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苏东坡的秋天
武志强
对秋的感应是每个时代的人都有的,文人的感应就是留下一些文字,直到骨骸与灵魂一起都漂泊了,天地间只留下一枝瘦笔,让后人来读。
古秋中最喜欢苏东坡的秋。酒不醉人人自醉,苏东坡的秋就散发着浓浓的酒味,一路走下来能把你醉倒。
秋天的天性要求人精神的皈依,苏东坡不止一次皈依了秋天。当他孤苦飘零到黄州时,作了《卜算子》一词: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写尽秋的凄清、冷寂,但在字里行间又有一股隐隐约约极细微的飘仙之气,我想苏东坡一定是饮了酒之后开始这月夜独往来的,千年之后依旧能嗅到他的酒仙之气,仿佛他不是用脚行走,而是孤鸿一样在飘。到底是深谙秋的人,也到底是酒中人,即便到心境死灭时也能散发出一股酒的芬芳,不要小看这点芬芳,正是它使苏东坡成为苏东坡,如果说是苏东坡写尽了秋,倒不如说是秋和酒拯救了苏东坡。
当你望着那湛蓝的秋空,眸子里不是盛满了渴望燃烧的酒液吗?沉寂的热情又一次被唤醒被点燃了。苏东坡把目光投向秋天,他又开始向往了。在他那篇脍炙人口、优美动人的《前赤壁赋》中,一句“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就展示了他博大宽广的襟怀,前后判若两人,但秋的精神又一以贯之,如果不是万里清秋,苏东坡能写出这样的词句吗?能通过这样的抒发疗救他的精神危机吗?正是秋天养育、调息着苏东坡的情怀,为他提供了纵横驰骋、跌宕腾挪的天地舞台,正是与秋天的遭遇才使他的酒气仙气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才竖立了一个完整的苏东坡雕像。
秋天的个性就是苏东坡的个性,秋天不能缺酒,有酒的苏东坡不能缺秋。中秋之夜的苏东坡欢饮达旦后,作了一首《水调歌头》,就是那首著名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欲乘风归去……”够了,仅此一句“我欲乘风归去”就可使苏东坡笑看天下大红大紫、大富大贵和玩弄阴谋诡计的人,问问他们,能写出这一句吗?仅仅一句,谁能情怀真正的富有,唯有东坡。
繁华喧嚣所给人的多是过眼烟云,而一些真正沉埋在心底的东西并不怕冷寂,它在等待勃发,就像一棵生了根的树定能将枝叶烘托出来。有成熟就有失落,有大的成熟就有大的失落,不怕失落,怕的是失落之后不再振作、奋起,不再否定、超载。这就是苏东坡给我们的启迪,也就是秋天给我们的启迪。
秋天其实就是一坛酒,苏东坡已品过这坛酒了,也该我们今人品一品了,我们应该比苏东坡品得更好。
【小题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酒后,苏东坡笔下的秋散发着浓浓的酒味,因此让作者最喜欢苏东坡的秋。
B.中秋之夜的苏东坡欢饮达旦之后,作的《水调歌头》使作者泪流满面、默立无语。
C.文中引用苏东坡的诗词,既能印证苏东坡与秋之间的密切关系,突出文章的中心;又能增加作品的文学情趣,使文章具有文采。
D.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反问等手法,淋漓酣畅地抒发了对苏东坡的喜爱、赞赏之情。
【小题2】文中说“秋天的天性要求人精神的皈依,苏东坡不止一次皈依了秋天”,试结合文章内容回答,苏东坡是怎样皈依秋天的?
【小题3】为什么说“正是与秋天的遭遇”才使苏东坡的“酒气仙气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2-07 06:16:0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的问题。

记者被取消获普利策奖资格①

美大卫·马纳尼斯

(本报讯)普利策奖评奖委员会昨天②宣布取消《华盛顿邮报》记者珍妮特·库克的获奖资格。这个决定,是在该记者承认她的获奖作品纯属捏造后宣布的。

库克的报道《吉米的世界》,讲的是哥伦比亚特区一个八岁男孩吸食海洛因成了瘾。这篇报道据说是通过采访吉米本人、他母亲及其同伴写成的。现在库克承认,她从未采访过其中任何一个人,而是根据华盛顿社会工作者和其他提供的关于吸毒者的材料编造了这篇报道。

