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20分)
读 荷    吴长忠
世人皆爱荷,叹其美艳,赞其高洁。常常地,细细地品味荷花,我感觉荷花——也许只有荷花,达到了美而至圣的境界。
圣和美无疑是人类所追求的价值体系中的两个核心概念。在人类感知自身及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形成了人类的意识形态。在意识形态的主要形式中,每一种形式都对应着一个核心概念,或曰核心价值。正如哲学之对应真,道德伦理学之对应善,法律之对应安,体育之对应力,圣和美则分别是宗教与艺术的核心概念。这个价值体系中的诸核心价值,在其最高境界则是相通的。其一例是高水平的体育竞赛不仅能引起人们对“更高、更快、更强”之趋于力的极限的赞叹,也能同时给人们以美的享受,即由核心价值“力”至核心价值“美”的渡溢。其另例如古希腊雕塑“断臂的维纳斯”,千百年来,面对这尊美得令人炫目的人体,没有人想过触摸或占有,她在人们的心底激起的是神圣的感觉,因为她的美而使人找到了一种近乎神圣的自信,这是由核心价值“美”至核心价值“圣”的升华。
观诸四季花卉,或暗香清芳,明媚娇艳,或姹紫嫣红,百态千姿,实乃自然造化之精华。若自然界亦有核心价值体系,我相信“花”应居于体系之高端,正如“美”居于人类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之顶层。
然因四时花卉生长特征自然品性之差异,给予欣赏主体的感觉也是不同的,更何况欣赏主体亦有千差万别,作为同一个体的欣赏者在不同时空环境下的感受也是不同的。
秋天品味菊花,我为其风节而感动,“宁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伟丈夫也。冬天品味梅花,我为其勇毅而击节。自知风寒侵凌,依然前行报春,真勇士也。春天品味牡丹,我为其气韵而赞叹。看那姚黄魏紫在春阳下绽放,在春风中摇曳,似将日月精华集于一身,纵情恣肆地展示着生命的高贵与艳丽。
此花中三品,可赞可叹。然而细品其生命过程,止于在自然形态之美艳中展示其节其气,而未入由美至圣之境界。入此境者,唯有荷花。你看她自盈盈清水中拔节而出,在纤尘不染的绿叶间绽放,在暖暖夏晖中凋谢,生来默默,归去静静,不争不嚣,无艾无怨。在转瞬间开放,为夏晨染一片亮丽;又在转瞬间逝去,为午后添一层静穆。我曾多次守候荷塘,却从未见一片荷花落下,似乎她特意选择人们不经意时归去。那不知什么时候洒落在荷叶上的花瓣,却片片鲜嫩,似从清水中绽出的新的花朵。你再看那未曾落下的残荷,却依然在惠风中、在清水上、在绿叶间摇曳着,绽放着妩媚。此时,我为荷的美艳而炫目,为荷的神圣而感动。
人生之匆匆犹荷花之来去。作为生命个体的人生是否也能像荷花一样,在归来归去间这么幽寂这么静美呢?荷花以其整个生命过程的纯美臻至“圣”的境界,似乎也以至美的一生昭示着我们,引导着我们戮力前行。
【小题1】结合语境,解释下面两句话中划线词语的含义。(5分)
(1)我感觉荷花——也许只有荷花,达到了美而至圣的境界
(2)春天品味牡丹,我为其气韵而赞叹。
【小题2】文章第2段中举了“高水平体育竞赛”和“断臂的维纳斯”的例子,它们中能否删去一个?试简要分析。 (5分)
【小题3】在第5自然段中,作者品味菊花的风节、梅花的勇毅、牡丹的气韵有何作用?(5分)
【小题4】结合全文,概括荷花“圣而美”的特点,并联系现实生活谈谈如何借鉴荷花的品性。(5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3 12:14:5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神湾“啄木鸟”
周立耘
①“当!当当!”层峦叠嶂的雪峰山深处,不时传来啄木鸟尖嘴啄病树般笃实而锐利的声音,不仅给这片寂静山林增添了几分生气,也牵动着我们的好奇之心。
