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奥斯勒的《送花》,完成下面的问题。
送花
生活的真谛并不神秘,幸福的源泉大家也知道,只是常常忘记了,于是这才有点奥妙。
故事是由一个守墓人亲身经历和看到的。一连好几年,这位温和的小个子守墓人每星期都收到一个不相识的妇人的来信,信里附着钞票,要他每周给儿子的墓地放一束鲜花。后来有一天他们照面了。那天,一辆小车驶来,停在公墓大门口,司机匆匆来到守墓人的小屋子说:“夫人在门口车上,她病得走不动,请你去一下。”
一位上了年纪的孱弱的妇人坐在车上,表情有几分高贵,但眼神已哀伤得毫无光彩。她怀抱着一大束鲜花。
“我就是亚当夫人,”她说,“这几年我每礼拜给你寄钱……”
“买花。”守墓人应道。
“对,给我儿子。”
“我一次也没忘了放花,夫人。”
“今天我亲自来,”亚当夫人温存地说,“因为医生说我活不了几个礼拜了。死了倒好,活着也没有意思了。我只想再看一眼我儿子,亲手来放这些花。”
小个子守墓人眨巴着眼睛,没了主意,他苦笑了一下,决定再讲几句。
“我说,夫人,这几年您总寄钱来,我总觉得可惜。”
“可惜?”
“鲜花搁在那儿,几天就干了,没人闻,没人看,太可惜了!”
“你真的这么想?”
“是的,夫人,您别见怪。我是想起来自己常跑医院、孤儿院,那儿的人可爱花了。他们爱看花,爱闻花。那儿都是活人。可这儿墓里哪个活着?”
老妇人没有作答。她只是又小坐一会儿,默默祷告了一阵,没留话语便走了。守墓人后悔自己一番话太直率,太欠考虑,这会使她受不了。
可是几个月后,这位老妇人又忽然来访,把守墓人惊得目瞪口呆;她这回是自己开车来的。
“我把花都送给那儿的人们了,”她友好地向守墓人微笑着,“你说的对,他们看到花可高兴了,这真叫我快活!我的病好转了,医生不明白怎么回事,可我自己明白,我觉得活着还有些用处!不错,我发现了我们大家都懂得却又常常忘记的道理:_____________。”
【小题1】(1)文中能体现“死了倒好,活着也没意思了”的句子是:  (3分)(2)老妇人觉得“活着没意思”的原因是:     (3分)
【小题2】使老妇人的病好转的真正原因是:     (4分)
【小题3】文章结尾处说“我发现了我们大家都懂得却又常常忘记的道理”。根据小说的内容,在下面横线上补充一句话,说明这个道理。(4分)
这个道理是:
【小题4】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中写了“故事是由一个守墓人亲身经历和看到的”这句似乎无关紧要的话,主要是为了增加故事的真实性。
B.“那儿都是活人。可这儿墓里哪个活着?”在守墓人看来,人活着就应该多关心那些活着的人们,至于死去的就大可以不管了。
C.小说主要运用语言和动作描写来表现老妇人,其形象虽有些模糊却表现了作者想要表现的主题。
D.小说主要是通过对话来展开情节的,在简洁的对话中交代了事情的经过,显得简练而丰富。
E.这篇小说构思精致,情节有起落,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3 12:42:3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论现代教育的转型

①人有“向外看”认识世界的需要,也有“向内看”认识自我的需要。相对而言,认识世界易,把握自我难。现代科技极大地增强了现代人向外看世界的能力,同时,现代人向内看自己的能力却在萎缩,我们差不多已经变成了自己的陌生人。教育本来是帮助人认识自己的活动,但现代教育是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形成而出现的一种崭新的教育形式,已有上百年历史,它也在推着人远离自己。教育是否还能照亮现代人回到自身之路,取决于教育能否进行驱动力调整和型态的转变。

②现代教育的一个特点是对标准化考试的非理性推崇。标准化考试之所以流行,是因其诱人的便捷性、客观性契合了现代教育追求效率、突出客观性的要求。标准化考试因此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呼风唤雨,成了支配一切教育活动的核心力量。考试作为教育评价的一个测量环节,自有其存在的价值,但至多只能算是整体教育的一个“小尾巴”。但如今这条“小尾巴”成了主角,整个教育都得听它的。处在“尾巴”指挥一切的教育结构中,孩子们几乎所有的生命力都被考试分数吸引住了。所有关于人自己的认识和体会都不会出现在标准化试卷上,使得反观自身、心灵对话成了完全可以丢弃的东西,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标准化考试切断了教育与自我反省、人生意义、心灵关怀之间的联系。

