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甲)张爱玲是上海滩那一辈小说家中最早奇装异服,肖像上画报,宣传自己的女文人。这种附庸大众文化的炒作,自非革命文学家愿意干的事。她晚年孤寂,与少女时成名趁早、红唇时髦成了极大对比。
(乙) 如果张爱玲一开始采取的不是画报型的宣传策略,走个严肃路线,她的文学是否仍拥有今日相同的经典地位?
张爱玲本人与作品都成了传奇,互为叠印,世要够乱,才能出佳人。那个战火中唯一最无国仇家恨、只求纸醉金迷的上海孤岛,出现一名明哲保身的乱世佳人,恻然轻怨的文字,竟给以了中国人在战火中避世的唯一的慰藉
香奈儿出身比张爱玲穷困,也因此更没有道德包袱。一切只为了表现她们的旷世奇才,除此之外别无生存准则。
(丙) 这两个女人皆活在大萧条时代,乱世里经营自己,有时也被逼到不择手段的地步。原因之一,她们很早即明了自己除了天才的梦外,一无所有。
【小题1】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附庸
B.明哲保身
C.给以
D.慰藉
【小题2】文段中划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
B. 乙
C. 丙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6-09 07:31: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带上她的眼睛

刘慈欣

我要去度假,主任让我再带一双眼睛去。主任递给我一双眼睛,指指前面的大屏幕,把眼睛的主人介绍给我,是一个好像刚毕业的小姑娘,在肥大的太空服中,她显得很娇小,她面前有一支失重中的铅笔飘在空中。

我问她想去哪里。

“那就去我们起航前去过的地方吧!”她说。

这里是高山与草原的交接处,我掏出她的眼睛戴上。所谓眼睛就是一副传感眼镜,当你戴上它时,你所看到的一切图像由超高频信息波发射出去,可以被远方的另一个戴同样传感眼镜的人接收到,于是他就能看到你所看到的一切,就像你带着他的眼睛一样:它还能把触觉和味觉一同发射出去。

“这里真好!”她轻柔的声音从她的眼睛中传出来,“我现在就像从很深很深的水底冲出来呼吸到空气,我太怕封闭了。”

“可你现在并不封闭,同你周围的太空比起来,这草原太小了。”

她沉默了,但几秒钟后,她突然惊叫:“呀,花儿,有花啊!上次我来时没有的!”

是的,广阔的草原上到处点缀着星星点点的小花。“能近些看看那朵花吗?能闻闻她吗?”她问。我只好趴到地上闻,一缕淡淡的清香,“啊,我也闻到了,真像一首隐隐传来的小夜曲呢……”

来到一条隐没在草丛中的小溪旁。她叫住了我说:“我真想把手伸到小河里。”我蹲下来把手伸进溪水,一股清凉流遍全身,我又听到了她的感叹。

“你那儿很热吧?”我想起了屏幕中窄小的控制舱和隔热系统异常发达的太空服。

“热,热得像……地狱。呀,天啊,这是什么?草原的风?!”这时我刚把手从水中拿出来,微风吹在湿手上凉丝丝的。

我带着她的眼睛在草原上转了一天,她渴望看草原上的每一朵野花,每一棵小草,看草丛中跃动的每一缕阳光;一条突然出现的小溪,一阵不期而至的微风,都会令她激动不已……我感到,她对这个世界的情感已丰富到不正常的程度。

夜里我刚睡着,她就通过眼睛叫醒了我:“请带我出去好吗?我们去看月亮,月亮该升起来了!”

我在睡意朦胧中很不情愿地起了床,对着夜空说:“你在太空中不也一样能看到月亮?喂,告诉我你的飞船的大概方位,说不定我还能看到呢。”

她没有回答我的话,而是自己轻轻哼起了一首曲子,她说:“这是德彪西的《月光》。”

第二天清晨,阴云布满了天空,我从眼睛中听到了她轻轻的叹息声。

“看不到日出了,好想看草原的日出……听,这是今天的第一声鸟叫,雨中也有鸟呢!”