②跨过神湾大桥,穿过神湾坳隧道,来到茅房溪二号大桥,凭栏远望,一群身着黄马甲的“啄木鸟”,正攀附在桥梁底部除锈刷漆,手起锤落,发出阵阵悦耳的声音。他们头上是拔地而起的群峰,脚下则是万丈深涧。我情不自禁地按下了快门。
③“啄木鸟”们来自湖南怀化工务段溆浦桥隧车间神湾工区。“悬挂”在拓溪水库岸边的神湾工区,以险峻闻名于沪昆铁路线。9月25日上午10点多,我们从长沙出发,到达神湾隧道口时,天色已晚,工长谌哲明站在门口等候我们。他说,工区一共9名职工,今天都在。
④神湾桥隧工区坐落在湖南省安化县境内雪峰山脉下,没有村庄,也没有田园,只有一座座抬头也难望到顶的古老而神秘的陡峭大山。工区的三层小楼,背靠雪峰山脉,面对拓溪水库,三面环资江水,环境安静而优美,2012 年底工区被怀化工务段评为“十大最美工区”。迎着江风,班长严鲲将一碗碗热气腾腾的饭菜端了上来:有他们去年冬天熏的“神湾腊肉”, 自己种的“神湾南瓜”……谌哲明兴冲冲招呼我们喝“神湾茅台”——他们用杨梅泡的米酒。谌哲明说:“干一天活累了,大伙晚上喝几口酒聊聊天,解闷去乏。”
⑤几年来,他们累计检查养护的线路20 000多公里,发现伤损夹板、垫板等设备配件不计其数。每天行走在两股钢轨间,弯腰巡检、看方向,低头抬头百余次。日月往复,无论刮风下雨,还是酷暑严寒,“啄木鸟”们都扎根在工区,义无反顾地坚守着安全信念,用无畏而坚实的步伐在铁路线上铿锵前行,近万余根轨枕上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⑥他们虽然长年守着铁路,看着铁轨,但要出门,却只能靠两条腿。摆在职工们脚下有两条路:一条是水路,乘船一个半小时去坪口;一条是陆路,沿着铁路步行8公里,到烟溪。他们的家属最远的在重庆,离最近的坪口镇也有几十里。所以,守望也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虽说生活很寂寞,但他们都很乐观。袁旭东2006年到的工区,家在安化县城,每次回家都要坐3个小时的船。他说:老婆嫁给我这几年,一直都没好好陪过她,特别是有了孩子以后,她又要照顾孩子,又要照顾双方父母。我没有尽到一个丈夫和父亲的责任。老婆如果不跟我一样热爱这铁路,日子就没法过下去。妻子常常发短信对他表示理解和支持。“我理解并支持你,加油!”这条短信他珍藏了很久,每当工作遇到难题,想想妻儿对自己的理解和支持,他就感到有了无尽的动力。回忆及此,这个汉子充满了坚毅的双眼中流露出了深深的愧疚。2012 年,在神湾坚守了十多年的工长谌哲明获得铁道部“火车头奖章”,他的妻子被怀化工务段评为“十大最美工嫂”。
⑦中午,谌哲明担着饭菜来到桥头。大伙围拢来,盛饭、夹菜,有说有笑地蹲在路旁吃了起来。陪在一边的怀化工务段党委副书记雷建华说,他们个个都是能工巧匠,油漆、电焊、砌筑,样样都精通。他们像啄木鸟般,坚守在这片山区,养修巡检,清除铁路隐患,守护铁路安全,用无声的旋律演奏了一曲温暖和谐的安全乐章。
⑧我再次情不自禁地按下了快门。
(选自《2012年优秀新闻》,有改动)
【小题1】下列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文章开头两段对工区环境的描写,为人物活动提供环境,说明铁路工人工作的单调寂寞,衬托他们的美好心灵。
B.第④段写班长严鲲他们吃饭的情景,说明了铁路职工生活物质条件得到充分保障,表现了他们知足常乐的良好心态。
C.本文写了两位职工的妻子对丈夫的理解和支持,正面体现了铁路职工的工作艰辛,旨在表达对职工妻子的赞美。
D.文中引用党委副书记雷建华的一番评论,既增强了新闻的真实性,又表现了铁路职工的精湛技艺和高尚情怀。
