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鲍鹏山
当一种美,美得让我们无所适从时,我们就会意识到自身的局限。读庄子,我们也往往被庄子拨弄得手足无措,有时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除此,我们还有什么方式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感动?这位“天仙才子”他幻化无方,意出尘外,鬼话连篇,奇怪迭出。他总在一些地方吓着我们,而等我们惊魂甫定,便会发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朝暾夕月,落崖惊风。我们的视界为之一开,我们的俗情为之一扫。同时,他永远有着我们不曾涉及的境界,仰之弥高,钻之弥坚。造化把何等样的神秀聚焦在这个“槁项黄馘”的哲人身上啊!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先秦诸子,谁不想做官?谁不想通过世俗的权力,来杠杆天下?庄子的机会来了,但庄子的心已冷了。这是一个有趣的情景:一边是濮水边心如澄澈秋水、身如不系之舟的庄周先生,一边是身负楚王使命,恭敬不怠、颠沛以之的两大夫。两边谁更能享受生命的真乐趣?这可能是一个永远聚讼不已,不能有统一志趣的话题。我的看法是,庄周们一定能掂出各级官僚们“威福”的分量,而大小官僚们永远不可能理解庄周们的“闲福”对真正人生的意义。这有关对“自由”的价值评价。这一情景似曾相识——距庄子约七百多年前渭水边上发生的一幕:八十多岁的姜太公用直钩钓鱼,用意却在钓文王。他成功了。而庄子此时是真心真意地在钓鱼。且可能毫无诗意——他可能真的需要一条鱼来充实他的辘辘饥肠。庄子此时面临着双重诱惑:他的前面是清波粼粼的濮水以及水中从容不迫的游鱼,背后则是楚国的相位。大概楚威王也知道庄子的脾气,所以用了一个“累”字,只是庄子要不要这种“累”?多少人在这种“累”中体味到权力给人的充实感、成就感?
“庄子持竿不顾。”
好一个“不顾”!濮水的清波吸引了他,他无暇回头看身后的权势。他那么不经意地推掉了在俗人看来千载难逢的发达机遇。他把这看成了无聊的打扰。他只问了一个似乎毫不相关的问题:楚国水田里的乌龟,它们是愿意到楚王那里,用精致的竹箱装着它,珍藏在宗庙里,用死来换取“留骨而贵”呢,还是愿意拖着尾巴在泥水里自由自在地活着?二位大夫回答说:“宁愿拖着尾巴在泥水中活着。”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这不知会让多少人暗自惭愧汗颜。这是由超凡绝俗的大智慧中生长出来的清洁的精神,又由这种清洁的精神滋养出拒绝诱惑的惊人内力。我很高兴能看到在中国古代文人中有这样一个拒绝权势媒聘、坚决不合作的例子。是的,在一个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在清风夜唳的夜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
一轮孤月之下一株孤独的树,这是一种不可企及的妩媚。
一部《庄子》,一言以蔽之,就是对人类的怜悯!庄子似因无情而坚强,实则因最多情而最虚弱!庄子是人类最脆弱的心灵,最温柔的心灵,最敏感因而也最易受到伤害的心灵……
胡文英这样说庄子: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悲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
这是庄子自己的“哲学困境”。对人世间的种种荒唐与罪恶,他自知不能用书生的秃笔来与之叫阵,只好冷眼相看,但终于耿耿而不能释怀,于是,随着诸侯们的剑锋残忍到极致,他的笔锋也就荒唐到极致;因着世界黑暗到了极致,他的态度也就偏激到极致。天下污浊,不能用庄重正派的语言与之对话,只好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来与之周旋。他好像在和这个世界比试谁更无赖,谁更无理,谁更无情,谁更无聊,谁更无所顾忌,谁更无所关爱。谁更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从而谁更能破罐子破摔。谁更无正义无逻辑无方向无心肝——只是,有谁看不出他满纸荒唐言中的一把辛酸泪呢?对这种充满血泪的怪诞与孤傲,我们怎能不悚然面对,肃然起敬,油然生爱?