在她承认编造假报道后,有人揭发她提交给普利策奖评奖委员会的自传也是编造的。库克曾说过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瓦萨学院,并在托莱多大学获得了硕士学位。

昨天,库克辞去了在《华盛顿邮报》的职务。

“像珍妮特·库克这样一个前途无量的青年居然编造假报道,这实在是一幕悲剧。”《华盛顿邮报》主编本杰明·布莱德里说,“对报纸来说,信誉是最宝贵的,而报纸的信誉完全取决于记者的道德品质。记者的品行不端,会造成严重后果。目前情况下,唯一的办法是向读者交代清楚事实真相,向普利策奖评奖委员会道歉,并立即设法完成恢复报纸信誉这一极为艰巨的任务。”

负责普利策奖获评奖工作的哥伦比亚新闻学院院长奥斯卡·艾里奥特昨天下午说,委员会经电话投票决定撤销库克获奖的资格,由候补受奖人领奖。艾里奥特说:“我很伤心,这位优秀女记者的锦绣前程就这样毫无必要地给毁掉了。”

二十六岁的库克昨天发表声明说:“这篇报道严重歪曲了事实,对此,我追悔莫及。我谨向我的报社、我的职业、普利策奖评奖委员会致歉。”

库克的报道是1980年9月28日发表的。报道发表之前,库克对主编说,她得对吉米及其母亲负责,因为她曾答应不透露这母子俩的真实姓名。库克还说,吉米母亲的男朋友威胁说,假如有关方面或警察找到了吉米,他就要记者的命。库克的报道发表后,立刻就在该城引起了强烈反应。马里昂·巴里市长和警察局长杰弗逊立即组织了一个小组,设法找到吉米以便给他治疗。但这项工作毫无结果。巴里表示,有可能根本不存在一个叫“吉米”的孩子。

《华盛顿邮报》还了解到,星期二③午后库克提交给普利策奖评奖委员会的自传也有失实之处。原来,瓦萨学院的官员前来拜访布莱德里,指出库克只在那里上过一年级。同时,美联社也派人来反映:库克在托莱多大学只获得过学士学位。了解以上情况后,布莱德里、经营主编和都市版主编立即同库克进行了一系列谈话,她由矢口否认到后来终于逐项承认了自传中的编造。库克的交代,使主编们进而怀疑使她获得普利策奖的作品是否属实和吉米是否确有其人。

后来,库克同城市版主编一道驱车前往华盛顿东南区某处,据库克说吉米就住在那里,但她却找不到他的住所。《华盛顿邮报》的几位编辑同时查阅了库克报道这件事时的采访笔记,并审听了几卷当时的采访录音带,随后确定,《吉米的世界》一文是库克仅仅根据她得到的某些真人真事拼凑起来的。

星期三凌晨,库克承认吉米根本不存在,报道是她根据几个年轻吸毒者的真实故事编造的。

《华盛顿邮报》发行人唐纳德·格拉汉姆昨天说:“本报同仁均认为,首要的义务是尽力查明我们为什么刊登了这篇假报道。”在谈到库克时,他说:“本报许多同仁一直同她的亲属保持联系,我们将尽一切力量帮助她。”

(节选自《新闻阅读与写作》)

