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老妪
梁晓声
(1)那个老妪是一个卖茶蛋的老妪。在12月的一个冷天,在北京龙庆峡附近。儿子须作一篇“游记”,我带他到那儿“体验生活”。
(2)卖茶蛋的皆乡村女孩儿和年轻妇女。就那么一个老妪,跻身她们中间,并不起劲儿地招徕。偶尔发一声叫卖,嗓音是沙哑的,所以生意就冷清。茶蛋都是蛋煮的,老妪锅里的蛋未见得比别人锅里的小。我不太能明白男人们为什么连买茶蛋都要物色女主人。
(3)老妪似乎自甘冷清,低着头,拨弄煮锅里的蛋。时时抬头,目光睃向眼前行人,仿佛也只不过因为不能总低着头,目光里绝无半点儿乞意。
(4)我出于一时的不平,一时的体恤,一时的怜悯,向她买了几个茶蛋。活在好人边上的人,大抵内心会发生这种一时的小善意,并且总克制不了这一种自我表现的冲动。表现了,自信自己仍立足在好人边上,便获得一种自慰。
(5)老妪应找我两毛钱,我则扯着儿子转身便走,佯装没有算清小账。
(6)儿子边走边说:“爸,她少找咱们两毛钱。”
(7)我说:“知道。但是咱们不要了。大冷的天她卖一只茶蛋挣不了几个钱,怪不易的……”
(8)于是我向儿子讲,什么叫同情心,人为什么应有同情心,以及同情心是怎样一种美德等等……
(9)两个多小时后,我和儿子从公园出来,被人叫住——竟是老妪。袖着手,缩着瘦颈,身子冷得佝偻着。
(10)“这个人。”她说。“你刚才买我的茶蛋,我还没找你钱,一转眼,你不见了……”
(11)老妪一只手从袖筒里抽出,干枯的一只老手,递给我两毛钱,皱巴巴的两毛钱……
(12)儿子仰脸看我。
(13)我不得不接了钱。我不知自己当时对她说了句什么……
(14)而公园的守门人对我说:“人家老太太,为了你这两毛钱,站我旁边等了那么半天!”
(15)我和儿子又经过卖茶蛋的摊位时,见一老叟,守着他那煮锅。如老妪一样,低着头,摆弄煮锅里的蛋,偶尔发一声叫卖,嗓音同样是沙哑的。目光偶向眼前行人一睃,也不过是任意的一睃,绝无半点乞意。比别人,生意依旧冷清……
(16)人心的尊贵,一旦近乎本能的,我们也就只有为之肃然了。我觉得我的类同施舍的行径,于那老妪,实在是很猥琐的……
【小题1】文章开头两段交代了怎样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有何作用?(5分)
【小题2】“我”故意多给老妪两毛钱,出于什么目的?后来“我”为什么自责“猥琐”?(3分)
【小题3】结合前文,说说第⒂节是怎样描写老叟的?有何作用? (6分)
【小题4】请结合文章分析“我”最可贵的地方在哪里?(6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3 01:43:0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患疟疾可以抑制肺癌生长、转移
广州科学家最早关注到的是疟疾发病率跟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成反比的关系。通过对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库20多年来的数据进行分析,他们发现,疟疾发生越严重的地区,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越低,反之亦然。他们决定在小鼠身上做实验,以证明疟疾发生对肺癌是否有抑制作用。他们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小鼠只打入肺癌细胞,另外一组同时打入疟原虫和肺癌细胞,然后进行观察。
经过5年的反复多批实验和观察,研究人员发现:没有经过疟原虫感染的小鼠肿瘤生长迅速,很快发生转移和死亡;经过疟原虫感染的小鼠肿瘤生长缓慢,很少发生转移,寿命显著延长,其中约有10%的小鼠肿瘤全部消退。研究人员进一步发现,当小鼠肿瘤生长到一定程度时,用手术摘除肿瘤病灶,然后将手术后的小鼠分为两组,一组接种疟原虫,另一组不接种疟原虫,结果显示,接种疟原虫小鼠的寿命显著比没有接种疟原虫的小鼠的寿命长。这提示,已经发生转移的肿瘤细胞也受到疟原虫感染的抑制。显然,疟原虫感染(疟疾)能够显著抑制小鼠肺癌的生长和转移,显著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时间;同时,研究人员还发现,疟原虫感染能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