③现代教育要承担安顿人的心灵这一任务,必须完成自身的转型。现代教育也并不是一无是处,其问题在于偏执一端而遗弃另外一端,因此,基于心灵养育而进行的转型不是从一端到另一端的激变,而是在两端之间的平衡。具体说来,就是教育的实利性与价值性的平衡、客观性与主观性的平衡。教育不是不要利益,但现代教育在实利追求上走得太远了,人不单是物质存在,如果没有价值的指引,人性的光辉就会暗淡,人就会蜕化为物,心灵就会枯死,就会满身铜臭,“穷得只剩下钱了”。教育不能偏执于实利,要为价值和意义留有空间。大规模、以集体为对象是现代教育的标志性特征,但人类教育史上传承了几千年的学徒制、个别化的教育方式自然也有其价值。现代教育的转型不是要恢复学徒制,而是探索在规模化、集体化的教育中如何融合个别化的教育方式,在两者之间实现一种相对的平衡。

④现代教育的整体转型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基于养育心灵的需要,教育实践可以从一些具体的方面进行探索。儿童的心灵成长有“自然”的一面,教育首先要做的就是呵护儿童心灵的“自然发育”。教育,包括家庭教育所要做的就是不干预孩子的出神与发呆,任其在想象的精神世界里遨游。关于沉思与默观的教育探索就是这方面的努力。这些尝试虽然不足以动摇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观念,毕竟为教育展示了另一种可能。

⑤可以着手进行的教育尝试还有很多。比如想象力的培养,想象力对精神生活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我们还应将如何面对自身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主题。此外,还要注意非常态意识体验的激发,人有确定性的需求,把世界和人事纳入“常规”才会有安全感,但教育在非常态意识体验方面也是可以有所作为的,比如一些教育机构所进行的“末日体验”活动,都是有益的探索。最后,教育活动步调要放缓,现在的教育被现代社会匆忙的节奏带得太快了。

【小题1】下列关于“现代教育”的有关认识,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上百年来,现代教育一直致力于帮助人认识自我,但近年来,却在实利追求上走得太远,结果造成了人心灵的枯死。
B.现代教育是一种大规模的集体化教育,在价值指引方面有所缺失,应该借鉴传统教育的学徒制,在集体化与个别化平衡方面加强探索。
C.儿童心灵的自然发育在一个人的成长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代教育要想转型,就应该走向心灵培育,避免对孩子进行人为干预。
D.现代教育应该以想象力培育、认识自我、激发非常态意识体验这些内容为基础,同时,知识传授等教育活动的步调要放缓。
【小题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教育只有能够进行驱动力调整和型态的转变,才能实现照亮现代人回到自身之路的价值。
B.标准化考试契合了现代教育追求效率、突出客观性的要求,是因为它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呼风唤雨,是支配教育活动的核心力量。
C.基于心灵教育而进行的现代教育转型就是教育的实利性与价值性的平衡、客观性与主观性的平衡。
D.关于沉思与默观的教育探索、想象力的培养、“末日体验”活动等教育实践都是基于养育心灵的需要。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认识及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对现代教育充满忧思,他清醒地看到了现代教育的弊端,但又没有简单的排斥、否定,其思考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B.针对现代教育存在的问题,作者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改革建议,尤其是让儿童心灵“自然发育”的主张,颇有见地。
C.作者认为,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观在实利追求盛行的当下是不可能改变的,我们需要做的只是一些小的修补和尝试。
D.作者认为,现代教育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形成而出现,已经有上百年历史,它的整体转型不能一蹴而就,这是一个比较务实的看法。

同类题2

