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童话
公纸木
礼堂里挤满喧闹的人群,大多是父母带着衣着鲜艳的孩子。他们笑容满面,尊敬地看着走上台的世界上最优秀的童话作家。
“诸位,”作家在台上的木制凳子上坐下来,凳子用鲜活的树木做成,上面甚至开满了还没来得及凋谢的紫色小花,“感谢你们今日的捧场。如你们所见,今日之后,我就会离开了。”他留着翘起的棕色小胡子,这让他看起来滑稽而可笑,但他的脸庞是年轻的,闪现出一种独特的,很有魅力的光芒。
“今天,我将为你们讲述一个最动人的童话故事,这本是属于我一个人的秘密,不过现在,我将与你们分享它。”台下的孩子们眨着眼睛,安静地听着作家接下来的话。
“如你们所见,现在的我是成功的。”作家摸了摸他的小胡子,然后撩开右裤管,从里面显出一小截金属的柱状物来,“不过二十年前,我刚十岁,我从高处摔下来,失去了右腿。我很早就没有了父亲。母亲为我买了轮椅,不过我不喜欢,我把自己关在屋子里,除了食物和水,拒绝见到任何东西,包括我的母亲。”他低低地讲述,声音像老留声机里转动出来的一般。
“我的母亲想尽一切办法逗我开心,不过都失败了。她很难过,告诉我,上帝还是眷顾我的。当然我没有相信,现在想来,我应该很让母亲伤心。”他的神色悲伤起来,好像陷入了那段并不愉快的回忆,“我不想看到亮光,我不开灯,拉上窗帘,拒绝看到外面的世界。”
“我一直以为这样的生活将永远伴随我。直到有一天——”他的声音欢快起来,脸上的表情也变得愉悦了, “我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我的母亲大概是怕我做出不好的事情,就将整扇门拆掉,换成一种半透明的白布。”
“直到有一天晚上,我从白布里看到一朵花的影子,月光洒在白布上,我看着她的影子一点一点变长,就像人类长高一样。她发现了我,向我点头问好。
“这是一个秘密,我没有告诉任何人,包括母亲。那天以后,院子里来了很多客人。”他看起来十分快乐,“小鸟、松鼠、天鹅、野猫、猎犬、刺猬,还有一只独角兽。院子里很热闹,我就在白布后面看他们的影子。”
“我听蛐蛐的演奏,青蛙的梦想,野马的恋爱,金鱼的牢骚……不只是动物,还有精灵。”
他道, “他们在我的白布面前跳跃,虽然我没有走出去,看不到他们的颜色,但至少也不那么孤单了。”作家看了看礼台下的孩子们,微微笑起来:“不过这还不够奇妙,完美的童话里应该还有仙女。”
“那时候我已经不再悲伤,不过仍然役有跨出屋子。那天晚上月光也非常美,我坐在书桌前,看到一个美丽的影子,她的裙摆很长,头发上缀满小花,看起来非常美丽。她对我说话,她说:韦伯,喜欢这个童话吗?”
