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题目。

头脑中的旅行

彭 程

①对当代人来讲,旅行是一件平淡无奇的事情,但在古代,技术落后,交通不便,旅行经常和冒险联系在一起,另外还要有相当的经济实力作为后盾,因此,旅行对于很多人来说并非易事。那时候的一些人尤其是文人,愿望难以满足,只好经常借助于幻想,在头脑中旅行。文人许多是贫穷而兼病弱,却拥有敏锐的感受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现实生活中的阻碍反而进一步激发起他们的热情。一幅图画,书里一段并不起眼的描绘,都能够成为点燃他们灵感的火种。借助无限的想象,他们能够生动地描绘出一个地方的景色氛围,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

②法国诗人波德莱尔就突出地体现了这样一种才华。他的不少篇章,都表达了对于远方的向往。远方,始终是一个充满魅力和诱惑的巨大泉眼,汩汩涌流出诗意和美。波德莱尔的女友有着一半非洲血统,据说正是她周身所散发出的异域气息令他痴迷,她的秀发,她的一颦一笑,都让他恍惚感受到了遥远的、另外一个大陆的奇异魅力。他有一首散文诗《头发中的半球》,其中有这样的描绘:

你的头发蕴藏着一个完整的梦,充满了船帆和桅杆的梦;它也包藏着大海,海上的季风把我带到那些迷人的地方,那里的太阳显得更蓝更深,那里的大气充满果实、树叶和人类肌肤的香味。

③从这些文字中,你能强烈地感觉到诗人感受力的灵敏和丰盈,视觉、嗅觉等都在全方位地、酣畅地敞开着,借助于一些要素,他生动地描绘出遥远地方的风光气氛,栩栩如生。而这一幅幅巨大的、声色流溢的画面,最终是靠着强大的想象力来加以拼接、连缀和粘合的。

④终其一生,波德莱尔都被港口、轮船、铁路、火车以及酒店客房所吸引,因为这些都连接着远方,通向另外的生活。因为很难真正具备出行的条件,波德莱尔更多的是从想象中获得满足。

⑤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俄罗斯作家蒲宁,也是一位善于运用想象力的大师。在自传体长篇小说《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中,他回忆了自己在俄罗斯腹地的一个庄园里度过的童年时代。在漫长寒冷的冬夜,《鲁滨逊漂流记》等书里的插图,让他想象遥远的热带。狭窄的独木船、拿着弓箭和长矛的光身子的人、椰子树林,都让他感到甜蜜和陶醉,产生了一种身临其境的幻觉:“我不但看到,而且以自己的整个身子感觉到了那么多干燥的炎热,那么多阳光!”以至于多年后,他有机会来到那些地方时,心中浮现的第一感觉就是:对,对,所有这一切正如我三十年前首次“看到”的那样!

⑥拥有这样一种强大的想象能力,堪称是生命中获得的宝贵奖赏。它打通了一条连接诗和美的道路。

⑦以上种种都表明,一个善感的灵魂,可以创造出怎样的奇迹。这是一些具有异禀的人,能够通过一棵树想象一片森林,借助一片贝壳想象一片大海。一些零散寒伧的线头布片,到了他们手中,竟被拼接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织锦。读这样的作品,与其说是观赏作者借助于想象而描绘出的风景,不如说是欣赏灵魂的奇观。这样的灵魂正是艺术的摇篮和息壤。

⑧当然,我们都是凡夫俗子,不具备那样卓越的才华。不过,从他们的这种嗜好中,还是可以悟出一些有益的东西。虽然如今旅行成本大大降低,但一个人的时间、精力、财力等,永远是处于一种短缺的状态。相对去过的地方而言,更多的地方是去不成的。这样,就不妨退而求其次,借助想象的力量来作为一种弥补。

⑨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有必要向那些杰出作家学习,培养和丰富自己的想象力,努力使自己变得细腻善感:欣赏一泓碧蓝的山涧溪水的图片,仿佛感觉到浸入脚底的丝丝寒凉;目光流连于画面上一间江南小城临水的茶楼,似乎嗅到一缕明前龙井的清香。对于气氛、情调的细腻感知和把握,才堪称旅行最重要的收获。

⑩如今技术的快速进步,为这种想象的旅行提供了极好的帮助,鼠标轻轻一点,你可以从白雪皑皑的北极冰原,到花木葳蕤的热带海岛。瞩目于图片,充分调动想象力,把感受的旋钮调到最高档,庶几可以获得几分真切的、身临其境般的体验。

⑪当然,对于这种替代的旅行,你尽可以不以为然,但我只需要用一句话来辩护:人生奄忽,步履真正踏及的地方,能有几处?

