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水性江南 王本道
江南是烟柳繁华之地、温柔富贵之乡。江南出芳草鲜花,出才子佳人,出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但江南又是英雄辈出的地方。古往今来,这里孕育过诸多骁勇的斗士,许多彪炳史册的著名战役所在地也是江南。那么,是什么力量使两种悬殊的气质能够天衣无缝地契合一地,且生生不息、历千年而不朽呢?
一次重读《老子》,书中的一句名言让我顿开茅塞。“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老子的话,一语道破了水的柔弱秀美与坚韧顽强的两重性。江南是水乡,千百年来,是水,滋养着江南的风物、江南的人,孕育了江南独特的文化属性。    
江南的水,如轻纱薄雾,随风起舞,变幻无穷,滋润得江南的景物风姿绰约、江南的人风情万种。宋祖英的一曲《又唱江南》,浓缩了一年四季江南的秀美景色:“二月你看江南的花,花如野火遍地燃;清明你看江南的雨,细雨裹着万重山……”江南的人也一如江南的风物,温婉细腻,柔肠百转。“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那无边的波光水影之中,充溢着无边的风月。秦淮河上的桃花渡,莫愁湖畔的莫愁女,瓜洲古渡的杜十娘,西泠桥畔的苏小小,还有惠山的明月、西湖的断桥、绍兴的沈园……深受上天厚爱的才子佳人,在江南大地上留下了诸多生命的足迹和美丽的传说。就连江南人讲话也是吴侬软语,情真意切,唱起来就更让人心旌摇动。我十分喜欢的苏州评弹,唱词娓娓如述,琵琶弦乐清丽委婉,典型的水乡音乐优美儒雅,婉转沉静,就像曲水清流,清澈纯净又韵味悠长,就连草木也会为之摇曳。    
江南的水也时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之势。这坚韧与顽强的性情,也涵养了江南的风物和江南的人那种英豪之气。江南大地布满了崇山峻岭,其中许多气势恢弘。杭州栖霞岭上的剑门,绍兴的会稽山,常熟的虞山,都雄伟挺拔,气宇轩昂,占尽风云。那山间的瀑布、涧水,山下的清流,是养育大山的支支血脉。江南的人,也因为有了“水性”,才有了那种独特的剑气。卧薪尝胆的勾践、竭忠尽智的岳飞、与扬州共存亡的史可法……众多仁人志士用生命与鲜血谱写了一首首壮怀激烈的诗篇。“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些诗句至今读来,仍洋溢着当年的铁骨雄风。还有,活跃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文坛的鲁迅,更是把文人的凌厉剑气推向了极致。就连文雅隽秀的女子,在江南“水性”的润泽下,也尽显侠骨柔情,高风亮节。清末的秋瑾就是最优秀的代表。    
说到江南的“水性”,还应该涵盖她的秀慧与智巧。江南的水是很有灵气的,正是这灵秀之水,涵养了江南人的那种聪颖与睿智。远的不说,就说中国科学院院士,江苏籍的人就占了半数,近当代全国琴棋书画的大师,也大多出自江南。    
江南的水哺育了如水的江南。江南,一曲永远唱不完的歌,让人细细地品味着她的如诗如画和似水流年……
【小题1】从全文看,江南的“水性”有哪些?它和江南有怎样的关系?(4分)
【小题2】作者列举杜十娘和岳飞的事例,其作用有何异同?(5分)
【小题3】“江南,一曲永远唱不完的歌,让人细细地品味着她的如诗如画和似水流年……”结尾这句话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在全文结构上有什么作用?(6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3 12:27:4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天使在哭泣