(注)①普利策奖:以美国著名报人J.普利策的遗赠为基金设立的奖金,新闻奖每年一次授予有优异成就的美国新闻工作者和新闻机构。②1981年4月15日。③1981年4月14日。
【小题1】下列对这篇报道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昨天”这个词多次出现在这篇报道的文字中,这样做不仅突出了报道的时效性,也表明了发布本报道的急迫性。
B.文中先后引用了《华盛顿邮报》主编、普利策奖评奖工作负责人和库克本人的话,重在突出炮制假新闻的危害。
C.《华盛顿邮报》几位编辑查阅库克的采访笔记和审听其采访录音带后认为,库克的报道虽属拼凑但有一定真实性。
D.从全文看,披露库克编造自传事件,不仅是要表明库克造假的错上加错,更在于表明对库克错上加错的深恶痛绝。
E.文中不厌其烦地列出了发现和处理库克造假丑闻的有关人物,是在表明人们对待这一事件的严肃态度和重视程度。
【小题2】文中回顾了揭露珍妮特·库克炮制虚假报道的过程,下列对作者这样写的作用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展开了导语的有关内容。
B.表现出《华盛顿邮报》对读者负责的态度和严谨的职业精神。
C.表明了坚守新闻真实性和公开性原则的鲜明立场。
D.为了更好地批判珍妮特·库克的造假行为,让其认识到自身行为的恶劣,提醒人们引以为戒。
【小题3】请结合全文,简要赏析这篇报道的导语。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的人口比例达到10%,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达到7%以上,即被称为老龄化社会。19世纪后期,欧洲一些发达国家生育率持续下降,老龄化现象在部分国家出现。1851年,法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老龄化国家,此后,瑞典、挪威、英国等一批欧洲国家步入老龄化。20世纪70年代,随着生育率的下降以及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老龄化逐渐向亚洲和美洲的发展中国家扩散,进入21世纪,全球老龄化速度加快。2015年,全球有6.17亿人口年龄在65岁以上;预计到2020年,13个国家将成为“超高龄”国,即20%以上的人口超过65岁。到2050年全球将有16亿老年人,届时将有94个国家的老龄化人口占比超过21%,其中有39个国家的老龄化比例达28%以上。

1982年联合国在维也纳召开第一次老龄问题世界大会,通过了《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1991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联合国老年人原则》;2002年联合国在马德里召开第二次老龄问题世界大会,通过了《老龄化马德里政治宣言》.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国政府制定法律法规、政策,积极老龄化观念被纳入各国发展框架。

(摘自《全球老龄化状况及其应对策略》)

材料二:

全面两孩政策下的生育态势,2017-2021年

年份

新增出生人口(万人)

总出生人口(人)

总和生育率

2017

339.9

2019.9

1.97

2018

463.8

2188.6

2.09

2019

402.8

2077.3

2.04

2020

352.8

1935.8

1.96

2021

160.2

1689.1

1.77

 

全面两孩政策使老年人口比例略有下降,而老年人口数量不会有任何差异。到2035年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将会降低0.5个百分点,而到2050年也仅降低1个百分点,全面两孩政策无法缓解我国快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进程。21世界后半叶,中国将处于超稳定和超高的老龄化态势,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高达40%,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35%.从世界经验看,通过生育政策调整以提升生育率进而改变人口结构和老龄化趋势往往很难奏效。应对乃至引领中国的老龄社会,需要在长期发展战略的高度,设计一个综合性的经济、社会、人口政策的框架体系。

(摘自《国际视野下的中国人口老龄化》)

材料三:

1999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比例首次超过10%;2015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22亿,占总人口的16.15%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老年人口突破两亿的国家;预计到2025年,老年人口突破3亿,2033年突破4亿,2053年达到4.87亿,占亚洲老年人口的五分之二,全球的四分之一,我国老年人口规模稳居世界第一。2000年-2005年全球人口老龄化水平从10%提高到22%,同期中国人口老龄化水平从10%提高到34%.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失能化、高龄化的趋势在不断加剧,2050年,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将达到1亿,占老年人口总量的22.3%,占世界高龄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入城市和发达地区,留下来的大多是缺乏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农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不发达地区高于发达地区。与“边富边老”甚至“先富后老”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超前经济发展,“未富先老”,面临的风险挑战更加严峻。

人口老龄化使得我国人口负担比加重,同时也为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老年人口增多,特别是高龄、患病老年人增多,对养老服务设施的需求也不断扩大,并且提出更多方面的要求。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身体较弱,有病的相对较多,对卫生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老年人特殊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特征,产生了不同于其他人口群体的特殊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这预示着在社会总需求中,老年人需求市场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摘自《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应对策略》)

