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15分)
母 亲
莫言
①我5岁的时候,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
②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我母亲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我在母亲生前,一直想跟她谈谈这个问题,但每次我都感到没有资格向母亲提问。
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那时候我们家正是最艰难的时刻,父亲被人诬陷,家里存粮无多,母亲旧病复发,无钱医治。我总是担心母亲走上自寻短见的绝路。每当我下工归来时,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时,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有一次下工回来已是傍晚,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急忙跑到牛栏、磨房、厕所里去寻找,都没有母亲的踪影。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母亲对我的哭泣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她追问我为什么哭。我含糊其词,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这是一个母亲对她的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现在,尽管母亲已经被阎王爷叫去了,但母亲这句话里所包含着的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
④在那些饥饿的岁月里,我看到了许多因为饥饿而丧失了人格尊严的情景,譬如为了得到一块豆饼,一群孩子围着村里的粮食保管员学狗叫。保管员说,谁学得最像,豆饼就赏赐给谁。我也是那些学狗叫的孩子中的一个。大家都学得很像。保管员便把那块豆饼远远地掷了出去,孩子们蜂拥而上抢夺那块豆饼。这情景被我父亲看到眼里。回家后,父亲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也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对我说:嘴巴就是一个过道,无论是山珍海味,还是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都是一样的,何必为了一块豆饼而学狗叫呢?人应该有骨气!他们的话,当时并不能说服我,因为我知道山珍海味和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并不一样!但我也感到了他们的话里有一种尊严,这是人的尊严,也是人的风度。人,不能像狗一样活着。
⑤饥饿的岁月使我体验和洞察了人性的复杂和单纯,使我认识到了人性的最低标准,使我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我的父母、祖父母和许多像他们一样的人,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这些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也正是文学的灵魂。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小题1】理解文中两处划横线句子的含义。(6分)
(1)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
(2)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
【小题2】第③段中,画曲线句子“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在文章结构和内容上有何作用?(4分)
【小题3】本文题目为“母亲”,但文中又用了不少文字写了父亲和爷爷,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原因。(5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3 12:34:0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9分)
长期的睡眠不足会加大患心血管病、抑郁症、糖尿病的风险,损害认知功能、记忆力和免疫系统,每年还会引发超过十几万起机动车事故。另外,睡眠不足还会改变身体的新陈代谢节奏,导致食量增大、饮食带来的满足感下降。一些研究显示,睡眠不足会导致学生成绩下降,而且还与内脂素水平上升有关。内脂素是一种由肚子上的脂肪组织分泌的荷尔蒙,而这些脂肪与抗胰岛素有关。
许多人没有意识到的是,即使他们躺在床上的时间足够多,也可能没有得到高质量的睡眠,不足以恢复精力。出现梦境的快速眼动睡眠期,对于加强记忆力、学习能力、创造力、解决问题和平衡情绪的能力非常关键。深层睡眠,亦称慢波睡眠,对于身体的生长和肌体恢复至关重要。在这一阶段,人体分泌出身体生长所需的荷尔蒙。快速眼动睡眠和深层睡眠时间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而且对于从咖啡因、酒精,到焦虑和一系列睡眠障碍的干扰都非常敏感。
没有得到足够的恢复性睡眠的一个特征是:早上起不来,白天睡不醒。这意味着你非常困倦。其他睡眠不足的症状表现包括情绪多变、难以集中注意力、记忆力衰退和长期依赖咖啡因,而这些表现又造成了依赖和干扰的恶性循环。
要想知道自己的睡眠情况,人们通常需要在专业的睡眠实验室呆上一晚上,身上接满各种线路和监视器。人们可以借此跟踪自己夜晚的睡眠状况:比如你是醒着,处在浅睡、深度睡眠还是快速眼动睡眠状态。实验显示,人们有时夜里醒来过很多很多次,而且可能在夜晚大段大段的时间里都没有睡着,而这些他自己后来不一定记得。
每个人的睡眠状况和影响睡眠的因素都不一样。托德•约翰逊发现,每晚睡觉前看书有助于自己的睡眠,他的睡商值也因此从二十几分提高到了六十几分。蒂姆•圭尔发现,如果自己不在睡觉前锻炼的话,就会得到更多恢复性的睡眠。其它还包括:减少噪音、灯光和其他因素(比如卧室中的宠物)的干扰;在睡觉前有一小时“不插电”的时间,也就是不收发电子邮件、不上网、不用手机;保持一个固定的睡眠时间。
除了喝咖啡和思考之外,还有一些事情也会影响我们的睡眠。布里格姆医院睡眠健康中心发现,有的患者有相当严重的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一种在夜间反复发生的不自觉的肌肉运动。同床者往往比睡眠者更受干扰;不过,如果睡眠者伴随有突然的觉醒,那么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造成的干扰会大得多。有时睡眠者甚至每小时平均觉醒次数是42次。根据哈佛大学睡眠学家大卫•怀特的看法,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有可能是因为体内缺少铁质或者是由药物治疗的副作用所致,这种症状通常还和不宁腿综合症有关。测试还显示,睡眠呼吸暂停,也会影响睡眠质量。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的人呼吸会突然停止,直到缺氧的信号传递到大脑,将你唤醒。这些微觉醒每小时可以出现70次之多,导致患者精疲力竭,还有突发心脏病、中风和患动脉硬化的风险。患病的一个信号是衬衣领口号码大于17英寸,另一个信号是鼾声如雷。
【小题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睡眠不足可能会导致学生成绩下降,还影响到青少年身体的生长和肌体恢复。
B.睡眠不足会加大患心血管病、抑郁症、糖尿病的风险,损害认知功能、记忆力和免疫系统。
C.一般,睡眠不足的症状表现有很多,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造成依赖和干扰的恶性循环。
D.人们若在夜晚大段大段的时间里都没有睡着,就可能会因缺乏深度睡眠或快速眼动睡眠而早上起不来。
【小题2】(小题2)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可从本文信息得出的结论的一项是(3分)
A.人们应该高度关注自身的睡眠,了解自己的睡眠障碍和睡眠特点,甚至自身可能存在的其他症状。
B.患有严重的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的人,其致病原因至今尚未有一个统一的确切的结论。
C.身体肥胖的人相对的更容易有睡眠呼吸暂停的症状,患者易于精疲力竭,还有突发心脏病、中风和患动脉硬化的风险。
D.一个人如果在卧室不养宠物,在睡觉前又不锻炼、不喝咖啡、不上网、不用手机等,睡觉时间固定有规律,就会获得良好的睡眠。
【小题3】(小题3)结合本文有关信息,你觉得青少年改善自己的睡眠质量有哪些积极作用?(3分)