2004年9月1日清晨,13岁的少年苏斯兰•比加耶夫和八年级的同学一起,排着队在校园里参加开学典礼。他突然觉得口渴,便跑到喷泉边去喝水。突然他看到一辆卡车冲进了校园。车上迅速跳下几个荷枪实弹的人。一个人拿着一把自动步枪向天开火。比加耶夫立刻意识到,闯进校园来的是恐怖分子。他和另外两个同学赶紧逃离了。
“我真感谢上帝让我口渴,因为这挽救了我的生命。”比加耶夫说。然而,大多数孩子没有他那么幸运,9月1日到9月3日,震惊世界的俄罗斯人质危机持续了52个小时,武装分子占领了俄罗斯北奥塞梯共和国别斯兰市第一中学,上千名刚参加完开学典礼的学生、家长和教师被赶进体育馆成为人质。他们在两昼夜多的时间里经历了难以忍受的恐惧、饥饿干渴,一部分人幸运地活了下来,但最终有335人倒在血泊中长眠不醒,其中半数是孩子。
当恐怖分子持枪闯入校园,将众多儿童赶往学校体育馆时,一位名叫艾尔扎•维克多罗夫娃的女教师向恐怖分子抗议,要求让最小的孩子安全离去。一名绑匪专心地听完了她的要求,然后问道:“你讲完了吗?”维克多罗夫娃点了点头,那名绑匪立即举起枪将她射杀,她立刻倒在血泊中。
关押了一千多名人质的体育馆内,恐怖分子在一人高的地方沿墙吊起了炸弹,一侧墙上有4个,另一侧墙上有11个。他们威胁说,只要谁乱动,整个房子都会爆炸,这些炸弹足以让整个体育馆飞上天空。
13岁的萨沙是个纤瘦的男孩。在爆炸发生后,武装分子开始往挤得水泄不通的大厅里投掷手榴弹。萨沙意识到不能坐以待毙,第一个从窗口跳出。在他的带动下,近百名学生也跟着跳出了体育馆。萨沙对学校周围的地形了如指掌。在他的带领下,孩子们没有在大路上乱跑,而是冲入了校旁一家酒吧的后院。
这时,恐怖分子从墙洞中开始向四周的街道扫射。因为萨沙的逃脱路线选择正确,从而避免了更多的伤亡。但他自己背部被严重烧伤,当记者试图采访这名小英雄时,他已被送进医院救治。在逃生的过程中,许多孩子是相互搀扶着跑的,有的大孩子甚至抱着更小的孩子穿梭在枪林弹雨中。
劫后的体育馆已成为恐怖的地狱,屋角的篮球架被烧得乌黑,地上到处都是玻璃碴、弹片和木屑,墙上布满了弹孔。屋顶被炸开一个大洞,透过这个大洞,别斯兰的天空蓝得令人窒息。在士兵排除所有的爆炸物后,工人们开始清理废墟,用推土机将残垣断壁推倒。而别斯兰居民有着一个共同的想法:把整座学校铲平!
然而,人们心中的创痛何时才能抚平?
7岁的扎姆巴拉特9月1日刚上一年级,一切都是那么新鲜。噩梦般的遭遇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深的创伤。当妈妈问他:“你还要买玩具枪吗?”扎姆巴拉特说:“不买了!”
9月15日,在人质悲剧发生两周后,别斯兰市的孩子们在武装人员的保护下重新开始学校生活。在别斯兰第六中学,当一名孩子由于迟到而遭到校长训斥的时候,他立即举起双手,摆出了投降的姿势。
别斯兰第一中学的学生们那一天并没有返回学校。目前,仍有不少学生因在事件中受到严重惊吓,无法在短期内恢复健康,还上不了课。据当地教育部门官员称,他们会组织高年级的学生一起讨论这起悲剧事件,让他们发表对未来的看法。别斯兰第六中学的一位教师说:“我们必须让孩子们知道别斯兰的生活还需要继续。”
生活还要继续,反恐正在进行。在21世纪,反对恐怖主义已经成为全球共同面对的重大问题。正如奠斯科市长卢日科夫所说:“当年法西斯没有令俄罗斯屈服,今天我们也绝对不会向恐怖主义低头!”我们相信,当天使的哭泣声远去,别斯兰还会充满生机,和平之花将再次绽放。
在劫后别斯兰第一中学的断壁残垣上,贴着一首父亲写给他遇害女儿的诗。让我们以这首诗作为本文的结语,也以此缅怀不幸殉难的人们:
你,正值豆蔻年华,温柔且甜美,纯洁又可爱。忽然间,你离我们而去,明媚的日子碎成无尽的长夜!伸向你的黑手,逃脱不了惩罚。爸爸、妈妈、亲朋好友,还有世上善良的人们,定要用复仇的火焰,将恐怖分子消灭光!