E.本文是一篇新闻通讯,采用环境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再现了铁路职工工作生活的情形,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小题2】请概括作者两次“情不自禁地按下了快门”的原因。(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试析本文标题的妙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2分)
采浆果的人
迟子建
①金井是个小农庄。一个收浆果的人来了,他的一番吆喝,让秋收的人们扔下了手中的镐、铁齿、镰刀、耙子等农具。他们纷纷回家拿起形形色色的容器,奔向森林河谷,采摘浆果,仿佛牧羊人在寻找失了群的羊。
②曹大平夫妇的心情跟阳光一样明朗,他们边采边计划卖浆果的钱的用途。这岸的果实已经采尽,他们打算渡过青鱼河,对岸有一片茂密的透着隐隐红光的山丁子树,挂在枝头的果实仍然可观。
③青鱼河河水流急,深不可测,因而很少有人在夏秋之时到对岸采浆果。一般来说,青鱼河被寒风冻僵了之后,才会有人拉着爬犁从它身上走过,去柳树丛中拾捡干枯的枝每当柴烧。
④他们决定涉水渡河,把竹篮给装满了。河水凉得他们直打寒战,随着河心的临近,水涨到他们腰际了,他们有些站不稳,但他们咬着牙,互相鼓励,坚持着。突然,曹大平的腿抽筋了,他栽歪了一下身子,水花朝他打来,他呻吟着,惊恐地看着白花花的水从脖颈下跃过。他的女人也栽歪了身子,挎着的竹篮趁机从她胳膊肘那儿溜走了。他们相互搀扶着哆哆嗉嗦地回到岸边。曹大平一回去就发高烧,大病一场。他的女人唉声叹气的,她既不能采浆果,又不能去秋收,只能守着他。
⑤这时候又有三个采浆果的人回来了,一个说撞见蛇了,一个说看见了一种从未见过的鸟,它发出的叫声像小孩子的哭声。另一个嘟囔着倒霉,眼皮被蚊子叮肿了不说,半新的裤子还被树枝划了道口子。可是当他们拿了钱后,谁也不发牢骚了,他们带着喜悦回家。
⑥金井有个头发全白的“苍苍婆”,在晚饭后摇摇晃晃地去大鲁二鲁家了。大鲁二鲁是金井人中惟一还在秋收的人。他们是一对智障的双胞胎兄妹。他们已是中年人了。满嘴酒气的苍苍婆亢奋地叫道:“大鲁二鲁,别秋收了,采浆果去吧,能拿现钱!大鲁过年时就能买新鞋穿了,二鲁也能买件花衣裳了!”大鲁说:“苍苍婆,爸妈死前告诉大鲁了,下了霜就秋收,大鲁都点了头了!”
⑦二鲁也说:“春天撒了种,秋天就得收庄稼,二鲁也记着呢!”苍苍婆说:“你们真是一对傻瓜,这天响晴响晴着呢,晚个十天八天秋收,你种到土里的东西也不能长翅膀飞了;可你要是不采浆果,就得不到现钱,等你们收完秋去采,收浆果的人早就走了,你们一分钱也挣不到!”大鲁二鲁不为所动,在他们看来,秋收才是天经地义的事。他们刨完了土豆,又砍了白菜和大头菜,把它们运回来,腌了两缸酸菜和一缸咸菜,然后把余下的菜下到窖里。之后,他们把遗落在地里的菜帮也捡起来,装进麻袋,拉回家堆在仓房旁,作为猪饲料。最后,他们踏着更浓熏的霜,去了大草句子,用绳子把猪草背回来。
⑧就在大鲁二鲁扛回猪草的那个夜晚,气温骤降,雪花就像一位端庄、美艳、率性的公主,没有跟任何人打招呼。就乘着冬天的雪橇来了。金井人没人注意到下雷了,因为雪是在夜里来的,在森林河谷中奔波了一天的采浆果的人,都沉浸在梦乡中了。
⑨雪越下越大,到了清晨,雪深近两尺。当金井的主妇们推开家门抱柴生火时,发现世界已改变了颜色。雪没有停的意思,仍然漫天飘舞着。女人们慌慌张张进屋喊起了丈夫,又吆喝起了孩子,他们纷纷奔到窗前,看着苍茫的大地,一个个目瞪口呆。
⑩金井人一年的收获,就这么掩埋在大雪之下了。人们脸上满是凄苦的表情。他们冬天吃什么?他们的牲畜和家禽吃什么?苍苍婆望着大鲁二鲁这户惟一收获了庄稼的人家。她的心中先是涌起一股苍凉,接着是羡慕,最后便是弥漫开来的温暖和欣慰。
⑧二鲁的脖颈上有一圈火红的野刺莓。金井的女孩,最喜爱穿这样的项链来戴。看来在秋收的阍隙,大鲁二鲁也采了浆果。只不过他们只采了很少的一种,并且为它们做了最美的壤嵌。