“唔,我当时不太明白她的意思。我问她能不能治好我的腿,她说不行。我很沮丧,认为童话都是骗人的。但她对我说,上帝还是眷顾我的,否则就不必为我创造现在的童话了。”
“奇怪的是,同样的话,由仙女说出来,我很自然地相信了。仙女告诉我,上帝创造的童话到此为止,从今以后的童话,应该由我自己创造。”
“那晚以后,门前的白布再也没有童话故事了,精灵和、那些客人都消失了。我难过了好几天,认为上帝停止为我创造童话了。我把白布拉下来,我开始自己写童话,当然,我也走出了院子。”
“从白布蒙上到落下,一共用了十年的时间,上帝为我创造了十年的童话。”作家深深地看着台下的人, “我也用了十年的时间,将过去看过的童话,为你们写下来。”
“这故事听起来是如此不真实,我认为当我说出来的时候,就可能被人当作疯子。”作家叹了口气,他的神情愉悦又哀伤,“但我将这个故事说出来了,这是我的秘密,我认为这是我听过的最美的童话。这也是我为你们讲述的最后一个童话。”
礼堂下先是沉静片刻,然后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作家站起来——用一只假腿,他优雅地冲台下行了一礼,径自走下了台,离开了礼堂。
然而一个突兀的、不合时宜的声音响了起来: “得了吧。” 那是一个年迈的戴着听诊器的医生,他是作家的私人医生。他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这算什么童话,我有另一个童话,诸位不如听一听。”众人疑惑地看向他。
“二十年前,有一个美丽的妇人找到我,她的儿子摔断了腿,不愿意见任何人。这位母亲很焦虑,希望我能想想办法。”“原谅我吧,那时候我也没什么好法子。我告诉她,孩子们都是喜欢童话的,不妨用童话的力量帮助他。”他转过身,面向众人: “上帝不会眷顾任何人,那只是一个谎言。”
这话真残忍,像是毁了所有孩子的梦想。但又含着一种莫名的心酸的爱意
作家走出了礼堂,太阳照在他尖尖的帽子上。他的母亲,满头银发的老妇人正微笑着看
着他。他走过去,重重地拥抱了妇人。“谢谢你,妈妈,我把你的童话送给了所有人。”他笑起来,“我爱你。”
他看着面前妇人脸上的皱纹,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她就不再年轻了。但她是从什么时候起,开始搬弄花草,养起小动物?她的手因为常年缝制各种童话中的布偶生满茧子,她不再美丽了。如果不是那一晚,仙女的声音如此熟悉,他一辈子都不会发现这个秘密。
谁说世上没有童话?他的母亲用了一生的时间,以青春美丽为代价,为他创造了一个最动人的童话。
(选自《青年文摘》2014年第2期)
【小题1】结合文章,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两项是(   )
A.在儿子遭遇人生的重大打击后,母亲对儿子说“上帝”还是很眷顾他的”,这是母亲在儿子自卑时为鼓励儿子说的,是真话;而医生面对众人说“上帝不会眷顾任何人,那只是一个谎言。”这是医生向观众提示真相、赞美母亲的伟大而说的,是善意的谎言。
B.医生对作家的不幸和母亲的艰辛深表同情而“心酸” ;对作家的成功与母亲的伟大的赞美与钦佩而充满“爱意” ;
C.为了鼓励遭遇人生重大挫折的儿子,母亲用了一生的时间,以青春美丽为代价,为儿子创造了一个最动人的童话。
D.医生虽然明知会“心酸”地毁了所有孩子的梦想,但又不得不充满“爱意”说出事情的真相。
E.文章结尾说母亲为他创造了一个最动人的童话说明,医生讲的有关母亲的故事是不真实的,只是为了安慰儿子而特意编排的一个善意的谎言。
【小题2】第二段对凳子作细致描写有何作用?
【小题3】文中为何要写医生?
【小题4】纵观全文,作者为什么以“童话”为题?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1-25 12:17:4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西溪的晴雨