【小题1】下列对通讯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使在哭泣”这一题目,富有很强的文学性和暗示性,很好地起到了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B.本文主要采用了倒叙的手法,比较详细地描写了人质事件的过程和事件过后俄罗斯人民的反应。
C.“别斯兰的天空蓝得令人窒息”,是因为在美丽的蓝天下却出现了如此血腥暴力的场面,二者之间形成的反差过于巨大。
D.一名孩子遭到校长训斥时摆出了投降的姿势,这一细节有力地说明了恐怖主义行为对被害者的精神造成的巨大伤害。
【小题2】本文描写了一个教师被枪杀的场景,其作用是什么?
【小题3】这篇新闻报道是如何体现真实性的,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
汉字曾经是亚细亚的孤儿。在过去百年间,从中国到日本到韩国到越南,都有一些改革派求成心切,把自己国家命途乖舛怪罪于方块字。他们觉得只有学习西方,改用拼音文字,才能进入现代化的行列,认为难写难认的汉字,只是国家现代化的绊脚石。
因而越南和韩国就挥别了汉字,改用拼音文字,日本则是汉字和拼音的平假名(日语中表音符号的一种)合一。而在中国,汉字就是一个“被鞭打的孩子”,有些人将中华民族的一切灾难都归咎于汉字。在台湾的六七十年代,当计算机的发展开始冒出苗头的时候,就有一些“学人”指出,只有使用英文才可以在计算机时代生存,预言中文将会成为活化石,在计算机世界里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但历史的发展却是非常吊诡(奇怪),恰恰是计算机的出现,焕发了汉字的新生命。由于各种汉字输入法软件的发明,那些笔画复杂、被认为难学的汉字,却一下子变得简单起来,可以以简驭繁。在香港流行、用字形输入的仓颉输入法,往往是字的笔画越多,打得更快。而汉语拼音的输入法推陈出新,加上很多智能的功能,只要能发音,就可以打出来,而打字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一分钟逾一百字不是问题,早已超过了英文打字的速度。
日本的经验也是如此,恰恰是在电子时代,消除了日本人的“汉字恐惧症”,只要输入发音,就可以打出日文中的汉字,让日本的新一代可以和过去距离很远的汉字突然亲近起来。他们在计算机和手机的荧屏上,打出了平常写不太出来的汉字,也写出了一度失去了的自信心。
计算机改变了汉字,汉字也改变了计算机。从中国到日本,汉字反而成为了刺激更多文字创意的载体。年轻一代也许不再是用毛笔来书写汉字,而是用他们的弹指神功,打出拥有几千年历史的美感和内涵。
这也导致了短信和电邮的盛行。在电视和音像泛滥的年代,反而在汉字世界中有更多的人回归文字,习惯打字来互传信息,写出在电话中说不出的话。这方面的极致是手机小说,在有限的空间中,写出无限的想像空间。
这也是传统的一种意外的、创造性的转化。仓颉当年造字的时候,不会想到这种文字系统会在计算机时代中更能“惊天地,泣鬼神”,也不会想到汉字会丰富了计算机应用,让百年前的亚细亚的孤儿,成为今日全球化的宠儿。
(选自邱立本《汉字从孤儿成为宠儿》,有删改。作者系《亚洲周刊》总编辑,曾任香港大学兼职教授)
【小题1】下列表述中,不能支持“让百年前的亚细亚的孤儿,成为今日全球化的宠儿”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
A.因为有由朱守涛、刘卫民、王永民等人发明的各种汉字输入法软件,在计算机上运用,那些被认为难写难认的汉字,却一下子变得简单起来,可以以简驭繁。
B.仓颉当年造字的时候,不会想到汉字这种文字系统会在计算机时代中更能“惊天地,泣鬼神”,也不会想到汉字会丰富计算机应用,只是由于汉字表意丰富,加上中国经济在全球的地位不断提升,才使汉字成为全球化的宠儿。
C.从中国到日本,汉字成为了刺激更多文字创意的载体,年轻一代用他们的弹指神功,在计算机上打出拥有几千年历史的美感和内涵,从而改变了计算机,丰富了计算机的应用。
D.在电视和音像泛滥的年代,反而在汉字世界中有更多的人回归文字,习惯打字来互传信息,写出在电话中难以表达的情感,如手机小说,在有限的空间中,写出无限的想像空间。
