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风雨中的万寿菊
⑴午后的天灰蒙蒙的,没有风。乌云压得很低,似乎要下雨。就像一个人想打喷嚏,可是又打不出来,憋得很难受。
⑵多尔先生情绪很低落,他最烦在这样的天气出差。由于生计的关系,他要转车到休斯敦。离开车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他站在前广场上漫步,借以打发时间。
⑶“太太,行行好。”声音吸引了他的注意力。寻声望去,他看见前面不远处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伸出鹰爪似的小黑手,尾随一位贵妇人。那个妇女牵着一条毛色纯正发亮的小狗急匆匆地赶路,生怕小黑手弄脏了她的衣服。
⑷“可怜可怜,我三天没吃东西了,给一美元也行。”
⑸考虑到甩不掉这个乞丐,妇女转回身,怒喝一声:“滚!这么点小孩就会做生意!”小乞丐站住脚,满脸失望。
⑹真是缺一行不成世界啊,多尔先生想。听说专门有一种人靠乞讨为生,甚至还有发大财的呢。还有一些大人专门指使一帮孩子乞讨,利用人们的同情心,说不定这些大人就在附近观察呢,说不定这些人就是孩子的父母,如果孩子完不成定额,回去就要挨处罚。不管怎么说,孩子也怪可怜的,这个年龄本该上学的。这个孩子跟自己的孩子年龄相仿,可是……这个孩子的父母太狠心了,无论如何应该送他上学,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⑺多尔先生正思虑着,小乞丐走到他面前,摊着小脏手:“先生,可怜可怜吧,我三天没吃东西了。给一美元也行。”不管这乞丐是生活所迫,还是欺骗,多尔先生心中一阵难过,他掏出1 美元硬币,递到他手里。
⑻“谢谢您,祝您好运!”小男孩黄色的头发连成了一个板块,全身上下只有牙齿和眼球是白的,估计他自己都忘记上次洗澡的时间了。
⑼树上的蝉在呜叫,空气又闷又热,像巨大的蒸笼-。多尔先生不愿意过早去候车室,就信步走进一家鲜花店。他几次在这里买礼物送给朋友。
⑽“你要点什么?”卖花小姐训练有素,礼貌又有分寸。
⑾这时,从外面走进一个人,多尔先生瞥见那个人正是刚才那个小乞丐。小乞丐很认真的逐个端详柜台里的鲜花。
⑿“你要些什么?”小姐这么问,因为她从来没想过小乞丐会买花。
⒀“一束万寿菊。”小乞丐竟然开口了。
⒁“要我们送给什么人吗?”
⒂“不用,你可以写上‘送给最亲爱的人’,下面再写上‘祝妈妈生日快乐’!”
⒃“一共是20美元。”小姐一边写一边说。
⒄小乞丐从口袋里哗啦啦的模出一大把硬币,倒在柜台上,每一枚硬币都磨得亮晶晶的,那里面可能就有多尔先生给他的。他数出20美元,然后虔诚的接过下面有纸牌的花,转身离去。
⒅这个小男孩挺有趣的,这是多尔先生没想到的。
⒆火车终于驶出站台,多尔先生望着窗外,外面下雨了,路上没有行人,只剩下各式车辆。突然,他发现了风雨中那个小男孩。只见他手捧鲜花,一步一步缓缓地艰难前行,瘦小的身躯更显单薄。多尔看到他的前方是一片公墓,他手中的万寿菊迎着风雨怒放着。
⒇火车撞击铁轨越来越快,多尔先生也感到胸膛一次又一次的强烈冲击。他的眼前模糊了。
【小题1】文章在描写小乞丐选择鲜花的时候用了“认真“逐个”“端详”等词语。结合上下文理解,小乞丐为什么如此慎重?(4分)
答:    
  
  
【小题2】如果把“风雨中的万寿菊”这一标题改为“心中有爱的小乞丐”,好不好?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    
  
  
【小题3】本文有多处景物描写,请结合两例分析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5分)
答: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3 11:51:2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题
戏曲的现代化不能割裂与传统的关系
从传统戏曲的发展历程来看,一部戏曲史实际上就是传统戏曲如何改变和超越自己、努力适应人们的审美趣味和欣赏方式的变化的历史,一部改革发展和不断地新陈代谢的历史。它始终反映着时代的价值观念、审美选择和人们的表达方式。从院本到杂剧,从南戏到传奇,从谭鑫培到梅兰芳,勾勒出传统戏曲紧跟时代的轨迹,这正是它能够实现现代转型的一个根本原因。
无疑,戏曲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难度和复杂性是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所不曾有的。当今社会生活中,人们的思维与欣赏方式、价值观与表达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导致现代生活的内容、欣赏接受方式和传统戏曲的表现形式产生了更大的矛盾。如何解决这种矛盾,如何实现这种跨越,传统戏曲已经作出了自己的求变的姿态。虽然梅兰芳最终放弃了时装戏,样板戏也因其过于政治意识形态化而饱受非议,现代戏又大量失去了传统戏曲本质因素而不尽人意。但是我们看到,戏曲在由传统向现代的发展、跨越中已经走出了第一步。
