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本着方便学员、服务学员、为学员负责的精神,本培训中心可以随到随学,学会为止,不会退款。
B.为了解用水不足的燃眉之急,水厂只好将废水回收,全市则开展一水多用和用河水代替自来水使用。
C.按意大利法律的规定,贝卢斯科尼在总理任期内不能担任俱乐部主席,否则他就有可能做有违公众利益的行为。
D.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无论幅度大小,都为减缓地球温度的不断上升和海平面的持续上涨提供了可能。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3 11:41:0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研究发现,创新型的智能共享单车在进入城市不到一年时间里,成为小汽车、公交、地铁外的第四种重要交通工具,实现了“自行车王国”的人性化复兴。智能共享单车代表着和谐的生活方式,代表着“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完美结合。不仅带回了自行车川流不息的生活气息,还促进市民积极参与城市共建,推动了城市文明、低碳、智慧、健康的发展。
共享单车出现后,小汽车占总出行量的比例由29.8%明显下降至26.6%,而自行车骑行的占比由5.5%翻了一倍至11.6%。共享单车还对节能减排做出了卓越贡献。以智能共享单车摩拜平台为例,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骑行总距离超过25亿公里,减少碳排放量54万吨,相当于多种了3000万棵树。此外,共享单车在提高出行效率,缓解城市拥堵方面也具有明显优势。以北京为例,当出行距离小于5km时,92.9%的情况下,共享单车+公共交通出行比小汽车更快。
共享单车的兴起不仅可以缓解道路拥堵,对节省城市空间,更有效地利用城市空间也多有助益。以北京为例,一辆小轿车的停车位可供约10辆共享单车停放,如有更多人选择以骑行替代开车,则共享单车可为北京节省约5个鸟巢面积的城市空间。
(摘编自《2017共享单车与城市发展白皮书》)
材料二:
从用户的出行场景来看,高达62.9%的用户使用共享单车完成地铁站/车站和目的地之间的距离。共享单车目前主要投放的地点是人口稠密的大城市,车站/地铁站和目的地之间容易形成短途出行的高频需求。49.5%的用户会在步行过程中看到单车就使用以节省出行时间,这说明随机偶遇式的用车出行场景非常多,单车提高了人们的出行效率。可见用户使用共享单车的出行率与目的地之间的距离紧密相关。“企鹅智酷”对共享单车用户的单次骑行距离的调研情况如下图:

材料三:
近日,全球智能共享单车行业首创者和领导者摩拜单车宣布新一轮融资超过6亿美金,为摩拜海外扩张的国际化路途提供了雄厚的资金支撑,争取2017年覆盖全球200个城市,摩拜的扩张速度已经成为全球成长最快的创业企业。摩拜的发展更是如虎添翼,首先在技术层面,物联网实景化和人工智能领域将有更加深入的研发,在未来,消费者会感受到全新的高科技共享单车,让骑行之旅变得更加快速、便捷、开心。科技上的实力让摩拜实现了全面领跑行业发展。
(摘编自2017年06月19日《消费日报》)
【小题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户在车站/地铁站和目的地之间使用共享单车出行的频率最高。
B.从共享单车整体用户的单次骑行距离分布来看,61.3%的用户单次骑行的距离在5千米以内。
C.从城市维度来看,南边用户单次远距离骑行的占比高于北边用户。
D.用户到达目的地之间的距离与其使用共享单车的出行率紧密相关。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共享单车虽问世时间不长,但顺应了城市发展和人们生活的需求,迅速成为当今社会重要交通工具。
B.共享单车出现后,小汽车占总出行量的比例明显下降,自行车的占比将持续成倍增长。
C.三则材料角度不同,材料一重在共享单车的价值,材料二重在用户需求,材料三重在企业发展。
D.因为随机偶遇式的用车出行场景非常多,所以49.5%的用户会在步行过程中看到单车就使用。
