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四则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近日中兴通讯遭到美国商务部打压,禁止美国企业向其销售芯片元器件,据称期限为7年。美国元器件的断粮,对中兴来说固然危急,其他企业也开始未雨绸缪,4月19日有消息称Facebook正组建团队拟自主设计半导体,以减少对芯片供应商高通等的依赖。也许对脸书来说,中兴的危机就是预防针,而国内各大媒体以及投资者一时间则认为国内芯片行情的机会要来了。
据了解, 4月16日,有媒体报道称美国商务部透露,将禁止美企向中兴销售元器件,时间为7年。对于元器件的断供,中兴并未回应对公司有多大影响,但据业内人士预计目前的库存只能支撑公司2个月的生产。
据了解,国内芯片的生产确实不尽人意。目前国内芯片的资产率仅有7%。显然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早在2015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中就提出,2020年我国芯片自给率将达40%。如此看来,国产芯片发展空间非常之大。
如今看来,不仅国内市场,美国国内的企业也意识到掌握核心技术才是王道,技术受制是关乎企业生存的最大隐患。脸书已经开始组建团队拟自主设计半导体,一方面降低对英特尔、高通等公司的供应依赖,另一方面希望能自给自足,苹果也与谷歌合作研发自己的AI芯片。
——齐鲁财富网2018-04-19 16:59
材料二
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李浥东最近有些忧虑,他看到在对中兴事件与国家芯片的讨论中,关注技术差距的多,关注人才问题的少。在他看来,高校的芯片产业人才储备堪忧。几乎所有人都在做计算机应用的东西,而不是基础的东西。根据2017年5月发布的《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2016-2017)》,中国芯片人才缺口高达40万。
围绕芯片人才差距的主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国杰也提到,“头重脚轻”的大学教育,偏向教学生怎么用计算机,而不是教学生怎么造计算机。与此同时,试错成本、原创发明难度更高的芯片领域,论文难发,然而对计算机人才的考核,恰恰以发表论文为主要评价标准,加上芯片研发专业人薪资水平,远不及BAT等热门的互联网行业,导致人才出现巨大缺口。
——搜狐网2018-04-24
材料三
据人民日报报道,专家称,中国在高端光电子器件部分关键技术研发取得突破:“这些研发项目有很多都是前瞻布局的,中兴通讯此次受到限制的所有芯片,在十二五和十三五国家研究计划中,都有相应的部署。”
4月16日,美国商务部公布,由于中兴通讯违反和解协议并作出虚假陈述,将禁止美国企业与公司进行交易长达7年。中兴通讯董事长殷一民表示,美国对中兴实施的禁令,或将导致公司进入休克状态。
据《人民日报》报道,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光电子与微电子器件及集成"重点专项专家组组长、中科院半导体所副所长祝宁华表示,中国近年来不间断地支持光电子领域的科技创新,投入大量资金引导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钻研对光电子芯片和模组的关键技术:“当前我国已掌握中低端光电子器件关键技术,具备生产能力,但产能不足。在高端光电子器件研发方面,一些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研制成功的原型器件通过系统功能验证,某些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准。”
祝宁华说,在光传输和交换设备中,光器件要占百分之六七十的成本比重,当前中国无论在技术积累还是资金投入,以及高端核心人才的培养和储备,都具备一定基础条件:“只要国家选定面向未来资讯网路急需的1-2类核心关键光电子芯片,集中资源,从设计、研发、器件制备到封装测试进行综合布局,同时通过国家引导、地方和企业的参与,构建完善的光电子芯片加工工艺平台,相信高端芯片研发的短板能够在5年内得到缓解。”
据知,中国于2008年实施国家科技重大项目——极大型积体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官方称经十年发展,相关工艺水平提升了5代,成功研发并实现量产55、40 、28纳米三代成套工艺,于22、14纳米先导技术研发取得突破,并已研制成功14纳米刻蚀机、薄膜沉积等30多种高端装备和靶材、抛光液等上百种材料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准。
——搜狐科技2018-04-24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中兴通讯遭到美国商务部事件,都对国内芯片的生产进行了反思。
B.材料一侧重阐述中兴事件给国内芯片行情带来的机会,材料二从人才角度谈我国芯片生产面临的困难及原因。
C.材料一和材料三都谈到了中兴事件给企业带来的后果,都是为了说明掌握核心技术对于我国芯片生产具有重大意义。
D.材料三指出,中国在高端光电子器件部分关键技术研发取得突破,高端芯片研发的短板能够在短时间内可以得到缓解。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三则材料不尽相同,都及时捕捉到了社会热点,体现了新闻讲求时效性的特点。
B.三则材料都谈到了中兴通讯遭到美国商务部事件的影响,第一则材料是从国家发展战略的角度报道全球相关企业对此次事件的应对措施。
C.对于同一事件的报道,三家媒体报道的侧重点也不一样,比如《人民日报》就突出国家对高端光电子器件部分关键技术研发的前瞻布局。
D.三则材料都具有新闻客观性的特点,如材料一段引用了权威发布,材料二、三引用了专家的谈话。
E. 三则材料都不注重对新闻事实的详细报道,而重在阐述企业和专家对该事件的看法,以引发人们的思考。
【小题3】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进行概括我国芯片生产所面临的现状。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7-02 04:01: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12岁小学生打赏网络主播,花掉环卫工母亲4万元积蓄;一初中学生沉迷互联网赌博,走上盗窃之路;13岁少年沉迷某款网络游戏,疑似模仿游戏中翻墙跳楼动作而身亡……