这个进程最早应该是从五四时期的戏曲改良运动开始的。1905年,陈独秀发表了《论戏曲》,基本上代表了当时许多学者关于戏曲的主要观点,即从内容到形式对戏曲进行改造,试图让戏曲成为社会改良的工具。这本身就脱离了戏曲作为传统艺术的内涵。因此,他们用这种“工具论”的标准改良传统戏曲,结果发现戏曲与传统文化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根本达不到他们所预期的改良社会的宣传效果,于是,他们转而要求戏曲背离传统,向西方话剧学习和靠拢,甚至有的学者干脆主张完全废除传统戏曲,而将西方戏剧移植过来,创造一种新的戏剧,完成中国戏剧的现代化。张庚先生在评价这段历史时说:“‘五四’并没有创造出自己民族的新文化,因而也没有创造出新戏剧来。”究其原因,他认为:“没有任何文化可以不接受遗产而能发荣滋长成为一种高级的结晶,戏剧也不例外。”正是从这一点上来说,割裂了传统与戏曲的关系,戏曲的现代化只能是一句空话。
(节选自《中国戏曲的现代转型与本质回归》,有删改)
【小题1】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传统戏曲之所以能获得发展,是它始终反映着时代的价值观念、审美选择和人们的表达方式。
B.当今社会中,由于人们的思维与欣赏方式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增加了戏曲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难度和复杂性。
C.梅兰芳文革时期编演的样板戏,由于不顾观众的需求,没有表现出戏曲由传统向现代的发展、跨越而饱受非议。
D.张庚先生认为“五四”并没有创造出新戏剧。究其原因,是没有接受传统文化遗产的滋养,导致戏曲变革的失败。
【小题2】对传统戏曲能够实现现代转型的原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传统戏曲在发展中能够紧跟时代的轨迹。
B.传统戏曲在发展中能够不断改变和超越自己。
C.努力适应人们的审美趣味和欣赏方式的变化。
D.传统戏曲能够和现代戏曲无缝对接巧妙融合。
【小题3】对“五四”戏曲的变革“割裂了传统与戏曲的关系”的具体表现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要求戏曲背离传统甚至主张直接移植西方戏剧。
B.认为只有西方戏剧才能完全拯救中国传统戏曲。
C.戏曲变革贵在形式的改变,内容是可以传承的。
D.中国传统戏曲的内容基本上是于传统文化。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
早在夏商周时期,古代先贤就通过制礼作乐,形成了一套颇为完善的礼乐制度,并推广为道德伦理上的礼乐教化,用以维护社会秩序上的人伦和谐。
中国古代的“礼”和“乐”起源于远古的原始崇拜。《礼记》曰:“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抔饮,蒉桴而土鼓。”其贡献礼品、击土鼓而作乐,便是最早的礼乐仪式。到了传说中的五帝时期,虽然帝王的领袖地位和递相禅让产生了“礼”的意识,但是礼的制度还未产生。到了夏朝,由于“天下为家,各亲其亲”,于是“礼义以为纪”,礼仪制度才逐渐建立起来。但夏礼因文字记载和考古材料的缺乏,已难知其详。商礼由于殷墟考古的大量发现,以及《史记》有较多的记载,则已彰彰可考。到了周代,礼制集前代之大成,逐渐完备和成熟起来,因为这时不仅形成了系统的礼乐制度,而且赋予了礼乐以丰富的人文内涵。“乐”在周之前也已有不少歌舞产生。到了周代,“乐”的内容不断丰富,形成了相应制度,设置了专门的机构来规范和管理乐舞。
在礼乐文明形成的过程中,周公是一个重要的人物。他制礼作乐,不仅将远古至殷商的礼乐加以改造和发展,形成系统化的典章制度和行为规范,而且注入“德”的因素,使其具有道德伦理的深刻内涵。孔子是发展中国古代礼乐文明的另一个重要人物。他继承、推广和宣扬礼乐文明,整理、传播了记载古代礼乐文明的儒家经典“六经”,并且,他以礼乐为解说对象,着力彰显礼乐文明的精义,强调礼乐文明的人伦教化和治世功能。