【小题1】下列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开篇第一句中“自身的局限”指的是渺小的心智和有限的感官,以此引出读庄子时无法表达的感动。
B.“造化把何等样的神秀聚焦”在这个哲人身上写出了作者对庄子的仰慕之情,认为他永远有我们不懂的地方,永远有着我们不曾涉及的境界。
C.庄子拿乌龟“宁愿拖着尾巴在泥水中活着”的选择来打比方,表明他极力讥讽楚国的两位大夫,鄙弃富贵权势,追求人格的独立和精神的自由。
D.作者所说的“清洁的精神”就是洁身自好,拒绝诱惑,绝不同流合污。正是由于这种精神滋养,才能增强拒绝诱惑的惊人内力。
【小题2】作者将题目命名为“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有什么用意?
【小题3】文章从哪些方面展现出庄子的精神境界?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5-15 05:16:3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面 试
武德是应届毕业的研究生,今天要去一家大公司面试他太完美了,在校时是品学兼优的“三好学生”,高高的个子,帅气的脸庞,还有超强的口才,他对今天的面试充满了信心
一大早,武德从学校出来,上了一辆公交车,他选了个靠窗户的座位坐下,看着窗外美好的风景,心里格外高兴一抹阳光射过来,他眯起了眼睛……
又过了一站,上来了一个背着包的女学生好修长的身材,还有长长的披肩发,她在武德的后面找了个空座位坐下,把掉在额前的一缕头发划在了耳后
公交车继续向前行驶着,车上的人慢慢地多起来,又过了几站,上车的人更多了,一个上了岁数的老太太上了车站在门口的一个中年男人扶着老太太往里走,走到武德的跟前停了下来,一双灼灼逼人的眼睛看着他,中年人眼睛里的含意很清楚,希望他能够给老太太让个座位……
武德环视了一眼车厢,车厢里有很多年轻人车厢里有很多年轻人为什么一定要让我让呢?今天我可是有重要的事情他对中年人很不满意
“年轻人,能给老年人让个座吗?”中年人终于开口了中年人声音很高,显然对武德不满意。
满车厢的人一下子都把目光集中到他俩身上这时,武德感到自己很尴尬,干脆把头扭到一边看着窗外,不理中年人武德可不想把这个座位让出来,在一群人中间挤来挤去,把今天面试的好心情破坏了
“大娘,您坐我这儿吧”一阵悦耳的声音飘到了武德耳边,武德用眼睛的余光朝后扫了一眼,看见后面的那个身材修长的年轻姑娘主动站了起来
“谢谢!”中年男人朝年轻姑娘投去赞许的目光同时又狠狠剜了一眼武武赶紧又把头扭到一边看着窗外。
“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事”年轻姑娘面带着微笑说,又习惯地把掉在前额的一缕头发划在了耳后。
她肯定是位在校大学生,或者是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大学生,如果她像我一样今天有重要的面试,她也不会给人让座的武德在心里为自己辩解。
武满怀信心地走进了公司大门,找到人事部,推开门的瞬间他傻眼了,坐在桌子后面的那位面试官正是车上碰见的那位中年人,中年人面前还站着一个年轻姑娘,她正是在车上给老大娘让座的那个头发长长的年轻姑娘。
世上竟有这样巧的事?武呆住了,随即又恢复了自信。
“我叫武德,今天是来面试的”武很有礼貌地对中年人说。
“不用面试了,在车上咱们已经见过面了”人事主管的口气不对,是不是……武正思忖着。
“你回去吧,我为你感到惋惜”中年人对武说。
真的不要我了?武沮丧地低下了头武的眼睛里流出了辛酸的泪水。
“您没看过我的材料吗?”武还是不甘心。
“早看过了,我们更看重的是现实中的表现、人的品德”。
“您从这一件小事就……我要找你们经理”。
“不用找了,我就是,你太令我失望了!年轻人,你还很年轻,重新开始吧”。
随后,经理把这个唯一的部门经理的聘书发给了那位年轻的姑娘,原来这位身材修长、留着长长披肩发的姑娘也是来面试的。
武失落地摇了摇头,走开了。(有删改)
【小题1】这篇小说多次写武德“满怀信心”,这对小说情节的展开和主题的表达有何作用?请具体说明。
【小题2】你怎样理解“武呆住了,随即又恢复了自信”中“呆住了”和“恢复了自信”的意思?