郁达夫

①西北风未起,蟹也不曾肥,我原晓得芦花总还没有白。前两星期,源宁来看了西湖,说他倒觉得有点失望,因为湖光山色,太整齐,太小巧,不够味儿。他开来的一张节目上,原有西溪的一项,恰巧第二天又下了微雨,秋原和我就主张微雨里下西溪,好教源宁去尝一尝这西湖近旁的野趣。

②天色是阴阴漠漠的一层,湿风吹来,有点儿冷,也有点儿香,香的野草花的气息。车过方井旁边,自然又下车来,去看了一下那座天主圣教修士们的古墓。从墓门望进去,只是黑沉沉、冷冰冰的一个大洞,什么也看不见,鼻子里却闻吸到了一种霉灰的阴气。

③把鼻子掀了两掀,耸了一耸肩膀,大家都说,可惜忘记带了电筒,但在下意识里,自然也有一种恐怖、不安和畏缩的心意,在那里作恶,直到了花坞的溪旁,走窗明几净的静莲庵堂去坐下,喝了两碗清茶,这一些鬼胎,方才洗涤了个空空脱脱。

④游西溪,本来是以松木场下船,带了酒盒行厨,慢慢儿地向西摇去为正宗。像我们那么高坐了汽车,飞鸣而过古荡、东岳,一个钟头要走百来里的旅客,终于是难度的俗物,但是俗物也有俗益。你若坐在汽车座里,引颈而向西向北一望,直到湖州,只见一派空明,遥盖在淡绿成阴的斜平海上;这中间不见水,不见山,当然也不见人,只是渺渺茫茫,青青绿绿,远无岸,近亦无田园村落的一个大斜坡,过泰亭山后,一直到留下为止的那一条沿山大道上的景色,好处就在这里,尤其是当微雨朦胧,江南草长的春或秋的半中间。

⑤从留下下船,回环曲折,一路向西向北,只在芦花浅水里打圈圈;圆桥茅舍,桑树蓼花,是本地的风光,还不足道;最古怪的,是剩在背后的一带湖上的青山,不知不觉,忽而又会移上你的面前来,和你点一点头,又匆匆地别了

⑥摇船的少女,也总好算是西溪的一景。一个站在船尾把摇橹,一个坐在船头上使桨,身体一伸一俯,一往一来,和橹声的咿呀,水波的起落,凑合成一大又圆又曲的进行软调。游人到此,自然会想起瘦西湖边,竹西歌吹的闲情,源宁昨天在漪园月下老人祠里求得的那支灵签,仿佛是完全的应了,签诗的语文,是《庸风桑中》章末后的三句,叫作“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⑦此后便到了交芦庵,上了弹指楼,因为是在雨里,带水拖泥,终于也感不到什么的大趣,但这一天向晚回来,在湖滨酒楼上放谈之下,源宁却一本正经地说:“今天的西溪,却比昨日的西湖,要好三倍。”

⑧前天星期假日,日暖风和,并且在报上也曾看到了芦花怒放的消息。午后日斜,老龙夫妇,又来约去西溪,去的时候,太晚了一点,所以只在秋雪庵的弹指楼上,消磨了半日之半。一片斜阳,反照在芦花浅渚的高头,花也并未怒放,树叶也不曾凋落,原不见秋,更不见雪,只是一味的晴明浩荡,飘飘然,浑浑然,洞贯了我们的肠腑。老僧无相,烧了面,泡了茶,更送来了酒,末后还拿出了纸和墨,我们看看日影下的北高峰,看看庵旁边的芦花荡,就问无相,花要几时才能全白?老僧操着缓慢的楚国口音,微笑着说:“总要到阴历十月的中间;若有月亮,更为出色。”说后,还提出了一个交换的条件,要我们到那时候,再去一玩,他当预备些精馔相待,聊当作润笔,可是今天的字,却非写不可,老龙写了“一剑横飞破六合,万家憔悴哭三吴”的十四个字,我也附和着抄了一副不知在那里见过的联语:“春梦有时来枕畔,夕阳依旧上帘钩。”

⑨喝得酒醉醺醺,走下楼来,小河里起了晚烟,船中间满载了黑暗,龙妇又逸兴遄飞,不知上那里去摸出了一枝洞箫来吹着,“    ”,倒真有点像是七月既望,和东坡在赤壁的夜游。

【小题1】下列哪一项不是“秋原和我主张微雨里下西溪”的理由  ( )
A.西北风未起,蟹也不曾肥,芦花还没有白。
B.源宁觉得西湖的湖光山色,太整齐,太小巧,不够味儿。
C.源宁开来的一张节目上,原有西溪的一项。
D.前天星期假日,日暖风和,“我”已去过西溪。
【小题2】简要赏析文章第⑤段画线处的景物描写。