同类题2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愿宁静成为心灵的常态
——让我们的人生更开阔
林治波
有人说,当今社会,有一样东西几乎让所有人都无可逃逸,那就是浮躁的风气。这话虽有些偏激,却道出了许多人欲言难言的自我困惑。
杂乱吵闹是喧嚣的外在表现,其本质则是浮躁,是人们内心的急躁、失衡、不沉稳。浮躁,是丧失定力,随波逐流;是心急如火,投机取巧;是虚浮夸张,一片泡沫;是不要过程,只要结果。人生在世,谁都有各种各样的追求和欲望,古今中外,慨莫能外,这本无可非议。问题在于,面对浮华世界,人们的欲望变得更大、更多、更急切,由此衍生出浮躁的社会风气。
浮躁之风盛行,会导致这样的现象:为官者盼望一步登天,为学者盼望一步到位,为商者盼望一夜暴富,为艺者盼望一举成名。也容易出现这样的结果:社会被浮躁之风笼罩,清静的人生、专心的工作、精良的产品,变得稀罕起来;因为求快而忽视了细节和质量,导致一些地方事故多发、反复折腾、劳民伤财。那些整日忙碌赶场子的人,那些“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人,那些跟风起哄盲目不安的人,看似日理万机,好像勤奋忙碌,到头来往往难成大事,原因就在于他们“用心躁”而无法“用心一”。
对于浮躁,古人总结出了“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的道理。今天的社会日新月异,节奏加速,变化更快、更多、更大,人们对变化的感受极为敏感;但同时也不要忘记,变动不居之中也有恒定不变的规律﹣﹣结果需要过程,成功必得付出。即便是插上了新技术的翅膀,站上了创新的风口,如果没有扎实稳固的知识和技能储备,成功终究是短暂而不稳固的。舒服与辛苦,安逸与劳顿,亦有着互相转换的辩证法。
《道德经》里讲,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人活一辈子,要想给社会给后人留下点东西,要想实现自我价值,就必须避开社会的喧嚣,拒绝外来的诱惑,祛除内心的焦躁,静下心定下神,扎扎实实、聚精会神地做事,而不要被外界的喧嚣浮躁所裹挟。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所揭示的,乃是喧嚣之中的宁静心态。内心的宁静,是一种穿越世俗、撇开浮躁的力量,有了它,便可以每临大事有静气,便听不到外界的吵闹嘈杂,便能忍得孤寂、受得清苦、看穿陷阱、看淡诱惑。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有了静的底色,才有达的境界、定的气质、和的格调,才能让人生剧本脱俗雅致。能够保持内心的宁静,是“大家”风范,亦属常人能力所及。内心的宁静,是最为深厚的修行。让宁静成为心灵的常态,我们不必超脱凡尘,也一定可以专心致志、成就非凡。
(选自2016年4月《人民日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浮躁是当今社会上的一种风气,所有人都不可避免地被它所困扰,也都无法逃避。
B.因为社会风气变得浮躁,所以人们面对浮华世界而欲壑难填。
C.无论是古今,还是中外,人们都会有无可非议的各种各样的欲望,这欲望也会变得更大、更多、更急切。
D.有些人做事由于用心不专一,只忙着赶场子,看似在勤奋忙碌,可到头来往往难成大事。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总分的形式,提出观点,揭示本质,剖析危害,探究原因。