研究人员进一步进行了免疫学机理研究。他们发现,疟原虫感染激活了小鼠机体的天然免疫系统,诱导产生了大量的IFN-γ和TNF-α等细胞因子,而IFN-γ和TNF-α对肿瘤就有很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疟原虫感染还使小鼠机体内一种叫自然杀伤细胞的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明显增强。疟疾可诱导机体产生肿瘤局部及全身系统性的肿瘤特异性免疫反应,能使大约10%荷瘤小鼠的肿瘤完全消退,并能长期保存有效的肿瘤特异性免疫记忆。
总之,疟疾可通过激活天然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反应,并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进而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现在的研究还只是在实验室阶段,还不能马上应用到临床肺癌病人的治疗。不过,肿瘤的实验研究不像艾滋病研究那样需要猴模型等大动物模型,只要在小鼠模型实验成功,就可能申请临床试验。
这项研究有着积极的应用前景。良性疟疾可能用于肺癌的免疫治疗,也可能作为携带肿瘤抗原的新载体用于开发新型有效的治疗性肺癌疫苗。研究还发现,疟原虫感染与肺癌DNA疫苗联合应用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目前,研究人员已经在研发治疗性肺癌疫苗。主要是把肿瘤抗原的基因克隆到疟原虫的基因组里,同时利用基因敲除法,敲除疟原虫的毒性基因,希望能够制成安全有效的治疗性肺癌疫苗。疫苗制成的时间表尚不能确定。
【小题1】下面对小鼠进行疟原虫感染抑制肺癌生长、转移研究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肿瘤的实验研究不用像艾滋病那样需要大动物模型,只要研究小鼠模型,就可能申请临床试验。
B.经过疟原虫感染的小鼠肿瘤生长缓慢,很少发生转移,寿命显著延长,其中小鼠约有10%的肿瘤全部消退。
C.经过疟原虫感染的小鼠在机体内会产生一种叫自然杀伤细胞的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明显增强。
D.用手术摘除肿瘤病灶,然后将手术后的小鼠分为两组,接种疟原虫小鼠的寿命显著比没有接种的小鼠的寿命长。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科学家通过对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库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疟疾发病率不高的地区,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也不高。
B.对小鼠的研究相当成功,但现在的研究还处在实验阶段,不能马上应用到人类环境中的临床肺癌病人的有效治疗上。
C.实验研究表明,感染疟原虫可以用于对人类肺癌的免疫治疗,也可以作为携带肿瘤抗原的新载体用于开发肺癌疫苗。
D.研究人员研发治疗性肺癌疫苗的主要方法是把肿瘤抗原的基因克隆到疟原虫的基因组里,制成有效的肺癌疫苗。
【小题3】下面关于疟疾抑制肺癌的生长、转移的机制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激活天然免疫,诱导产生抑制肿瘤的细胞因子。
B.诱导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并长期保存对此的记忆。
C.治疗艾滋病。
D.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8分)
赵子曰
老 舍
赵子曰先生的一切都和他姓名一致居于首位:他的鼻子,天字第一号,尖、高、并不难看的鹰鼻子;他的眼,祖传独门的母狗眼;他的嘴,真正西天取经又宽又长的八戒嘴。鹰鼻、狗眼、猪嘴,加上一颗鲜红多血、七窍玲珑的人心,才完成了一个万物之灵的人,而人中之灵的赵子曰!