【小题3】概述作者微雨里游西溪感受到的“野趣”。
【小题4】填入第⑨段的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B.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C.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
D.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小题5】结合具体内容,评析选文以情驭景的写作手法。

同类题2

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小题。
寂静的童年
赵霞
①时值清明,我照例赶回老家去祭扫外祖父的坟茔。四月初的白马湖畔,正是江南草长的好时节。往返茔地的山路间,新翠与旧绿史相叠映,低处夹以几枝朱红笑靥的野杜鹃。白色的覆盒子花稀疏开在山脚田头,不做声地酝酿着五月里莓果累累的时光。这个时节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久违而又熟悉的气息。
②可是山坡上、田畈间,只是一片悄然。路过童年时清明前后最热闹的一座山坡,灌木和瓜畦的分布还依稀如昨,却见不到半个游戏的人影。过去每到这时候因孩子们呼朋引伴地上坡嬉游而错落踏出的一径路痕,早已淹没在杂沓草间,不知所终。
③我想起那时候,乡下孩子从不会轻易放过这一年里最好的季节。放学回到家,将书包一扔,便去田间地头疯玩。傍晚时分,最受青昧的娱乐便是到坡头上放风筝。游戏的料作都是自己动手备齐。各人扎的简陋风筝,只是将裁成方块的旧报纸糊在从竹枝上劈下做成弓形的篾骨上,再垂以长长的两带纸尾,依其形似,名曰“豆腐风筝”。此时从山下望去,只见坡头纸鸢冉冉摇曳,也是春时一景。
④有一年,外祖父用乡下轻薄罕见的桃花纸为我扎了一个蝴蝶风筝。和“豆腐风筝”相比,它有着清奇的相貌和精致的骨架,翅翼处更染上了若干淡彩。这是为我不久后参加班上的风筝比赛预备的。比赛那天,我兴冲冲地将风筝带上了比赛的山顶。不料到了高处,轻薄的桃花纸竟怎么也吃不住忽忽的大风,只是徒劳地扇动着双翼。几次试飞都失败了,我举着蝴蝶面风而立,几乎落下泪来。
⑤童年的假日,有满满一天的时间可以恣意挥霍,不受日光向晚的约束。邀几个伙伴,各挎一只竹篮,从山脚的乌梢竹篷开始翻觅,拔取新生的笋芽。我最喜欢听笋节拔断时清脆的“毕剁”一响,有时玩得狠了,这欢愉的响声会一直延续到夜梦里……
⑥被唤醒的还有另一些特殊的声音:登上山顶,望见远处一阵猛风打着卷翻过山脊时那种惊心动魄的波浪;从伙伴间彼此较劲的跋涉中抬起头来,忽然看到对面漫山遍野的杜鹃一片殷红的热闹;穿林越涧地走出树丛的迷宫,迎面撞上一个开满紫色无名花的小小山谷……这些无声的场景收藏在童年的回忆里,随着年龄的增长酝酿出了一些更奇妙的声音。那是自然以某种方式发出的生命的秘语。
⑦今天,当我回头去温习童年的生活时,这些声音似乎把某些自然的密码、对生命最朴素的认识永远地织进了我的心灵深处。多年来,尽管长久地远离山野,但春天里不经意间听到轻风拂动下一小阵枝叶的窸窣声,就可以把我带回到关于这个季节的一切生动的回忆里,让我感受到世界的美好;有的时候,在迷蒙的城市街角的一棵行道树下想起那一大片灿烂的红,心里也会升起无边的温暖和欣慰。
我由衷的感激那些陪伴我度过童年时代的那些自然世界的亲切声响,也从这样的回忆中领受着新的生活的营养。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了它们的滋养,我的甜蜜而丰美的童年会显得多么静默苍白。然而,今天的故乡,熟悉的山水风云还在,却不知道我遗落的郡个童年去了哪里,走过的山道一片寂静,不再有旧时常见的童稚身影。空旷的野地,曾经是过去无数代孩子热衷的嬉游场所之一,如今也只是寂然。闲居的假日里,空气澄净,高天碧蓝,这样好的大阳天里,却没有了童年的身影。那些陪伴过无数代人童年的自然声响,正从今天童年的生活中被悄然地屏蔽出去,取而代之的是关在狭小房间里与电视、电脑和繁重的课业为伴的童年。我不知道,伴随着这一进程,是不是也有一些生命的声音,在永远地沉默下去……