B.文章在论证中多角度阐述了浮躁之风的危害,凸显了拥有宁静之心的重要性。
C.文章以古人对于浮躁的态度为例证,揭示让宁静成为心灵常态的主旨。
D.文章的论述从现象到本质,逐层深入,论证严密。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道德经》所言“静为躁君”“躁则失君”,呈现的是一种相互转换的辩证法。
B.无论是古代,还是日新月异的今日社会,要想实现自我价值,就必须保证不被社会的喧嚣浮躁所裹挟,要静心定神、扎实做事。
C.陶渊明的“心远地自偏”,是一种能穿越世俗、撇开浮躁,进而能忍得孤寂、受得清苦的宁静心态。
D.每临大事有静气,是一种“大家”风范,也是最为深厚的修行,虽然不是常人所能及,但是大家都要专心致志,让宁静成为心灵的常态。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     
真正的“好”教师重“深教”而不唯“浅教”。
所谓“浅教”,唯重堆砌知识的形态,条块分割,外在于“人”:最令人痛心者,莫过于轻视甚或无视本应自如驾驭知识的强劲思想力。复制了大量弥散着书香的“知识”却不知其何以如是,何以用之。更心安理得于丢失开启未来世界的“金钥匙’—____ (质疑/置疑)批判、独立评论和逻辑演绎。这就从本源上断开了重构新世界知识形态的可能。梁启超先生早在“五·四”之前即_____(犀利/锋利)批判传统教育“偏于记性”、忽略悟性,至今不失为针砭时弊的教育箴言。而“浅教”的对立面是“深教”,它以培育学生强大的逻辑理性、严谨思辩和超越性创造力为根本宗旨,以 ____(叫醒/唤醒)个人沉睡的“问题意识”、养成植根自由思维、独立人格之上的评论能力为终极境界;换言之,卓越教育所视之为“贵者”,并非复制传统知识的机械“记性”,而是创生无尽真知和新知的珍贵思想力及其相辅相成的表达力。一切传统都会悄然老去,唯有茂盛的创造之树与时长青;一切知识都会暗然凋落,唯有成长的思想力和表达力才会孕育丰硕的创造之果。
【小题1】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强(jìn)逻辑演绎B.然老去(qiǎo)暗然凋落
C.(zhēn)言相辅相成D.针(biǎn)严谨思辩
【小题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质疑锋利叫醒B.质疑犀利唤醒
C.置疑犀利唤醒D.置疑锋利叫醒
【小题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随着4G时代的到来,国产智能手机纷纷登堂入室,截至今年第一季度,联想、华为、中兴和小米等品牌手机在全球市场已占有三分之一的份额。
B.自古以来,西藏就是我国多民族聚居的家园,各族儿女休戚与共,为开发建设这片美丽而神秘的雪域高原做出了巨大贡献。
C.武汉首义广场菊花展盛装开展,30余种秋菊或变身动物形状,或摆出“神七”造型,争奇斗艳。市民们意兴阑珊地徜徉在花海之中,尽情享受秋季难得的视觉大宴。
D.梁文道毫不客气地批评说,目前中国大部分文化节目都老态龙钟,使优秀传统文化节目失去了年轻人这一广大的受众群体。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篇小说,按要求答题(共15分)
盯着雨靴的人   (哲· 仁勤)
多年以来,镇中学数学老师查戈德尔的梦想是拥有一双自己的雨靴。