【小题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面两孩政策下,生育率会有短暂上升,不过很快又回落到较低水平,生育率的短暂上升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十分有限。
B.人口生育率的提高能使老年人口比例有所下降,但老年人口数量不会下降,因此,无法缓解我国快速发展的老龄化进程。
C.尽管用提高生育率改变老龄化趋势很困难,但实施全面两孩以及鼓励生育的政策仍是遏制我国老龄化快速发展的最有效举措。
D.应对、引领中国的老龄社会,不只是短期内改变人口结构,还需要从长期发展的角度设计综合的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政策体系。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生育率下降和平均寿命延长是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原因,随着老龄化速度的加快,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突出的社会问题。
B.上世纪80年代,联合国就开始探索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世界各国都制定相应法规、政策,积极老龄化观念已纳入各国发展框架。
C.老年人口的快速增加,老年人特殊需求的增多,不仅带来了我国社会需求结构的变化,更使满足不同年龄群体需求的难度加大。
D.养老配套设施不全,医疗卫生资源有限,养老服务业发展滞后,这是我国高龄、患病老年人不断增多的重要原因。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请简要概括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苹果”的果心在哪里

①美国苹果公司生产的iPod、iPhone和iPad产品系列不仅改变了IT业的世界版图,而且引领了一种新的娱乐方式和消费方式,创造了一种文化。

②2001年10月23日,苹果公司推出的iPod很快便得到市场的热捧,2005年全球销售量达1500万台。iPad推出时的最低售价只有499美元,这在当时出乎许多业界同行和消费者的预料,也压缩和封闭了其他公司类似产品的生存空间。奇妙的产品设计和不高的价格刺激了市场销售,巨大的销售量为苹果公司带来了惊人的超额利润。iPad和前期的iPod、iPhone为什么拥有价格优势?为什么可以在短时期内迅速突破研发瓶颈、生产瓶颈并投入市场?关键在于苹果公司的产业链。

③iPad、iPod等的设计在苹果公司,但它的零部件供应和代工生产企业却分布在世界许多地区,它们要么拥有技术优势,要么拥有低廉的劳动力,要么拥有区位优势等。以长度相当于一张信用卡、宽度仅相当于三分之二张信用卡的iPod来说,其微型硬盘、解码器、PCB板等由日本东芝、韩国三星和荷兰飞利浦等国际知名企业提供。电池、充电器、触摸滚轮和耳机等主要由中国台湾和大陆的企业提供。这是就零部件的供应而言。就代工生产而言,苹果公司将iPod的代工生产资格给了4家中国台湾企业,分别是广达电脑、英华达电脑、富士康和华硕电脑。这些代工企业又主要通过在中国内地的生产基地生产,以充分利用中国内地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就销售而言,苹果公司一是利用沃尔玛的销售渠道;二是通过专门设立的专卖店;三是通过寻求有意向的经销商和代理商进行销售。在整个产业链的协作下,小巧、轻盈的iPod在美国市场上亮相的售价为299美元。

④iPad的产业链与iPod高度相似。美国权威市场调查机构iSupply的调查显示,iPad所有零部件的成本仅为219.35美元,还不及零售价格的一半,平均成本为260美元左右。苹果公司在iPad的产业链中的收益占增加值的比率为50%以上,据说台湾地区的代工生产企业只得到增加值的3%左右。

⑤“苹果”的聪明和可怕,不仅在于它超前的技术设计理念,而且在于它对全球范围内产业链的充分利用和有效整合。产业链本质上是社会分工的体现,对产业链的利用就是对社会分工网络的利用。

⑥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就注意到了分工的巨大作用,认为分工是促进企业生产率提高和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因素。美国经济学家杨格后来进一步认为,生产过程中更有效率的方式是,选择首先生产某种或某些中间产品,然后通过运用中间产品再去生产最终产品。中间产品的种类数越多,生产的总体效率就会越高。用今天的语言讲,也就是社会分工越细密,产业链越完整,经济效率就会越高。当代经济学家迪克西特、斯蒂格利茨和克鲁格曼等人,又通过复杂、严谨的数学模型论证了杨格的观点。