“礼”是人性的基础。《礼记》曰:“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礼”是人类文明社会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是区别人与动物、文明与野蛮的标准。礼使人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懂得尊敬和谦让;使人区别事物或行为的是非,懂得什么是该做和不该做的。“礼”也是一种道德规范,引导人们向善和自律。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因此,礼乐文明更强调通过礼教,使社会规则内化为人的内心尺度,通过让他们知礼、守礼,达到社会和谐的境界。
“乐”的社会作用重在和谐精神。《礼记》曰:“故乐者,审一以定和,以和合父子君臣、附亲万民也。是先王立乐之方也。”“乐”是协调世间万物的纲纪,它的作用是使人们各安其位,和谐相处。“乐”也有陶冶情操,移风易俗的功用。《孝经》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因此,孔子要求人们要听雅乐,远淫音。
“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秩序也。”秩序与和谐是礼乐文明的主旨。“乐者为同,礼者为异。”是说乐的作用在于协调上下,礼的作用在于区别次序。然而,礼和乐虽有形式、功用上的不同,但却是相辅相成的。在远古传统中,礼即人文,是涵盖一切,包括乐在内的。到了周代,礼、乐虽各有制度,但是乐毕竟仍是礼制的一个方面,乐的“和”也是为实现礼而辅助、服从于礼的。乐之“和”能够弥合礼之“分”所造成的心理差距。孔子等儒家常将“礼”“乐”相提并论,就是因二者之结合,能起到平衡与调和的作用。
先秦礼乐文明经历代沿革,具体内容有变而主旨不变。摒弃旧礼中的贵贱之分,汲取礼乐文明的秩序、和谐理念,对于中国,对于世界,都具有现实意义。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注:燔黍捭豚:指上古烹饪用具出现前对食物的简单加工情况。捭,撕裂。)
【小题1】下列有关“礼乐文明”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代先贤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上的人伦和谐制礼作乐,逐步形成了一套礼乐制度,并推广为道德伦理上的礼乐教化。
B.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是在周代完备、成熟起来的,原因是当时就产生了大量的礼乐歌舞形式。
C.周公是礼乐文明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人物,他继承了从远古至殷商的礼乐形式,并注入了“德”的因素,使其有较大的发展。
D.先秦的礼乐文明经过历代的继承发扬和变革发展,其内容不断丰富,主旨却不变。
【小题2】下列对于“礼”与“乐”的相关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礼”是人性的基础,能够引导人们向善和自律;“乐”是协调世间万物的纲纪,能陶冶人们的情操。
B.“礼”的作用在于使人们各安其位,和谐相处;“乐”的作用在于使人明确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关系。
C.远古时期,“礼”“乐”并存,涵盖一切;周代以后,“乐”成为礼制的一个重要方面。
D.由于“礼”“乐”的结合,能够起到平衡与调和的作用,所以诸子百家常常将其相提并论。
【小题3】下列有关“礼”的发展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我国的“礼”源远流长,早在远古时期就已经有最早的礼乐仪式。
B.五帝时期产生了“礼”的意识,但是礼的制度还未产生。
C.周代的礼制集前代之大成,中国古代的礼文明是在周代完备和成熟起来的。
D.后世许多文字材料都记载着夏朝时期的礼仪,礼仪制度在那时已经建立起来。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9分,每小题3分)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素有“金牌火箭”美誉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托举着我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在四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18时29分,星箭分离,“嫦娥”一号卫星正常进入初始地球轨道。此后,“嫦娥”一号卫星开始消除初始偏差,建立巡航姿态。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随后宣布:“嫦娥”一号发射圆满成功。