一到雨天,他就会看到校长夫人,还有土产店老板巴拉丹的妻子,穿着锃亮的雨靴从屋里进进出出。雨靴是橘黄色的,靴口上印着漂亮的花纹,真是让人羡慕。每当看到她们穿雨靴,查戈德尔就瞧不起自己。他想,人家有好几双雨靴换着穿,我却连一双都没有。如果有一天,我能拥有一双属于自己的,哪怕是一双最普通的雨靴,就能在别人面前昂首挺胸地走路了。再下雨时,也不会因为怕弄湿鞋子,而在泥泞里蹦来蹦去,找干地方了。他简直害怕下雨。每当语文老师带领同学们朗读《雨》这一课时,他就听不下去,总是悄悄溜掉。去年大旱,人们都在为田里的秧苗就要枯死而着急,他的心里却有种说不出的舒坦。查戈德尔多年以来的梦想,就是不管什么颜色、什么质地,只要拥有一双自己的雨靴便可。特别是中午那会儿,黑云密布,就像打开了闸门的水一样蔓延开来时,他的脸色也会跟黑云一样阴沉起来。他不知如何对付这难熬的雨天。学校大门口的地面,是条土路,雨天自然就和上稀泥了。他为此专门去找学校的后勤主任,提供解决的方案。
“抹上水泥或铺些煤灰吧。”
“好的,好的。我会向上面汇报的。”
唉,怎么说呢?这么多天过去了,还是老样子……一下雨就……特别是雨后的中午……
又下雨了。这次查戈德尔不打怵了,希望雨下得越大越好。他穿着崭新的黑雨靴与同事们有说有笑地走在校园里,学生们看着他的新雨靴,指指点点的样子很让他开心。一声惊雷,查戈德尔从睡梦中惊醒。唉!又是雨,他没有忘记叹息。
查戈德尔所在的办公室里,除了一个代课的老头之外,就数他还没有雨靴。老头身体不好,老伴又常年卧病在床。如果这老头也穿上雨靴了,就只剩查戈德尔一个人没有雨靴了。查戈德尔真怕代课老头不知哪天穿着雨靴走进办公室。自从他那天听说老头已经向学校递交了辞职报告之后,他想,要是再不赶紧买一双雨靴的话,简直没法活下去了
没过几天,学校放假了。对于查戈德尔来说似乎可以松口气,但是拥有一双雨靴的想法仍旧不分白昼黑夜地折磨着他。
学校快开学了。
查戈德尔拮据的生活,这时也稍微宽裕了一点。他决定与妻子商量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买一双雨靴吧。星期天下雨的话你穿,其他日子下雨,我穿。”
两人就这样说好了。
终于,这两个可怜的人拥有了一双属于他们自己的雨靴。
查戈德尔的老婆是一个老实巴交的乡下妇女,找了份给人家看孩子的临时工作,自己还有两个不到十岁的孩子。从明年起就一个接着一个都要上小学了。
雨靴是买了,雨却没有下。一周以来,查戈德尔盼望着瓢泼大雨。他已等不及开学了。
终于开学了。查戈德尔按捺着激动的心情,等待着雨后穿雨靴上班的情景。可是老天爷偏偏跟他作对,每天都晴空万里,金灿灿的阳光明媚地照耀着大地。
最终还是下雨了。这雨浇得查戈德尔心花怒放。
第二天,乌云散去,艳阳高照。查戈德尔穿上雨靴,急忙往学校走去。路上,与偶遇的同事攀谈起来。
“这雨下得真好!”
“就是,空气多清新。”
“对农作物的生长也有好处啊!”
说话间,查戈德尔不忘观察人们的眼神,他希望大家都能看到自己脚上的变化。但事实上没有一个人注意到他已经穿上了雨靴。
这一瞬间,查戈德尔心里盘桓多日的苦闷连同刚才的那股喜悦心情,顿时化作泡影,思绪就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空瘪了下来……
(选自《意林》2011年第07期)
【小题1】文章多处用了对比的手法,试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3分)
【小题2】分析文中划线句表现了查戈德尔怎样的心理。(3分)
【小题3】文中插入查戈德尔穿新雨靴的梦境有何作用?(4分)
【小题4】有的版本将此文的题目定为“雨靴”,与“盯着雨靴的人”相比,你觉得哪一个更好,请立足文本,说明理由。(5分)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送你一张捕梦网