阅读下面四则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近日中兴通讯遭到美国商务部打压,禁止美国企业向其销售芯片元器件,据称期限为7年。美国元器件的断粮,对中兴来说固然危急,其他企业也开始未雨绸缪,4月19日有消息称Facebook正组建团队拟自主设计半导体,以减少对芯片供应商高通等的依赖。也许对脸书来说,中兴的危机就是预防针,而国内各大媒体以及投资者一时间则认为国内芯片行情的机会要来了。
据了解, 4月16日,有媒体报道称美国商务部透露,将禁止美企向中兴销售元器件,时间为7年。对于元器件的断供,中兴并未回应对公司有多大影响,但据业内人士预计目前的库存只能支撑公司2个月的生产。
据了解,国内芯片的生产确实不尽人意。目前国内芯片的资产率仅有7%。显然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早在2015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中就提出,2020年我国芯片自给率将达40%。如此看来,国产芯片发展空间非常之大。
如今看来,不仅国内市场,美国国内的企业也意识到掌握核心技术才是王道,技术受制是关乎企业生存的最大隐患。脸书已经开始组建团队拟自主设计半导体,一方面降低对英特尔、高通等公司的供应依赖,另一方面希望能自给自足,苹果也与谷歌合作研发自己的AI芯片。
——齐鲁财富网2018-04-19 16:59
材料二
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李浥东最近有些忧虑,他看到在对中兴事件与国家芯片的讨论中,关注技术差距的多,关注人才问题的少。在他看来,高校的芯片产业人才储备堪忧。几乎所有人都在做计算机应用的东西,而不是基础的东西。根据2017年5月发布的《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2016-2017)》,中国芯片人才缺口高达40万。
围绕芯片人才差距的主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国杰也提到,“头重脚轻”的大学教育,偏向教学生怎么用计算机,而不是教学生怎么造计算机。与此同时,试错成本、原创发明难度更高的芯片领域,论文难发,然而对计算机人才的考核,恰恰以发表论文为主要评价标准,加上芯片研发专业人薪资水平,远不及BAT等热门的互联网行业,导致人才出现巨大缺口。
——搜狐网2018-04-24
材料三
据人民日报报道,专家称,中国在高端光电子器件部分关键技术研发取得突破:“这些研发项目有很多都是前瞻布局的,中兴通讯此次受到限制的所有芯片,在十二五和十三五国家研究计划中,都有相应的部署。”
4月16日,美国商务部公布,由于中兴通讯违反和解协议并作出虚假陈述,将禁止美国企业与公司进行交易长达7年。中兴通讯董事长殷一民表示,美国对中兴实施的禁令,或将导致公司进入休克状态。
据《人民日报》报道,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光电子与微电子器件及集成"重点专项专家组组长、中科院半导体所副所长祝宁华表示,中国近年来不间断地支持光电子领域的科技创新,投入大量资金引导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钻研对光电子芯片和模组的关键技术:“当前我国已掌握中低端光电子器件关键技术,具备生产能力,但产能不足。在高端光电子器件研发方面,一些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研制成功的原型器件通过系统功能验证,某些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准。”
祝宁华说,在光传输和交换设备中,光器件要占百分之六七十的成本比重,当前中国无论在技术积累还是资金投入,以及高端核心人才的培养和储备,都具备一定基础条件:“只要国家选定面向未来资讯网路急需的1-2类核心关键光电子芯片,集中资源,从设计、研发、器件制备到封装测试进行综合布局,同时通过国家引导、地方和企业的参与,构建完善的光电子芯片加工工艺平台,相信高端芯片研发的短板能够在5年内得到缓解。”
据知,中国于2008年实施国家科技重大项目——极大型积体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官方称经十年发展,相关工艺水平提升了5代,成功研发并实现量产55、40 、28纳米三代成套工艺,于22、14纳米先导技术研发取得突破,并已研制成功14纳米刻蚀机、薄膜沉积等30多种高端装备和靶材、抛光液等上百种材料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准。
——搜狐科技2018-04-24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中兴通讯遭到美国商务部事件,都对国内芯片的生产进行了反思。