在未来两周内,卫星将经过4次变轨,2到3次中途修正和3次近月制动,最终建立起距月球200公里的环月轨道,对月球开展科学探测。在这个轨道上,“嫦娥”一号将飞行1年时间,完成其探月使命。
迄今为止,我国研制发射的各类卫星均是在地球引力的范围内运行。而“嫦娥”一号卫星是我国第一次研制脱离地球引力场的空间飞行器。“嫦娥”一号卫星的研制有许多关键技术需要攻克。
轨道设计是绕月探测卫星成败的关键。分析求解地球至月球转移轨道,建立中途修正的数学模型、方法和编制软件,利用调相轨道扩大发射窗口,环月轨道的超长期性状研究,月球卫星轨道捕获、调整以及长期运行过程中轨道调整的控制策略和具体方法,月球卫星轨道的测轨预报的精确度分析、月球卫星轨道优化设计等都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为保证有效载荷的正常工作,对卫星的姿态控制精度有较高的要求。而月球表面不像地球有比较稳定的红外辐射场,因此,对月姿态确定不能采用红外敏感器,必须采用其他手段,如紫外敏感器或星敏感器加外推算法。
月球探测卫星距离地球遥远,测控通信的自由空间损耗高于中低轨道卫星和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同时由于我国测控网网站的分布有限,因此,卫星在很多时间内处于不可见的区域。
如何提高卫星上天的发射增益,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测控和科学数据的传输,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日——地——月三者相互关系和环月轨道决定了一年中卫星与太阳的相对位置变化很大,同时月球反照、红外辐射随时间的变化也较大。因此,卫星的外热流环境复杂多变。这给热控和电源系统的设计带来了新的问题。由于“嫦娥”一号卫星复杂的飞行阶段和飞行姿态,以及月球表面特殊的温度分布,卫星表面的外热流非常复杂、变化剧烈,给整星的热控设计带来很大困难。
能否突破这些关键技术,既决定了“嫦娥”一号卫星能否完成月球探测任务,也决定了“嫦娥工程”的成败。
近期中国的月球探测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即探月三步走。第一步是环月探测。研制和发射中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对月球进行全球性、整体性与综合性探测。第二步是月面软着陆器探测与月球车月面巡视勘察,2012年左右发射月球软着陆器。试验月球软着陆和月球车技术。第三步是月面自动采样返回。2017年前后发射小型采样返回舱,采集关键性月球样品返回地球,进行系统深入研究。
【小题1】下列关于“嫦娥”一号卫星的相关信息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嫦娥”一号升空后将经过4次变轨, 2到3次中途修正和3次近月制动,最终建立起距月球200公里的飞行轨道。
B.“嫦娥”一号卫星正常进入初始地球轨道后开始消除偏差,建立巡航姿态。
C.在距月球200公里的环月轨道上,“嫦娥”一号将飞行一年时间完成其探月使命。
D.“嫦娥”一号在太空中很多时间内处于不可见区域,原因仅是我国测控网网站分布有限。
【小题2】关于“嫦娥”一号卫星研制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月球表面不像地球有比较稳定的红外辐射场,所以对月姿态确定可采用紫外敏感器或星敏感器加外推算法。
B.“嫦娥”一号卫星和中低轨道卫星相比,前者的测控通信的自由空间损耗高于后者。
C.“嫦娥”一号的热控设计之所以困难,主要是因为“嫦娥”一号卫星复杂的飞行阶段和飞行姿态以及特殊的月球温度,卫星表面的外热流非常复杂,变化剧烈。
D.“嫦娥”一号卫星研制中需要攻克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轨道设计、对月姿态确定技术、测控和数据传输、星上热控和电源系统的设计。
【小题3】下列内容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嫦娥”一号卫星的发射改写了我国研制发射的各类卫星均是在地球引力的范围内运行的历史。
B.“嫦娥”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意味着我国探月计划三步走的第一步已获得圆满成功。
C.解决建立中途修正的数学模型、方法和编制软件的问题是绕月轨道设计的关键环节之一。