又回到了灰色的生活和忙碌的工作中,以上的经历很快就淡忘了。但在我的意识深处,有一颗小小的种子留了下来。在我孤独寂寞的精神沙漠中,那颗种子已长出了令人难以察觉的绿芽。虽然是无意识的,当一天的劳累结束后,我已能感觉到晚风吹到脸上时那淡淡的诗意,鸟儿的鸣叫已能引起我的注意……世界在我的眼中仍是灰色的,但星星点点的嫩绿在其中出现,并在增多。有一天,上班时我走进航天中心高大的门厅,一幅见过无数次的巨大壁画把我吸引住了,壁画上是从太空中拍摄的蔚蓝色的地球。那支飘浮的铅笔又在我的眼前出现了,同壁画叠印在一起,我又听到了她的声音:

“我怕封闭……”一道闪电在我的脑海里出现。

除了太空,还有一个地方会失重。

我发疯似地跑上楼去找主任,“是为了小姑娘来的吧。”主任说。

“她到底在哪儿?!”我大声问。

“你可能已经猜到了,她是‘落日六号’的领航员。”

一切都明白了,我无力地跌坐在地毯上。

“落日工程”是潜入地球深处的一系列的探险航行,“落日工程”的前五艘飞船都成功地完成了地层航行,安全返回地面。但“落日六号”飞船发生事故,误入了地核区域,就如同登月飞船偏离月球迷失于外太空,获救的希望是丝毫不存在的。

在“落日六号”上,航行组上的其他两名航员因事故相继去世,只剩下她一个人。现在“落日六号”内部已完全处于失重状态,飞船已下沉到6300公里深处,那里是地球的最深处,她是第一个到达地心的人。

“落日六号”的中子材料外壳足以抵抗地心的巨大压力,飞船上的生命循环系统还可以运行50至80年,她将在这不到10立方米的地心世界里度过自己的余生。

我听到了她同地面最后通信的录音,这时来自地心的中微子波束已很弱,她的声音时断时续,但这声音很平静。

“……今后,我会按照整个研究计划努力工作的。将来,也许会有地心飞船找到‘落日六号’并同它对接,但愿那时我留下的资料会有用。请你们放心,我现在已适应这里,

不再觉得狭窄和封闭了,整个世界都围着我呀,我闭上眼睛就能看见上面的大草原,还可以清楚地看见那里的每一朵小花呢……”

在以后的岁月中,地球常常在我脑海中就变得透明了,在我下面6000多公里深处,我看到了停泊在地心的“落日六号”地航飞船,感受到了从地球中心传出的她的心跳,听到了她吟唱的《月光》。