【小题2】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中国,汉字就是一个“被鞭打的孩子”,有些人将中华民族的一切灾难都归咎于汉字;在台湾,有些“学人”预言中文将会成为活化石,在计算机时代里将面临被淘汰的命运。因而越南和韩国就挥别了汉字,改用拼音文字。
B.过去,有人认为难认难写的汉字,只是国家现代化的绊脚石,预言中文将会成为活化石,在计算机的时代里面临被淘汰的命运,只有改用拼音文字,国家才能进入现代化行列。
C.汉语拼音输入法不断推陈出新,只要能发音,就可以打出汉字来,其速度也越来越快,一分钟逾一百字不是问题,早已超过英文打字的速度。
D.日本之所以没有全部告别汉字而采用汉字和平假名合一的文字系统,是因为日本人预知汉字在计算机的时代里不会被淘汰,反而能焕发出新生命。
【小题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合理的一项是 (   )
A.使用仓颉输入法,往往是字的笔画越多,打得越快;而汉语拼音的输入法推陈出新,加上很多智能的功能,只要能发音,就可以打出汉字来,且其速度早已超过英文打字的速度。这说明汉语拼音输入法的打字速度远远超过仓颉输入法。
B.仓颉当年创造的汉字文字系统能在计算机时代“惊天地,泣鬼神”,这是传统的一种意外的、创造性的转化,它丰富了计算机的应用,这首先应归功于仓颉这位伟大的汉字创造者。
C.在日本的新一代,他们在计算机和手机上,只要输入发音,就能打出日文中的汉字,打出一度失去的自信心,打出拥有几千年历史的美感和内涵。日本东京大学教授阿哲次也说,现在的年轻人,为了写短信拼命学汉字。据此可以断定,汉语必将在日本新一代中普及。
D.正是计算机的出现,焕发了汉字的新生命,计算机改变了汉字,汉字也改变了计算机,这也导致了短信和电邮的盛行,丰富了计算机应用,才让百年前的亚细亚的孤儿,成为今日全球化的宠儿。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看镜有感
鲁迅
①因为翻衣箱,翻出几面古铜镜子来,大概是民国初年初到北京时候买在那里的,“情随事迁”,全然忘却,宛如见了隔世的东西了。
②镜面圆径不过二寸,很厚重,背面满刻蒲陶。古董店家都称为“海马葡萄镜”。这些都是汉代的镜子。汉武通大宛安息,以致天马蒲萄,大概当时是视为盛事的,所以便取作什器的装饰。古时,于外来物品,每加海字,如海榴,海棠之类。海即现在之所谓洋,海马译成今文,当然就是洋马。
③遥想汉人多少阂放,新来的动植物,即毫不拘忌,来充装饰的花纹。唐人也还不算弱,例如汉人的墓前石兽,多是羊、虎、天禄、辟邪,而长安的昭陵上,却刻着带箭的骏马,还有一匹驼鸟,则办法简直前无古人。
④宋的文艺,现在似的国粹气味就熏人。然而辽、金、元陆续进来了,这消息很耐寻味。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绝不介怀。一到衰弊陵夷之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外国东西,便觉得仿佛彼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退缩,逃避,抖成一团,又必想一篇道理来掩饰,而国粹遂成为孱王和孱奴的宝贝。
⑤无论从那里来的,只要是食物,壮健者大抵就无需思索,承认是吃的东西。惟有衰病的,却总常想到害胃,伤身,特有许多禁条,许多避忌;还有一大套比较利害而终于不得要领的理由,例如吃固无妨,而不吃尤稳,食之或当有益,然究以不吃为宜云云之类。但这一类人物总要日见其衰弱的,因为他终日战战兢兢,自己先已失了活气了。
⑥不知道南宋比现今如何,但对外敌,却明明已经称臣,惟独在国内特多繁文褥节以及唠叨的碎话。正如倒霉人物,偏多忌讳一般,豁达阂大之风消歇净尽了。直到后来,都没有什么大变化。
⑦宋镜我没有见过好的,什九并无藻饰,真是“世风日下”、但是要进步或不退步,总须时时自出新裁,至少也必取材异域,倘若各种顾忌,各种小心,各种唠叨,怎么会做出好东西来。所以事实上“今不知古”者,正因为有许多唠叨着“今不如古”的诸位先生们之故。现在情形还如此。倘再不放开度量,大胆地,无畏地,将新文化尽量地吸收,则杨光先(注)似的向西洋主人历陈中夏的精神文明的时候,大概是不劳久待的罢。
注:杨光先,明末清初人,保守派代表人物。