D.近期中国探月三步走的计划若能顺利完成,中国就将实施载人登月计划。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淘宝商城:进化之痛
吴凡
10月10日,淘宝商场发布《淘宝商城商家招商续签及规则调整公告》(以下简称“淘宝商城新规”),根据这份新规,入驻淘宝商城的进场门槛被大幅提高了至少5倍。商家进驻淘宝商城将根据所经营或者代理的品牌缴纳违约保证金,保证金分为5万、10万和15万三个档次。商家一旦有达到一定程度的违约行为,将扣除至少1万元的保证金。消费者一旦买到假货将获得“假一赔五”的赔偿,同时其他商家违规行为对消费者的补偿幅度也将大大增加。而原有商家需缴纳的每年6000元技术服务年费,也提高至3万元和6万元两个档次。
新政引发大量中小卖家的不满。从10月11日21点左右开始,不满新规的中小卖家组织起了数千人的队伍,以“拍商品、给差评、拒付款”的方式对一些大卖家进行攻击,致使不少网店被迫下架全部商品。
这场风波,被认为是“淘宝商城成立以来最大的危机”。
17日下午,在阿里巴巴集团所在地杭州,淘宝商城召开发布会,公布了几项对于“淘宝商城新规”的调整。根据这份调整方案,对新规发布后入驻的淘宝商城卖家,新的年费标准仍将从2012年1月1日执行,而新规发布前已经入驻的卖家则保留原来的年费缴纳标准至2012年9月30日,费用按月份折算,明年10月新规执行后,年费金额和返还条件也按月份折算。
另外,淘宝商城商家可以在2012年年内按照新规的一半缴纳保证金。保证金的另一半,阿里巴巴集团将拿出10亿元,以消费者保证基金的形式,由浙江省工商局监管,由中国银行进行资金管理。阿里巴巴集团还将出资5亿元作为现金担保,为符合条件的小商家向银行和第三方金融机构的贷款提供担保支持。在市场推广和技术服务平台的改善方面,阿里巴巴集团将在原有预算的基础上增加3亿元投入,加大对商城商户的支持。
在17日的发布会上,淘宝商城总裁张勇表示,淘宝商城的定位就是网络版的“北京王府井,纽约的第五大道,香港海港城”,“这个定位一直没有改变过”。和一直打免费牌的淘宝网不同,淘宝商城自2008年4月10日建立以来就是收费的。
按照淘宝商城的定位,消费者在商城购物,就像在现实中的商场购物一样,淘宝商城的各间店铺,就等于现实中的商场里的一个个柜台。淘宝商城向卖家收取的年费和保证金,则有类似场租和押金的意味。
而对于此次攻击事件的发生,张勇认为,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一些不明真相的商家混淆了淘宝网和淘宝商城的概念。“淘宝网依然是零门槛的创业平台,在发展过程中,成规模、有品牌意识并具有相当经营实力的企业会自然而然地聚集到淘宝商城平台上,而淘宝集市的定位则始终未改,即免费的创业者乐园——在较低门槛下,为众多愿意从事网上经营的个人提供运营场所。”张勇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无论淘宝网还是淘宝商城,都是搭建了一个平台,只不过它们的定位,一个类似跳蚤市场,一个类似大型商场。定位上的不同,能够使它们引导商家按照自己的需求选择进行经营活动的平台。
中国的电子商务面临产业升级,电子商务要持续良性发展,需要加速商家们的分层次进化,将大小卖家逐渐分开,正如现实中的地摊、商店和卖场,不同的形态对应不同的需求。而电子商务平台在适度提升门槛的同时,更应该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
淘宝商城已经公布了新规的调整方案,但在提高门槛这一大的原则上并没有改变。眼见“攻击”这样的极端手段也并未迫使淘宝商城退让,一些中小卖家已经开始寻找退路。
从C2C升级成B2C店铺,商家从淘宝获得的,是在搜索中优先的地位,更多的流量,以及借由商城性质的信誉带来的更高的转化率。这些也正是一些中小卖家宁愿缴纳更高的费用而入驻商城的重要原因。
在正常秩序下,市场对企业的约束,是消费者用脚来投票,而不是人们的道德评判。如果不认可收费标准,退出淘宝商城是最好的做法。而集合在一起攻击其他排名靠前的网店,受损失最大的首先是大网商。被攻击的大网商“韩都衣舍”CEO赵迎光表示,“我们作为普通的商家,何罪之有?凭什么要砸掉我们1000多人的饭碗?你们要吃饭,我们也要生存!”他认为这样的恶意购买是网络暴民的不理性行为,“韩都衣舍决不向网络暴力低头”。该公司市场部工作人员披露,自遭到攻击以来,该网店损失高达日销售量的30%,潜在的伤害仍在继续。
但也有很多业内人士对中小网商持同情态度。比如“经常玩游戏”CEO李学凌就认为,“淘宝发起抗议的人,本质是弱势群体。他们没有公关费,请不要把他们归类成为网络暴民”。
不管道德的天平倾向何方,淘宝商城内讧对于其他电子商务平台来说却是个机会。日前刚上线的腾讯QQ商城便趁机拉拢中小卖家,宣称QQ商城“从今年底到明年3月的促销旺季期间,都不会收费”。
这一次,马云还会赢吗?