E. 摩拜单车之所以能全面领跑行业发展,主要是因为依靠了其雄厚的资金支撑。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共享单车在推动城市发展方面的作用。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邸”本指古代朝觐京师的官员在京的住所,早在战国时就出现了,后来作为地方高官驻京的办事机构,专为传递和沟通消息而设。汉代的郡国和唐代的藩镇,都曾在京师设“邸”,重在传达朝政消息,凡皇帝谕旨、臣僚奏议以及有关官员任免调迁等都是邸吏们所需收集抄录的内容。“邸报”最初是由朝廷内部传抄,后遂张贴于宫门,公诸传抄,故又称“宫门抄”。此外还有“辕门抄”,即明清总督或巡抚官署中发抄并分寄所属各府、州、县的文书和政治情报。清廷内阁还在北京的东华门外设有一个叫做抄写房的专门机构,负责朝政新闻的发布。报房每天派人去那里抄取当天发布的新闻,除朝廷政事、谕旨和动态的报道全部照登外,奏折因数量较多而适当选用。
明清很多知识分子都有阅读《邸报》的习惯,顾炎武说他的祖父七十几岁了,还每天牵挂着朝廷的事,不间断地阅读《邸报》,甚至抄录成帙。以文人形象风靡于晚明的袁宏道,辞官归隐后在给友人的信中说:“每日一见《邸报》,必令人愤发裂眦,时世如此,将何底止?……万一世界扰扰,山中人岂得高枕?”这些都显示,知识分子在《邸报》的阅读中,感受到朝廷乃至天下国家的具体存在,这就造成了知识分子对朝廷的认同感和参与感。
在《邸报》的传播下,《邸报》光头强别耍赖的读者共同立足在务实层面上,共同思考政府的运作——朝廷已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已成为裁断“天下”各种实际事务的权力机构。知识分子透过对这种具体事务的“参观”,进一步理解朝廷与天下的意义。这样,《邸报》就成为了知识分子与朝廷、天下,或者说是个人与社会整体之间的一个中介。明末东林党的成立与发展,就与《邸报》有著密切的关系。《明史·顾宪成传》中说,顾宪成在“讲习之余,往往讽议朝政,裁量人物”,而朝廷的官员也和他“遥相应和”。这是因为有《邸报》作为中介,他可以及时获得信息、了解朝政,并和朝廷官员互通声气,乃至于形成一股政治势力。很难想象如果没有《邸报》作为中介,这批立足于江南的知识分子,如何能够持续他们对北京事务的参与,并凝聚成一股跨地域的政治势力。可以说,明代的信息传播已经在相当程度上打破了地域和社会阶层的隔阂。
当《邸报》透过行政系统由权力中心向外扩散,以至于构成传播网络时,它也就成为一个天下人共同观看的“舞台”。在空间上各自分散的读者,透过这个共同媒介的阅读,形成了共同的观看交集。在阅读的过程中,他们可以参与共同的事件,在共同事件的参与中,他们置身在一个共同的“参观”情境中,不只是观看,也可以进一步成为参与者。在这个参观的过程中,他们在理性上逐渐对耳目所不能及的社会情况有所认知,而在感情上也开始对“事不关己”的社会事件发生兴趣,因此逐渐培养出关于社会的想象,在想象中他们的社会意识也相随成长。可以说,社会尤其是跨地域的社会,就是因为有传播媒体在中间发挥了它的价值,不断刺激一般民众对社会的想象,使得这个社会成为一个真实可感的存在。
(摘编自《明清的信息传播与公众社会》作者王鸿泰)
【小题1】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邸”作为地方高官朝觐京师的住所,在战国时就已出现,汉代以后,朝廷将“邸”设置成传递朝政信息和政治情报的办事机构。
B.“邸报”是一种专门传递朝政文书、皇帝谕旨、臣僚奏议、官员升降调迁等朝政信息的新闻文抄,由各地派驻京城的邸吏负责抄录。
C.清代的“抄写房”代表朝廷对外发布朝政新闻,其发布的内容除朝廷政事、时局动态和谕旨外,还有大量的臣僚奏折。
D.明清时期,《邸报》已经成为许多知识分子了解朝政、关心国事和参与政治的主要媒介,知识分子通过阅读《邸报光头强别耍赖》,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汉代和唐代,“邸报”的读者主要限于郡国和藩镇的高层官员,而到明清以后,《邸报》的读者范围已经扩大到了一般官员和士人。
B.以《邸报》作为媒介,明清许多知识分子理解了朝廷的权力运作,认识到朝廷在处理社会事务中的意义,从而增强了他们参与政府事务的意愿。
C.明代东林党充分利用《邸报》的信息传播功能和社会影响力,与朝廷官员互通声气,积极参与朝政,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