毕淑敏

①人每日穿行于双重宇宙。

②一个是包绕肉体的现实中情境,一个是潜藏于我们内心的幽谧洞穴。人在清醒的时候,五官开放,不停接受着外界的信息,做出各种应答和反应。到了困乏之时,操劳了一天的理智,不得不开始陷进或深或浅的抑制,人就放松地进入了睡眠。但是,除了死亡,人不可能完全丧失感知。人的生理和心理依然保持着最基础的警醒。

③所以,我们不可能完全放弃意识。当外界的干扰减到最小时,那个在理智控制之下的内在系统,就像地下水的泉眼,汩汩流出。它的代表作,就是弥漫夜晚的梦境。

④人们当然希望多做好梦。可人无法控制梦的性质,梦是无拘无束的黑蝴蝶。你不能制订今晚完成一个好梦的计划。梦如野马,放任不羁来去无踪。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越是内心不安宁,精神力量越是薄弱,安全感越差的人,越容易出现恶梦。

⑤儿童是恶梦的高发群体。婴儿会在睡眠中突然毫无来由地哭闹,旁边的人一定会说,这孩子做噩梦了。如果某人在睡眠中陡地脸色大变表情狰狞,人们也会赶紧叫醒他,说刚才你做噩梦了。

⑥为了控制无法无天纵横驰骋的梦境,古人一定做过不懈的努力。在北美洲的印地安人土著部落,有一个绵延至今的风俗,就是妈妈会亲手制作一种名叫“捕梦网”的羽毛箍,放在婴儿的摇篮边,期待以这种方式保佑孩子们梦境平安。

⑦捕梦网源于一则古老的神话。太阳女神是个长得如蜘蛛模样的神灵,她每天晚上会在婴儿睡觉的地方织网。当梦境的大军浩浩荡荡杀将过来之时,网就会把噩梦滤走,只放好梦通行,以保证宝宝们安睡到天明。印地安人的部落越来越大,孩子们也越来越多。蜘蛛女太阳神分身无术,无法亲自织网贴身照料每一个孩子,就把织网术教给了所有的印地安母亲。从此每一个妈妈都会织“捕梦网”了。⑧我到加拿大北部山区观看北极光。看北极光是要靠运气的。我们安营扎寨的酒店,外观很像印地安人的小屋,只是放大了很多倍。大堂的屋顶上,悬挂着一张巨网。当地人说,此网耗时许久,功能卓著。我大喜,问,是否所有住您这酒店的人,都不会做恶梦?当地人答,单有一张捕梦网还不够,必须下符咒才灵。