B.材料一侧重阐述中兴事件给国内芯片行情带来的机会,材料二从人才角度谈我国芯片生产面临的困难及原因。
C.材料一和材料三都谈到了中兴事件给企业带来的后果,都是为了说明掌握核心技术对于我国芯片生产具有重大意义。
D.材料三指出,中国在高端光电子器件部分关键技术研发取得突破,高端芯片研发的短板能够在短时间内可以得到缓解。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三则材料不尽相同,都及时捕捉到了社会热点,体现了新闻讲求时效性的特点。
B.三则材料都谈到了中兴通讯遭到美国商务部事件的影响,第一则材料是从国家发展战略的角度报道全球相关企业对此次事件的应对措施。
C.对于同一事件的报道,三家媒体报道的侧重点也不一样,比如《人民日报》就突出国家对高端光电子器件部分关键技术研发的前瞻布局。
D.三则材料都具有新闻客观性的特点,如材料一段引用了权威发布,材料二、三引用了专家的谈话。
E. 三则材料都不注重对新闻事实的详细报道,而重在阐述企业和专家对该事件的看法,以引发人们的思考。
【小题3】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进行概括我国芯片生产所面临的现状。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下面小题。
很多人喝酒以后,脸上、身上的皮肤就会变红,由于常常发生在亚洲人的身上,所以被称为“AsianFlush”、“AsianRed”或“AsianGlow”。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对酒精过敏的反应,没什么大不了,还是不管不顾地继续喝,或者试图通过吃抗过敏药来缓解。其实喝酒容易脸红是由于酒精代谢产生的乙醛在体内堆积的结果,和过敏可没有关系。科学研究证明,有喝酒脸红反应者是因为其参与代谢酒精的酶的基因有缺陷,因而导致有毒的乙醛在体内大量累积,造成血管扩张,引起脸红反应。更重要的是,这一基因缺陷可能还会增加患食道癌的危险。
首先让我们看看酒精是如何代谢的。喝酒以后,酒精在消化道被吸收进入血液,除了不到10%的量是以乙醇原形由肺和肾排出。主要的代谢发生在肝脏。简单来说,酒精首先经乙醇脱氢酶(ADH)催化,代谢得到乙醛。乙醛会进一步在乙醛脱氢酶2(ALDH2)的作用下转化为乙酸,乙酸会再参与到体内的多个代谢途径中去,最终得到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
喝酒带来的危害主要来自乙醛,他也是使你脸红的元凶。乙醛对许多组织和器官都有毒性,可能造成DNA损伤,也被认为有多种致癌效应,在动物试验中甚至用乙醛来做癌症模型的诱变剂。
如此,专职代谢乙醛的ALDH2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出了问题,乙醛就容易大量堆积,很快你就会脸红。那为何有些人ALDH2能力强,有些人能力弱呢?
问题出在编码ALDH2蛋白的基因上,如果这个基因存在缺陷,就会得到没有活性、或活性很弱的蛋白,无法分解乙醛。乙醛在体内滞留的时间越长,对机体的损害就越大。而且因为问题出在基因上,所以此生基本上是无能为力了。研究表明,这种基因缺陷在东亚人中更为常见,有约36%的东亚人(日本、中国和韩国人)会出现喝酒脸红的现象。
曾经有科学家对日本和台湾地区人群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酗酒的人来说,这一基因可能同时对脸红和食道癌的高发有着重要的影响。科学家们提示医生,可以通过询问病人是不是喝酒很容易脸纽来判断他们是否存在ALDH2缺陷,并且由于这类病人如果喝酒的话,患食道癌的几率可能会更高,所以应该劝告他们少喝酒,并且增加食道方面的检查。作为补充,2010年的一篇论文对大陆人群的情况进行了研究。结论类似——存在ALDH2基因缺陷的酗酒者比正常酗酒者患食道癌的几率要更高。
因此许多人依据自己是不是醉倒来判断该不该继续喝,甚至有人认为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酒量见长就没事了,这些都是不对的。其实,本来不胜酒力的人经过锻炼对酒精耐受性强了,反而会喝更多的酒,导致体内积累更多的乙醛,造成更大的危害。
(选自《光明日报》(2011年01月18目)
【小题1】下列对“喝酒易脸红”原因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由于体内专职负责对ALDH2蛋白编码的基因存在缺陷。
B.因为饮酒者的体内所生成的乙醛脱氢酶2(ALDH2)没有或缺乏活性。
C.由于酒中所含的乙醛在体内堆积而无法及时排出。
D.因为饮酒之后体内产生的乙醛无法及时代谢成乙酸。