D.当《邸报》不再受政府权力的控制,发展成一种传播网络的时候,每个置身于该网络的人都有了进一步认识和参与社会政治的机会。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邸报》类似于今天的报纸,随着明清新闻发布和传播机构的完善,它在构建个人与社会政治关系中的作用也得到了充分的彰显。
B.顾炎武的祖父和袁弘道都是《邸报》的忠实读者,他们非常关心朝政和时局的动向,袁弘道更担心世事动乱会让他的隐居生活不得安宁。
C.《邸报》让跨地域社会中的人获得了共同面对社会事件的可能性,从而在理性和情感方面改变了他们对现实社会的认识。
D.在不断阅读《邸报》及参与社会事件的过程中,民众逐步产生了关于社会的想象,并藉此增强了个人的社会意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李白诗歌与盛唐气象
周成芳
①李白,作为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以其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狂傲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气度和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充分体现了盛唐诗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
②没有盛唐,就不会产生李白。
③天才人物左右不了时代的步伐,恰恰是随时代的推移,才不断有所谓的天才出现。我们的目标不是用主要天才人物来界定时代,而是用那一时代的实际标准来理解、正视最伟大的诗人。
④从环境、时代的背景出发,伟大的艺术家不是孤立的,而只是一个艺术家家族的杰出代表。有如百花盛开的园林中的一朵更美艳的花,一株茂盛的植物的“一根最高的枝条”,而在艺术家族背后还有更广大的群众。
⑤唐诗在开元、天宝盛世全面繁荣。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把山水田园的静谧明秀的美表现得让人心驰神往;边塞诗人高适、岑参,把边塞生活写得瑰奇壮伟、豪情慷慨;后人对此时期的唐诗有许多的评论,概括地说就是骨气端翔,兴象玲珑,无工可见,无迹可求,而含蕴深厚,韵味无穷。作为这一时期最重要的诗人李白,以其绝世才华,豪放飘逸的气质,把诗写得行云流水,而又变幻莫测,情则滚滚滔滔,美如清水芙蓉。李白的作品在形式和内容包容了那个时代所拥有的特色,又超越了那个时代,反映了那个时代昂扬的精神状态。从某种程度上讲,李白的魅力就是盛唐的魅力。
⑥自公元624年唐王朝一统中国,经过太宗、高宗、武则天、玄宗前期一百年的持续发展,唐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政治清明、经济发达、军事强大、文化繁荣的朝代。国力的强盛,政策的开明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儒、道、佛三家思想并行发展,这一切为唐人展开了一条宽阔的道路。盛唐的士子们因此对人生普遍抱有一种积极、乐观、进取的态度,集自信与狂傲于一身。在李白身上更具有理想色彩,使其成为盛唐精神的一个标志。如李白的《客中作》全诗写得豁达开朗、一泻无余,充分体现了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并从侧面反映出盛唐时期的时代气氛。
⑦唐代这样一个兴旺发达的社会,生活本身就容易激起人们的诗情,而在时代精神的影响下,这一时期的诗人又往往更多地带着一种诗意的眼光看生活,因而即使是在平常的、习见的生活中也发现了丰富多彩的美。如李白的《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子夜吴歌》为乐府旧题,是六朝时南方著名的情歌,多抒写少女对情人的思念,表达真诚缠绵的爱情。语言自然清新,明白如话,流丽婉转。唐诗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在他繁荣昌盛时期所呈现出来的生活美,也表现了这样一个时代中人们比较健康昂扬的精神状态。
⑧李白的豪放洒脱的个性魅力在当时不是孤木,不是独一无二的,只是由于他天生的气质融入这个时代更具典型性。但这不是说否认李白的天才。他是天才!艺术家需要一种必不可少的天赋,便是天大的苦功天大的耐性也补偿不了的一种天赋,否则只能成为临摹匠与工匠。正如李白所言,“天生我材必有用”,他的材便是天才诗人的灵感与想象,便是那种天生的独立个性,以及将这个性很好地融入诗歌中的天赋。当他像石子一样投入雄浑的时代之海里,便引起了巨大的波澜。
