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老街剃家
刘建超
老街把一些手艺活做得精湛的人称为家。你字写得好,写家;你戏唱得好,唱家;你头剃得好,剃家。被称为家就是最高赞誉了,你手艺好,还德行高。在老街东关开理发店的老陆就是个剃家。
小说故事里写剃头匠的传奇多了,老陆却是个没有传奇故事的人。论长相,普通的没有任何特点,扔在人堆里就找不着了。论身世,从小在老街流浪,十几岁跟着个剃头师傅打杂,师傅过世,他就接了理发店,平平淡淡。非要说出点绝活,那就是老陆左右手都会用剃刀,使推子,能给自己理发,那得有多么好的手感啊。
有一年夏天,老街许多人得了角膜炎,老陆也染上了。生意不能停,不能传染了客户,客户找上门来也不能怠慢。老陆就用毛巾蒙着双眼,凭着经验和感觉给客户做活,发茬齐整,与平时手艺没有什么两样,客户啧啧称奇。剃家的名声由此传开。
老陆几十年在老街开着理发铺,童叟无欺,随叫随到。有的客户半夜要外出进货,需要打理,会去敲老陆的门。老陆屋里的灯就会亮起,他一丝不苟给客户理发刮脸梳洗干净,不多收一分钱。有时客户过意不去,多放下几块钱,老陆也会记在心里,下次你来理发就不会收钱。
老街的买卖更新换代快,就是理发剃头的行当,没出几年也都换了门面,大大的霓虹灯映衬着美发厅、发型设计中心、美发会所,门口站立着的都是年轻的孩子,发型古里古怪的还染着各种颜色。
老陆的招牌没换。老街人,尤其是上了些年纪的人还是喜欢来老陆店里理发剃头刮脸。老街人还是愿意听理发推子咔哧咔哧的充满质感的声音,还是享受剃刀在脸颊上游龙走蛇的舒坦感觉。
老街人理发爱扎堆,越是人多越来凑热闹,在等候当中抽烟喝茶,便把老街近几天发生的奇人怪事数落一遍,评论一番。
有人说,老陆啊,你也招个小姑娘来给撑撑门面啊,洗个头什么的,你没有见几个老主顾都被有妹子的发廊给拉走了?那双嫩白的小手在头上抓搓着,比你这老爪子可舒坦多了。
老陆只会憨憨地笑,说:“我可雇不起。要享受,你们也去。”
临近过年,老街热闹起来,大商场小店铺生意也多了。
西大街一家大商场忽然失火了,火光冲天浓烟滚滚,几十号人逃生不及,在火烟中丧生。老街一下子就冷清了,被巨大的伤痛所笼罩。
西街上处理事故的人找了几家理发店,请去给过世的几十个人修面整容,打理干净了好让死者家里人来认领。给死人理发梳头,没有一家发廊愿意干,这种晦气的事情会影响生意的。
西街人找到了老陆。
老陆闷头吧嗒吧嗒地抽烟,烟雾弥漫着老陆没有表情的脸。
街道的人很着急,说价钱好商量,价钱好商量啊。
几个老客户说:“老陆啊,你这招牌立起来几十年,能做成剃家可是不容易啊。想好了,接了这趟活,你的店就开到头喽。老街人都讲究个运气,谁还来你这店里找晦气啊?”
老陆看看门店的招牌,说:“死者为大啊。咱不能让这些不幸的人,走了也憋憋屈屈的吧。”
老陆烟抽足,收拾好工具,说:“走吧,做活。”
老街人后来说:“当时夕阳西下,老陆离去的背影很是悲壮呢。”
老陆跟随西街的人,走进了一个大仓库,火灾遇难的人并排躺了一地。
老陆就从眼前的第一个人做起,烧热水,洗脸,洗头,修面,理发,一丝也不马虎。老陆把一个一个的逝者抱在怀中,禁不住泪流满面,实在不忍观之,他索性闭着眼睛,用盲剃的技艺给逝去的生命细细打理。一个女孩,头发烧焦了,纠结在一起,如果梳理就会掉光。老陆第一次给女孩做起了发型,那发型做的和女孩的仪态非常熨帖,街道的人都禁不住打出敬佩的手势。所有的活计做停当了,老街已经迎来了第一缕曙光。老陆收拾好工具,推辞了街道人递给的报酬,踉跄着走出仓库。
老陆的事在老街流传着,人们敬佩老陆,可是却没有人愿意来老陆的店里理发刮脸了。
老陆索性关掉了店铺,摘掉了招牌,去丽景门下看看别人下棋,到茶馆里泡壶荼,听听戏。
老陆每次路过发廊,总是禁不住停下脚步,伸长脖子往店里瞅瞅,看着年轻孩子们在店里忙活,他的手就不由自主地活动着,仿佛手中还拿着理发推子。
春节过后,老陆不见了,老街的街头尾巷再也没人见到过老陆。
后来有人说,在新疆某个牧场见到过老陆,老陆正兴高采烈地剪羊毛呢。
老街再无剃家。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从“写家…‘唱家”“剃家”的称谓可以看出,老街是一个重视传统、欣赏美德、人情淳善、古朴守旧的地方。