(本文有删改)

与现实中的旅行相比,“头脑中的旅行”是一种替代性的旅行,它可以满足人们对远方的向往吗?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个人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4-07 08:43:2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1934年11月,金翔龙出生在江苏省南京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抗战烽火中,年幼的他随父母颠沛流离于武汉、重庆等地,直到抗战胜利后才返回家乡。民族的苦难使他心中种下了爱国种子,在南京就读初中和高中时,他就积极参加进步组织,投身地下斗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百废待兴,祖国急需地质事业人才,金翔龙在1952年毅然报考了北京地质学院,选择了当时冷门的地质专业。1956年大学毕业之际,恰逢国家制定定《十二年自然科学技术发展纲要》,中央提出“向科学进军”的口号,他和很多同学一样,对开发西部充满激情,希望投身到西部的地质工作中。
就在此时,金翔龙了解到,我国的辽阔海域还是一片神秘的处女地,而在国外,蓝色海洋早已成为一个热点,他感受到海洋对自己的召唤:“对,就是她,海洋!”
1957年,金翔龙走进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青岛海洋生物研究室。面对我国海洋地质学科的一片空白,他决定白手起家。
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石油资源及技术主要依赖苏联援助,但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刚刚起步的中国工业遭受重创,几近瘫痪。
对此,金翔龙除了愤慨外,更多想到的是要尽快在辽阔海洋中找到石油,为国分忧。而当时的海上调查,仅仅是沉积物取样、水深测量等工作,远远不能满足国家对海洋资源的迫切需求。
“学地质、搞勘探,最终目的不就是为了找矿吗?”有了明确的目标后,金翔龙开始翻阅大量文献,恶补地球物理学知识,数学、物理、无线电、工程机械一样不能少。同时,他马不停蹄地奔波于北京和青岛之间,调动一切力量,寻求地震勘探设备。
金翔龙即刻赶到石油部,调出了我国刚研制出来的第一台地震仪。有了地震仪,他和同事又赶制出近两公里长的电缆,改装了检波器,培训操作人员,组建起了我国第一个海洋地震队。
海上作业条件恶劣自不待言,能够使用的工具和材料也很有限,但金翔龙他们的想法是无限的,土办法和新设备一起发挥着作用。
为了保证海上每两分钟一次的快速爆炸,来不及用铁钳,金翔龙就用牙齿咬,不断地剥离起爆线。如今,这位老院士满口假牙,他笑着说:“后来,我的牙齿都松动了,引起牙周炎,吃东西都不行。所以说真的是咬着牙把这个事干下来的,地地道道地‘咬牙’。”
就这样,金翔龙带领我国第一个海洋地震队成功地完成了中国海上第一条地震剖面,实现了中国海上勘测“零的突破”。
“文革”期间,受到迫害的金翔龙并没有放弃学习。他在“牛棚”里偷偷地温习数学,学习当时刚问世的集成电路和计算机技术方面的知识。而此时的坚持与不放弃,为其日后的厚积薄发奠定了基础。
经历了动荡的岁月后,“科学的春天”终于来临。自1980年起,我国采用了新的地球物理勘测系统,金翔龙重点研究了冲绳海槽和东海陆架的地壳结构,编制出1∶200万比例尺的冲绳海槽构造图,为维护我国大陆架权益提供了重要依据。
海洋的探测与开发非常依赖技术,而从困境中走出来的金翔龙,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技术控”。1996年,在金翔龙大力推动下,海洋“863”项目启动,他主持的相关工作打破了国外软件的长期垄断局面。这些成果,对我国海底探测、海洋调查、海洋测绘和海底科学等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国的海底科学的发展欣欣向荣,一代代年轻的海底科学生力军跃然而起,为此金翔龙倍感欣慰:“我年逾八十,已是夕阳西下的时候,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只想尽量多做点工作,为年轻人铺铺路,海洋广阔而精彩的舞台真正属于你们。”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7年5月24日刊文《对,就是她,海洋》,作者方银霞、王攀)
【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了解我国辽阔海域还没有开发时,金翔龙说:“对,就是她,海洋!”他的话运用拟人手法,表达了他对海洋的亲近和热爱。
B.“学地质、搞勘探,最终目的不就是为了找矿吗?”这句话运用反问句式,表达出金翔龙对自己的目标非常明确。
C.文章第十段,引用金翔龙的话,风趣机智,使读者更真切地体会传主对事件的感受,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D.面对海洋科学生力军的涌现,金翔龙表示,自己老了,不能再为海洋事业做贡献了,海洋舞台属于年轻人,这反映了他的谦逊。
【小题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金翔龙虽出生生于知识分子家庭,但幼年生活曲折。他小时候遭遇战火,被迫中断学业随父母离开家乡,四处漂泊,抗战胜利才返回家乡。
B.金翔龙大学毕业之际,碰上国家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他和很多同学响应国家“向科学进军”的口号,于是他投身到西部的地质工作中。
C.中苏关系恶化后,刚刚起步的中国工业失去援助,陷入困境,因此,金翔龙进入海洋生物研究室工作,决定填补我国海洋地质学科的空白。
D.金翔龙利用、改装仪器,培训人员,组建了我国第一个海洋地震队,努力克服海上作业的困难,带领地震队实现了中国海上勘测“零的突破”。
E. 在“科学的春天”到来之时,启用了新的地球物理勘测系统,金翔龙取得了新的研究成果,为维护我国大陆架权益提供了重要依据。
【小题3】作为著名的科学家,金翔龙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这与其自身的内在精神是分不开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两年,“95后”“慢就业”现象越来越突出。现今“95后”多为独生子女,大多生长在较优裕的家庭,不需要为生计犯愁,减少了毕业后的生存压力,这些都成了滋长“慢就业”的土壤。