【小题1】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白天生的气质融入这个时代更具典型性,所以他是天才。
B.我们的目标不仅是用主要天才人物来界定时代,而是用那一时代的实际标准来理解、正视最伟大的诗人。
C.李白的材便是天才诗人的灵感与想象,便是那种天生的独立个性。
D.唐诗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在它繁荣昌盛时期所呈现出来的生活美。
【小题2】下列对开元、天宝盛世诗歌评价不正确的是( )
A.边塞诗人王昌龄、岑参等,把边塞生活写得瑰奇壮伟、豪情慷慨。
B.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等,把山水田园的静谧明秀的美表现得让人心驰神往。
C.后人对唐诗概括地说就是骨气端翔,兴象玲珑,无工可见,无迹可求,而含蕴深厚,韵味无穷。
D.李白的作品在形式和内容包容了那个时代所拥有的特色,又超越了那个时代,反映了那个时代昂扬的精神状态。
【小题3】下列对唐朝时代与诗人的关系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力的强盛,政策的开明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唐的士子们抱有一种积极、乐观、进取的态度。
B.李白身上自信与狂傲,使其成为盛唐精神的一个标志。
C.《客中作》的明白如话,流丽婉转,充分体现了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并从侧面反映出盛唐时期的时代气氛。
D.在唐朝时代精神的影响下,这一时期的诗人又往往更多地带着一种诗意的眼光看生活。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第86届奥斯卡:横看竖看都很完美
戴 威
一年一度的奥斯卡颁奖典礼刚刚落下帷幕,大家嚼着匹萨拿着金人心满意足,而至于奖项的分配也没有半点爆冷。《为奴十二年》凭借最佳影片、最佳女配、最佳改编剧本三项大奖笑至最后,《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的两位男星分享男主男配殊荣。当然,本届的最大赢家自然还是《地心引力》。这部时代佳作完美重现了当年《发明男孩雨果》横扫技术奖项的盛况,一连收获7座小金人!至此,这样一届横看竖看都完美到不像话的奥斯卡圆满结束。而至于为何完美,且听我细细道来。
该猜中的都猜中了
我相信,但凡是从评奖季就开始跟进的朋友,几乎都猜中了今年获奖名单的七八成。对观众来说,诸多前哨站消息让预测奥斯卡的乐趣巨幅降低,但殊不知这仅仅是表面的肤浅现象。其实这意味着奥斯卡这场巨大的公关与金钱交易秀,早在前哨战阶段各方就达成了利益的共识,最终的奥斯卡只不过是翻盖开奖的“过程”而已。我相信,随着韦恩斯坦发起的公关大潮愈演愈烈,今后的奥斯卡预测将越来越没有难度和意义。
该照顾的都照顾到了
要将这届奥斯卡带上“完美”的桂冠,我相信很多人都老大不愿意。比如说小李子又陪跑了,拉塞尔又饮恨了,U2的主题曲明明更有得奖相之类。对不起,你认为是否完美从来都不重要,就算再骂天顿地,明年你依然会乖乖地来看颁奖典礼。
“艺术源自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电影产业无疑是这句箴言最忠实的拥趸。这么多年来,对内,业界一直保持着“敬老”与“提新”的双向标准(既维持学院的庄严与专业,又激发新鲜血液的积极性);对外,则肩负着关注社会热点和指引时代精神的重任。
今年的手段显然更加高明,从《伊丽莎白女王》时代就该拿影后的凯特·布兰切特圆梦,从二十多岁打拼到四十多岁的马修·买康奈问鼎,“敬老”手法浑然天成。而面对被业界尊为“革命”的《地球引力》,学院也毫不吝啬,一如当年对待“雨果”时的豪放发出7奖,“提新”之举大气磅礴!至于社会热点,还有什么比关注同性恋与艾滋病群体更具话题?于是一部掺杂着关爱同性恋群体生存状况、艾滋病治疗争议、医疗制度改革等多重元素的《达拉斯买家俱乐部》成功上位。至于百用不爽的种族问题,台下坐的可是曼德拉之女,而最佳影片、女配和剧本的登台领奖者,可也都是纯正的黑色非裔!
学院就这样巧妙地完成了对内对外的多重任务,并照顾到商业艺术的多方平衡,既保证了奖项的公正又达成收视的诉求,难道还不完美?