【小题3】背着包的女学生是小说的次要人物,但她的作用不可小觑试具体分析她对塑造主要人物武德的作用。
【小题4】小说的主要人物为何取名为“武德”?为何在人物的交代叙述中起先用“武德”,之后却用“武”?试作简要探究。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尚书》云:“德自舜明。”《史记》载:“天下明德皆自虞帝(虞舜)始。”舜帝是“德”的化身,简言之,舜文化就是舜帝身体力行所创造的道德文化,它是一种原生性的道德本体文化。因此,舜帝是中国道德文化的鼻祖。
文化的发展具有历史的继承性。我们说孔子是儒文化的创始人,然而,孔子的功绩在于集文化之大成;儒家文化实际上只是孔子对舜文化的继承和弘扬;纵使是儒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仁”,也只是孔子在总结商周文化基础之上的画龙点睛。儒学三重道德——人伦道德、社会道德、宇宙道德的源头来自于舜帝的道德文化。楚简中的《唐虞之道》写道:“爱亲忘贤,仁而未义也;尊贤遗亲,义而未仁也……爱亲尊贤,虞舜其人也。”由此可以证实,儒家三重道德的基本构架就是发轫于舜帝所创建的道德文化。
以农耕文化为内涵的炎帝文化,以政体文化为内涵的黄帝文化,以道德文化为内涵的舜帝文化,这是中华文化的三块里程碑。农耕文化、政体文化、道德文化是中华远古文化的源头。又特别以舜文化为博大精深,它涵盖了社会、自然两大学科,其内容包括了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文艺、民族关系等各个领域。舜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的源头。__
(摘编自《舜文化》)
下列对文中“舜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的源头”一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舜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的源头。
B.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的核心。
C.儒家文化脱胎于舜帝所创造的舜文化。
D.儒家文化是舜帝创造的舜文化的核心。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别让广告“绑架”电视剧
①“究竟是电视剧中间插播广告,还是广告中间插播电视剧?”一段时间以来,热门电视剧播放中间总会频繁出现广告,观众的收视体验因广告的介入而支离破碎,完完整整、酣畅淋漓地欣赏一部电视剧,成了观众的奢望。这种情况无论如何都不能说是正常而健康的。因此,国家广电总局出台规定禁止电视剧播放中间插播广告,大多数网友对此表示支持。这充分说明,此举顺民心,得民意,值得肯定。
②其实,人们并不反对合理的广告,也理解广告收入对于电视台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但是当一集45分钟的电视剧中间竟然插播8至10分钟广告时,广告就已喧宾夺主,电视剧成了陪衬,而观众对此无可奈何,只能接受这样的现实。人们讽刺电视台恨不能把电视剧“每分钟都插进广告卖掉”。这种情况说明,有些电视播出机构的价值观发生了严重倾斜,对经济效益的考量超过了对社会效益的考量,为了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侵害了群众正常的收视权益。
③有人说,广告商是电视台的衣食父母,没有巨额广告费,电视台就不可能购进热门电视剧。此言差矣,归根结底,广大观众才是电视台真正的衣食父母,离开了庞大的受众群体,哪个广告商会给电视台支付广告费?作为深受我国观众喜爱的节目类型,电视剧在我国拥有广泛的受众,也成为广告商青睐的传播载体。也正因如此,电视台在确定广告插播策略时,更应考虑观众的收视需求,不能单方面强加于人。电视台在实现合理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把广电行业的社会形象和社会效益考虑进去。
④“千台一面”的同质化,一直是困扰我国电视产业的顽疾,过于依赖电视剧就是这一顽疾的体现,最严重的时候,某热门武侠剧竟然同时在十几个卫视频道播出。众多电视台之所以会变成“电视剧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电视台自制节目缺乏个性和吸引力,难以带来广告收入。迫不得已,电视台为了争夺广告商,确保经济效益,就一窝蜂地竞买热门电视剧,又一窝蜂地在黄金时段播出,希望依靠电视剧庞大而稳定的受众群体实现广告的有效传播,因而造成了广告的泛滥。所以,虽然我国有着世界最大的广播电视网、最多的电视台,但电视台的播出模式和盈利模式却几乎如出一辙,能在国内站稳脚跟,进而在国际上打响自身品牌的中国电视台少而又少。
⑤希望电视台不要过于看重“禁插广告”的短期效应,而应着眼于长远效益,把精力放在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上,不断打造各具特色的优秀电视内容。当电视节目百花齐放、争奇斗艳、观者如潮、好评不断的时候,广告还是个问题吗?