B.老陆染上角膜炎后蒙眼理发的情节,为后文作出铺垫,凭借“盲剃”的技艺,老陆才得以完成给逝去生命打理的使命。
C.对理发推子发出的声音及剃刀游龙走蛇的描写,衬托出“老街剃家”技艺的纯熟,照应了前文老陆手感极好的内容。
D.老陆得知几十号人在商场失火的事故中丧生,毫不犹豫选择为不幸的死者修面理发,体现了“老街剃家”的良知与担当。
E. 老街迎来了曙光,老陆的前程却黯淡了。人们一方面敬佩老陆,另一方面却不愿找他理发刮脸,这样的矛盾影响着老陆未来的人生。
【小题2】小说中的老陆有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小题3】有人认为,小说中的倒数第二段删去更好,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6-01 12:31:4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海外购物,买的是啥?
我国居民消费特别是高端消费流向海外,是近年消费市场的一个显著新特点。目前经常到海外旅游的中国游客家庭年收入在5万—8万美元之间,这部分人对生活质量要求较高,对日用消费品的要求也较高。由于出国旅行愿望强烈,机会也多,他们消费的重心逐渐转向了海外。过去,中国游客出国购物多选择价差较大的高端名品,而近年来,面膜、牙膏等日用品也成为中国游客瞄准的对象。在一些国家主要供当地人消费的连锁超市,常常会看到中国游客扫货的情景。
“海外购物热是国内消费品行业发展的一面‘镜子’。”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市场学会副会长荆林波认为,客观地讲,国内产品的品种、质量和服务离国际先进水平确实有一定差距。近年来,中国制造加快升级,但优质消费品供给仍落后于居民消费需求,供需两端不适应、不匹配。总体而言,我国消费品市场供应充足,与国外市场相比,手机、家电等消费品市场已差别不大,但就产品的创新能力、换代速度看,在化妆品、家居、医护等许多细分行业,供给能力与发达国家仍有不小差距。荆林波说:“海外消费热,消费者买的是商品质量,也是品牌文化……中国不缺乏消费需求,而是缺乏拴住消费者的功力。”他认为,市场需求决定社会生产,社会生产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国内企业应该及时关注消费潮流、消费需求的变化,加快产品创新、升级换代,使产品更加人性化、功效更加多元化,从而更加适应千姿百态的百姓生活。
(摘自《人民日报》)
材料二:
我国境外消费连续三年居全球第一
近年来,我国的境外消费增长趋势明显。数据显示,2005年至2014年我国境外消费平均每年增长25.2%,是同期国内社会消费总额增速的2倍;2014年境外消费规模高达1648亿美元,占全球境外消费市场份额的10%以上,连续三年位居世界第一;2015年上半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为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2.8%;2016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贸易额将达6.5万亿元人民币。
不仅如此,随着跨境电商、海外代购等新型贸易方式的发展,“旅游购物”正由一次性消费向长期性代购转变,且群体效仿、消费粘性明显。许多中国游客在通过旅游接触过海外商品后,再通过互联网代购、导游代购、朋友代购等途径,逐步将“境外购物”转变为长期行为。
(摘自《人民日报》)
材料三:
海外代购渐受青睐 专家提醒注意权衡海淘利弊
中广网北京消息   随着国内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的提升,不少人开始青睐直接通过海外网站的网购,成为海淘族。大家为什么要到海外网站购物?这里程序很多,包括海关政策、跨国运输、折扣点位、款式等,有很麻烦的一套程序,能便宜吗?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包华、北京潮阳律师事务所胡钢进行了点评。