(节选自小说《采浆果的人》,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作品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当城市商人出高价收购浆果时,正忙于秋收的金井人竟扔下农具,采摘浆果去了。这一事件,可视为以商业为标志的现代文明社会对农耕文明的一种侵蚀。
B.大鲁二鲁这对有智障的双胞胎兄妹崇奉先辈的生存经验,恪守先辈的生活方式,对此,作者给予了应有的批评与否定。
C.曹大平夫妇为了眼前利益不惜冒险渡河,最终无果而返,这种结局寓示了大多数金井人的共同命运,也暗示了作品的价值取向。
D.全篇流淌着对大自然的赞美和讴歌,文字如行云流水,构思也颇有特色,悬念勾魂夺魄,情节跌宕起伏。
E.这篇小说在鲜活的生活图景的展示中蕴蓄着耐人寻味的人生意蕴,是一篇出色的充满哲理与诗意的人生寓言,引发读者对现实人生的观照和思索。
【小题2】文中⑧⑨⑩段对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3】小说中采浆果这个故事意蕴深刻,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4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荆轲一生只干了一件事,就是行刺当时秦国的最高统治者秦王嬴政。这件事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人们却一直把荆轲看作是一个英雄。
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里描写了五个刺客:曹沫、专诸、聂政、豫让和荆轲。比较一下这五个人的功绩,荆轲是刺杀最没有成效的一个:刺秦完全以失败告终,不但一无所获,而且损失惨重,除了自己被杀外,还搭上秦武阳、樊於期的性命,失去了燕国督亢地区的地图,使燕遭秦的报复。但是,荆轲却成为这五名刺客中名气最大的一个。
在《刺客列传》中,描写荆轲的文字最长,他一个人的篇幅超过了其他四个人的总和。并且司马迁在描写荆轲时,笔墨饱含感情,整个刺秦过程慷慨悲壮、惊心动魄,从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司马迁又为什么要对荆轲如此偏重呢?因为荆轲比其他四个刺客高出一筹,而那又是因为秦王比其他刺客要谋刺的对象高出一筹。况且,这个秦王后来横扫六国,统一天下,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君王。
两千年来,人们为荆轲失败扼腕叹息,纷纷分析其失败原因。有人认为是荆轲进咸阳宫失去了帮手;有人认为荆轲剑术不精,武功欠佳,没有刺杀到秦王;还有人认为荆轲有贪生心理,没有在“图穷匕见”的第一瞬间向秦王下手,他想抓活的,给自己生还的希望。说荆轲有贪生心理我不敢认同,说他想生擒秦王倒可能是事实。人们对“荆轲刺秦”一直有一个误会,以为荆轲来到咸阳宫的目的就是为了杀死秦王。其实燕太子丹派荆轲到秦国,第一目的是想效仿曹沫挟持齐桓公的事件,荆轲最好也能挟持住秦王,逼他归还侵略燕国的土地;若不行,再刺杀秦王。但最终两个目的都没达到。
世人对荆轲的失败耿耿于怀,是因为潜意识里希望他刺秦成功。然而,假如荆轲真刺死了秦王——那时候嬴政还只是一个诸侯国的国君而已,还没有变成后来的秦始皇。那么,荆轲的名声也就与《刺客列传》里其他的刺客一样了,而不会脱颖而出。所以,荆轲的英名,正在于他的“失败”。
荆轲的英名虽与成败有关,但更重要的是:荆轲敢于越过易水,渡过黄河,来到强大的秦国,进入了它的心脏地带——咸阳宫,去单挑秦王;他遇到的对手比其他所有刺客遇到的对手都要强大,但他敢于向最强者挑战;他去赴死,高歌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当那个号称十二岁就杀过人的秦武阳,一进咸阳宫就被那种威严的气势吓得大惊失色时,他能谈笑自如;当他面对高高在上被文武百官簇拥着的秦王时,他在孤独中完成了他应该做的所有动作。