(节选自《中国新闻周刊》)
【小题1】根据本文内容,请概括并归纳淘宝商城和淘宝网的区别。(4分)
【小题2】如何理解文中“市场对企业的约束,是消费者用脚来投票”这句话。(5分)
【小题3】这一次淘宝危机对于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观点,并给出理由。(6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4—26题。

蝉与蚁

施蛰存

拉封丹以蝉与蚁为寓言,说蝉终日咏歌,不知储蓄粮食,遂至身先蒲柳而亡,蚁则孜孜矻矻,有春耕夏耨,秋收冬藏的能耐,卒岁无虞,避寒有术。终论是把人教训一顿,应学学蚂蚁的勤劳,而不可与蝉的耽于逸乐。

小时读了这则寓言,就对蚂蚁的辛劳起了尊敬之心,对于只顾享乐的鸣蝉,认为它们是自作孽,是不值得可怜的。今天走过一株大柳树下,恰好有鸣蝉在柳叶间聒噪。夕阳红红地照耀在西天,阵阵微风吹拂,也不觉得燠热,何况我只穿上了短裤,还有手中的大葵扇。渐渐地我非但不再觉得它们烦乱,甚至竟听出一些意思来。

倘若蝉不唱歌,它是否能活到蚂蚁那样的寿命?反过来说,若蚂蚁效蝉的懒惰,是否会和蝉同死生?从这两种昆虫的生命来说,他们并不觉得谁比谁活多了几年,“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彼此都过了一生。

不会歌唱的蝉不见得能活过严冬;懒惰蚂蚁的寿命也不见得比勤劳的同伴短。然则蚂蚁储藏粮食,未必就是美德,而蝉的高歌,也就不是甚么罪过了。更进一步言,蝉但求吃饱喝饱,便在酷热的阳光下努力讴歌,虽然我们不懂它在唱甚么,但无论是吟风弄月,或是悲天悯人,它多少已唱了出来,令它一生除了吃喝外,还有一点旁的意义。蚂蚁呢?吃饱了,喝饱了,还得忙着。孜孜功利,为的就是延续生命,而它的生命实质并未延长,它所储藏的粮食,也许自己也吃不完,徒然留下一副守财奴相,生命对它们来说还有甚么意义?

今人终日辛劳,营营役役,只知歌颂辛勤的蚂蚁,却不识欣赏锐情歌唱,享乐人生的鸣蝉。自诩聪明的人类,不忒笨了点罢!

注:施蛰存(1905年12月3日—_2003年11月19日)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翻译家、学者,华东师范大学中 文系教授。本文选白《施蛰存散文选集》,有删改。
【小题1】试分析“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在文中的含义。
【小题2】文中第二节说“甚至竟听出一些意思来”,作者“听”出了哪些“意思”?
【小题3】文中第四节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评论家说:“拉封丹和施蛰存对蝉和蚁的态度表面上是矛盾的,实质上是—致的。”如何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