包华:国外很多产品,尤其是奢侈品,价格跟中国大陆地区销售价格差异比较大。其次,有一些产品国外在销售,国内是没有的。
胡钢:有网友在海淘过程中遇到过比如黑网站、信用卡盗刷、产品损坏以及退换货困难等问题。
包华:海淘族要客观分析自己的利弊,才能做出明确决策。
胡钢:网站有实际的运营主体,可能是一个组织或个人,你要知道他是谁。此前有专家呼吁一种新的制度,叫“反悔权制度”或“冷静期制度”,意思是收货以后,有7天或14天反悔期,此期间对货品不满意可以退。
胡钢:这在国外比较流行。如果这种反悔权制度能够得到明确,将对包括网络购物在内的远程购物消费者权益保护是一个利好。
包华:海外代购问题有三。第一是代购商自身问题,代购商如果今天在明天无的话,可能就很难处理。第二,物品货不对板,很有可能跟代购商谈的产品和最终代购回来的产品完全不同,我们怎么退换货,怎么拿钱回来。第三,信用卡盗刷,我们应该如何防范。
胡钢:美国运营商提供的消费者保护制度不能延及到中国境内消费者,代购网站也不可能提供额外保障,这种情况下风险就比较大。
(摘自“中国广播网”)
【小题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我国近年消费市场的新特点就是高端消费流向海外,海外消费连续几年位居全球第一。
B.海外代购的主要弊端是程序很麻烦,包括海关政策、跨国运输、折扣点位、款式样式等。
C.境外消费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旅游购物、跨境电商、导游代购、朋友代购等。
D.消费者看重欧美市场“大品牌”商品的文化底蕴、文化积淀,这些是国内企业无法相比的。
【小题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近年来,海外购物已经走进越来越多的普通人的生活,中国游客在外国供当地人消费的连锁超市,购买面膜、牙膏等日用品。
B.中国国内企业应紧密关注消费潮流变化,抓住消费者的心理,加快产品创新、升级换代适应当前千变万化的百姓消费市场。
C.我国旅游购物的方式正发生悄然变化,从一次性消费转变为长期性代购, 新型贸易方式多样化,境外购物转变成长期行为。
D.国内产品的品种、版式、质量和服务离国际先进水平有差距,国外很多产品价廉物美,有细分的市场、丰富的商品和强大的创新力。
【小题3】阅读以上三则材料,结合海外消费热背后传递的市场信息,简要谈谈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传统文化是中国教育的历史基础
程方平
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进入21世纪,在全球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本土传统文化的价值进一步凸现,成为构建各国教育特色的重要基础。此时适逢中国近代教育走过百年历程,如何传承与发展本土文化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相关的理论争鸣与各类尝试风起云涌,故需要认真思考和积极探索来规范和引领未来的教育发展,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意义的教育体系,为中国的教育改革奠定重要的历史基础。
中国教育尊重传统,不仅在思想和精神领域重视“道统”,各行备业的人才培养和标准规范都非常关注对传统的继承与发展。然而,自百年前开始,在西方模式和标准的影响下,我们的教育缺少自信,我们以往用于反思和自省的自我批评变成了盲目和全盘自我否定的依据。历经1300年探索实践的科举制度,就有许多可资借鉴的遗产。国外的研究与实践非常认同中国的科举对文官制度的影响,认为这是中国在制度文明上对世界的重大贡献,体现了人才评价选拔方面最公平合理的实践探索。再从中小学的语文、数学教学来看,中国的传统在形式、内容、方法、观念和评价等方面,相对于源自西方的各类教学法,许多方面更适合于中国学生及中国知识的具体情况,百年来的教育实践证明,中国的传统教育绝非可以简单地用机械灌输来概括,中国历史上人才辈出亦是与中国教育的传统息息相关。