他不但得于天者如是之厚,凡加以人事者亦无所不尽其极:他的皮袍,从“霜降”穿过“五七国耻纪念日”,半尺来长的雪白麦穗,地道西口老羊皮。他的皮鞋,绝对新式,英国皮,日本做的,冬冷夏热,臭闻远近的牛皮鞋。……
道德,学问,言语,和其他的一切,不跟别人比较,(也没有比较的必要)他永远是第一。他不要文凭,不要学位,只是为学问而求学。有时候可也说:“咱若是要学位的时候,不要哲学博士,不要文学博士;咱要世界第一,无所不有的总博士。”
有两件事他稍微有一点不满意:一件是住的房是第三号,另一件是上学期考试结果的公示把别人的姓名都念完,才找到“赵子曰”三个墨饱神足的大字,有点儿不高兴!然而,(然而,一大转也。)客人们都管第三号叫“金銮殿”,自然第一号之意寓其中矣。至于名列榜末呢,他照着镜子自己勉励:“倒着念不是第一吗!”于是那一点不高兴,一片雪花儿似的那一点,没其立足之地了。
还有一件不痛快的事,这一件可不似前二者之容易消灭:他的妻子,在十年前,(赵子曰十五岁结婚。)真是九天仙府首席的小脚美人。他在结婚后三个月中,受爱情的激动,就写了一百首七言绝句赞扬她的一对小金莲。现在赶巧了在隆福寺的旧书摊上,还可以花三个铜子买一本赵著的《小脚集》。可是,现在的人们不但不复以窄窄金莲为美,反异口同韵的诋为丑恶。于是“圣之时者”的赵子曰当然不能不跟着人们改换了“美”的观念。他越看东安市场照像馆外悬着的西洋裸体美人画片,他越伤心家中贮藏着的那个丑女。
他本是个海阔天空、心怀高朗的学者,所以他只诚实的赏识真的美,只勤恳的搜求人生的真意,而不信任何鬼气弥漫的宗教。不幸,自从发觉了他那“头”,或者说那“匹”妻子的短处以后,他懊悔的至于信了宗教以求一些精神上的安慰。他的信仰物,非佛,非孔,非马克思,更非九尾仙狐,而是铁面无私的五殿阎君。牌余酒后,他觉得非有些灵魂上的修养不可,他真的秉着虔诚,匍匐在地的祷告起来:“敬求速遣追魂小鬼将贱内召回,以便小子得与新式美人享受恋爱的甜美!阎君万岁!阿门!”
祈祷之后,他心中轻快了许多,眼前光明了许多,好似他的灵魂在七宝莲池中洗了一回澡。他那个小脚冤家,在他半闭着的眼中,象一条黑线似的飞向地狱去了;然后金光万道,瑞彩千条,无数的维新仙子从天上飘然而降。他的心回复了原位,周身的血脉流得顺了故辙,觉得眼前还有一盏一百二十烛力的西门子电灯,光明!希望!他从无聊之中还要安慰自己,“来吧!再爽快爽快!”于是“金銮殿”中两瓶烧酒由赵子曰的两片厚嘴唇热辣辣直刺到他灵魂的深处!
可怜的赵子曰!
(节选自老舍长篇小说《赵子曰》)
【注释】《赵子曰》是老舍的第二部长篇小说,作于1926年。该小说是国内第一部正面表现“五四”运动退潮后学生状况的长篇文学作品。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作者对赵子曰的态度是又可怜又厌恶,这态度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B.小说开头说赵子曰的姓名“居于首位”,是因为“赵”为“百家姓”之首,“子曰” 是《论语》的开头两个字。
C.赵子曰是一名颇有文学才华的在校大学生,他写的诗作在旧书摊上可以买到,可见其流传甚广。
D.本文在行文上颇有特色:长短句结合,用短句突出人物性格,用长句叙述故事情节。
E. 本文以赵子曰为典型,反映了五四运动退潮后大学生的灰色人生,意在揭示部分青年人革命性的不彻底和革命意志的不坚定。
【小题2】小说主人公赵子曰有哪些性格特征?请结合具体事例加以概述。(4分)
【小题3】这篇小说最突出的两个写作特点是什么?请举例分析。(4分)