(摘自《文汇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第①段描写作者清明节回老家扫墓时看到的故乡白马河畔的美丽景象,其主要作用是引出下文对童年时在故乡快乐生活的回忆。
B.外祖父的风筝,精致美好,可是参加比赛时却试飞失败,然而正是这次经历。让作者获得了依靠别人是无法获得成功这一深刻感受。
C.文章最后写到,“我不知道,伴随着这一进程,是不是也有一些生命的声音,在永远地沉默下去”,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声音越来越少的忧虑之情。
D.文章以自己重年的快乐与今天孩子的不快乐的对比为主线,通过描述童年时与大自然亲密接触而获得的快乐,作者鲜明的态度已蕴含其中。
【小题2】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
【小题3】文章的标题“寂静的童年”在文中所指的是什么?蕴涵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耒歌
陈绍龙
①一片雨烟。一片朦胧。
②耒歌响起的时候我还在梦里。耒歌,是耕田人耕田时唱的歌。秋李郢人叫它“嘞嘞”,或叫“打嘞嘞”。耕田人是报时鸟,秋李郢人说他们都是属“鸡”的,差不多鸡叫过之后他们就起身了。耒歌为秋李郢报时。
③秋李郢人听惯了耒歌。只是听耒歌要早。起先,耒歌被淹没在夜色里,一声,一声,仿佛那娇嫩的鸟喙始终还没有啄开壳儿,忽然,歌如闪电,裂帛声出,这只壳终于被撕开了一道口子,“咿呀”一声,晨,破壳而出。
④耕田要早。野地里,听到鸡鸣,耕田人也会仰着脖子“喔喔喔”的,学着鸡叫,玩。他们这样“喔”的时候就把耒歌停下了,鸡不叫的当儿,他们照样唱他们的耒歌。唱给牛听,唱给田野听,唱给自己听。
⑤牛听了有精神。牛不说话,只在默默地耕田,在水田里拉犁,垄笔直,夜还黑着呢,都不走字。“牯子——”每句词前面都加“牯子”,“牯子,哥哥想你到五更哟,牯子,”好像耒歌就是唱给牛听的。牯子能听明白吗。真是。牯子是牛。
⑥天没亮的时候,耒歌唱的都是掏心掏肺的句子。秋老二50多岁了,单身。对牛弹琴,耒歌真是这样的。田野原本是黑的,在梦里,没醒,渐渐地,泛白,见亮,睁开惺忪的眼睛,似被耒歌唤醒。鞭催花发,押着水韵,梢头的水雾在绽放。
⑦“打伴儿。”问急了,秋老二说了实话。耒歌唱给自己听,给自己打伴儿。黑夜寂寥,唱歌,跟牛说话,跟自己说话,一个人在心里,一个人在嘴上。
⑧秋老二耕田的时候喜欢带他的黑黑。黑黑是条狗。黑黑的叫声夹杂在耒歌里。黑黑叫,隐约地,村庄也便传来狗的叫声。耒歌是秋李郢的晨曲。黑黑的叫声有点沙哑,像这支曲子里的锣,或是铙。远处的狗叫声成了低音部的和弦。
⑨黑黑一身黑,没杂毛。黑黑有劲,个大,有小半人高,也能吃。早年,粮食金贵,一条狗的饭量能顶一个人呢。好些人劝他,勒了吧,多肥。秋老二不吱声。过年的时候,又会有好些人到他家晃悠:勒了吧,喝酒。
⑩“滚!”
他们是冲着那条狗的,想吃狗肉,喝狗血汤。狗血汤没喝到,一个个却被骂得狗血淋头。
秋老二多心疼黑黑呀。没有人理解。那会秋李郢人家家都有两亩自留地。自留地得请人耕田呀。秋老二是耕田的好手,请他的人多。给哪家耕田了,哪家得把牛喂饱,也还要做份早茶或者晚茶给耕田人的。早茶、晚茶也是尽村民家之所有。秋李郢人不怠慢耕田人。有人发现,吃晚茶或是早茶的时候,秋老二会偷偷用手帕包一块饼或者一块鸡肉揣在怀里。动作之快,像是魔术。人们知道了,那是带给黑黑吃的。秋老二不想让人说闲话,狗哪能吃饼,吃肉?
他咋对黑黑那么好?