【小题2】(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善饮者饮酒后吸收的酒精绝大部分要在肝脏中经过多次代谢过程,方能排出体外。
B.在乙醇脱氢酶(ADH)与乙醛脱氢酶2(ALDH2)的参与下,酒精方能在体内正常代谢
C.约有三分之一强的东亚人体内专职代谢乙醛的ALDH2基因存在缺陷,且在当下无法治疗。
D.喝酒易脸红者饮酒所受的伤害是多方面的,既造成DNA的损伤,更会因此诱发多种癌变。
【小题3】(小题3)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如果假以时日,人类医学科学的发展应该有可能研制出修复ALDH2基因缺陷的药物。
B.对喝酒易脸红者而言经过锻炼似乎可以增加酒量,但其背后是患食道癌的风险大增。
C.饮酒的危害来自乙醛,所以那些乙醛脱氢酶2能力强的人不会因饮酒而使身体受损。
D.现有的医学对存在ALDH2基因缺陷者无能为力,喝酒脸红的人还是不饮或少饮为佳。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爱国志士丘逢甲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中日甲午战争战败后的1896年,丘逢甲回到广东蕉岭写下了这首著名的爱国诗篇《春愁》,其拳拳爱国心也成为今日两岸同胞共同的纪念。
丘逢甲出生那年恰逢甲子年,其父认为是吉兆,故而命名为逢甲。丘逢甲自幼就志向高远,十分崇拜郑成功,以郑成功凛然的民族大义自许。郑成功这位反清复明的民族英雄也是甲子年生,更使他从小就刻意向先贤学习,言行之中流露出强烈的民族意识。
丘逢甲生性聪颖,十四岁时以《西江月》词牌填词一首:“兴起八叉手健,吟成七步才雄。更兼经史满怀中,只觉大才适用。却布知时甘雨,愿乘破浪长风。他年位若至三公,定有甘棠雅颂。”十六岁考取秀才,二十五岁中举人,二十六岁中进士,授工部虞衡司主事,因不愿做官告假离职返台,开始从事教学,培育民智。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丘逢甲预见到台湾前途危难,以“抗倭守土”为号召创办义军,并动员亲属入伍。1895年4月17日,在甲午战争中战败的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割让给日本。丘逢甲愤然召集台湾乡绅咬指血书,联合电奏清政府抗争,表明“万民誓不服倭”,要求废约抗战、保卫国土。但清廷回电称“台抗京危”,不予理睬。在台湾人民“无主可依”、“无人肯援”而强敌压境的危急情况下,悲愤至极的一介书生丘逢甲力倡建立了以清朝为正朔的“台湾民主国”,与台湾绅民一起自主保台。丘逢甲倾尽家资,组织和率领数万义军,横刀跃马与日寇浴血奋战。经过二十多个日夜艰苦卓绝的激烈战斗,气壮山河的保台抗争失败。经部将劝说,丘逢甲不得不挥泪内渡,回到祖籍广东镇平县。
回到大陆后,丘逢甲仍想着收复台湾,他写诗自勉到:“乾坤苍莽正风尘,力挽狂澜仗要人。岂有桃源堪避世,不妨蔬水且安贫。天阊辽阻愁呵壁,时局艰危痛厝薪。只恐南阳难稳卧,中原戎马待纶巾。”
丘逢甲认为“欲强中国,必以兴起人才为先;欲兴起人才,必以广开学堂为本”。抗日保台失败后他更是切身体会到“非开民智养人才,莫能挽救国难”。内渡回大陆后,他先后在潮州韩山书院、潮阳东山书院、澄海景韩书院任主讲。1901年春,在汕头正式创办岭东同文学堂,为广东历史上第一所新式学校。1904年夏,丘逢甲在蕉岭县城桂岭书院创办专门培养小学师资的镇平初级师范传习所。1904年冬,在蕉岭东山、员山创办创兆学堂各一所。他通过自办、鼓励别人办、派出得力弟子到各地活动等形式,在嘉应、兴宁、长乐、平远、福建上杭和武平、江西寻乌等地办学,“劝办学校以百数”。
丘逢甲大力推行新学,主张“德、智、体”等全面发展。智育方面引进西学,积极改革教学方法,聘请一些英、日籍学者及归国留学生为教师。要求教师因材施教,主张开放式教学,崇尚学术争鸣。鼓励学生自学、多思、善问,要有“与众有异的主张”,勤读报刊,关心国事。
丘逢甲盛赞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号召粤籍巨商资助孙中山的革命事业。1910年,广州新军起义、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他利用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庇护被侦捕的革命志士;广东革命军政府成立后,丘逢甲被推举为赴南京筹组中华民国中央临时政府的广东代表之一,被选为参议院参议员,在辛亥革命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丘逢甲回大陆后一直念念不忘故土台湾,谋求祖国统一,临终弥留之际,嘱咐家人:“葬须南向,吾不忘台湾也!”