【小题4】在《赵子曰》这部长篇小说里,赵子曰最终是参加了革命活动的,你从节选的这部分情节中,能为他日后的这一行为找到一些依据吗?(6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永州十年,柳宗元为派遣心中郁闷而寻幽探胜,发现许多美丽的景观,并且用生动传神的文笔加以描写,留下了最富于艺术性的永州文本。永州文本发现和表现的自然美丰富多彩。
形象美是自然美的外在表现形态,事物的这种美,首先来自人们对外在形象的直观感受,山水风光尤其如此。柳宗元永州文本中的山水之美,首先同样表现为由地质地貌、色彩线条、结构及其变化形式等构成的外在形象之美。这种特征的形成,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他所写的永州山水多是首次发现,人迹罕至,又隐蔽于深山古树之中,没有俗世的喧嚣,静谧怡然,有超逸之趣。另一方面与柳宗元的心境有关。自然景物以什么形态呈现予文本之中,与创作主体的心态有很大关系。柳宗元在永州的心情是寂寞、忧郁而又孤傲的。这种心绪在观察、选择和表现景物时必然会发生作用,那些清幽脱俗。卓尔不凡的景物容易与他的心境产生同构,因而,他喜欢写“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似的清净幽邃境界。主客体的交融互动,使他的作品中飘荡着幽静的气韵。
幽静的境界,一般具有相对封闭、视阔较小,但景物层次感强、景观丰富的特点。它处于围合空间之内,自成一体。《钴鉧潭记》:“其清而平者十亩余,有树环焉,有泉悬焉。”树木环绕,把水潭围合成相对独立的空间。而树林之间,还有泉水飞挂,增强了画面的动感和色彩,使景观丰富而不单调。
但幽静不等于缺乏活力。柳宗元毕竟是有着内在精神力量的文学家,他把这种力量投射于客体,使笔下的景物也表现出生机勃勃的力量感,这就是永州山水的生命力之美。苏东坡曾盛赞《袁家渴记》中“每风自四山而下,震动大木,掩苒众草,纷红骇绿,蓊葧香气”的描写“造语入秒”(《柳宗元集》注引)。这固然不错,但本段景物最激荡人心的应该是洋溢于其中的蓬勃生机。被推为唐人五绝压卷的《江雪》也在表面的平静下积蓄着顽强的生命力量。作品描绘了一个寒冷、空旷、幽寂的境界,表面看来似乎与禅家空灵之境一致,实际上作品并没有禅意。渔翁不畏严寒,顶风冒雪,孤舟独钓的行为,曲折地反映出柳宗元不随波逐流的高贵品质,独立不倚的坚定意志和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有的学者认为“《江雪》是一首无一禅字而通篇洋溢着禅意的佳作”,这种看法是及其表面化的。禅家空灵之境,多一份平和,而少一份力量;多一份超逸,而少一份绚烂。柳宗元承担了一份生命中必须承受之重,但他的生活方式更能展示生命的丰富和光辉。
品格美是指永州山水体现出的一些人格特征,主要是特立独行,高洁脱俗。永州山水因为处于所谓“蛮夷”“荒厉”之地,长期无人欣赏,这是它的不幸,但另一方面,没有俗人染指,却也保持了它的天然个性,所以超尘绝俗。当它们向柳宗元等知音初次展现出来时,便风姿绰约,玉洁冰清,有一种让人惊叹的纯净、高洁之美。柳宗元把自己的人格理想投射到景物之中去,他也从景物中发现自身的影子。当二者合一的时候,让他感到极度的舒展和自由,抑郁的情绪得到宣泄,忘记了自己的存在,而自然完全同一。这实际上是一种极度自由舒展的精神状态。
永州有幸,遇到心性高洁、才华俊秀、知识渊博、审美感受力敏锐独到的柳宗元,经过柳宗元的发现、改造和提升,而使其山水风物乃至整个永州从蛮荒草野之中升腾起来,以光彩照人的形象呈现于审美领域和中国文化领域,有效地影响了柳宗元以后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
(选自陈永康《永州山水诗文:自然美的发现与提升》,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永州文本中所描写的美丽的自然景观独被柳宗元发现,这与他当时想要派遣心中郁闷而寻幽探胜有着密切的关系。