那天有人晚茶用酒招待他,他喝大了。他哭了。黑黑早有人觊觎,那天他的黑黑给偷了,真的叫人给勒了。地上一大撮狗毛。
 “打伴儿……”
从秋老二断断续续的话语中,人们拼凑出了这样的一个事实:
有一天早起,天黑。毛毛雨。秋老二耕田没归。秋老二只顾在雨地里唱他的耒歌了。黑黑的撕咬声他没听到。天亮时他发现,黑黑嘴角流血,一只耳朵耷拉到了嘴边,血肉模糊。再看,田头一只狼眼放绿光,另两只狼夹着尾巴跑了。“放绿光”的那只狼见状小坐之后也跑了。
黑黑救了秋老二一命。
原来如此。秋李郢似乎理解了这个“伴儿”更深的内容。
秋老二把那撮狗毛给埋了,边上竖了块木板。
好些年,我早上听到秋李郢上空有耒歌响的时候,都仿佛能听到里面有黑的叫声。仿佛看到,黑黑端坐在田头,端坐在雨地里,看着秋老二,看着田野
田野,一抹雨烟。
(选自《散文》2016年7月)
【小题1】分析第③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小题2】从叙述顺序的角度,说说第17段的作用。
【小题3】 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本文倒数第②段。
【小题4】本文为什么以“耒歌”为题,试作探究。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
在时间的深处静静飘香
申海琴
一位美丽的女子乘着一顶精美绝伦、雍容华贵的花轿,吹吹打打地被抬进了兵部右侍郎范钦的家门。轿内端坐的新娘脸上洋溢着幸福和渴盼。她几次掀起盖头,弓起右手食指,将轿帘轻轻拨开一条缝,透过一线缝隙,向范家大院的深处望去。
在红盖头掀起的那一刻,女子用灵澈的目光迫不及待地去找寻那神秘的天一阁。当她第二天手提裙摆,激动地快速穿过凤竹林,一步一步靠近藏书楼时,却才发现“女不上楼,书不出阁,外姓人不准上楼看书”的禁令。她如雷轰顶般地两腿一软,一个趔趄跌倒在天一阁厚重的背影里。
这位女子就是钱绣芸。
钱绣芸是当时宁波知府的内侄女,才貌双全,酷爱读书。为了能阅读天一阁的藏书,她托太守为媒嫁给了范钦的后人。却因族规的禁止,终生只能仰望那个楼梯而不得上楼。就这样,这一禁令揉碎了一位女子一生的梦想。于是,钱小姐便遥对书阁没日没夜地绣芸草,一棵又一棵,绣得那么专注,直到指尖滴血。这芸草在古代是防止藏书遭虫蛀的一种香草。从此,钱小姐以绣芸草为念,把自己的芳名也改成了“绣芸”。一年又一年,当岁月和渴望渐渐化作女红中的芸草,钱小姐眼眸里的那一半憧憬一半忧伤,如静静流泻的清香,深深地渗透了绸缎上的芸草。
窗下,钱小姐趴在堆满了无数绣芸草的梳妆台前,双手托着腮,一双忧郁的眼神专注地凝望窗外。窗外,滴答作响的梧桐雨穿越了钱小姐的一生,细雨缠绵,一点一滴流淌在钱小姐的心上。她回望自己的点点时光串成花样年华,年华中是对天一阁的步步临近、无限期望与深度失望。族规如刀,无语凝噎。她只得将无限的憧憬尘封于岁月的深处。
钱绣芸对天一阁的渴望日日凝眸,凝眸处是一种对文化的痴情,无论步履怎样艰涩流离,她的目光还是那么专注,哪怕专注的寄托已成幻影,她也要守望终生。
清凉的雨滴浸润在空气里,湿了窗户,钱小姐用纤柔的手指写下思念这个词语。恍惚间那深重的雨雾后面,她又望见天一阁厚重的影子。她就这么念想着,等待着,憧憬着,不觉已将一生苍凉的时光全部耗尽。她终于在一个风雨潇潇的夜晚化作了一缕轻烟一缕香魂,静静地飘向了来世的轮回里。
后来范钦的后代在天一阁的对面修建了天一池,假山上有一块石头是位女子的形象,据说就是为了纪念一生未能登楼郁郁而终的钱绣芸。石像上那双望穿秋水的眼睛依然与天一阁遥遥相对。
