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初中科学
题干
物理小组的同学想利用闪电和雷声的时间间隔计算闪电发生的位置到他们的距离,以下是四位同学提出的不同方案,其中计算结果误差最小的应该是( )
A.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刚刚听到雷声的时间,再乘以声速
B.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雷声刚刚结束的时间,再乘以声速
C.由两位同学分别按选项A,B两种方法测量时间,求平均值后,再乘以声速
D.由一位同学按照选项A的方法,多测几次对应不同闪电与雷声的时间间隔,求平均值后,再乘以声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11-27 12:10:0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在“探究酵母菌发酵的最佳条件”实验中,李明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编号
温度/℃
酵母菌含量
发酵前面团体积/mL
发酵3小时后体积/mL
A
4
适量
100
100
B
10
适量
100
105
C
28
适量
100
175
(1)设计该实验的原理是在控制发酵前面团体积、发酵时间和酵母菌含量保持不变,通过控制______观察,来判断酵母菌发酵效果与温度的关系;
(2)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存在尚有不足之处,请你写出一条改进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2
玉竹蛉是蟋蟀的一类,它们的鸣叫频率与温度有关,科学实验小组想探究玉竹蛉鸣叫次数与温度的关系。下表为兴趣小组以15秒为一个计数单位,记录了玉竹蛉鸣叫次数与温度的关系。
温度(℃)
10
15
20
25
30
鸣叫次数(15秒)
12
21
30
39
48
(1)实验得到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玉竹蛉鸣叫次数可以当温度计使用,当15秒鸣叫次数为36次时,环境温度约为_____________℃。
同类题3
小明根据生活经验,提出了自己的疑惑:物质的黏性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他认为可能与温度高低有关,于是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将蜂蜜分装在三个小瓶内,一瓶放在冰箱中,一瓶放在室内的桌上,另一瓶放在微波炉内加热一会儿,然后找来三支相同的试管,用三支相同的滴管分别从三个小瓶中各取一滴蜂蜜,分别同时滴到倾斜度相同的三支相同试管口的内壁上,观察比较各滴蜂蜜流到试管底部所需时间长短,并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
蜂蜜处理
放冰箱中
放室内桌上
经微波炉加热
温度
较低
一般
较高
流淌时间
较长
一般
较短
则可知( )
A.蜂蜜黏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强
B.蜂蜜黏性随温度升高而减弱
C.蜂蜜黏性强弱与温度无关
D.因本实验观察的是时间而不是黏性,不能确定黏性与温度的关系
同类题4
为研究植物的某种特性,小科设计了如图实验:在一个广口玻璃瓶里放一些湿棉花,将浸泡过的蚕豆种子摆放在瓶壁和湿棉花之间。将玻璃瓶放在温暖的地方,并保持湿润,放置几天,待种子长出芽和根后,将玻璃瓶横着放置1~2天。观察种子芽和根的生长变化情况。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本实验的假设是蚕豆根和芽生长具有向光性
B.本实验主要通过比较芽与根生长的长度得出结论
C.本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根生长具有向地性
D.本实验证明了生长素能促进芽与根的生长
同类题5
目前市场上加碘食盐通常加入的是碘酸钾(KIO
3
),替代了原来的碘化钾(KI),因 KI 容易被氧化为碘单质而失效。为探究 KI 被氧化变质的速度受哪些因素影响,某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查阅资料)① 氯酸钾(KClO
3
)具有氧化性,能将 KI 氧化为碘单质。
② 碘单质(I
2
)遇淀粉液变蓝。
(设计方案)
试管编号
1
2
3
4
3%KI /毫升
1.0
1.0
1.0
1.0
KClO
3
/克
0.10
0.10
0.10
0.10
30%H
2
SO
4
/毫升
0
3.0
6.0
9.0
蒸馏水/毫升
9.0
6.0
3.0
0
淀粉液/滴
5
5
5
5
实验现象
(1)方案中,应记录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
(2)各试管中加入不同量的水的目的是:_____
(3)硫酸在溶液中以H
+
和 SO
4
2-
存在,为进一步证明是H
+
影响 KI 被氧化的速度,而非 SO
4
2-
。请设计简要实验方案_____。
相关知识点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释、检验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