荆轲在咸阳宫只战斗了几分钟,然而这几分钟却震撼了中国人几千年。
【小题1】下列不属于荆轲是“这五名刺客中名气最大的一个”原因的一项是
A.司马迁对荆轲有偏爱,描写荆轲的文字最长、最详细,篇幅超过了其他四刺客的总和,使人们能对这位刺客有更多了解。
B.司马迁在描写荆轲时,笔墨饱含感情,整个刺秦过程描写得慷慨悲壮、惊心动魄,从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C.对手的地位、分量抬高了刺客的地位与分量,荆轲刺杀的对象后来成为统一中国的第一位帝王,也加重了荆轲的名气。
D.荆轲为了让后人知道,他与其他刺客不同,他不是为了刺杀而刺杀,而是为了表现自己敢于向最强者挑战的精神。
【小题2】对“这几分钟却震撼了中国人几千年”一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荆轲在咸阳宫虽然只战斗了几分钟,但因司马迁的精彩描写而流芳千古,影响深远。
B.这场短暂战斗显示了荆轲敢于单独挑战最强者,勇于赴死的勇力、胆略与英雄气概。
C.刺秦行动虽然失败了,但荆轲表现出的英雄气概影响深远,长久地为中国人所深深敬仰。
D.荆轲在孤独中完成了他应该做的所有动作,他慷慨赴死,大义凛然,是正义的化身。
【小题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荆轲是个流传千古,名气很大的刺客。作者开篇却从他的刺杀业绩写起,指出荆轲是刺杀最没成效的一个,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
B.作者认为荆轲未在“图穷匕见”的一瞬行刺,是想劫持秦王逼其归还侵略的燕地,这是有可能的,而说荆轲有贪生心理是一种误解。
C.世人对荆轲的失败耿耿于怀,是因为潜意识里希望着荆轲刺秦成功,作者认为这种愿望可以理解,从文中看,作者也怀着同样的愿望。
D.文中写号称十二岁就杀过人的秦武阳在咸阳宫大惊失色的表现,是为了反衬荆轲的镇定勇敢,从而佐证文中的观点——荆轲虽然失败,却是一个失败的英雄。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拍卖灵魂
彭晓风
①林子宇是个资深的书画拍卖师,同时还是位造诣很深、精通鉴赏书画的名家。
②在一场为期三天的拍卖会上,林子宇受邀拍卖字画。这是一幅《暮色鹿归》图,画的是墓色笼罩的森林边缘,一只母鹿带领着两只小鹿往森林走。该画布局合理,用笔轻快明了,墨色浓淡相宜,意境温馨恬淡。尤其是对母鹿回头凝望两只小鹿时,母性流露的神态刻画得入木三分。
③按一般程序,林子宇会先介绍该画的概况,然后进行点评,接着报出起拍价。但这次林子宇只寥寥介绍了几句,然后就报了起拍价,一会儿就落槌成交了。这幅作品拍卖完后,林子宇借故走出了拍卖厅。过了一会儿,拍卖行有人解释说他身体不舒服,余下的作品由另一个拍卖师接着拍卖。
④第二天的拍卖会上,林子宇就昨天的事向大家道了歉。他说,看了那幅《暮色鹿归》图后心情非常复杂。也许是为弥补昨天的失常,今天林子宇把现场的气大搞得很活跃。在拍卖最后一幅书法作品前,林子宇卖了个关子,他讲了一个故事……
⑤一天晚上,环城高速公路上一辆小轿车把一个妇女撞伤后逃走了。当这个妇女被人发现送到医院时,已经气绝身亡。就在这天晚上,医院在清理妇女遗物时,发现她贴身衣兜里有封写给肇事司机的信。信上说她是故意寻死的,司机没有任何责任,她惟一的请求是让司机在撞了她后迅速把她送往医院,让医生在她临死前把她的两个肾取出来,以挽救她两个儿子的生命。妇女的双胞胎儿子都得了尿毒症,彻底治好必须进行肾移植。她的肾虽然可以移植,但医生说只能移植一个。可两个儿子她哪个都不想放弃,无奈之下她想到了以自己的死来挽救两个儿子的生命。但最后令妇女没想到的是,肇事司机竟然逃走了!