【相关链接】:
①丘逢甲平日最厌恶迷信、鸦片和赌博,在早年的诗词中一再提及,指为中国人的三大积弊,明白指出鸦片对国民的残害。而这些在当时被视为时尚,好此道者大有人在,尤其一些达官贵人将其视为时尚,而他独具慧眼视为毒害,这在当时可说是见解独到。
(《台湾周刊》)
②在其兴学十余年中,培植人才至多。广东革命志士多半出其门下。后来的广东北伐军总司令姚雨平、广东军政府总参议朱执信、中山大学校长邹鲁等均受教于丘逢甲创办的学校,皆成为后来革命的中坚力量。 (搜狐军事频道)
【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丘逢甲自幼就对同是生在甲子年的郑成功十分推崇,有很强烈的民族意识,十四岁时,更是以一首《西江月》来表达自己的爱国热忱。
B.由于强敌压境,无主可依,无人肯援,经过二十多个日夜的浴血奋战,保台抗争宣告失败。在部将的劝说下,丘逢甲只得内渡广东。
C.在甲午战争失败后,清廷形势已经十分危急,无暇顾及台湾,因此,清朝政府拒绝了丘逢甲等人的“废约抗战、保卫国土”的要求。
D.丘逢甲深切体会到了“非开民智养人才,莫能挽救国难”,回大陆后,他先后创办了岭东同文学堂、镇平初级师范传习所等百所学校。
E.丘逢甲号召粤商资助革命、保护革命党人、参与筹组中央临时政府,在辛亥革命中立下不可磨灭的功勋,谱写了一曲不朽的爱国颂歌。
【小题2】甲午战争失败后,为了保卫台湾,丘逢甲做了哪些努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小题3】丘逢甲保台抗争失败后回到大陆,曾写诗自勉。诗中涉及哪些历史人物的事迹,又表达了怎样的心志?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小题4】作为著名的爱国志士,时至今日,丘逢甲仍为人称道,其中必有内在原因。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阿弟
黎晗
她第一次来,他在看一份文件,没注意到她。她在窗外探了探头,轻轻地喊了声:“阿弟。”他吓了一跳,抬头看到了一张干瘦而谦卑的脸。他惊得差点从椅子上站起来。
她在窗外站着,摩挲着双手,挺局促的样子。“有没有废纸旧报纸卖,阿弟?”
