无话可说了。
【小题1】请概括文章7—10段中教授的心理变化过程。(4分)
答:    
【小题2】小说结尾宕开一笔对顾景舟进行描写,请分析作者的用意。(4分)
答:    
【小题3】结合全文,探究小说以“壶碎”为标题的意蕴。(6分)
答:    
【小题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这篇小说叙述平淡,不追求情节的曲折,其特色是注重对思想内涵的深刻挖掘。
B.第5段写雪既是为了烘托两人内心的纯净和友谊的纯洁,也是情节转折点,预示着某种转变。
C.小说第一段原本可以删掉,但作者还是交代清楚“忘了是谁”“原本无主”,以示负责。
D.小说开头提到教授家书多,与后面教授把这些书全都卖光形成呼应。而一屋子的书,反而远不如一把壶,说明现时的价值观是畸形的。
E. 小说结尾感慨“心里只是无端地觉得好,好得心酸。竟无话可说了”,无言胜有言,深藏着一种无奈、惋惜、失落。让人深思。

同类题2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绣满羊角图案的地方

李 娟

①我在夏牧场上,走进一家又一家的哈萨克毡房。这样的小白屋一经敞开,便是在迎接我的睡眠。我弯腰从小门进去,直直踏上炕躺下。梦境便在这房间里每一处每一个角落里层层叠叠的羊角图案花纹中展开……女主人为我盖上不知是谁的一件大衣。

②满房子的羊角图案和重重色彩一层层堆积着,挤压在距我呼吸不到一尺的地方,从四面八方监视我,急促地喘息,相互推搡着,纷纷向我伸出手臂……突然又一下子把手全收了回去,发现什么似的,一步步后退着,退着……然后转身就走!走到绣枕上,花毡上,壁毡上,崩毡房的花带子上,芨芨草席上,食橱上,墙上挂着的马鞍皮具上,年长的老母亲的白头巾上,男孩割礼时的黑色对襟礼服上,摇篮上,床栏杆上,衣箱上……然后这才回头看我一眼——我醒来了。我翻个身又想睡,但女主人掀起了我身上的大衣,笑着推我搡我,开着玩笑。大家都笑了起来,女孩子们在我面前铺开了餐巾,蜡烛点起来了,奶茶倒上了,馕被一块块切开,有人递过来一片,男主人往我茶碗里搁了一大块酥油……晚宴已经开始。

③我什么也没有做过,我只是一个客人。只有在梦中才能在这个家庭中安定地守于他们飘泊迁徙的生活。我把我身边那件不知是谁的大衣披上,紧裹着跪在衣箱旁,听着他们说话,用我不懂的语言。突然,贴着我脸颊的那只衣箱一角明亮了一下,只那么一下,教我一下看清那儿的一只羊角图案,其线角浑圆流畅地向暗处舒展。在箱子另一侧,必然也有一只同样的图案,于黑暗中沉默着与它遥望,同它对称。我想取来一支蜡烛把整面箱子上的花纹照亮,便把手伸了出去。却再也忍不住困意,阖上了眼睛……

④我走遍山野,远远去向一个又一个毡房,大声喊着有没有人。我推门进去,看到房中央的铁炉上,茶水已烧开,嘶啦作响。没有人。我空空出来,绕着毡房走一圈,还是没有人。我看到房后面的半山坡上编织彩色长带子的崩线架子梦一样支在那里,上面的带子刚编了一半,各种鲜艳明亮的毛线在架子上从这头牵到那头,笔直纤细地拉着。上面的图案在未完成处拥挤、挣扎、推推搡搡,似乎想要冲开别在那儿的梭子,一泻千里,漫野遍山……或者那儿平放着刚刚开始编织缠绕的一块芨芨草席,中间搁放的一本书正翻开的那面插图正是准备作临摩的样本,上面的图案除了家乡的山水牛羊,还有遥远的、未可知、未可见的熊猫、大象、长城、大海、岛屿、椰棕……要不就是一块毡子,还未进行缝合、绣制,旁边一团一团的羊绒正在红红绿绿、黄黄紫紫的染料中浸渍……没有人。我便远远离开,走向另一个毡房。我想,艺术就是这样创造出来的,寂寞就是这样表达出来的,还有什么呢?

⑤我多么、多么想有一块巨大平净的毡子,用随手拈来的种种色彩,再用金线银线,血一样的红线,森林一样的蓝线,用最锐利的针,在上面飞针走线,告诉你一切!告诉你一切……我多想,在有爱情的地方绣上一只又一只的眼睛;在表示大地的那里描出我母亲的形象;在天空的部分画上一个死去的灵魂的微笑;这里是丰收,绣上坟墓吧!这里是春天,就绣一个背影……在鸟儿飞过后的地方绣上它的翅膀;在牛啊羊啊的身上绣满星空和河流……我多么想!我多么想……