作为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95后”毕业生对网络更加依赖,也更敢于尝试由互联网催生的新兴职业。报告显示,“95后”毕业生最青睐的新兴职业排行榜中,35.32%的人渴望当主播、网红,排在其后的Coser占比为20.03%,声优占比为16.15%,其次为网络写手、新媒体运营、网游陪练、化妆师、游戏测评师。由此数据可见,“95后”青睞的新兴职业均为与互联网相关的行业。

(摘编自大众网《“95后”毕业生就业画像:慢就业现象突出,青睐主播、网红》)

材料二:

最受应届生欢迎的公司类型


—世界500强 —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 ……大型本土企业 ……创业公司

(摘编自《2018届校招趋势洞察 领英调研结果揭秘“95后”就业观》)

材料三:

近些年,一些大学生毕业后不急着找工作,而是游历或支教,成为“慢就业”一族。近期,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9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2.9%的受访者周围有“馒就业”大学生,62.4%的受访者认为大学生选择“慢就业”是因为对未来还没规划好。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上,73.9%的受访者建议大学生尽早树立职业理想,明确职业规划,57.8%的受访者期待学校为在校学生实习提供更多渠道。

“慢就业”并非一些人所理解的“失业”,而是一些应届毕业生主动选择的“暂时性不就业”。理由各异:有的人游览各地,抓住人生最后的长假放松身心;有的人选择考研,期冀学业上有进一步提升;还有一部分人暂时没有好的工作机会,就继续等待转机。这样的多元选择,当然也是一种人生。从本质上来说,没有哪一种人生更高级或更低级,“慢就业”“快就业”不带任何道德色彩,舆论也就不必对“慢就业”持有偏见。有些主动“慢就业”的毕业生,在就业理念方面可能比想象中更成熟。所以,我们不妨给年轻人多留一些时间。如果说“慢就业”已经成为就业现实的一部分,那么从教育主管部门到高校、家长和用人单位,应该给毕业生更多的选择。在保证大部分人顺利就业的同时,也应该允许部分毕业生更加从容、自主地设计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人生道路,给高校和学生都“松绑”。