范钦用《易经》中“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为自己的藏书楼命名“天一阁”,取“以水克火”之意,祈求书楼免遭火灾。说来也怪,天一阁历经几百年的沧桑竟然未曾引起过一次火灾,成为中国书史上的一大奇迹。天一生水,防住了火,却也锁住了阻隔了一位如水的女人。
寂寂的时光里,当年那纯白的心事缱绻着悲凉的味道。钱绣芸像一只美丽的丹顶鹤,高蹈而来,翩翩而去。从此,天一阁因为钱绣芸而更加熠熠生辉,钱绣芸因为天一阁成了永恒的话题,她是幸还是不幸?天一阁不语,依然以绝世的风姿看光阴如梭穿过。
古朴典雅的天一阁经历四百年的风风雨雨,它那脆弱的木质藏书楼和纸质线装书,承受了岁月的侵蚀,显得有些老迈了,范钦老先生的青铜雕塑也早已锈迹斑斑。竹风月影,啾啾鸟鸣,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中国藏书史上令人神往的一页。天一阁因为范钦和范氏子孙坚守藏书、护书的执著以及他们长久不衰的操守和意志而存在,并成为文明古国藏书界的孤品珍品。它的存在成为一个民族极端艰难又极端悲怆的文化奇迹。
范钦在二十余年的官宦途中,足迹几乎遍布大半个中国。有着十五代书香家史的范钦生性爱书,每到一处做官,便刻意搜集当地的各种刻本,无法购买的,就雇人抄录。他又兴建天一阁,将书籍分门别类收藏。图书只要进了范钦的天一阁,犹如石沉大海,这也应了他“代不分书,书不出阁”的家规。
如果说历史上许多名媛都是因为舍生取义而流芳百世的话,那么她们所取之“义”却各不相同,虞姬追求的是英雄气概,祝英台追求的是爱情至上,李清照追求的是悲情寄托,而惟有钱绣芸追求的是文化品位。从这个意义上说,钱绣芸比起其他名媛而言更伟大、更深沉、更唯一。正是钱绣芸用她的一生追求向我们后人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天一阁的文化魅力所在。
天凉了,秋风吹过天一阁的长林,树叶儿沙沙作响,仿佛是翻动书页的声音,又像是钱绣芸一声声的叹息。一壶茶已尽,一季花已谢,岁月已渐行渐远,钱绣芸的生命亦已化作美丽的蝶衣。她生前徘徊阁下却不能看书、哪怕连采一片芸草奉献给书阁防虫的资格都没有。那种忧伤和惆怅纵使天荒地老也让人心碎血沥。
冥冥之中,她的香魂终于凝固成了一尊石像,永远地坐落在天一阁的对面,可仍与天一阁生死相隔。世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近在咫尺却无缘相见。
绝望的泪水一滴一滴顺颊而下,年复一年,终于汇集成池----天一池,终岁守候在天一阁的对面。在守望中,钱绣芸以一种渐趋终极的姿势诠释着生命的历程和情感的流向,她让自己的灵魂又化作一片片芸草,在时间深处静静地飘香。
守望天一阁,其实就是一位绝世女子对文化品位的一种终生追求。
(选自《散文百家》 2013年03期作者申海琴有删改)
【小题1】联系全文,说说文章第一段从钱绣芸嫁入范家时的情景写起,有何作用?(4分
A.
【小题2】理解文中的划线句子(6分)
⑴窗外,滴答作响的梧桐雨穿越了钱小姐的一生。(3分)
⑵它的存在成为一个民族极端艰难又极端悲怆的文化奇迹。(3分)
【小题3】简要分析文中范钦这一形象的特征。(4分)
【小题4】面对钱绣芸在时间深处的“灵魂飘香”,有人认为这是一个悲剧,有人认为这是一种胜利,谈谈你的看法。(不少于130字,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