该补偿的都补偿了
当然,照顾到各方所需仍不算完。
西班牙著名导演阿方索·卡隆老早就进入北美电影圈,编剧、执导、制片、剪辑样样精通,手下《人类之子》、《你妈妈也一样》之类的精华佳作不断,之前多次获得奥斯卡提名全部败北,如今被一次性补偿。斯派克·琼斯当年凭借《成为约翰·马尔科维奇》提名最佳导演,空手而回,今年一部《她》备受好评却止步于“最佳导演”的提名阶段。不过没关系,学院自会用一个最佳编剧奖给予补偿。学院越来越懂得圆滑人情。
奥斯卡看上去只是一个豪华的秀场,实际上却远非如此。它不但代表着好莱坞电影工业的最高水准,同时也掺杂着无数人博弈的智慧。第86届奥斯卡,横看竖看都很完美。
【小题1】下列对作品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这篇新闻的导语介绍了86届奥斯卡获奖的情况及背景,然后提出自己的评价“完美到不像话”,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B.新闻主体从“该猜中的都猜中了”“该照顾的都照顾了”“该补偿的都补偿了”三个方面阐述了本次奥斯卡“横看竖看都很完美”。
C.这篇新闻作品多用口语,语言轻松幽默。文章的这种语言风格与作品题材取自娱乐方面相关,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D.这篇新闻作品使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多次出现“完美”“难道不完美”等字眼,运用这种手法突出了报道的主题。
E.作者认为奥斯卡不是一个豪华的秀场,虽然掺杂着无数人博弈的智慧,但无损于它所代表的好莱坞电影工业的最高水准。
【小题2】简要分析“艺术源自于生活但高于生活”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4分)
【小题3】“该猜中的”“该照顾的”“该补偿的"都到位了,你认为本届奥斯卡完美了吗?请结合文本进行探析。(6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
人类衣食住行这类维持生存的生活方式没有太大不同,即使有不同,也没有根本的意义。比如,用筷子还是用刀叉或者直接用手抓吃饭,对于人类的命运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是主张义先利后还是义后利先,主张人是目的还是手段,把自然看作是与自己同属一个整体还是与己无关的对象,却足可影响人类甚至整个地球的命运。因此,这里不考虑作为物质现象的中国文化,而考虑这些现象中所渗透的中国的思想原则和精神原则,或者说,中国之道。
中国文化从产生的时候起,就推崇德性,倡导侍德者昌,侍利者亡,这是我们祖先的信念。我们的先人推崇的那些开天辟地的圣贤,其共同的特点就是舍己为人,克己让人,给人类造福,他们都有博大的胸怀,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牺牲自己,成全众人。被我们中国人奉为文明始祖的人,无论盘古、女娲、还是伏羲、神农、或黄帝、尧、舜,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创造文明,与民兴利,公而忘私,品德高尚。
中国文化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也有种种不足为人道的地方,但是它的文化精神就总体而言是高尚的,是不会过时的,只要人类希冀在和平与平等的世界上生活的话。中国精神或中国之道的核心可以概括为如下几项: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和而不同的共同生活原则和思想原则、义利之辨的道德理念、己立立人与己达达人的淑世情怀、四海一家与天下太平的世界愿景等。这些中国之道并非中国文化所独有,但却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和中国文化能够复兴的根据。这些理念与西方现代性的许多原则是不相容的,却是人类生存下去不可或缺的,现代中国文化要有不同于现代西方文化的感召力,只有建立在这些普适的理念基础上,而不能以已证明是有根本问题的某些西方现代性原则为基础。
当然,中国文化的复兴绝不是说只是将这些理念单纯在重申一下,而是要将它们予以现代的阐发,因为文化复兴实际是文化重建,这就需要我们不是把西方文化作为敌对的东西或对立的东西,而是要把它最为助缘。中国之道的理念若是普适的,它就能吸纳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就一定会有兼容性。重建中国文化不是恢复传统文化,而是发展中国文化。
【小题1】下列有关本文中的“中国之道”的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A.中国之道是指渗透这中国思想原则和精神原则的现象。
B.中国之道并不存在于所有中国文化现象之中。
C.中国之道的核心包括天下为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等思想。
D.中国之道建立在普适理论基础上的高尚的文化精神。
【小题2】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任何生活方式都不足以影响人类的命运,无关乎中国的思想原则和精神原则。
B.中国文化一贯推崇的德性,即时中国文化的核心,也是复兴中国文化的核心
C.只要中国文化不过时,人类就能在和平与平等的世界上生活。
D.体现中国文化精神一系列理念与西方现代性原则具有不兼容性。
【小题3】 根据文中提供的内容,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A.坚持中国之道,并能吸纳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中国文化才能够发展,复兴。
B.西方文化中也可能包含中国之道的某些内容。
C.西方现代性原则不具备有利于人类生存下去的普遍意义。
D.现代中国文化要具备不同于现代西方文化的感召力,就必须重建中国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