去年底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青少年互联网总体普及率高达98.1%。与之相伴的是,网络成瘾现象十分严峻。青少年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沉迷游戏、过度用网耽误学业,导致精神颓废、身体羸弱;网络信息泥沙俱下,孩子辨别能力不够,难免造成价值观走偏、行为失范,甚至诱发盗窃、暴力等违法行为……凡此种种,不仅损害了青少年身心健康,更对家庭、社会乃至国家长远发展带来巨大危害。

为解决青少年网络沉迷问题,近年来,国家多次出台规定。去年底印发的《关于严格规范网络游戏市场管理的意见》,对网络游戏违法违规行为和不良内容进行集中整治;前不久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要求“控制电子产品使用”“实施网络游戏总量调控”。但目前,诱导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行为屡见不鲜,互联网产品形态花样不断出现。

(摘编自桂从路《预防青少年网络沉迷刻不容缓》,《人民日报》2018年09月28日)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7年1月至11月网络游戏业务收入1341亿元,游戏直播用户规模达到2.24亿,其中青少年是网络游戏消费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立法缺失,一些不法分子为了经济、商业利益等利用网络平台传播诈骗、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诱发青少年沉迷网络。

青少年网络成瘾危害面广。长时间上网影响青少年生长发育,同时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以及胃肠道功能紊乱等发生的风险,甚至导致猝死。网络成瘾人群还多数患有其他精神障碍,如网瘾者中约有五分之一的人罹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抑郁障碍或焦虑障碍。

近年来,抱有“病急乱投医”心态的父母希望把孩子送到“戒瘾医院”和“戒瘾学校”接受“专业”治疗。曾经,电击疗法一度受到许多家长追捧,然而这种无临床研究和循证医学依据的治疗手段,给孩子身心健康带来巨大伤害。

目前,我国还尚未发布针对网络成瘾的诊疗规范,许多网络成瘾的孩子会伴随其他精神心理问题。对于青少年的焦虑、抑郁等这些精神心理问题,都有相应的诊疗规范。当孩子沉迷于网络时,家长应到专业医疗机构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改编自记者《访谈录》,《光明日报》2018年9月27日)

材料四:

从世卫组织于今年6月份将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到开展游戏成瘾类精神疾病的诊疗,还有漫长的路要走。今年11月,世界卫生组织第五次有关游戏障碍的专家会议将在中国长沙举行,医学界将共同探讨筛查、预防、治疗等问题。

世卫组织将游戏成瘾列为疾病,在一定程度上对网瘾的医学干预提供了合法化基础。专家表示,目前游戏成瘾的诊断标准还比较主观,有可能导致泛化诊断。由于现有的研究证据不充分,医生无法提供客观的生物学标记,不能排除游戏障碍只是其他精神心理疾病的表现。因此,在没排除其他疾病的前提下,医生应谨慎地使用游戏成瘾这一诊断。