【小题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小题2】指出第⑤节使用的论证方法,并简要分析。
【小题3】本文题为“看镜有感”,综观全文,你认为作者有哪些方面的“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无价之宝
曾宪涛
老严是个古董迷,最有研究的是中国古钱币。
那天,老严去一个古城办事。坐完了火车坐汽车,下车后老严又累又饿,就在路边一个馄饨摊旁坐下来。馄饨两块钱一碗。吃罢馄饨,就在老严把硬币丢到摊主的钱盒子里时,竟发现那里面有一枚古钱。老严拿起古钱细细一看,大吃一惊。他研究过这种古币,存世寥寥无几,堪称无价。他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老严对摊主大嫂道:“这钱是哪来的?”大嫂是个爽快人,说:“什么哪来的?吃馄饨的客人丢下的呗。老严奇怪了:“客人丢的,他没回来找?”大嫂乐了:“不是丢的,是那人在这吃馄饨,兜里没钱了,就要拿这个东西换馄饨吃,还说啥这东西价值连城,狗屁!我看他精神有点不正常,就对他说要吃就吃,没钱就不给,谁要你的价值连城,没想他吃完馄饨,丢下钱就走了。”
有这等奇事?老严把那古钱看了又看,虽然拿不准真伪,但总感觉是个宝贝,就问馄饨大嫂:“这东西能卖给我吗?”
“卖啥卖,你喜欢就拿去,俺本来也没想要他的。”老严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古城的民风竟然还这么淳朴。他收好古钱,还想给大嫂一点报酬,可大嫂理也不理他,忙自己的去了。
回来后老严上网一查,古钱存世仅两枚,一枚为国家保藏,一枚流落民间。老严不敢相信这失落民间的宝贝会落入自己手中,可他又心存侥幸,查阅了大量资料,拿着古钱对照来对照去,最后竟认定是真品。
老严那个激动,当晚就把几个藏友请到家里,没想藏友还没看古钱就一致摇头:“不可能!”老严不甘心,拿出古钱叫他们鉴别,一个藏友瞄上一眼道:“老严,我看你是迷了,这肯定是赝品。”其他几个藏友也附和说:“赝品赝品。”
老严很憋气,他决定找名家鉴别古钱。老严遍访了本地的古玩钱币行家,非但没得到认同,反倒给古玩圈增添了笑谈,都说老严疯了。老严被激怒了,决定找国内的名家来鉴定古钱。
老严带上宝贝进京了,他通过关系拜访了一位圈内大家,当然,还送上一份厚礼。大家是不会何人都见,轻易为你做鉴定的,因为一旦看走了眼,就会威信扫地。然而这位大家叫老严失望了,不过到底是大家,一点没讥笑老严,只是含蓄委婉地告诉他,这东西就是个赝品。
老严回到住处,翻来覆去一夜,天亮也没睡着,他实在不甘心。老严又备了份厚礼,经人引荐访了另一位大家。这位大家倒很爽快,收下礼物就对他说:“东西绝对是假的,你想怎么可能……”老严手捧宝贝就僵在那里,他像是被判了无药可救的病人一样。大家又摇摇头:“来找我的人多了,全拿着赝品当真品,比你还执著。”
回来后老严把古钱看了又看,越看越不死心,他几乎花光了身上所有的钱,把能找的专家都找了,可还是没人给他一丝希望。老严终于心灰意冷,决定回家了。
老严剩下的钱只够买一张回去的车票。买了票,离上车还有一段时间,老严便在车站广场溜达。已过了晚饭时间,老严还没吃东西,一阵眩晕盗汗,饿得有些受不了了,可身上已无分文,只有那枚古钱。
老严站在一个水饺摊前,卖水饺的老大妈问他吃水饺吗,他舔舔嘴唇,很不好意思地说自己没钱。老大妈很吃惊:“你被偷了?”老严苦笑说:“没有没有。”便对大妈说了自己的遭遇,老大妈乐了:“还有你这样的人吗?给你吃碗水饺吧,不收你的钱,这么远的路不吃东西咋行。”
老严连声感谢,吃完水饺,他拿出那枚古钱:“这东西给你吧,它真是无价之宝。”老大妈撇撇嘴:“那你就自己留着吧,俺不稀罕这东西。”老严真不想再带古钱回去受人讥笑,趁大妈没在意,丢在她的钱盒子里。
回来后,谁问起古钱老严都不搭理,一天到晚像丢了魂似的。
这天,老严在古玩市场遇到一位异乡人,那人对古钱币鉴赏的一番高论深深吸引了他。老严非要拉他去家里坐坐,说是要给他见识一枚世所罕见的古钱。异乡人见他盛情难却,便跟老严去了。
来到老严家,老严拿出古钱的照片,并说了自己在京城的遭遇。那异乡人看了一会儿照片,然后从包里拿出一份海外版的古玩报纸,只见头版一个醒目标题:一枚价值连城的古币在海外现身。报纸还配发了那枚古钱的照片,跟老严照片中的一模一样。