⑥我走进一家又一家的毡房,抚摸别的幸福女人的作品,接受主人珍贵的馈赠——只有给未出嫁的女孩才准备的花毡。然后在那个毡房里,那图案天堂里,睡去,醒来。有人弹起了冬不拉,我悄悄在歌声中移向暗处,躺下睡去。梦见了旅途中那些一个又一个的不眠之夜……羊角的图案从星空降临。那么多的羊挤在一起,越挤越密,越挤越紧……到最后,挤得羊都没有了,只剩下羊角,密密麻麻的,优美地,排列到天边……

⑦我若也为我的家庭绘下那么多的羊角,那么我空空荡荡的毡房一定也会拥挤不已。羊角和羊角之间的空隙,栖满了温顺谦和的灵魂。它们不语,它们的眼睛在羊角下看我,它们的呼吸让房子里的空气海一样静谧、沉着,并从毡房的每一处缝隙源源不断地逸出,缭绕在辽阔、深远、水草丰美的夏牧场上。只有这样的家才能让人安然入睡!

(选自《我的阿勒泰》,有删节)

【小题1】行文中多处可见哈萨克族人民的真诚好客。试举一例并作简要分析。
【小题2】文章第④段多次写到“没有人”。尝试赏析这种写法特点与表达效果。
【小题3】结合上下文,谈谈对文中划线句子的理解。
【小题4】文章语言干净剔透,富有独特的灵性,好像从未被外界的纷扰所打搅,平凡天真又充满向往。试以第⑤段(选一处)为例,鉴赏语言,品味情感。
【小题5】文章多处写到“绣满羊角图案的地方”,文章也以“绣满羊角图案的地方”命名,“绣满羊角图案的地方”究竟是个怎样的地方?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如果要你对你正生活的城市用“……的地方”进行形容,你会怎么说?简要说明理由。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公共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一直是许多城市交通系统面临的难题。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这个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如今各路商家开始瞄上了用O2O平台改造"自行车"的机会,希望给"自行车"插上"互联网+"的翅膀。用户通过手机定位、扫二维码等步骤便利出行,共享单车也正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注意。由于其符合低碳出行理念,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的方便,政府目前对这一新鲜事物也处于善意的观察期。不过,共享单车在政策和法规的监管上仍存在着空白。

(摘编自林俊《共享单车:出行的新宠》,《中国产经新闻报》2011年1月6日)

材料二:

材料三:

共享单车投放各大城市,在给市民出行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城市管理造成压力。一是数量巨大,给人以见缝插针、无处不在的感觉,使本就拥挤的城市公共空间进一步减小;二是乱放严重,社区里、人行道,乃至自行车道都有共享单车随意停放;三是竞争激烈,仿佛一夜之间,城市的各个角落都被各色各样的共享单车占领了;四是一些儿童骑车上路或在小区骑玩,安全堪忧。

(摘编自《规范单车》,《山西日报》2017年08月08日)

材料四:

4月21日,北京市《鼓励规范发展共享自行车的指导意见(试行)》开始征求意见,针对的是其中提到的停车管理、账户押金监管、车辆准入和回收机制等问题。

《指导意见》要求,共享单车“企业投放车辆应符合国家、行业标准并安装卫星定位装置”“及时退出不符合质量标准的车辆”,对此,摩拜单车回应称“完全赞同”,并呼吁相关政府部门强制要求行业内所有企业立即召回、全部销毁不具备卫星定位功能的共享单车,保障用户骑行安全,尤其保障12岁以下儿童安全。

《指导意见》还要求共享单车企业“开发电子围栏,利用技术手段加强车辆停放管理”,摩拜单车认为,这在全国范围内发挥了指导作用,有助于推动共享单车行业的健康发展和技术升级。在押金监管方面,摩拜单车表示,已经实现押金安全监管,将“100%确保全体用户押金安全”。

(摘编自王鹏《摩拜单车回应指导意见》,《新京报》2017年04月21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AB.BC.CD.D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由政府倡导的共享单车出行模式有效缓解了公共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而网络技术的强大是促进其发展的重要原因。
B.材料一介绍了共享单车产生的背景及其使用方法,而材料三和材料四都提到要关注儿童骑行共享单车时所面临的安全问题。
C.由材料四可知,共享单车行业存在单车质量不合格、押金退费难、单车随意停放、行业标准不规范、行业竞争激烈等问题。
D.摩拜单车对北京市出台的《指导意见》反映积极,完全赞同,表示实现了押金安全监管,确保了全体用户押金安全100%。
E.这几则材料反映出共享单车投放到城市后的发展情况以及面临的一些问题,但总的来说,群众对共享单车还是非常欢迎的。
【小题3】怎样才能促进共享单车的良性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同类题4

将军

刘建超

“15年以后,我会成为一名将军。”哥查着字典读完一本泛黄的《孙子兵法》后,右手握着书轻轻拍打着左手心,站立窗前一脸庄严,两眼望着无边天际对我说。哥那年12岁。哥高中毕业报名参军。全县800名应届毕业生中挑选3名飞行员,哥是最后6名候选人之一。哥打开箱子搬出平时不许我翻动的几十本宝贝书:“这些都留给你了,好好学习,哥当了将军回来接你。”可哥政审没有通过。哥哭了一天,背着母亲缝好的被子到80里外县化工厂当了一名学徒工,每月23元工资。