(摘编自《允许“慢就业”体现社会包容性》,《光明日报》2018年8月10日)

材料四:

面对复杂而困难的现实,不去努力想办法解决问题,却千方百计地生造一些看似浪漫新奇实则容易麻痹大众的新词。这种掩耳盗铃的做法,无助于解决现实问题,甚至可能会激化一些矛盾。新近流行的新词“慢就业”和“待定族”,就是典型例子。这两个词其实是在经济就业遭遇双重压力的现实背景下,一些媒体重新包装出来的伪概念。

学生毕业后出去旅游、支教、当志愿者或在家陪伴父母,只要是自主选择,皆无可厚非。人们常说中国大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动手能力不足,用一段时间学习、充实、调整,作为个体选择也未尝不可。但是,如果相关职能部门以此作为说服或者麻痹社会的依据,那就有些令人担忧了。

尤其最近几年,大学毕业生不断遭遇“最难就业季”业形不乐观。不难看出,许多所谓的“慢就业”和“待定族”实际上是被动无奈雜于无业状态,而非有底气、有雅意地主动选择。不管是叫“下岗”“待岗”还是“创业人员,”没有工作就是没有工作。不会因为称呼变了,家庭就凭空多出一份收入。同样,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也不会因为他们被贴上“待定族”的标签,就得到任何改变。

没有多少家庭能够承受孩子不工作的现实,也没有哪个问题会因为造出了新奇的概念就得到解决。有关部门最该做的,是正视现实问题并努力想办法解决问题。

(摘编自新华社《“慢就业”“待定族”本质是掩耳盗锋》)