报道说这枚古钱是一位海外收藏家偶然在京城一个水饺摊上发现的,那卖水饺的老大妈没要他一分钱。收藏家本来不敢相信这是真品,但最后还是忍不住花重金用最先进的科学手段做了鉴定,终于令这枚失落民间的稀世珍品重见天日。
老严看完报道不由捶胸顿足,仰面长叹。那异乡人微微一笑道:“你也不必后悔难过,见过这枚古钱的人多了,可是谁敢承认它,只因它价值太高,可惜了……”最后,异乡人又说了一句话:“其实,我也曾经得到过它,最后丢给一个卖馄饨的大嫂了。”
(节选自《社会大千》)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京城第二位大家“爽快地”收下礼物后没做研究,就根据经验断言老严的古钱是赝品,这些行为表明这位京城大家毫无诚意,欠缺职业素养,徒有虚名。
B.小说先交代老严的身份与特长,然后交代他得古钱后研究的结果,处处暗示他对古钱的研究水平较高,为后来的结果作铺垫,故事结局就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了。
C.老严遇古城卖馄饨的大嫂“捡漏”得古钱,后困窘时遇京城卖饺子的老大妈决意弃古钱,所得所失与异乡人得失古钱的经历惊人一致,巧合的手法使故事情节曲折离奇。
D.在对待古钱真伪的问题上,古城大嫂、京城老大妈的淡然与老严的执着焦灼形成对比,这就形象地刻画出古城大嫂与京城老大妈她们淳朴善良、开朗豁达的性格。
E.小说采用第三人称,以旁观者的视角讲述一枚价值连城的古钱由湮没民间到彰显于世的故事,具有客观性,因而小说直接展示了老严的人物形象以及社会生活的本质。
【小题2】请简要分析文中画线语段的表达特点。
【小题3】请简要分析异乡人在文中的作用。
【小题4】“无价之宝”到底是指什么呢?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述。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吴有训:中国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  胡家尧
1897年4月26日,吴有训出生在江西省高安市。在私塾求学期间,由于先生是一位比较新派的人物,他受到了西学启蒙教育。1916年7月,他进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理化部学习。在这期间,他有幸在物理学家胡刚复的引导下接触到与X射线有关的基础知识。1921年,他赴美留学,进入芝加哥大学物理系学习。
芝加哥大学是美国历史悠久的著名学府之一。物理学家康普顿在这里任教,吴有训来到芝加哥大学后拜康普顿为师,在他的指导下从事X射线问题的研究。
康普顿提出的X射线量子散射理论.由于实验证据还不充分,没有立即获得物理学界的广泛承认。当时着手进行这一实验的科学家很多,吴有训此时恰好在实验室跟随康普顿进行研究工作,他用非凡的实验才能,设计出最佳实验配置后,陆续使用多达l5种不同的样品材料进行X射线的散射实验,结果无一不与康普顿的理论相符合,从而形成了对此理论广泛适用性的强有力证明。他的工作得到了康普顿本人的高度重视和评价,他把吴有训所获得的15种物质X射线散射光谱与他自己的那张石墨散射谱,一并收入了他的专著《X射线与电子》中,作为其量子散射理论的主要实验证据。
吴有训对康普顿效应的另一项重要证明工作,就是用实验消除了来自美国哈佛大学的著名X射线专家杜安尼及其助手克拉克对康普顿效应的两项质疑。此外,吴有训在发展康普顿散射理论方面也有非常重要的贡献——他用精确的实验解决了康普顿散射光谱中变线与不变线之间的能量比率问题,第一个对这一比值进行严密的定量测量。
1926年,吴有训获得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谢绝康普顿教授的挽留回国。1928年8月,他受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叶企孙邀请到清华任教。当时,我国的物理学科研究,还处于草创时期。1929年,吴有训在清华大学建立我国第一个近代物理学实验室,进行国内X射线问题的研究,开创了中国物理研究的先河。但即便是具备当时国内最好研究条件的清华大学物理系,仍然不能满足吴有训开展实验的要求,他只好改变研究方向.以物理理论研究作为自己主要的研究方向。1930年10月,吴有训在美国著名的《自然》杂志发表了他回国后的第一篇理论文章《论单原子气体全散射X射线的强度》,这是中国物理学家最早在国际权威科学刊物上发表的论文之一。以此为起点,吴有训对X射线经单原子气体、双原子气体和晶体散射的强度、温度对散射的影响和散射系数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探索,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