哥的师傅为人尖刻。哥除了干活还要给师傅洗衣打饭,星期天还去乡下帮助师傅家干田里的活。哥的师傅烟瘾大,爱下棋,常哄着哥陪他下棋,谁输了谁就买一包“黄金叶”。哥的工资除去吃饭大都“孝敬”师傅吸烟了。学校放暑假,我背着一小口袋白蒸馍去看哥。哥屋里除了母亲缝的那床被子,啥都没有。一张苇席铺在地上,上面堆满了棋书。哥光着膀子坐在席上打棋谱能打一通宵。“目前局势是这样的,我赢师傅已在把握之中了。”哥说,晌午,哥和师傅下棋又连输三盘。哥的师傅伸着黑乎乎的手从小口袋里抓走了三个白蒸馍,我心痛得直掉泪。哥说:“兵不厌诈,你还不懂。”哥转正那天,在职工食堂与师傅挑战:“谁输一盘,一条‘黄金叶’烟。”哥将三条烟放在桌上。围观的人开始起哄。哥的师傅从兜里掏出一沓菜票:“破上下个月吃咸菜了!”哥就蹲在凳子上,一手托腮,一手调动兵马,直杀得师傅大冷天硬是出了一头汗。不少人给哥的师傅当“高参”也无济于事。哥干脆利索连胜三盘。哥收起菜票揣着烟从容潇洒走出食堂。师傅瞪着眼张着嘴半天没缓过劲儿。

15年后,哥没有当将军却当上了爸爸。哥给女儿起了个响亮的名字:上将。嫂子撅着嘴老大不愿意。上将升入小学后,嫂子的厂里出现困难,厂里不少职工托人找关系往哥的厂子里调。嫂子也怂恿哥去找领导谈谈。哥在屋里背着手不停踱着步子,说:“从目前局势看,我厂的效益确实不错,但是个污染严重的行业,治理是早晚的事。而你厂的产品是国家建设的资源性产品,定当扶持。”如哥所料,不出一年,哥的厂被勒令停产,嫂子的厂又红火起来。嫂子对哥佩服得不得了,对哥伺候得更周到。

上将升入中学后,城里兴起建房热,双职工借钱筹资在县城新规划的职工新区盖房子。哥不为所动。老街四邻新房建成,请哥去“燎锅底”,哥吃着人家的酒菜,看着人家的新屋,蹦出两个字“惜哉”。主人让哥说个明白。哥用手指蘸着酒在桌上画了一幅地图,一手撑着腰,一手拿着一根筷子:“目前的局势是这样的,云梦河是流入淮河的主要河流之一,横跨半个省,途经四个城市,是造成春夏两季洪灾的主要因素,现今世界是资源之争,重点在石油,10年20年后,争夺的重点将是水资源。云梦河水质优良,不但白白浪费掉,还是水患之根,治理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从县地理位置上看,要治理云梦河非葫芦口处莫属。在葫芦口处筑堤,受淹者职工新区首当其冲。费了人力、物力、财力,住不上三年五载就拆迁,岂不可惜哉?”主人不爱听,酒席未散就把哥“请”了出去。3年后,职工新区果然开始拆迁,哥成了县城家喻户晓的人物。

天未降大任于哥,同样劳其筋骨,空乏其身。女儿上将在一次郊外春游中因车祸丧生。嫂子因失女儿之痛精神恍惚,晾晒衣服时不慎从二楼坠下,治疗3个月最终还是截瘫。为给嫂子治病哥花了所有积蓄,变卖了所置家当,还背了两万元的债务。哥却处之坦然,只是头发白了许多。闲暇时,哥推着嫂子出去“散步”,嫂子怀中抱着两样东西:一只折叠的小马扎,一副象棋。哥放稳轮椅,打开马扎,铺开棋盘,接受男女老少的挑战。无论棋艺高低,哥从不敷衍。每次把对手逼入绝境,一声“将”之后,哥便从衣兜里摸出一包烟来,抽出一支叼在嘴上,嫂子会及时划一根火柴,将烟点燃,对哥粲然一笑。哥深吸一口烟,再将烟雾从鼻孔唇缝缓缓吐出,那份踌躇满志的神态,俨然一位将军。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描写,第一段写哥“右手握着书轻轻拍打着左手心,站立窗前一脸庄严,两眼望着无边无际对我说”的描写看似不符合少年特征,但却与哥的梦想相符。
B.小说第二段,哥的师傅为人尖刻,而哥却通过下棋连胜师傅三盘,这个情节主要表现了哥在困境中坚韧不拔的意志。
C.小说运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五个故事片段并不完全独立,其中预测嫂子工厂的前景和分析职工新区的结局是并列组合,有利于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D.哥给自己的女儿起名为上将,可是上将却在一次郊外春游中因车祸丧身,这个情节既写出了哥的家庭悲剧,也暗喻着哥理想的彻底破灭。
【小题2】小说中的哥有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小题3】有人说,哥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你如何理解这种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