有一个想法安慰着我:不管走到天涯海角,我离她都不会再远了。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前文多处设置伏笔,后文才交代小姑娘是“落日六号”的领航员,叙述严谨,设计巧妙,引人入胜。
B.作为科幻小说,本文所使用的专业科技术语较少,大量对白的使用不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使作品更加通俗易懂。
C.小说情感婉转细腻却不失悲壮,小姑娘面对绝境时体现出的坚毅勇敢的品质、敬业奉献的精神,富有感染力。
D.小说将“我”与小姑娘的科研态度进行了对比,以此彰显小说的主旨,高度讴歌了小姑娘突破生命局限的精神世界。
【小题2】结合文本,赏析小说标题“带上她的眼睛”的含意。
【小题3】科幻作家童恩正在《谈谈我对科学文艺的认识》中阐明科学文艺的写作目的时谈到科学幻想只是手段,“它是作为塑造人物性格和展开故事情节的需要而充当背景使用的”,请指出本文与童恩“手段”“背景”说的契合之处并作简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茶之醉
叶文玲
①并非茶道里手,更不是品茶行家,皆因茶的无与伦比的魅力,使我这只会喝“大碗茶”的人,也想说一通关于茶的痴话。
②“水甜幽泉霜雪魄,茶香高山云雾质”茶的品格可谓高矣!行家道得好:茶,是一杯淡,二杯鲜、三杯甘又醇,四杯五杯韵犹存。如此品饮,自是品出茶的神魂底骨。我还尤为赞同这个发现:喝茶可滤梦。
③二十多年前,我曾被一支歌曲撩起了浓浓的乡思,撩拨得那样神魂颠倒,于是,接连几夜,我美梦连绵,梦中,我变成了恣肆快活的“叫天子”,逍遥翩飞在故乡的青青茶园,那歌曲,便是至今享誉荧屏舞台的《采茶舞曲》。
④茶,能歌亦能舞的茶,品雅味且醇,是世人公认的无酒精最佳饮料。酒不醉人人自醉,茶亦然;茶还能醒酒,品位自然比酒更高出一筹。
⑤茶,入诗又入画的茶,解忧助文思,在与饮食、医药、园艺、陶瓷、科技、文学、宗教、礼仪、民俗等众多领域的因缘上,堪称物中之最。关于茶的戏文,关于茶的诗画,更是清妙隽永无以数计。我难以忘怀一篇关于茶的奇文,作者的慧眼,不但青睐茶的自由洒脱的生,更独识了茶的“壮烈而缠绵的死”,那是一首《茶之死》的绝唱!茶,确确实实是以自身的一脉苦涩酿就了遍地清芬。诗人闻一多,曾称自己的粮食是“一壶苦茶”。茶的奉献与牺牲精神,堪与革命志士的崇高境界相映照融一体。茶,既是他们的精神食粮,亦是他们的精神象征,无怪沉醉墨海的人,没有一个不爱茶。
⑥不久前,我再次被茶的神话迷恋得颠三倒四,那是在参观西子湖畔双峰村的中国茶叶博物馆之后。
⑦用不着我来做广告文字,这座为弘扬中华民族茶文化而建的博物馆,将会与西子湖的每一处美妍绝伦的景点一样,嵌入游人茶客的心屏。所以,我还是忍不住要说,虽然彼时只是匆匆一游,但当我依次观瞻了茶史、茶萃、茶具、茶事、茶俗五个展厅,当我粗粗得知了茶之种、茶之制、茶之藏、茶之用、茶之饮等有关茶事之后,我无异于听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历史和美学课。浮立在青青茶海中的“茶博”,无疑是灿烂的中华文化又一袖珍本。虽然感叹自己这辈子绝对成不了“茶博士”,却极愿身心俱得碧玉色琥珀光的茶汁常洗涤,如若能像茶树一样生得坦荡,活得蓬勃,即便火烹水煎,亦不枉一生。
⑧——不怕得罪酒仙们,我还想说一句:尽管酒与茶常相亲,茶却比酒更高洁。酒固然与诗更结缘,但酒酣耳热之际,常常会成酒糊涂;因酩酊而误国误军机的凡例,更不胜枚举。酒喝到极处,充其量只能成为酒仙;品茗致茶,却能化仙成圣。“茶圣”陆羽的《茶经》,在一千余年前就赫赫然载人史册,而好像还没有一部什么酒经,能与之均衡,更没有谁因为是“酒圣”,而歆享世人的膜拜和崇敬。
⑨世事很多是令人费思量的。虽然在发现和利用茶上,中国是世界之最,但是,比之轰然而起四方响应的酒文化热,茶文化的进一步倡导和研究,在当今,既显得姗姗来迟又相形清淡。君子之交淡如水早有古训,但在某些据说是“无法替代”的场合,依然是肴如山叠,酒若水流。而在下自己,有时也在这样的场合中,一边不会喝也得喝地抿两口,一边惶惶然地继续那费思量的思量。
⑩于是又想到兰亭。兰亭书法节是伴着绍兴一年一度的酒文化出场的。曲水流觞,流的是酒杯,但当外国友人或游客们兴尽人散后,一杯清茗可不可以照流不误呢?我想,只此改革,“书圣”王羲之即便地下有知,也不会抗议的。
(11)忽又联想到文学,想到散文,于是,我又确认:“洁性不可污”的茶,其品位就像散文,而骨格清奇非俗流的散文,就是色香味俱绝的好茶。
(12)多么希望天下茶客多于酒徒,多么欣喜茶家——散文家的队伍浩浩荡荡愈来愈壮大。
(13)这可不是醉话。
【小题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极愿身心俱得碧玉色琥珀光的茶汁常洗涤”,运用比拟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茶对人的文化熏陶。
B.第⑨节联系现实,认为现在喝酒场合多过喝茶场合,体现了作者对于酒的厌恶与反感。
C.文章用记叙、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来表现茶的魅力,表达作者对茶的喜爱。
D.文章结尾与题目照应,言简意丰,耐人寻味,引起人们对茶与文学的思索。
【小题2】本文写的是“茶”,却多次出现对“酒”的描述,请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
【小题3】请探究标题“茶之醉”的丰富意蕴。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人重关系。毋庸讳言,“差序格局”依然是解释关系运作最有力的概念。首先还是重温那个著名的波纹比喻吧: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费孝通语)