“哦。”他犹豫了片刻,脸上终于放松下来。“有啊,你进来吧。”
她走进来,很快就把那些旧书旧报刊归到了一起。看到她麻利的动作,他想了想,又从书橱上翻出了些旧杂志,轻轻地放在了那堆她摆放得整整齐齐的旧报刊上。
“一斤两毛钱,阿弟。我去拿秤子。”她满脸堆笑地说。
“送你,都拿去吧。”他轻声说。
她再进来的时候,手上多了一个拖把。“我帮你拖一下地吧!阿弟你人真好……”她的脸上又有了那份谦卑。
他心里突然烦躁起来。“不要了,你去吧。我要做事情了!”他板着脸说。
“好好好。这个阿弟人真好……”她麻利地把那些旧报刊塞进麻袋,一只手拖着袋子, 另一只手举着拖把出去了。办公室一下子空了下来,他什么事情都做不下去了。
她的声音,她的样子,她的动作,她消瘦的背影,她脸上谦卑的表情,太像他已经去世多年的母亲了……母亲去世的时候,就是她现在这个年纪。她现在的这个样子,就是母亲最后留在他记忆中的样子……
从这以后,他留了心,别人来收旧报刊,他一概回绝。他把所有的旧报刊都留给了她。屋角的报刊堆得有点高了,偶然问看到,他会在心里突然想起她。
有一回,他到另外一栋楼去开会,看到过道上堆满了旧报刊,他忍不住停下脚步观望了一下。果然是她的收获,她正在帮人家拖地板呢。她突然看到他,抬手捋了捋垂下的发绺,有点害羞地笑了。他也笑着点了点头。刚好旁边有同事看到了,很奇怪地看了他一眼。他迅速收起脸上的笑意,很快走开了。
她对他还是一副唯唯诺诺的表情。“阿弟,你人真好!”她总是这样说。他笑笑,没有接她的话。“阿弟”是这个地方父母对儿子的称呼,也是哥哥姐姐对弟弟的称呼,在更大的范围内,只要是年纪小的男性,都可以这样叫。母亲一直到临终,都是这样叫他的。她的声音太像母亲了。
她渐渐在机关大院混熟了,生意越做越顺。要过年的时候,他看到她购置了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每天都载着满满一大车废品,吃力地骑出机关大院。年前的最后一天,她带了个小学生模样的男孩。看到那个男孩,他眼睛一亮,慢慢地走了过去。
她骑在三轮车上,小男孩跟在车后面。“阿弟,你扶住,别让东西掉下来!”她嚷嚷着。他就站在车的后面。小男孩发现了他,不经意地看了他一眼。
小男孩和他小时候一样瘦,但跟他长得一点也不像。他有些失落,却长嘘了一口气。
他要走开时,三轮车突然刹住了。她和她的三轮车被门卫拦住了。
是一个新来的保安,态度非常强硬。她忙不迭地解释着。
“阿弟,我跟你讲,我一直在这里面收东西的……阿弟,我不骗你……”
“谁是你阿弟!”保安不耐烦地呵斥她,“你这东西怎么来的?啊,我怎么知道你是买的还是怎么的!”
他看到了那个小男孩眼里藏着的泪光,捕捉到了那泪光中的委屈和愤怒。他想起了自己的童年。这时候她看到了他。“阿弟……”她朝他虚弱地喊了一声。
他毫不犹豫地走了上去。他胸前的工作牌子让那个保安的声音小了下去。
她和她满满的一车废品慢慢地出去了,小男孩跟在后面。
他心里涌出了一种酸楚……
过了年上班以后,他突然被任命为机关事务管理局的局长。过了几天,那个新来的保安唯唯诺诺来找他。
“领导,不好意思,那天……那天我刚来,不知道那个女的是您家亲戚……”
“你说什么?”他脸上瞬间布满了怒气。
保安走了之后,他把保卫科科长喊了过来。
从此,她再也没有出现在这个机关大院。
半个月以后,那个保安被炒了。
(选自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朱红与深蓝》,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中“他惊得差点从椅子上站起来”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了他看到收废品的女人时的惊异,为后文写那女人的样子很像他早年过世的母亲做了铺垫。
B.当收废品的女人带着谦卑的神情说要帮他拖地时,本来态度很好的他“突然烦躁起来”,这可能是因为她让他想起自己的母亲也曾在人前这样谦卑,心里很不是滋味。
C.那个唯唯诺诺向他道歉的保安被炒,小说结尾这看似赘余的 一笔却深刻揭示了他睚眦必报、公报私仇的狭隘。
D.小说中插入“‘阿弟’是这个地方父母对儿子的称呼”这句话,与小说开头他听到轻轻一声“阿弟”就“吓了一跳”相照应,使小说的情节发展更入情入理。
【小题2】类似“阿弟你人真好”这样的话在文中多次出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
【小题3】文章结尾“从此,她再也没有出现在这个机关大院。 半个月以后,那个保安被炒了。” 这一情节应该是谁造成的?请结合文本阐述你推断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