⑥讲完这个故事,林子宇说:“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我讲这个故事是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幅作品。”说完他挂出一幅书法作品,并说征求了拍卖行的意见,把作品的起拍价由5万元提高到 10万元。
⑦林子宇的这个举动引起了台下竞买者的不满。林子宇笑着说:“促使我提高这幅作品起拍价的是昨天那幅画,画中母鹿回首凝望时,眼中流露的母爱震撼了我。而刚才我讲的那个故事,说明母爱是最伟大、最无私的,以母爱为主题的作品理应更受尊重。”
⑧林子宇的话音刚落,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最后那幅作品以18万元的价格成交。林子宇激动地说:“明天是这次拍卖会的最后一天,经拍卖行同意,我个人有几幅字要出手,到时候还望大家捧场。”
⑨第三天,拍卖快结束时,林子宇拿出他带来的四幅字,一一挂好。台下的竞买者一看,四幅字竞然全是《游子吟》,惟一不同的是四幅分别以楷、行、隶、草等字体书写。大家都很纳闷,不知道林子宇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林子宇稳了稳情绪,然后坚定地说:“我虽然不是名家,但这几幅字是我用灵魂写的,四幅字起拍价 100万!”他的话一出口,就有竞买者站起来说:“林先生,你的字虽然不错,但目前还只是叫好不叫价,四幅字充其量也就十来万,你以为用母表作幌子,别人就会买账?”林子宇说:“你们可以指责我字写得不好,但不能亵读我对别人表达母爱的崇敬,以及我自己对母爱的表达。这四幅字虽然不值那么多钱,但我还有附加条件,今后的10年,我每年再提供10幅作品。”这的确是个诱人的条件,很快就有人举牌。把这四幅字拍卖出去后,林子宇长嘘了一下:“谢天谢地,总算把我的灵魂拍卖出去了。”
⑩见众竞买者都不解,林子宇苦笑了一下,说:“我就是昨天那个故事中的肇事司机。我之所以要拍卖这四幅字,正是为了筹集给那个妇女的两个儿子做手术的钱。”说完,林子宇向公安局方向走去。
(选自《中国微型小说名家名作百年经典》第二卷,有删改)
【小题1】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小说第①段的作用。(4分)
【小题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林子宇的形象经历了怎样的转变。(4分)
【小题3】明明是拍卖自己的作品成功,林子宇为什么说“谢天谢地,总算把我的灵魂拍卖出去了”?(4分)
【小题4】联系全文分析本文线索有何独特之处。(6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坐在垃圾堆上的男人
从前,有一位非常富有的人,名叫法尔博斯。尽管他非常富有,但他也很痛苦。 
他用尽一切办法,想抚平自己的痛苦。他去看医生,但他们全都说他气壮如牛。他去玩音乐,玩各种运动,尽情跳舞,去旅游,甚至尝试冥想,但这一切似乎全都没用,他仍然很无聊,很郁闷。 
无奈之下,他向一位智者求教。 
“你的问题,”智者说,“是因为你从未做过慈善。你完全是为自己而活——所以你会痛苦。如果你要快乐,那就开始去帮助他人吧。” 
这是他从未想到过的!他可以做慈善,然后就可以摆脱忧郁。他带着新希望离开了智者。 
但是,他发现事情并非如此简单。那些看起来贫穷的人给他的感觉是他们并不是真的贫穷。他相信,一定有很多人真的需要钱,但他们并没有表露出来。他不可能就这么把钱给每一个人,如果把钱给了那些不该给的人,那根本就不是做慈善。  
于是,他有了一个主意:他把钱给那些已经绝望了的人。他认为,这种人才真的贫穷。 
他开始到那些可以找到不幸的人的地方:医院、孤儿院、监狱、酒吧和贫民区。但他根本无法成功。 他见了有困难的人、有疾病的人、有债务的人、有对手的人,他见了无家可归的人、身无分文的人、失业的人、无助的人,但却没有见到绝望了的人。 
他感到越来越绝望了。 
有一天,当他在一条小巷中行走的时候,他听到了从垃圾场方向传过来的呻吟。他立即朝那个方向走过去。 
垃圾堆上坐着一名男子,他衣衫褴褛,浑身疖子,不停地呻吟,仿佛这就是他的工作。 
“你怎么了?”法尔博斯急切地问道。 
“哎呀,不要问了。”男子回答,他双手抱着头,来回摇晃,“我失去了一切!哦!我的钱,我的工作,我的房子,朋友,家人,所有的一切!现在我又长了这么多疖子!哎呀!” 
“告诉我,”富翁激动地问,“你还有希望吗?” 
“希望?”他回答,“你说希望是指的什么?” 
“你知道的,”富翁说,“希望事情会变好。” 
“当然!”穷人睁大眼睛看着他回答。“只要我还在大地之上,而不是大地在我之上,我都有希望。进坟场就没希望了!你在寻找无望?到坟场去吧。” 此时,法尔博斯真的是绝望了。难道他注定要痛苦一生吗?他就没有办法把钱给出去吗? 