B.永州山水的自然美来自柳宗元对永州山水的地质地貌、色彩线条、结构及其变化形式等外在形象的直观感受。
C.引用“千山鸟飞绝,万顷人踪灭”这两句诗的目的,是以此证明主客体的交融互动,使柳宗元的作品中具有幽静的气韵。
D.永州山水呈现于柳宗元文本中的形态,清幽脱俗、卓尔不群,这易与柳宗元的寂寞、忧郁而又孤傲的心境产生同构。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幽静的境界一般处于围合空间之内,其间的景物具有层次感强、景观丰富的特点,且能自成一体。如钴鉧潭就是如此。
B.柳宗元把他内在的精神力量投射在永州山水时,永州文本中的山水景物便具有了静谧怡然且不乏活力的特点
C.苏东坡盛赞《袁家渴记》中的景物描写“造语人妙”,是因为它表现了景物的蓬勃生机,彰显了永州山水的生命力之美。
D.《江雪》虽描绘了一个寒冷、空旷、幽寂的境界,但并没有禅意,因为禅家的空灵之境比这首诗的意境更平和超逸。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永州山水在柳宗元的笔下不仅具有幽静而不乏活力的形象美,而且具有特立独行、高洁脱俗的品格美。
B.永州山水隐蔽于深山古树之中,很少被人发现,正因为如此,这里远离世俗的喧嚣,保持着它的天然个性。
C.当自然景物投射到柳宗元的人格理想中时,他从风姿绰约、玉洁冰清的景物中发现自身的影子,他感到极度的舒展和自由。
D.永州山水因柳宗元的不幸而幸,柳宗元也因永州山水的不幸而幸;永州山水成就了柳宗元,柳宗元也成就了永州的山水。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后面题。
选 择
英国罗伯特·库克
“有钱是多么快活!”坐在茶几旁的肖夫人,当她拿起古色古香的精细的银茶壶倒茶时,心里也许是这样想的。她身上的穿戴,屋里的陈设,无不显示出家财万贯的气派。她满面春风,得意之情溢于言表。然而,由此而认定她是个轻浮的人,却是不公平的。
“你喜欢这幅画,我很高兴,”她对面前那位正襟危坐的年轻艺术家说,“我一直想得到一幅布吕高尔的名作,这是我丈夫上星期给我买的。”
“美极了!”年轻人赞许地说,“你真幸运。”肖夫人笑了,那两条动人的柳眉扬了扬。她的双手细嫩而白,犹如用粉红色的蜡铸成似的,把那只金光灿灿的戒指衬得更加耀人眼目。她举止娴静,既不抚发整衣,也不摆弄小狗或者茶杯。她深深懂得,文雅能给予人一种感染力。
“幸运?”她说,“我并不相信这套东西,选择才是决定一切的。”年轻人大概觉得,她将富有归于选择两字,未免过于牵强。但他什么也没说,只是很有分寸地点点头,让肖夫人继续说下去。
“我的情况就是个明证。”
“你是自己选择当有钱人的啰?”年轻人多少带点揶揄的口吻。
“你也可以这样说。十五年前,我还是一个拙笨的学生……”肖夫人略微停停,故意给对方说点恭维话的机会。但年轻人正在暗暗计算她在学校里呆的时间。
“你看。”肖夫人继续说,“我那时只知道玩,身上又有一种叫什么自然美的东西,但却有两个年轻人同时爱上了我。到现在我也搞不清楚他们为什么会爱上我。”
年轻人似乎已横下心不说任何恭维的话,但也没有流露出丝毫烦躁的神色,虽然一直在考虑如何将谈话引到有意义的话题上去。他太固执了,怎么也不肯逢迎。
“两个当中,一个是穷得叮当响的学艺术的学生,”肖夫人说,“他是个浪漫可爱的青年。他没有从商的本领,也没有亲戚的接济。但他爱我,我也爱他。另外的一个是一位财力显赫的商人的儿子。他处事精明,看来前程未可限量。如果从体格这个角度去衡量,也可称得上健美。他也像那位学艺术的学生一样倾心于我。”
靠在扶手椅上的年轻人赶忙接住话茬,免得自己打呵欠。