(摘编自《人民网》2018年8月10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非健康的互联网产品形态及诱导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行为,不仅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也对家庭、社会乃至国家带来危害。
B.青少年长时间上网可能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以及胃肠道功能紊乱等病症发生,严重的会危及生命。
C.游戏成瘾会伴随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抑郁障碍或焦虑障碍等心理疾病的产生,应到专业医疗机构寻求诊疗。
D.游戏成瘾类精神疾病目前还没有规范的诊断与诊疗措施,治疗过程应结合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问题来研究。
【小题2】下列对材料二两张图表及数据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网瘾群体玩网络游戏的比例远高于非网瘾群体,而看电影听音乐虽也属于娱乐性活动,但网瘾群体和非网瘾群体,参与这一活动的比例几乎没有差别。
B.网瘾群体和非网瘾群体在玩网络游戏和获取信息这两项活动中所占比例的差距,比其余四项活动所占比例的差距要大得多。
C.网瘾形成过程中娱乐性目的呈逐渐增强的趋势,且娱乐性活动和实用性活动之间的差别在重度网瘾群体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
D.网瘾群体和非网瘾群体一系列活动与变化,说明网瘾者更偏重网络游戏,非网瘾者更偏重借助网络获取信息;也说明看电影听音乐不会致使青少年上网成瘾。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请对如何让青少年摆脱网瘾提出建议。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酒可以激发诗人的灵感,诗人也可以借酒浇胸中的块垒,所以唐人有“斗酒诗百篇”和“乞酒缓愁肠”之说。由于诗人与酒的关系极为密切,唐代诗歌中不但写到了酒,还写到了酒价。
杜甫在《逼侧行赠毕四曜》一诗中写道:“街头酒价常苦贵,方外酒徒稀醉眠。速宜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杜甫诗歌对酒价的叙述,成了一个聚讼纷纭的话题。
以为然者不乏其人。宋代刘颁《中山诗话》写道:“真宗问近臣:‘唐酒价几何?’莫能对。丁晋公独曰:‘斗直三百。’上问何以知之,曰:‘臣观杜甫诗:速须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宋代陈岩肖《庚溪诗话》也认为:“少陵诗非特纪事,至于都邑所出,土地所生,物之有无贵贱,亦时见于吟咏。如云:‘急须相就饮一斗,恰有青铜三百钱。’”
不以为然者认为,杜甫诗中所谓的“三百青铜钱”之说,来自前人的典故。北齐卢思道曾说过“长安酒钱,斗价三百”,所以王嗣奭在《杜臆》中指出,杜甫诗歌中“‘酒价苦贵’乃实语,‘三百青钱’,不过袭用成语耳”。
那么唐代酒价究竟是多少呢? 据《新唐书•食货志》记载:“建中三年,复禁民酤,以佐军费,置肆酿酒,斛收直三千。”在古代容量单位中,一斛等于十斗,“斛直三千”也就是“斗直三百”。这样看来,似乎杜甫诗歌确实反映了现实生活,无愧于“诗史”的赞誉。但需要说明的是,“建中”是唐德宗的年号,这与杜甫生活的时代相距几十年了,所以不能以此作为坐实杜诗对于唐代酒价叙述的依据。
唐代写到酒价的绝不只有杜甫,许多诗人都在诗中写到了酒价问题。如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王维“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崔国辅“与沽一斗酒,恰用十千钱”;白居易“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陆龟蒙“若得奉君饮,十千沽一斗”。这些诗人虽然分布于盛唐、中唐和晚唐各个时期,但他们的诗歌却普遍地说到唐代的酒价乃每斗十千钱。