⑨印地安人相信“万物有灵”,对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报以敬畏态度。他们制作“捕梦网”的材料,可谓充满象征意味。网代表力量,石头代表土地,主要指陆地;羽毛,代表着通往梦境那看不见的道路。黑羽代表着权贵和死亡,艳丽的红羽则表达善意、能力和富饶。贝壳,是情感的保护者。玻璃小球和珠子,表示梦幻、创意、魔力和转变。捕梦网的环,单圈代表能力,双圈代表平衡。如果是三圈,象征着身体、精神、灵魂的统一。还有人说,圈越多,法术越大,有镇静、平衡、减压、自控、智慧和爱的能力。

⑩我却陡地生出疑心,疑惑在更多圈圈上所附会的意义,是现代人面对困境无可奈何的求祈。想当年在密林和旷野中自在生活的印地安人,应该没有如此多的烦闷,需要一层又一层的圈来佑护。

⑪当地朋友们想得很周到,夜里去看北极光,白日怕我们闲得无聊,安排学做捕梦网。老师是位娴雅的当地女士,为我们早早备下了原材料。大家围坐在小桌旁,老师手把手地开始教我们。窗外大雪飘飘。端坐在椅子上,轻触精巧的小剪刀和圆圆胖胖的胶水瓶,突然忆起了小时候做手工时的情形。多少年了,我们不再有闲情逸致动手做玩具,不想却在这异国他乡的漫天飞雪中,用古老的印地安人方式,为自己编织祝福……

⑫几小时后,我的捕梦网宣告完工。印地安人可愿以他们古老的法术,来保障恶人的睡眠吗?我问老师。

⑬光有捕梦网的形状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下魔咒。老师回答。

⑭我触摸这垂挂着鸡毛的微小版捕梦网,一眼瞥到那个曾装着各式制作材料的纸上赫然印着,“本品供5岁以上孩童使用”。它和印地安人的神器,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⑮回国后遇到一位年轻的女友,总是夜不能寐。她说,就算服了强力安眠药好不容易睡着了,又噩梦连连。我说,送你一个捕梦网算作祝福吧。

⑯她双手接过来,连珠炮地发问:捕梦网张挂哪儿最好?床头还是床尾?可以用钉子吗?真有效果吗?

⑰我说,不要用铁器,就用一根树枝悬挂吧。

⑱她思忖着说,古老的捕梦网,就算从前灵光,它能与时俱进吗?有本事分辨出今天的梦境,什么是美好,什么是邪恶吗?如果在升任主管和调到外地去当大区代表这二者间做出选择,哪一个是善?哪一个是凶?在好强的屌丝和纨绔的富二代之间,梦见谁算是恶梦呢?

⑲我苦笑,说,捕梦网哪里管得了这么惊悚的东西?印地安人信奉强大的“灵力”,只有施了咒语的捕梦网,才构成完整的保障体系。

⑳朋友眼巴巴地问,你可会这咒语?

我摇头说,不会。

朋友失望已极,愁眉苦脸地说,那捕梦网不配上咒语,还是没法安眠啊。

我说,世上没有任何一种方法比内心的平和更能催眠的了。自己在心里织一张捕梦网吧,心安为经纬。

【小题1】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对其表达效果加以分析。
【小题2】请对第③段中加点的“弥漫”一词进行赏析。
【小题3】第④段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  
【小题4】第⑭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它和印地安人的神器,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小题5】下列对第⑪段的内容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学习做捕梦网,打发了白日里苦等北极光的无聊。
B.看窗外的漫天飞雪,增加了我们做捕梦网的兴致。
C.在异国他乡做捕梦网,少了些小时候的闲情逸致。
D.当地朋友用印第安人的方式,为我们送来了祝福。
【小题6】文章以讲述回国后年轻女友追问捕梦网作用的故事结尾,颇有意味。请对作者这样写的目的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