“这选择是够难的。”他说。
“是的。要么是家中一贫如洗,生活凄苦,接触的尽是些蓬头垢面的人。但这是罗曼蒂克的爱情,是真正的爱情;要么是住宅富丽堂皇,生活无忧无虑,服饰时耄,嘉宾盈门,还可到世界各地旅游,一切都应有尽有……要是能两全其美就好了。”
肖夫人的声调渐渐变得有点伤感。
“我在犹豫不决的痛苦中煎熬了一年,始终想不出其他办法。很清楚,我必须在两人当中作出选择,但不管怎样,都难免使人感到惋惜。最后……”肖夫人环视了一下她那曾为一家名叫《雅致居室》的杂志提供过不少照片的华丽的客厅。“最后,我决定了。”
就在肖夫人要说出她如何选择的这相当戏剧性的时刻,外面进来了一位仪表堂堂的先生,谈话被打断了。这位先生,不但像一位时装展览的模特儿,而且像一幅名画里的人物,他同这里的环境十分协调。他吻了一下肖夫人,肖夫人继而将年轻人介绍给她的丈夫。
他们在友好的气氛中谈了十五分钟。肖先生说,他今天碰见了“可怜的老迪克·罗杰斯”,还借给他一些钱。
“你真好,亲爱的。”肖夫人漫不经心地说。
肖先生稍坐了一会儿就出去了。
“可怜的迪克·罗杰斯,”肖夫人喟然叹道,“我料你已猜到了,那就是另外的一个。我丈夫经常周济他。”
“令人钦佩。”年轻人略略地说,他想不出更好的回答。他该走了。
“我丈夫经常关照他的朋友,我不明白他哪来这么多时间。他工作够忙的。他给海军上将画的那幅肖像……”
“肖像?”年轻人十分惊讶,猛然从扶手椅上坐直了身子。
“是的,肖像。”肖夫人说,“哦,我没有说清楚吧?我丈夫就是那位原来学艺术的穷学生。我们现在喝点东西,怎么样?”
年轻人点点头,似乎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小题1】文中的肖先生虽然只有一句不完整的台词,只有一个朦胧的影像,但他却是这篇小说要着力塑造的主人公。结合相关内容,简析这一人物形象。(6分)
【小题2】文中多次描写肖夫人家的客厅和夫妻二人的衣饰,请分析这样写的作用。(6分)
【小题3】关于这篇小说作者对主人公肖夫人的态度,有人认为是肯定、赞美,有人认为是否定、讽刺,你认为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远古图腾
李泽厚
中国史前文化比过去所知有远为长久和灿烂的历史。七十年代浙江河姆渡、河北磁山、河南新郑、密县等新石器时代遗址的陆续发现,不断证实这一点。将近八千年前,中国文明已初露曙光。
上溯到旧石器时代,从南方的元谋人到北方的蓝田人、北京人、丁村人、山顶洞人,虽然像欧洲洞穴壁画那样的艺术尚待发现,但从石器工具的进步上可以看出对形体性状的初步感受。北京人的石器似尚无定形,丁村人的则略有规范,如尖状、球状……到山顶洞人,不但石器已很均匀、规整,而且还有磨制光滑、钻孔、刻纹的骨器和许多所谓“装饰品”:“装饰品中有钻孔的小砾石、石珠、穿孔的狐或獾的犬齿、刻沟的骨管等。所有的装饰品都相当精致;所有装饰品的穿孔,几乎都是红色,好像是它们的穿戴都用赤铁矿染过。”这表明对形体的光滑规整、对色彩的鲜明突出、对事物的同一性有了最早的朦胧理解、爱好和运用。但要注意的是,对使用工具的合规律性的形体感受和在所谓“装饰品”上的自觉加工,两者不但有着漫长的时间距离(数十万年),而且在性质上也是根本不同的。虽然二者都有其实用功利的内容,但前者的内容是现实的,后者则是幻想(想象)的;劳动工具和劳动过程中的合规律性的形式要求(均匀、光滑等)和主体感受,是物质生产的产物;“装饰”则是精神生产、意识形态的产物。尽管两者似乎都是“自然的人化”和“人的对象化”,但前者是将人作为超生物存在的社会生活外化和凝冻在物质生产工具上,是真正的物化活动;后者则是将人的观念和幻想外化和凝冻在这些所谓“装饰品”的物质对象上,它们只是物态化的活动。前者与种族的繁殖一道构成原始人类的基础,后者则是包括宗教、艺术、哲学等胚胎在内的上层建筑。当山顶洞人在尸体旁撒上矿物质的红粉,当他们做出上述种种“装饰品”,这种原始的物态化的活动便正是人类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开始。它的成熟形态便是原始社会的巫术礼仪,亦即远古图腾活动。