在中国教育传统的思想与实践中,不仅有 “有教无类”、“教学相长”、“因材施教”、“知行合一”、 “活到老,学到老”等与西方教育源流和现代教育理念相似、相通的原创教育思想,也有独具特色的家学、书院、师徒制,耕读习俗、学术争鸣、树立思想流派的传统等。中国教育传统中永恒的、富有创新潜力的价值早已受到国外思想家、教育家的深切关注,不仅数百年前影响了法国思想家伏尔泰,近年来创立“多元智能”理论的哈佛教授加德纳也多次强调他的思想曾借鉴了中国的教育传统。可见,中国教育传统的精髓需要国人认真反思、汲取和弘扬,全面否定和浅尝辄止均是对历史、民族与未来不负责任、缺乏基本文化素养的表现。需要铭记的是,一个不知道尊重自己传统的民族难以受到其他民族尊重,也难以真正自信、自强。传承和弘扬本国、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并非机械地重复和照搬,更不能仅仅满足于对经典的死记硬背。容纳、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不仅在其“形”,更重要的是其“神”,即中国传统的内在精神、思维方式和笃行实践。每个时代都应有对历史、现实和未来的认真审视和深远思考,并以此来指引实践,找到更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
(节选自2011年7月6日《中国社会科学报》,有改动)
【小题1】下列关于“传统文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传统文化是指某个民族在其文明发展历史上的各种思想、观念的总体表征。
B.传统文化属于一种民族文化,它集中反映了这个民族的特质和风貌。
C.传统文化是世界各国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构建自己教育特色的重要基础。
D.传统文化对中国教育发展可起到规范和引领作用,否则中国教育就缺少了特色。
【小题2】下列各项,不属于“中国教育尊重传统”的一项是(   )
A.中国教育在思想和精神领域重视“道统”,在人才培养和标准规范方面也非常关注对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B.中国的中小学的语文、数学教学,在形式、内容、方法、观念和评价等方面更适合于中国学生及中国知识的具体情况。
C.中国教育既注重“有教无类”、“教学相长”等教育思想,也有家学、书院、师徒制等教育传统。
D.中国教育传统中永恒的、富有创新潜力的价值,早已受到国外思想家、教育家的深切关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小题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科举制度,在评价选拔人才方面是最公平合理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的重大贡献,需要我们重视继承和发扬光大。
B.中国教育传统中永恒的、富有创新潜力的价值影响了法国思想家伏尔泰,哈佛教授加德纳也是借鉴中国的教育传统创立了“多元智能”理论。
C.中国教育的传统需要我们尊重和弘扬,全面否定和浅尝辄止都是不对的,都是缺乏基本文化素养的表现。
D.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不能靠对经典的死记硬背,不能机械地重复和照搬,而重在传承弘扬其内在精神、思维方式和笃行实践。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负重的河流