吴有训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而且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自1926年起,吴有训辗转任教于上海大同大学、南京中央大学和清华大学等校,前后长达20余年,不但为中国培养了几代物理学家,而且他的教育实践也为后辈留下了许多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吴有训虽然倡导学术独立,但他绝不自我封闭,而是极力促进科学的交流。正是由于吴有训等中国老一代科学家的高水准研究工作,引起国际科学界同行的注目,促成了当时许多国际大师级物理学家来华访问讲学。1935年7月,现代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狄拉克应邀来华;1937年初,国际物理学界哥本哈根学派领袖、丹麦物理大师玻尔应邀赴清华作了有关原子结构方面的报告。这些大师的演讲,使清华师生增长了科学最前沿的知识,开阔了眼界。
此外,吴有训亦重视国内校际及研究机构间的交流,他本人曾在北京大学、燕京大学等外校兼课,也组织学生到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等研究机构进行参观学习。这些活动和措施,对清华物理系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产生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上世纪三十年代,他积极推动恢复研究院和留学考试,亲自参加研究院的教学指导,并主持留美入学考试,大批优秀青年学子因此获得进一步深造的机会,其中汪德熙、胡宁、吴仲华、黄家驷、杨振宁、洪朝生、何炳棣、李政道等后来成为著名科学家。
(摘编自龚明俊《感动中国的100位爱国科学家》)
【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吴有训既得益于良师,又超越了良师。私塾求学,受新派人物启蒙;进入高校,得物理学家胡刚复引导:赴美留学,拜康普顿为师,并发展了其X射线量子散射理论。
B.康普顿高度重视和评价吴有训的工作,并将其所获得的15种物质X射线散射光谱收入自己的专著《X射线与电子),从而填补了X射线量子散射理论实验论据的空白。
C.吴有训赴美留学期间打下了扎实的物理实验研究功底,但他没有止步,回国后又向更高层次迈进,将物理理论研究作为自己主要的研究方向,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
D.吴有训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而且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在前后长达20余年的执教生涯中,以渊博的学识、科学的方式和丰富的经验培养了中国几代物理学家。
E.国际大师级物理学家来华访问讲学,一方面是因为中国老一代科学家的高水准研究工作引起了国际科学界同行的注目,另一方面也是吴有训对科学交流的极力促成。
【小题2】吴有训对康普顿效应做出了哪些重要贡献?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小题3】为什么吴有训被称为“中国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请结合材料简述其原因。
【小题4】作为一位取得了丰硕成果的老一代科学家,吴有训在培养后辈方面做了哪些工作?请结合材料,加以概括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