追溯到山顶洞人“穿戴都用赤铁矿染过”、尸体旁撒红粉,“红”色对于他们就已不只是生理感受的刺激作用(这是动物也可以有的),而是包含着或提供着某种观念含义(这是动物所不能有的)。原始人群之所以染红穿戴、撒抹红粉,已不是对鲜明夺目的红颜色的动物性的生理反应,而开始有其社会性的巫术礼仪的符号意义在。也就是说,红色本身在想象中被赋予了人类所独有的符号象征的观念含义;从而,它诉诸当时原始人群的便不只是感官愉快,而且其中参与了、储存了特定的观念意义。在对象一方,自然形式里已经积淀了社会内容;在主体一方,官能感受中已经积淀了观念性的想象、理解。这样,区别于工具制造和劳动过程,原始人类的意识形态活动,亦即包含着宗教、艺术、审美等等在内的原始巫术礼仪就算真正开始了。所以,如同欧洲洞穴壁画作为原始的审美艺术,本只是巫术礼仪的表现形态,不可能离开它们独立存在一样;山顶洞人的所谓“装饰”和运用红色,也并非为审美而制作。审美或艺术这时并未独立或分化,它们只是潜藏在这种种原始巫术礼仪等图腾活动之中。
遥远的图腾活动和巫术礼仪,早已沉埋在不可复现的年代之中。它们具体的形态、内容及形式究竟如何,已很难确定。也许,只有流传下来的远古“神话、传奇和传说”,这种部分反映或代表原始人们的想象和符号观念的“不经之谈”,能帮我们去约略推想远古巫术礼仪和图腾活动的面目。
(节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使用工具的合规律性的形体感受”和“在所谓‘装饰品’上的自觉加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者都有其实用功利的内容,但两者在内容上是根本不同的:前者是现实的,后者则是幻想的。
B.两者产生的时间相距遥远,因而前者是物质生产的产物,后者则是精神生产、意识形态的产物。
C.两者似是“自然的人化”和“人的对象化”,但前者是真正的物化活动,后者只是物态化的活动。
D.前者与种族的繁殖一道构成原始人类的基础,后者则是包括宗教、艺术等萌芽在内的上层建筑。
【小题2】下列对山顶洞人“染红穿戴、撒抹红粉”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色对于他们甚至连同动物都一样能引起生理的刺激作用,但对他们却还包含着或提供着某种观念含义。
B.这标志着他们拥有社会性的巫术礼仪的符号意义的开始,而不再是对鲜明夺目的红色的动物性的生理反应。
C.红色赋予当时的原始人群不仅仅是感官愉快,而且其中参与了、储存了人类所独有的符号象征的观念意义。
D.这种行为已经积淀了社会内容、观念性的想象和理解,表明原始人类的意识形态活动就算真正开始了。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随着七十年代河姆渡等地新石器时代遗址的陆续发现,中国史前文化的秘密被揭开,近八千年前的文明已初显。
B.山顶洞人制造的石器很均匀、规整,而且还能打磨骨器,自觉加工“装饰品”,表明他们追求精致,爱好红色。
C.山顶洞人在尸体旁撒上矿物质红粉,并做出种种“装饰品”,这种原始的物质化的活动便是原始社会的巫术礼仪。
D.遥远的图腾活动和巫术礼仪已经不可能复现,但我们可以凭借远古“神话、传奇和传说”,去约略推想其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