黄毅

这是每一本地理书上都提到过的著名河流。一条河流在哪里出现,从哪里经过,又归属于哪里,决不是偶然的事。塔里木河的出现,再一次证明了作为一条河流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环峙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冰峰雪岭,阻隔着来自外界的声音,那些充满雨意的雷声只能在别人的天空奏响。那些令人神往的潮音,只能打湿他乡的梦。极度干旱的沙漠,裸陈着对天空的一次次叩问,而降雨量几乎等于零的天空,又一遍遍让塔克拉玛干落寞失意。巨大的苍黄壅塞着胸间,铺天盖地的尘沙装满眼眶。多么需要水,她是生活的全部,是生命中的生命。

这是一条多么率直的河流,坦荡、刚烈而勇敢。该扬波的时候必定扬波,该隐忍的时候必定隐忍,该奔涌的时候一定奔涌,该潆洄的时候就一定潆洄;流就流出气魄,纵横捭阖,摧枯拉朽;流就流出韵味,一波三折,百转千回。

你再不会见到反差如此巨大的河流。在枯水期,那是生命的一次休整与放松,河水浅吟低唱,嘤嘤细语,有些地方甚至大段大段露出河床,看上去是那样的羸弱;而洪水却是一次生命的张扬与放纵,洁浩荡荡,左奔右突,把河床扩大到几倍,处处呈现的是强悍与力量,时时迸射的是阳刚与霸气。

就是这样一条河,最终却不能冲出沙漠,当塔里木河挟着昆仑山的冰雪,一路呐喊冲向沙漠的时候,塔克拉玛干却不动声色,集合了亿万的沙粒,用最柔软的办法,让河水就范。当塔里木河切割开沙漠柔软的皮肤,你看到河的确是赢家,可是到最后,它却锈蚀在沙漠的肌体里,最终折断:当塔里木河饱蘸着冰雪水,在塔克拉玛干这张巨大的纸上写出一笔劲道的点画,那个2750公里的笔锋却在意犹未尽的时候,被沙漠吸尽了最后的墨迹。

有河总是有树。树是河流的另一种形式,是河接近蓝天白云的一种方式。站立起来的河,哗哗的林涛,让鸟像鱼一样游来游去。追随塔里木河的,是郁郁苍苍的胡杨林。它们高壮精神,粗枝大叶,缘着塔里木河这条苍青的脉管,排列着森森然的汗毛,英姿勃发。但是离塔里木河愈远就愈让人感到吃惊甚而震惊——那是些脱去了绿色的树——他们死了,但还以树的姿态直立着。是塔里木河抛弃了他们,还是他们走得太远?他们成了沙漠上没有归宿、没有目的、不知道要往哪里去的流徙者,他们永远挺起在走,而永远走不出这块沙质的土地。

塔里木河在不断萎缩,他的退却不仅让百万胡杨游离失所,更严重的是让人类自己饱尝苦果。罗布泊这个巨泽的消亡,与三大水源之一的塔里木河的断流,有着直接的关系。据清代《西域水道记》记载,罗布泊人“素习水居,不便陆徙”,而罗布泊据说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还有水,彻底干涸也就是近几十年的事。罗布泊人实际上应该是沙漠中的渔民,常以中空的胡杨树一劈为二作为行舟,在水面往来穿梭,迅如利箭。如今没有了水,罗布泊人只能以土为生。他们曾经以湖泊为伴,渔歌唱晚,渔樵互答,何曾想到周围的沙漠日近?何曾想到有一天河水会断流?又何曾会想到一片汪洋的大湖会彻底干涸?他们在罗布泊生活了几十代人之久,有一天忽然就被湖泊抛弃了!这是上苍对他们的戏弄,还是对世代拥有汪洋大泊的人以往的漫不经心和虚掷的惩戒?

这是每一本地理书都写进去的著名河流。我们愈是热爱,我们愈是惶恐;我们愈是负疚,我们愈是失魂落魄。一条河从昨天流到今天还要去明天,而我们的内心竟不能轻松如浪波。哦,塔里木河,你为什么这样浑浊?为什么又这样滞重?