【小题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500强企业在校招中吸引力逐年增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希望进入世界500强企业工作。
B.不同院校的毕业生对就业公司的选择不尽相同,985/211院校的学生中有半数希望进入世界500强企业,国内普通院校毕业生多数希望进入创业公司。
C.近几年,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创业公司和大型本土企业的吸引力逐年减弱,其中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的吸引力最低。
D.36%有海外留学背景的学生希望进入大型本土企业,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近年来我国大型本土企业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95后”“慢就业”现象越来越突出,青睐互联网相关的行业,这与他们这一代的成长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B.选择“慢就业”的毕业生心态各异,主动选择“慢就业”的毕业生就业理念非常成熟。
C.—些媒体重新包装“慢就业”和“待定族”这样的概念不仅无助于解决现实问题,反而激化了潜存的社会矛盾。
D.承“慢就业”压力的各方,既有迷茫的毕业生,也有有学生的家庭,还有高校和社会相关部门。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针对大学生“慢就业”问题,《光明日报》和新华社的立足点有什么不同。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风语
胡炎
风,卷着梦的香气,一阵一阵,撩得人难受。
村头老杨树下,他蹲着,目光铸在密匝匝的枝叶间。叶片上,昨夜的梦还在跳荡,金光灿灿,晃得人眼晕。抬手捋一把,那叶子全是钱,新崭崭香喷喷,揣进怀里,平素蔫软的腰杆硬是生生挺得笔直。
身前,烟屁股滚了一地。最后一支抽尽,再把烟屁股捡起来,点燃,狠狠地补几口。
心,也给灼得火烧火燎:这财,别人发得,我怎就发不得?
“爹!”进家,他叫。
“弄啥?”爹不看他,手里的锤子起起落落,只顾自加固他的锄头。
“钱……我得用。”
爹的手停了,翻他一眼:“那是留着给你娶媳妇的。”
“媳妇不急,钱急。”他给爹敬支烟。
“到底弄啥?”
“正事,别问!”他把字咬得很重。
爹不再言语。这是他唯一的儿。儿一贯是老实本分的,他不能不依他。
叔、伯、舅、姑……挨个借了个遍。然后村西的、村东的,南头的、北头的,挨门槛进,讨好的笑,把一张脸都给拉伤了。
“就你,也做白日梦?”村人的眼里,满是鄙夷和不屑。
他依旧笑,心里却骂:“狗眼看人低,等着瞧!”
购置设备、联系货商、组织人手……第一批成品终于出炉,没想到,事儿来了。
一块黑转,拍晕了他:“敢跟老子抢生意?”
他摸索着爬起来,捂着流血的后脑勺:“疤哥,我不懂事,您老人家大人大量,抬抬手,给兄弟条生路。”
疤哥叉着腰:“这砖,挨得亏不亏?”
“不亏。”
“想不想再挨一砖?”
“疤哥,您说笑。”
“识相点,拜老子的山头,有钱大家赚。”
“懂了,疤哥,您是爷。”
“好孙子。”疤哥又朝他后脑勺拍了两下,这次不是砖,是手。
有了疤哥,生意竟出奇地红火。
人前人后,便再也不是从前那个“老实蛋子”,好烟潇洒地掷过去,说话便有了十足的底气。
村人的眼光,也把他托了起来。
唯有爹,一张瘦瘦的黑脸平静得像十月的秋空,怎也拧不出个表情。或许在他心中,只有锄头、泥土和庄稼,那是他生命的全部。
这晚,他置了好酒、好菜,硬把爹从牛棚子里拉到餐桌旁。
“爹,喝一口解解乏,咱爷儿俩好好说说话。”他捧起酒碗,敬爹。
爹的手沾满泥土,接过碗,却没喝。沉吟一会儿,爹说:“带上酒菜,跟爹走。”
他不知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好拾掇了酒菜,跟着走。
月光下,爹的身影更显瘦削,那是日晒的、风吹的、雨淋的。他不由心痛,日后,是得让爹好好歇歇,可劲享一把清福了。
出村向北,穿过一片树林,半山坡上,是自家的祖坟。
墓碑前,摆好酒菜。爹拉他一把:“给先人跪下。”
四周静得出奇,唯有虫声唧唧。
爹说:“儿呀,当着先人的面,你要说实话。”
“嗯。”
“你干的,是正经营生吧?”
“是……”他低着头,不敢看碑。
“那就好,咱家世世代代没啥本事,可都是老实人、正经人,你爷走时跟我说,种好田,养好儿,吃安稳饭是大福。可别辱没了祖宗。”
“……”他哑然,心底里被一只手狠狠掏了一把,底气全给掏光了。然而,一阵风吹过,底气一下子又回来了。
订单越来越多,运气来了,山都挡不住。
车买了,楼盖了,漂亮媳妇娶了,四面都是风光。唯有爹,照样耕他的田、犁他的地、侍弄他的庄稼。地是他的命,随他吧。
然而有一日,他从风声里,听到了异样。
风很猛,揪下了叶片上的梦。脊骨一软,腰杆竟再也挺不起了。
两月后,一条新闻充斥大街小巷:全国特大地沟油主犯被判无期徒刑……
这天,荒草历历的祖坟前,爹长跪不起。末了,一头撞在墓碑上。
风,依旧卷着梦的香气,撩着很多汉子的心。一张张焦裂的嘴,吐出一团团墨蓝的烟雾,在风中飘呀飘,飘呀飘……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恰当的一项是( )
A.“村人的眼光,也把他托了起来”是为了与上文村人“满是鄙夷和不屑”做对比,对人性的丑陋进行有力批判,以加深小说对人性的揭示。
B.“身前,烟屁股滚了一地”的描写,暗示“他”当时正在对怎样做地沟油生意做周密的思考,但后面挨砖的情节表明“他”没有把疤哥考虑进去。
C.“爹”带着“他”到祖坟前询问生意的情节,说明爹知道“他”做非法生意后,希望“他”改邪归正,但爹的这一做法并没有产生作用。
D.“叶片上,昨夜的梦还在跳荡”与“风很猛,揪下了叶片上的梦”前后呼应,前者是“他”发财梦的开始,后者暗示“他”发财梦的破灭。
【小题2】小说中的“他”有着怎样的人生“三部曲”?请简要分析。
【小题3】“他”做的不是正经生意,这在小说中有多处伏笔,请找出三处。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国内最早的共享单车企业创立于2014年。2015年国内共享单车初步发展,到2017年,用户数激增700%,预计未来三年仍将大幅增长。

共享单车用户以在校大学生,年轻的上班族为主,并且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学校、公交站、地铁站等附近的共享单车给使用者提供了最快捷的“最后一公里”行程方案。共享单车不仅使用方便,而且也有绿色出行的好处,在城市内快速普及。