⑦无论从理论上说还是从“苹果”的案例来说,企业都应该注重利用社会分工网络和企业外部的产业链。必须抛弃或修正追求企业收益增长的主要途径□□唯一途径是扩大企业规模的传统观念,单个企业规模的扩大并不能改变既定社会分工网络和产业链的构成。过去的一二十年内,我国不少企业沉迷于资产重组和扩大企业规模,常常效果不佳。

⑧如何在社会分工体系和产业链中占据有利地位,是我国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韩国的LG公司为什么能成为iPad最重要元件——9.7英寸触摸显示屏的供货商,从而在iPad的产业链中也分一杯羹?关键是LG拥有制造触摸屏的平面转换技术。这项技术不但使苹果平板电脑图像清晰、色彩鲜艳稳定,而且配合LED背光显示技术,能够大大节省电能消耗。一个企业如果没有过硬的技术和竞争力,就只能偏居产业链中缺乏风景的节点。

⑨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充分利用产业链是企业的王者之道。这是“苹果”给我们的启示。

【小题1】标题中“果心”的意思是_____。
【小题2】第②段介绍苹果产品热销以及由此带来的超额利润,其目的是_____。
【小题3】第③④两段分别以iPod、iPad为例说明苹果公司的产业链利用情况,请简析两段文字说明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小题4】填入第⑦段空格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甚至B.也许C.以及D.或者
【小题5】从内容和形式的角度分析第⑧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小题6】下列对文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台湾和大陆的企业不是苹果零部件的供应者,只有代工生产资格。
B.iPad所有零部件的成本只有219.35美元,相当于他的零售价格的一半。
C.当代经济学家杨格与迪克西特等充分论证了亚当·斯密观点的正确性。
D.文章批评了我国不少企业热衷于资产重组和扩大企业规模的经营模式。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齐白石传
齐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是我国现代书画家和篆刻家,二十世纪中国画艺术大师、十大书法家画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
齐白石出身贫寒,原来是一位木工,且小有名气。但他自幼喜爱美术,在做工余暇学画和篆刻。27岁那年,书画家胡沁园让齐白石画一张横披。胡沁园看后十分惊喜,遂即收齐白石为徒。他从“立意”、“用笔”等基本功入手教授齐白石。齐白石虚心好学,绘画技艺突飞猛进,不足一年就掌握了山、水、人、物、花、鸟的基本画法和技巧。
然而到50多岁时,齐白石仍默默无闻。齐白石的艺术生涯得以转变,是在认识陈师曾之后。陈师曾虽然比齐白石小13岁,但其时已名满天下。他鼓励齐白石尽快自成一体,走艺术的创新之路。于是齐白石开始了“衰年变法”。从1920年到1929年,他“十载关门”艰难探索,大胆突破,终于“扫除凡格”,“变更”了面貌。他在美术史上可以自立门户了。然而,陈师曾却英年早逝了。北京画坛保守派们便贬低齐白石的画是“野狐之禅”、“俗气熏人”,“不能登大雅之堂”等,极尽攻击之能事。但他毫不动摇,显示出艺术大师特有的执著精神和坚忍不拔的品格。
齐白石在 “十载关门”的最后一年,被到北京不久的徐悲鸿慧眼识珠,此时的齐白石年已66岁。在徐悲鸿看来,齐白石绝对是大师级的画家。在反对派的鼓噪声中,徐悲鸿大声疾呼:齐白石“妙造自然”,他的画“致广大,尽精微”。徐悲鸿不仅在展览会上预定齐白石的画以提升其地位,而且为齐白石编画集、写序,亲自送到上海出版。除此以外,徐悲鸿还请齐白石到北京艺术学院做教授。徐悲鸿对学生说:“齐白石可以和历史上任何丹青妙手媲美,他不仅可以做你们的老师,也可以做我的老师。”从此齐白石凭着卓越的艺术成就被世人所瞩目。
齐白石在篆刻方面也颇有建树。他年轻时,有一天去拜访一位老篆刻家,老篆刻家说:“你把一担石头都变成了泥浆,你的印就刻好了。”齐白石真的挑了一担础石来,夜以继日地刻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础石越来越少,而地上的淤泥却越来越厚。最后,一担础石统统都化为泥了。齐白石刻的印也达到了雄健洗炼、炉火纯青的境地。