【小题1】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两次提及塔里木河是每一本地理书都写到的著名河流,前后照应,反复强调,蕴含着对塔里木河现状的深沉喟叹。
B.“那些令人神往的潮音,只能打湿他乡的梦”,形象地表现出沙漠对水和生命的渴望,蕴含着作者对沙漠缺水少雨的无奈与同情。
C.文章用历史材料证明罗布泊人在清代依然与湖为伴,古今对比,更能说明塔里木河的萎缩对人类文明产生的巨大影响。
D.作者认为缺乏对河流的珍视与保护,人类最终将自食其果,为此从不同方面对塔里木河的断流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小题2】文章第⑥段写胡杨林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3】从全文看,作者为什么说塔里木河是一条“负重的河流”?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英雄的承诺 周国文
①在水一方的文人英雄会发觉,在刺目的阳光中,他们与这个时代是隔岸对峙的
②印刷文化时代,思想家哲人曾充当短暂的社会明星;但那时文字的阅读也大多是局外的观照,更何况到了这个电子文化的世纪,广告流水线盛产的明星已成了肯德基,成了耐克,成了可口可乐,成了苹果手机;谁包装得漂亮谁造的舆论大谁就能一夜成名畅销全球。歌星舞星与五彩缤纷的商品标签构成了当代生活的流行图景,也成了电子文化时代社会思维的最高标志与象征。
③英雄主义注定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也许我们从来不缺少喧哗和吵闹,却难觅愿意回到黑暗中去的孤独的勇者。
④“我们生活在一个有罪恶却无罪感意识,有悲剧却没有悲剧意识的时代”,岁月在慢慢地让我们变老,却没有让我们变得更聪慧。复制,让时髦装点大街上的红男绿女,让所有的城市模仿成同样的面容。可快乐总是一瞬即逝,唯有理想主义者的心灵是异常沉重的。就拿负荷甚深的现代作家来说,他们既爱都市的繁华,又对都市的冷酷与浮躁心存愤慨。在忧郁徘徊中,他们怀着比古人更发达的七情六欲,渴望拥抱现代生活;可擦亮眼睛,他们才发现这想像中光怪陆离的空间并不是最终家园所在。
⑤真正的英雄,无论是昂首高歌表现出豪侠式的剑拔弩张,还是彬彬有礼地纸上谈兵流露出儒雅风范,它最关键的是有一颗向上、向善、向美的心,它不怕繁华落尽的苍凉,却因为情感上的百感交集而走向宁静,思想上的义无反顾而走向决绝。
⑥文人英雄就是真理的战士、艺术的捍卫者,毕加索的价值肯定不在他留下多少家产,而在于他创造了《格尔尼卡》。因此,诚如柏拉图所言:“首先要关心改善自己的灵魂,才能有行云流水的生命,才能有举世公认的创造。而退一步说,假如活得艰难就丢失了信仰,那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又贫困又肮脏。”
⑦“忧望卅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我不知以后的世纪,是否既有美丽的花朵又有丰盛的果实。可我明白终是文人英雄在暗处发声,提醒我们世人知道繁花之中如何再生繁花,梦境之上如何再现梦境。
(有删改)
【小题1】第①段画线句在文中的意思是
【小题2】根据第②段内容,概括电子文化时代的特点。
【小题3】简析第③段的作用。
【小题4】文末作者认为“终是文人英雄在暗处发声,提醒我们世人知道繁花之中如何再生繁花,梦境之上如何再现梦境”,综览全文,概括作者这样说的理由。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走宁夏

①一出银川机场,天旷地远,阳光敞亮,刚才还汗津津黏糊糊的胳膊,像用干沙子搓过一样爽净。人粥似的闷燠的北京给甩远了,它追不上我了,眼下的空间突然无比阔大。

②银川的得名,有记载的一则是,前秦符坚的骢马城就在这一带,因符坚是氐族首领,而氐族语呼骢马为“乞银”,故而放牧“乞银”的地方就叫“乞银城”,后来叫顺了嘴就叫成银川了。