那么,杜甫和李白等人对于酒价的叙述,差异为何如此之大呢? 也许有读者认为,李白、王维等人所说的乃是美酒的价格。这话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十千沽一斗”之说也有其渊源。曹植在《名都篇》中曾经写道:“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尽管“他人所道,我则引避”,但曹植才高八斗,其于文章,“譬人伦之有周孔,鳞羽之有龙凤”,因此他的叙述便成为一种难以撼动的范式。唐代诗人受曹植的影响,不排除在诗歌中对这一典则的普遍追摹和袭用。
唐代诗歌中的酒价问题引起了不少误读,初看是诗人的意图意义和读者的解释意义之间出现了龃龉,其实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读者以诗为史。王夫之曾幽默地讥诮这种诗史不分的情况说:“就杜陵沽处贩酒,向崔国辅卖,岂不三十倍获息钱邪?”在王夫之看来,诗歌与历史差别很大,历史要求具有实录精神,而诗歌则不然,“诗之不可以史为,若口与目之不相为代也”。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杜甫诗歌中酒价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甫在《逼侧行赠毕四曜》提到的三百钱一斗酒的说法,在后世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B.王嗣奭不认可杜甫在诗中所说的唐代那时的酒价,但他也承认,那时酒价确实比较贵。
C.宋代的刘颁和陈岩肖都认为,杜甫所说的三百钱一斗酒的说法是真实可信的。
D.杜甫诗歌中酒价的叙述似乎可以在《新唐书•食货志》中得到印证,但因年代相隔较长,也不能完全采信。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唐朝时一斗酒曾卖三百钱是可信的,不能因为有人对杜甫的叙述不以为然就否认这一点。
B.李白、王维等人对于美酒价格的叙述,深受曹植影响,是对曹植叙述范式的追摹和袭用。
C.杜甫和李白等人对于酒价的叙述差异巨大,这也可能是因为他们各自饮的酒品质不同。
D.诗歌不能等同于历史,因此把诗歌描述的内容当成是历史事实来解读是不适宜的。
【小题3】作者认为,唐代诗歌中的酒价问题引起误读的深层次原因在于读者以诗为史,它的依据是什么?请结合相关文段,简要概括。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城市化也称为城镇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城镇化过程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不同的学科从不同的角度对之有不同的解释,就目前来说,国内外学者对城市化的概念分别从人口学、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角度予以了阐述。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长期以来,我国城镇化战略实际上是将一个完整的发展过程划分成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职业转变,即离土不离乡,将人口从农业转向非农产业,实现职业的非农化;第二阶段是地域转移,即离土又离乡,将人口从农村引入城市、迁移到城镇集居起来,实现居住空间的城镇化;第三阶段是身份转换,即不仅改变了职业和居住环境,而且在户籍上也转变成了城镇户籍,实现了人口数量的城镇化;第四阶段是角色转型,使农业转移人口在社会属性各个方面真正转变为城市市民,实现农业转移人口社会角色的市民化。当前,第四个阶段的转变已经开始,但有针对性的政策制定却尚未完全启动,这就造成职业的转变、地域的转移、身份的转换并没有产生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结果,致使城镇化战略不仅效果难以充分体现,而且质量也难以提升。因此,如何进一步抓住城镇化的本质,以人的城镇化为中心,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便成为摆在我国政府与学术界面前的重大课题。
(摘编自文军《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
材料三:

中国城镇化进程一直是国家发展的重点,原应大有作为,但出人意料的是,近年出现了“逆城市化”异象。部分城市人群离开城市,流向更小的城市或者返回农村地区,“逆城市化”现象在中国东部发达地区更为明显。
有人认为,在中国城镇化发展仍处于低水平的阶段,过早出现的这类“逆城市化”现象,对今后的城镇化发展不利,对处于工业化后期以及人口红利衰减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非常不利。
城市化是所有发展中国家都要经历的一个历史阶段,由此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生活成本提高、资源压力加大等一系列问题。“逆城市化”则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城市化进程到了一定程度,城市化与“逆城市化”就会同时出现,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需求,“逆城市化”也反映了一部分人的需求。比如随着城市中产阶级的兴起,他们有更多的休闲需求,有对更好的生态环境的需求,也有逃离城市喧闹的需求等,并非只是低收入人群因为高生活成本而离开城市。
(摘编自贺军《客观看待中国的逆城市化现象》)
材料四:
在城市人口向大城市和大都市区集中的过程中,中关两国城市化在地理空间上也表现出了各自的特征。一方面,美国的大都市化对人口与经济的聚集特征明显。2004年,美国244个大都市区,占国土面积的26%,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例达83%,创造了全美就业岗位的85%和全美GDP的86%,人口、就业和经济总量之间的比例较为均衡。中国的城镇化对人口的聚集特征同样明显,省地两级城市市辖区的面积仅占国土面积的6.7%,集中的户籍人口近30%,而对经济活动的聚集程度更高。2007年,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辽中南、山东半岛和海峡西岸等6大城市连绵区,占国土面积的12. 38%,集中了全国22%的人口,GDP占全国的比重却高达50%,这既说明经济发达地区未能集中相应的城镇化人口,也说明中西部城市化地区的经济发展跟不上人口城镇化的步伐。
(摘编自罗思东《新型城镇化道路为什么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小题1】阅读材料一、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材料一对城镇化的概念作了解释,材料二分析说明了我国城镇化战略实施的现状。
B.城镇化是一个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包括人、产业结构和土地及地域空间的转变。
C.城镇化的核心应该是人的城镇化,即要更好地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
D.我国城镇化战略中第四个阶段之所以还未完成,是因为有针对性的配套政策滞后。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
A.“逆城市化”是城镇化进程中的必然趋势,因为随着城镇化发展兴起,中产阶级有逃离的需求。
B.中国近几年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具体表现为最近二十年城市人口增长率在逐年下降。
C.对比中美两国的城市化可知,美国的城市化在人口、就业和经济总量之间的比例比中国均衡。
D.中国和美国的城镇化进程都有其自身特点,但两国的城镇化对人口的聚集特征都很明显。
E. 四则材料表明,中国的城镇化发展已经进行到了关键阶段,但其推进过程并不是很顺利。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说说中国在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要着力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8年4月18日在京发布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出版研究所所长徐升国介绍,目前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目前日本人均每年阅读量为11 本左右,韩国为9 本左右,法国为8本左右,美国为7本左右”。
(摘编自2018年04月19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
同样是电子产品消费大国,韩国、日本、法国等国家的国民整体阅读量比我们高得多,在笔者看来,对于部分国民因沉迷手机电脑而减少阅读的情况,与其批评电子产品的“诱惑”,不如努力营造阅读的氛围,培养阅读的习惯,让读书也成为一件富有诱惑力的事。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地铁里随处可见捧着书籍阅读的人,日本的地铁里很流行便于阅读的口袋书。而在国内一些城市,地铁里低头划拉手机成了一种时尚,书报亭之类的城市文化却日渐式微,有谁若拿出本《人间词话》来读,竟有些格格不入的尴尬,这难道正常吗?阅读需要氛围,这个氛围的营造,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否则,长此以往,阅读将越来越难以走出“仅仅说起来重要”的泥沼。
(摘编自2018年04月23日《中国青年报》)
材料三
“真正的好书不会没有市场,没有市场就是书没有做好。”商务印书馆(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营销中心主任何光宇表示,商务印书馆把出版传世精品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注重夯实自身最擅长的领域,比如中外学术经典、传统文化典籍、语言文字类等。而随着数字阅读的兴盛,在提供优质内容方面,数字阅读出版企业也责无旁贷。掌阅创始人张凌云表示:“数字阅读企业更要坚持正版内容,坚持弘扬和传播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坚持关注青少年的成长,积极践行推广全民阅读的社会责任。”
(摘编自2018年04月23日《光明日报》)
材料四
中国青年报:农村阅读推广方面还需要哪些努力?
魏玉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农村其实是有阅读需求的,现在很多农村地区有农家书屋,但书屋管理者对阅读推广活动的理解及重视度不够,没有整体的政策安排、统一的资金保障。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有60 万家农村书屋,运营效果好的、一般的、差的分别基本占1/3”。我希望能培养农村的阅读推广队伍。
中国青年报:您认为0-8周岁这个年龄段孩子的阅读兴趣该如何培养?
魏玉山:0 -8周岁是孩子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只有在小时候养成看书的习惯,以后才会主动找书、看书。这个阶段孩子的阅读习惯的养成,受家长的影响非常大。
他们这时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与家长相处。如果家长一直看手机、玩游戏、玩电脑甚至打麻将,却让孩子看书,孩子的心理自然不会平衡。
(摘编自2018年04月24日《中国青年报》)
【小题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我国成年人图书阅读量的分析发现,和2016年相比,2017年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略有上升,而人均电子书阅读量却略有下降。
B.与2016年相比,2017年我国城镇成年居民不同媒介的阅读量均有所上升,但农村成年居民的调查结果不乐观,其中还有不升反降的情况。
C.对未成年人图书阅读量的分析发现,2017年我国未成年人各年龄段的人均图书阅读量较之2016年均有上升,14 ~ 17周岁的未成年人图书阅读量最大。
D.近两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变化不大,相对比较稳定,但与日本、韩国、法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小题2】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数字化阅读发达的今天,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在提升,而人均电子书阅读量在降低,说明传统的纸质图书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B.我国国民整体阅读量比之韩国、日本、法国等国家的国民整体阅读量低得多的主要原因,是我国部分国民长期沉迷手机电脑而减少了阅读。
C.何光宇和张凌云的话表明:无论是传统出版人还是数字出版人都应当有对本行业的社会责任和价值追求,在推动全民阅读方面作出自己的贡献。
D.书屋管理者对阅读推广活动的理解及重视度不够,没有整体的政策安排、统一的资金保障等原因,致使全国60万农村书屋运营效果差。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请概括说明应如何推动我国全民阅读朝着更快更好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