篆刻如此,绘画更是如此。有一次,他过生日,学生朋友来了很多,一天没作画。第二天一早,他顾不上吃饭先去作画,家人都劝他吃饭,他却不肯,说每天五张画必须完成。总算五张画画完了,家人都等着他吃饭。谁知他摊纸挥毫又继续作起画来。家里人怕他累坏了,都说:“您不是已画够五张了吗?怎么还画呀?”老人轻轻抬起头说道:“昨天客人多,没作画,今天追画几张,以补昨天的‘闲过’”。说完,他低下头继续作起画来。正是凭着这种勤奋刻苦的精神,齐白石老人的画越作越精,受到了世人的喜爱。
齐白石作品“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具体地说,他在绘画艺术上形成独特的大写意国画风格,开红花墨叶一派。他专长花鸟,笔酣墨饱,力健有锋。但画虫则一丝不苟,极为精细。齐白石绘画,一生不搞妄作,细心观察,所画之物形神兼备。没见过的东西,没有仔细研究过的东西,他不画。有一次,他问学生:“你们知道虾应该在第几节开始打弯吗?”见没人能答,他说:“在第三节开始打弯。”他经常注意花、鸟、虫、鱼的特点,揣摩它们的精神。他曾说:为万虫写照,为百鸟张神。齐白石作品尤其崇尚自然。入他画的大都是自然界中极普通的景物,深受平民百姓的欢迎和喜爱。他尤工虾、蟹、蝉、蝶、鱼、鸟,水墨淋漓,洋溢着自然界生气勃勃的气息。齐白石的山水构图奇异不落旧蹊,笔墨简练、高度概括,具有艺术创造意识。山水造型有层峦叠嶂之态,纯以水墨,极少皴擦。他的“题句”非常诙谐巧妙,使画作锦上添花。比如他画的两只小鸡争夺一条小虫,题曰“他日相呼”;一幅《棉花图》题曰:“花开天下暖,花落天下寒”。齐白石以其纯朴的民间艺术风格与传统的文人画风相融合,达到了中国现代花鸟画最高峰。齐白石孜孜不倦地钻研,最终创立了闻名世界的齐派艺术风格。
齐白石一生勤奋,砚耕不辍,品行高洁,尤具民族气节。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堪称世人楷模!
(摘编自《齐白石传》)  
相关链接:
①抗战时期,北平伪警司令宣铁吾过生日,硬邀齐白石赴宴作画。齐白石铺纸挥洒,一只水墨螃蟹跃然纸上,并题字 “横行到几时”,后书“铁吾将军”,然后仰头拂袖而去。
(《齐白石生活中的两三事》)
②一个汉奸求画,齐白石画了一个涂着白鼻子,头戴乌纱帽的不倒翁,还题了一首诗:乌纱白扇俨然官,不倒原来泥半团,将汝忽然来打破,浑身何处有心肝?(《齐白石生活中的两三事》)
【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齐白石出身贫寒,自幼喜爱美术,终生心无旁骛,执着追求,勤奋刻苦,终成二十世纪中国画艺术大师、十大书法家画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
B.齐白石坚持不懈走艺术创新之路,他在陈师曾的鼓励下,“十载关门”,“扫除凡格”,终于在美术史上自立了门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C.齐白石在青年时期被书画家胡沁园收为徒弟,50多岁后得到名满天下的陈师曾的帮助,后来又得到徐悲鸿大师的提携,这是他走向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D.齐白石不但绘画技艺精湛,勤奋精神感人,民族气节也颇令人敬佩,如抗战时期,他坚持民族正气,以画笔为武器,痛斥汉奸卖国贼“浑身何处有心肝”。
E. 齐白石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历经磨难,大器晚成。本文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的手法,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记述了这一过程,为人们树立了人生楷模。
【小题2】齐白石的作品具有怎样的风格和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小题3】作为艺术大师,齐白石是怎样走上成功之路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小题4】齐白石有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哪一点最让你感动?结合实际简要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