而宁夏的名字的来历追溯起来,可就是一部宏大的传奇了。

④宋初,党项羌李元昊确立西夏帝国并称帝,版图之大,气焰之嚣张,立国时间之久,史所罕见。李元昊此人强项而英纵,似乎特别喜欢斗气儿。范仲淹恳求他,只要答应不再使用“帝”字,他要什么给什么,满足一切要求。李元昊并不买账,偏要大用特用这个“帝”字,能把人气晕。形势对他不利时,他也假装顺从,自我蔑称为“兀卒”,其实埋了钉子,后经人破译,乃“吾祖”的谐音,对方回信若依此称呼,即落入“我的爷爷”之陷阱。你说可恼不可恼?但宋朝硬是拿他没办法,因为他有强悍的实力。成吉思汗可能也是被李元昊的后裔们气坏了,发誓非荡平西夏不可,结果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算灭掉。

⑤在宁夏,你还会不时听人提起黑城子,那是西夏的故都,又名哈拉浩特。“哈拉”,黑也,“浩特”,城也。那里的最后一主“黑将军”似应早于李元昊,他勇冠三军视死如归的惊天气概和他在城破前窖藏贵重金银文牍器物的故事,至今流传在民间。

⑥西夏啊西夏,在历史的长夜里,二百年,太匆匆,你来得迅,去得疾,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如一节在激荡回旋中戛然而止的雄浑乐曲,又像一个酷烈而又浪漫的噩梦。元灭西夏后,置宁夏路,始有宁夏之名。宁夏就是扫平西夏、永保安宁之意。

⑦去看岩画的那天,天气晴好,贺兰山在银川城的西北方向若隐若显,勾勒出雾岚似的一溜长线,其幻影似一队骑手控驭着骏马,与我们的汽车并排比赛速度,车跑多快,它们也跑多快。贺兰岩画便藏在数不清的山谷中。我们入一谷,细看沟谷两崖,果有姿态各异的奇怪图案赫然而现。岩刻五花八门,还杂以天书样的西夏文字,其中似人似怪的头像特别多。

⑧我被岩画之谜吸引着,不由遥想上古游牧人,顶风冒雪,辗转深山荒滩,日夜与牛羊为伴,好不孤单,那种欲与天、地、人、万物生灵对话的强烈冲动难以抑制,却又苦无对象,于是以凿刻为语言,把原始的思维和郁积于胸的怒吼注入了这万古不灭的岩画。

⑨翌日清晨五点多,我们又出现在中卫。中卫在大西北是很有名的,这固然由于它军事地位的险要,但也与风沙大有关系。它过去出名是因饱受风沙之害,现在出名则因为是全国的治沙模范,并获得了国际声誉。这里年均刮风900个小时,平均每10小时出现一次风沙,最大风力11级。历来中卫人不知修了多少庙,祈求神灵保佑,锁住沙龙,然而无效。事情终于发生了历史性转变,那就是著名的“沙坡头奇迹”。我这次才弄懂是怎么回事。原来,英雄的中卫人民用半隐蔽式麦草方格沙障来固沙,采用1×1米格状草沙障先铺在大片流沙上,遏制风速,而后再在草方障内植草造林。多年来,在包兰铁路两侧连绵不断的沙山上,罩着一张由草方格组成的无边无际的巨网,而在这无数的网眼里又长起了或疏或密的青杨。

⑩中卫又名鸣沙洲,它的沙子原是会“唱歌”的,有“沙坡鸣钟”之称。但中卫的响沙已有十几年不怎么唱了,人们从高坡滑下,难得听到鸣沙擂鼓了。因为绿化造林,使大气变化,影响到沙粒的频率,“共鸣箱”结构给破坏了。这是一种积极的破坏,破坏得好。当自然奇观与现代文明发生冲突时,人类往往还是选择了文明。