⑥放眼社会,如果任这样浮躁功利的风气蔓延,我们的社会不也存在被“绑架”的危险吗?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本文暴露的问题体现了怎样的社会现实?作者认为电视台应该如何应对?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真的猛士钱玄同
如果钱玄同没有找周树人约稿,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也许不会出现鲁迅这个名字。
那是1917年,钱玄同时任《新青年》编辑,正在为杂志寻找合适的撰稿人。他常到位于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的绍兴会馆,劝说居于此处的周树人、周作人两兄弟投稿。
此时,周树人因对现实失望,正用抄古碑的方式消磨时光。他婉拒钱的约稿:“这中国好比一间铁屋子,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里面的人们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临死的悲哀。而如果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反倒使他们感到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钱玄同立刻辩驳道:“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绝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这段对话,被周树人如实记录在他的小说集《呐喊》的序言中。从这时起,周树人动笔写了抨击吃人礼教的《狂人日记》,发表在《新青年》 1918年4月号上,署名鲁迅,并一发不可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钱玄同为人之刚猛,由此可见一斑。新文化运动中,他提倡白话文,打倒孔家店,慷慨激昂。由于年轻气盛,甚至鼓吹过“废除汉字”,称“汉字不死,中国必亡”。他在报上与保守派论战,竟愤言道:“人到40岁就该死,不死也该枪毙。”
但钱玄同绝非有勇无谋,他提出用“国语”作文,文章加西化标点符号,用阿拉伯数字书写数目,采用公元纪年,书写方式改左行直下为右行横迤等,都是中国文化重大改革的首倡。
1918年,钱玄同曾与好友刘半农商议,上演了一出“双簧”。他化名为“王敬轩”,在《新青年》上发表题为《文学革命之反响》一文,罗织新文化运动种种罪状。随后,刘半农撰写万余言的《复王敬轩书》,针对“王敬轩”的所有观点一一加以驳斥,将其批驳得体无完肤。其时,这场论战引起各界强烈关注,也标志着改革派的“大胜战”。
有研究新文化运动的学者评论道:“......在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也几乎要流血的旧中国,在跟肉体和精神均已硬化的顽固派作斗争的过程中,非有大力难开新地,非有猛士难摧敌垒。”
但这个猛士却又是一个病夫。如果细细清理钱玄同的日记,可以整理出一本厚厚的病史资料。从早年留日时期的失眠、多汗、发寒热,到晚年严重的心血管疾病、神经衰弱、视网膜炎,他常要忍受各种病痛的骚扰与折磨。:学|科|网Z|X|X|K
然而,他从不讳言“死”字。1927年,钱玄同年届四十,还打算在《语丝周刊》上发一期《钱玄同先生成仁专号》,他与朋友们准备了挽联、挽诗、祭文等,语调幽默。不明内情的人一见目录,信以为真,并相互转告,一时间,钱玄同的朋友、学生纷纷致函吊唁。
钱玄同一生狂放不羁。在北大任教时,上课从不看一眼究竟有无学生缺席,便用笔在点名簿上一竖到底,算是全到。也从不考试,每学期末批定成绩时,便按点名册的先后,起评60分,61分......如若选课的学生共40人,最后一人就得100分;若是40人以上,便重新从60分开始。
随后,他在燕京大学任教,亦不改考卷,直接交与学校。学校退回,他仍是不看,也退回。于是,校方依照制度,称如不判卷,将扣发薪金,钱玄同回复,并附上钞票一包,“薪金全数奉还,判卷恕不能从命。”