突然,有个念头在他脑中一闪而过……他可以采纳这个人的建议!他可以到坟场,把钱放在那里。
他知道这是一种孤注一掷的做法,而且也不是真正地做慈善。但至少这是给与!而且,钱肯定不会落入不对的人手中。 
于是,当天晚上半夜,他带着一麻包钱和一把铁锹,悄悄地潜入当地一处墓地,随便挑了一座坟墓,挖了一个洞,把钱扔进去,用泥土覆盖好,然后跟进来时那样悄悄地离开。 
他一回到家,立即就感觉好受多了,仿佛一块压在他心头上的石头被取下来了。他终于开心了!
一眨眼,两年过去了,法尔博斯几乎忘记了坟场这件事。但是,造化弄人,此时,他的命运轮盘朝着厄运方向旋转了——他生意大不如前。5年后,他已近破产,迫切需要一笔现金。 
突然,他想起了那笔埋了的钱。 
这是他最后的希望了。当晚,他带着同一把铁锹和同一个麻包,再次悄悄地潜入同一处墓地,找到了他埋钱的那座坟墓,好了,再过几分钟他就可以…… 
“举起手来!”他身后一声厉喊。“举起手,别放下!警察!” 
法尔博斯的膝盖开始颤抖,他几乎被吓得摔倒。“现在慢慢转身。”又一声厉喊。 
他转过身子,看到一位警察,用一支巨大的枪对着他。“抢劫死人,哦?你真低贱!”警察说,然后给法尔博斯戴上手铐。 
他想解释,但他颤抖得很厉害,已经无法自控,只能说出“不是……但是……我只是……”几分钟后,他就被送去坐牢了。
一个星期之后,唯一能够让他感到安慰的,是数年前那位坐在垃圾上的男人所说的那句话:“只要我还在大地之上,而不是大地在我之上,我都有希望……” 
那位警官出庭作证。 
“法官大人,我是在犯罪现场抓住他的。他当时用一把铁锹在挖,在坟场中挖,想盗窃死人的财物。他甚至还带来了那个麻包,用来装金牙等财物。” 
“你有什么要为自己辩护的吗,法尔博斯先生?”法官转向他问道。 
“法官大人,事情不是这样的。你知道吗,几年前,我把一些钱埋在那里了,因为我那时在寻找没有希望的人。也就是说,我得做慈善,因为有位智者叫我那样做,所以我就去寻找这种人……”法尔博斯看着法官,想知道自己所说的是否有用。 
“好,接着说。”法官说。 
法尔博斯接着说:“嗯,我在垃圾场遇到了一位男子,他浑身长满疖子,是他让我去坟场的。于是我就去了,并把钱埋在了那里,而现在我需要把它们取回来。” 
“你相信这话吗?!”警察惊讶地叫起来。“请原谅,法官大人,这是我听到过的最疯狂最混乱的谎言!” 
“是的,我相信他的话,”法官强调说,“这个人说的是真话,把他释放了,他是无辜的。” 
“什么,法官大人?”警察说,根本无法相信自己的耳朵。 
“我说把他释放了。立即释放。” 
法尔博斯先生回到大街上之后,迷惑不解的他努力想:为什么会是这样?在他沉浸于意想不到的自由的喜悦之中时,好像有什么在他脑后不停地唠叨。那个法官,他以前见过他吗?他记得,自己应该是在哪个地方见过这副脸面……
(【美】图维亚•博尔顿《坐在垃圾上的男人》,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内容及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A.小说开头写法尔博斯富有却很痛苦,一开始就点出主人公富有却不知满足的心态,为后文他不停的寻找埋下了伏笔。
B.智者是想要让法尔博斯明白:人只为自己而活着是没有意义的,而且这样没有意义的生活正是法尔博斯痛苦的根源。
C.法尔博斯始终没有找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直到把钱埋进坟场,他才觉得真正做了慈善,这正是小说的讽刺性所在。
D.小说标题为“坐在垃圾堆上的男人”,这个男人后来成了法官,而法尔博斯却因为要找回自己的钱被他审判。
E. 作者写了法尔博斯想方设法做慈善及后来被误当小偷却又被法官释放的奇特经历,并借此表达好人终得好报的主题。
【小题2】小说的情节设置巧妙,运用了多种手法,请找出两种,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小题3】“只要我还在大地之上,而不是大地在我之上,我就有希望”,这句话既是理解人物形象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