⑪须弥山石窟是此行的最后一个点,它距固原50公里,位于六盘山北端,始建于北魏中晚期,是西北历史上最悠久的石窟之一。我们抵达时已近后晌,见这一带山大沟深,地貌苍古,其大佛楼释迦牟尼坐像有20多米高,仪态威严,雍然大气,很有震撼力。说实话,比起全国驰名的几大石窟,一点儿也不差。

⑫但不可思议的是,它直到解放后才被发现,旧的府县志中几乎没有记载。同样令人不解的是,西夏王陵、贺兰山岩画,距银川市仅40多公里,它们也都是20世纪60年代才被发现。我想绝不是没人发现过,只是人烟稀少,交通闭塞,发现者少罢了,何况发现了又如何?为生计奔劳的人,顾不上琢磨,又缺乏起码的通信条件。从另一面看,它们的发现之晚正说明西部的文化土层何其厚也,有待发现的东西何其多也。现今西部文化大放异彩的际遇来了。听说,中央已拨巨款发掘西夏陵,世人也期待着东方金字塔之揭秘。

⑬此时,斜阳把赭色的光影投射到伫立了千年的裸露着的错落有致的佛像上,佛容凝重而肃穆,加浓了沉思的氛围。眼前是莽莽苍苍的黄土高原,纵横交错的干沟,千山万壑的波涛。我知道,从这里出去不远便是西吉、海原,还有沙沟,再向北,是银川平原、沙坡头、贺兰山,全是些沉积了无数苦难和奋争的地方。历史烟云一一从眼前飘过,我想象着,汉武帝六临朔方驱马击剑出萧关,拓拔魏万马奔腾踏平赫连勃勃,唐太宗大破匈奴勒石灵州府,康熙大帝三次御驾亲征平定噶尔丹,还有回民起义领袖马化龙啸聚金积堡,把反抗满清暴政的斗争推向了高潮……这片伟大的土地,真个是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⑭此刻周遭静谧极了,一点声音也没有,好像被世界遗忘了;但忽然间,我听见深沟大壑的上空,像盘结着携带豪雨的云团一般,轰响起了震耳欲聋的呐喊声。这不是我的幻觉,神秘的、蕴藏着中华民族巨大精神财富的土地,本不该是如此沉默的。“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我深信,不管人类文明发达到了何等程度,我们永远需要不断回归精神的故乡。

(取材于雷达的同名散文)

【小题1】下列对词语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陷阱:“阱”也可以写成“井”。
B.后裔:“裔”的读音是“yī”。
C.戛然而止:“戛”的读音是“jiá”。
D.想象:“象”不可以写成“像”。
【小题2】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与“宁夏”一名的来历相比,始于氐族语音译的“银川”,命名得过于随意。
B.贺兰山岩画是原始游牧人思想感情的载体,似人似怪的头像表现了孤单寂寞之情。
C.“沙坡头奇迹”是指中卫人民创造的一种用半隐蔽式麦草方格沙障来固沙的方法。
D.西夏王陵等古迹没被及早发现,既说明宁夏交通闭塞,也说明宁夏文化亟待开发。
【小题3】下列对作品中有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谐音”是利用汉字同音或近音的条件,用同音或近音字来代替本字,产生辞趣的一种修辞方法。
B.除了西北的须弥山石窟,我国历史悠久的石窟还有甘肃莫高窟、山西云冈石窟和洛阳龙门石窟等。
C.第⑬段中“这片伟大的土地,真个是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化用了***《沁园春•雪》中的词句。
D.“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由“兮”字可知,这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里的诗句。
【小题4】作者为什么说“而宁夏的名字的来历追溯起来,可就是一部宏大的传奇了”?
【小题5】文中第⑩段划线句提到“当自然奇观与现代文明发生冲突时,人类往往还是选择了文明”,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请结合文外的例子说明理由。
【小题6】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神秘的、蕴藏着中华民族巨大精神财富的土地,本不该是如此沉默的”这句话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