这个“走到哪里,哪里就会响起了叫骂声”的浙江人,对人严苛,对己更甚。其文字学课讲义《文字学音篇》,是我国高等院校汉语音韵学课的最早一部教材,但钱对其极为不满,说它“百孔千疮”,“多一个人看见,就使我心中加一分难受”。在1921年重印时,钱在《再版序》中“自打耳光”,列出书中的六大不足。
钱玄同的最大爱好,便是逛厂甸旧书肆,只要前往,必将所喜之书扫荡一空才罢休,被人戏称为“厂甸巡阅使”。而其一生最惧之物,竟是好友刘半农家养的一条黑狗,前去做客,定要躲在刘家孩子身后,等孩子把狗引走,才敢进门。
1939年1月17日,钱玄同患脑溢血辞世。《文献》发表署名乐颜的《悼钱玄同先生》一文,为其盖棺定论称:“在‘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之中,钱玄同的斗争精神,表现几在任何一位同时代的斗士之上......”
(相关链接):
钱玄同浙江吴兴人,北京大学教授,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原名夏,字中季,少号德潜,后更为掇献,又号疑古、逸谷,笔名浑然。常效古法将号缀于名字之前,称为疑古玄同。五四运动以前改名玄同。
1933年,日寇侵入华北,他曾把眷属送到上海去住,自己也想离开华北到南方去。当年他写信给黎锦熙、罗常培说,自己“既无执干戈以卫社稷之能力”,只能以教书“骗钱糊口,无聊极矣!可耻极矣!”。卢沟桥事变发生,抗日战争开始,北平沦陷,北平师范大学西迁陕西。钱玄同因病未能随校赴陕,也未能南下,只得留在北平。
1938年春,他恢复了旧名“钱夏”,表示“夏”而非“夷”,不做敌伪的顺民。他常间接寄语随北平师大迁至城固的好友黎锦熙等,说“玄同绝不污伪命”。平津沦陷以后,北方文化界处于暴日的铁蹄之下,居境非常悲惨;但他保持着高洁的节操,虽和钱稻孙有叔侄之亲,和周作人等有友好之谊,仍然不受包围,不被污辱。壮年以斗士领导青年,中年以学者努力学术,晚年以义士保持名节,算是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国家民族的一位完人了。
【小题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以记叙为主,语言辞藻华丽,重点突出了钱玄同作为真的猛士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斗争精神,他就是铁屋中最先清醒的几个人之一。
B.钱玄同与刘半农上演的“双簧戏”,在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刘半农站在旧文化的立场上,钱玄同站在新文化的立场上激烈辩论,最终改革派取胜。
C.钱玄同提倡白话文,打倒孔家店,慷慨激昂。对人严苛,对己更甚无不体现着他性格的刚猛。北平沦陷后,他恢复旧名,后来他在文化界暴日铁蹄之下仍保持着高洁的节操且使与众人的友谊不受包围。
D.钱玄同虽为新文化运动的猛士,却体弱多病。从青年到晚年,一直忍受各种病痛的骚扰和折磨,还自己准备了挽联、挽诗、祭文等,看淡生死。
【小题2】钱玄同在有生之年做了哪些对他影响一生的事?请简要概括。
【小题3】钱玄同有着怎样的人格魅力让其被誉为“真的猛士”?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编者按)快速发展的城镇化,有没有让你的幸福指数更高?在城市打拼、逐梦的你,觉得生活还有哪些不便之处?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人”。从本期开始,我们推出“新型城镇化,如何更舒心?”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停车难,不仅仅出现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在许多中小城市,“今晚车停哪儿”也成了困扰有车族的麻烦事。