在用户的使用频率方面,大部分用户还没有形成固定的使用习惯,当前共享单车企业也在靠着补贴的形式获取用户,培养用户。

从当前主流的十家共享单车APP用户评分上看出,共享单车行业整体的用户评价并不是很高,一步单车超过9分,小蓝单车超过8分,更多的共享单车APP评分惨不忍睹。

当前,共享单车行业面临的问题很多。一部分来自产品本身,包括车辆的损坏等;而另一部分,则来自用户,包括一些用户盗取共享单车、恶意损坏、换锁等,这还需要平台与政府共同监督,行业只有在规范化的前提下,才能健康发展。    

(改编自《速途研究院报告》)

材料二:2016年,已有数十家企业进入共享单车领域,业内人士估计,全国共享单车已有数百万辆,扫码骑车、手机付费的共享单车为不少市民解决了“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但也随之出现乱停乱放等不文明现象,挤占公共空间,带来了安全隐患。在不少城市,非机动车道、步行道、主次干道转弯、闹市区,随处可见各种颜色的共享单车,对环境秩序以及出行安全产生了影响。

对于违停的单车各地如何处理?在上海、深圳、广州、成都、南京等地,共享单车在人流拥挤地段违停,都被相关部门集中收缴,有时达数百辆。不少业内人士表示,仅仅这样简单收缴很可能导致“三输”:管理方浪费人力,单车公司资产受损,需要骑车的用户用不了。与城市公共自行车有固定车桩不同,共享单车没有固定的停车点,如何保证使用者依规停放?

目前,多家共享单车企业都出台了信用惩戒条款,提醒使用者停放在规范区域内。单车内有一套积分系统,一旦停放不符合规范,下一位使用者可以举报,扣除这名违停者一定的信用分。当用户过低时,会在一段时间内失去使用权利。与此同时,各地政府部门的监管意见正加速出台。    

(摘自《山西日报》)

材料三:最近,广州共享单车用户接连收到商家推出的“免费骑”、充值返现活动的通知短信。23日上午,摩拜单车宣布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出“红包车”,不仅骑车“限时免费”,还向用户倒贴钱,正式将共享单车企业的竞争带入“血拼时代”。24日,“摩拜红包车”在广州上线。

记者从摩拜单车了解到,今后,用户打开APP时,除了能看到周围可供使用的共享单车,还有可能发现红包图标,也就最新上线的“摩拜红包车”。只要找到这类“红包车”并有效骑行超10分钟,即有机会获得100元以内的现金红包,金额累计超过10元即可通过支付宝提现。

实际上,过去两个月,共享单车企业的免费大战持续升级。上周末,小蓝单车率先宣布开展“免费骑”活动。随后,摩拜、ofo立即“迎战”,各商家的充值返现活动也颇为频繁。

免押金、骑车免费,甚至还送红包……对于此前引起业界热议的共享单车盈利模式问题,各家企业似乎已“放弃了思考”,直接进入名副其实的“烧钱”模式。不过,这当然意味着企业要承担巨大的运营成本。一方面,不想丢掉市场份额,另一方面,也不愿与对手“分蛋糕”,这也让单车企业陷入份额与烧钱必须二选一的“囚徒困境”。

(摘自金羊网)

【小题1】下列针对三则材料的理解和分析,合理的两项是(  )(   )
A.材料一显示,共享单车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只要单车行业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这种势头势必一直延续下去。
B.据材料二分析,对违规停放着,采用举报和扣除信用分的方式进行处理,这在目前可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方式。
C.材料二认为,共享单车为不少市民提供了便利,但乱停乱放也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这与使用者的素质不无关系。
D.材料三对广州共享单车盈利模式做了报道,各家企业“放弃了思考”,直接进入了“烧钱”模式,这对消费者非常有利。
E.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对共享单车情况进行了分析,都认为共享单车带来了便利,也存在不少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小题2】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论及共享单车用户以年轻人为主,并且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共享单车在城市内快速普及的原因是使用方便。
B.材料一认为,当前共享单车企业主要依靠补贴的形式获取用户,培养用户。共享单车行业整体的用户评价并不高。
C.材料二说到,共享单车违停给城市交通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一些城市对在人流拥挤地段违停的单车采取收缴的方式加以解决。
D.材料三认为,“摩拜红包车”率先在广州上线,向用户倒贴钱,正式将共享单车企业的竞争融入“血拼时代”。
【小题3】针对共享单车行业存在的问题,请你结合材料提出合理建议。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北宋思想家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既是先贤圣道,亦隐喻家国大义。因此,家国情怀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从未缺席的主题之一,诗词中的家国,既有“边塞况味”,也有“忧国忧民”。