很多城市发布的车位数据仅涵盖了已经备案的停车位,并未纳入单位内部车位等大量非经营性车位。2016年,北京市开展了停车普查,结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严峻:截至2016年底,全市城镇地区最终核定车位总数为382万个,按照夜间22:00后的实际停车情况,停车总数为384万辆,供需总量大致相当。
过去,北京空军总医院门诊大楼前的地面车位一度只有30个,如今,这里“长”出了两座约7层楼高的停车楼。垂直循环式的机械车库并不多占空间,却能多提供96个车位。杭州某老旧小区辟出宝贵的空间,建了一个地下5层的圆筒形机械式停车设施。今后,地上、地下停车库和机械式停车库等集约化的停车设施,有望成为解决老旧小区停车难的利器。
一边空空荡荡,另一边满满当当……车流如潮汐般往复,让公共场所与居住地之间的停车位常出现明显的“冷热不均”。到了夜间,北京147万个公共建筑车位中仅停下58万辆车,约六成可供使用。
打破冷热不均,要靠信息化。停简单、丁丁停车……近年来,全国已有超过200家企业研发了各种智慧停车APP,“停车电子地图”将停车场分布、空闲车位数等信息“一网打尽”,让车主得以“有的放矢”地停车;一些城市也行动起来,比如广州就拟搭建统一的停车引导平台。
(摘编自刘志强《今晚,我的车停哪儿》)
材料二:
我国汽车保有量飞速增长,导致许多城市的停车位日益紧缺。目前中国的“共享经济”越来越火,“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宝”之后,现在已有不少企业瞄准了“共享停车位”这一新的共享方式。“共享停车位”基于地理位置,通过互联网来实现就近共享停车。车位主人可以分享自己的空闲时段车位到APP管理软件上进行分时出租,这个过程不但可以让车位主人增加收入,还可以方便附近的其他车主停车。
(摘编自《家用汽车》)
材料三:
物联网智慧停车架构图

(摘编自《成都商报》)
材料四:
浙江云行天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SPS国际运营中心)组建的人工智能研发团队,研发出人工智能100%识别系统,这个智能系统能识别出420余种车辆附属品,并进行深入学习和判断,不断积累用户画像数据、停车行为数据,从而打通汽车后市场万亿级产业链,对汽车的上下游生产服务产生影响。SPS对车辆信息的大数据分析运用,也将在协助社会安全管理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SPS的人工智能识别系统,通过对车牌信息的识别和车内人脸抓拍的识别,能够进行深入的判断,将储存的这一信息数据进行深度学习和判断,从而能识别出车内驾驶人员是否疲劳驾驶,而且协助公安系统识别出犯罪嫌疑人,从而提升城市公共安全。
(摘编自东北新闻网)
【小题1】下列对材料三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物联网智慧停车管理系统可以让车主在入口凭借办理的电子车证快速通行,在出口自助或通过专用收费机顶盒交费后离开。
B.与云服务平台关联的停车引导系统能够识别车牌,为车主提供区位和车位引导服务,并能通过停车引导屏反向找车。
C.车主可以借助物联网的云服务平台获知商家消费停车打折等消息,也可以登录微信公众号进行缴费和防盗锁车等。
D.智慧停车场管理方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管理运营停车场,即使在停电时也有办法执行收费任务。
【小题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城镇化提出了一些施政理念,有关媒体对此进行跟踪报道,探讨快速发展的城镇化与人的幸福指数关系。
B.很多城市的实际停车位超过备案的停车位,如果算上非经营性停车位,这些城市的实际停车位和北京一样,供需总量大致相当。
C.公共场所与居住地之间的停车位常出现“冷热不均”的现象。北京夜间的车位只利用了四成,而其他中小城市则满满当当。
D.SPS的人工智能识别系统作用巨大,通过识别司机是否疲劳驾驶和识别犯罪嫌疑人,进行深度学习和判断,提升城市公共安全。
【小题3】根据材料,提出三条解决停车难问题的可行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