“边塞况味”,莫如盛唐四大边塞诗人王昌龄、王之涣、岑参、高适,他们开启了中国边塞诗词的巅峰之门。王昌龄有感于汉将李广的英雄气概而作的《出塞二首(其一)》句句宣誓,字字慷慨,“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两句,尽显盛唐人保家卫国的决心。王之涣留存于文学史上的诗作不多,但《凉州词》的余响不绝于耳,尤其是“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两句。羌笛与杨柳,春风与玉门关,离家已经平添几分忧思,而更为堪忧的是,面对这茫茫荒漠,连表达乡思离情的杨柳枝都找不到。玉门关,自古就隐喻着边塞情绪,诗人把它放在这里,更显回乡之路漫长悠远。忧愁虽然有,但比忧愁更强烈的是慷慨,乡愁之上,还有家国荣誉,这远远高于个人悲情。边塞将士们的坦荡着实令人叹服。于是,我们不难理解,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何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悲壮却不凄凉了。

“忧国忧民”诗词所体现的则是国与民在争战中的苦难。忧国,既有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又有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更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在“捐躯赴国难”这面旌旗下,辛弃疾一腔热血挥笔写下《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陆游逝前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殷切期待。忧民,最深情的非杜甫莫属了。朱熹论杜甫人格,将他与颜真卿、诸葛亮、韩愈、范仲淹并举为“君子”,意为“品格高尚”的人。朱熹认为他们“其所遭不同,所立亦异,然求其心,则皆所谓光明正大,疏畅洞达,磊磊落落而不可掩者也”。杜甫的“磊磊落落”是他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他的“三吏”“三别”像一部史诗,记录着战争中百姓的疾苦。“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的年轻人,“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的老人,“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的受难者,这些形象直指人心。杜甫的忧民之情丹心耿耿,情义相照。

家国情怀,积淀于中国古典诗词的字里行间。它隐于中华民族的灵魂深处,昂而不傲,光而不妖。它内敛、融达,成就了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这种文化自信与古典诗词偕隐同行,流光溢彩,超越了空间,点亮了时代,烛照千秋,辉映未来。

(摘编自张向荣《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

【小题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家国情怀是中国古典诗词永恒的主题之一,所以张载的名言既是“先贤圣道”,又隐喻“家国大义”。
B.文中列举的“边塞况味”之诗,或表达了保家卫国的决心,或流露出比乡愁更强烈的家国之情。
C.文中引用“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诗句,意在表现王昌龄对李广英雄气概的仰慕。
D.朱熹认为“君子”是“品格高尚”的人,虽然他们的遭遇各不相同,但他们的“磊磊落落”是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引用张载的名言,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B.作者举王之涣《凉州词》的例子,意在论证即使在乡思离愁如此浓郁的诗里,家国情怀也未曾缺席。
C.文章二、三两段,从“边塞况味”写到“忧国忧民”,层层深入地论述了古典诗词中的家国情怀。
D.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具体从两个方面论述了古典诗词中的家国情怀。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昌龄、王之涣、岑参、高适是杰出的边塞诗人,他们共同开启了中国边塞诗歌的巅峰之门,成就了无与伦比的盛世唐朝。
B.先贤们的“忧国”体现在为国奉献的义勇和担当上,而身处和平盛世的我们,更应该做好“爱国”的本分,这是家国情怀的传承。
C.家国情怀积淀于中国古典诗词的字里行间,隐于中华民族的灵魂深处。它成就了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
D.文章从家国情怀的角度,挖掘我国古典诗词中的文化价值,让我们在认同中传承,在践行中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