这段表述强调了差序格局的关键运作机制:“推”。费老说“孔子最注重的就是水纹波浪向外扩张的推字”,并说“由己到天下是一圈圈推出去的”。有趣的是,费老提出“差序格局”时是指出它具有伸缩性的,也就是可以推出去,也可以收回来,但他并没有在“收”上着墨太多。

费老在《乡土中国》中也提到了自己人:“自家人可以包罗任何要拉入自己的圈子,表示亲热的人物。自家人的范围是因时因地可伸缩的,大到数不清,真是天下可成一家。”自己人关系有两种生成方式,一是亲缘性,二是交往性。从关系类型来看,也大致可以分为亲缘性自己人和交往性自己人。自己人的两种生成形式是可以区分清楚的,但两种自己人关系却并非截然区分的,比如亲缘性自己人也可以通过交往变为交往性自己人,交往性自己人也可以进入亲属关系变成亲缘性自己人。

自己人是差序格局中的突变,在中国人的社会关系中具有关键性的意义。一个人可以在缺失交往性自己人的情况下通过亲缘性自己人获得人之为人的本体意义,反之则不然,即使可以获得更全面的功能满足,却无法弥补本体性价值的空虚。比如“死门子”是指那些埋头过日子却极少与村落中其他人发生社会交往的家庭,他们虽然因此会缺少许多社会支持——交往性自己人,但仍能通过家族——亲缘性自己人获得必要的功能性支持,更重要的是,他们是生前有人供养死后有人祭祀的完整的“人”,他们作为人的本体性意义照样可以获得。相比之下,没有家庭的“光棍”尽管可以通过参与社会交往获得交往性自己人支持,却因为缺乏亲缘性自己人——尤其是家庭,而被乡土社会认定为不完整的人。

再来看交往性自己人。这类自己人关系是通过社会交往建立的。对中国人来说,社会交往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交往对象既有固定的也有不固定的,针对不同的对象和情境,交往规则和交往方式也会有所改变。交往性自己人的确立主要是“突变”的结果,也就是说,无论双方关系发展到什么程度,确立自己人关系其实是“突然”完成的。2012年7月份,笔者在江汉平原官桥村做田野调查时曾与一位60多岁的老人讨论他的朋友关系。这位老人十几年如一日坚持给另外一个村的老人免费耕田,两人关系之好远近闻名,有村民说老人很傻,因为他很少得到对方的回报。老人跟笔者说那是他最要好的朋友,是可以拿命换的,耕田算不了什么,他从不计较对方的回报。笔者后来去访谈老人的那位朋友,那位老人对此也是心安理得,并说这样的朋友才真正靠得住。

在众多交往性关系中,通过检验成为自己人的毕竟只是少数。现实中会出现交往双方的定位偏差,即“我拿你当自己人,你却拿我当外人”的情况,这说明“自己人”是可以作为交往期待而脱离实质内涵存在的,换句话说,将普通交往关系“自己人化”可以成为一项重要的交往策略。只要宣称将某人作为自己人了,就可以将某些交往期待加之其身,成为对对方的道德压力,促使其改变交往规则,用真正自己人的方式回报。

(摘编自王德福《乡土中国再认识》)

【小题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差序格局里,水的波纹与中心的远近,是根据亲缘关系确定的。
B.“推”,既是差序格局的运作机制,又反映了差序格局的伸缩性。
C.“自己人”可以截然分为两类:亲缘性自己人以及交往性自己人。
D.我把你置于关系格局的核心,你却可能把我置于关系格局的边缘。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从“亲缘性自己人”和“交往性自己人”两个角度,对差序格局的组合形态和运作逻辑作了考察。
B.文章开篇引用费孝通对“差序格局”所做的比喻,是为了说明中国人的社会关系状态的运作机制。
C.文章将“死门子”和没有家庭的“光棍”对比,指出两类“自己人”在社会关系中的作用是不同的。
D.援用官桥村一个老人为另一个老人免费犁田的交往事例,旨在论证交往性自己人是突变的结果的观点。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差序格局不同,在团体中,团体里的人相对同一,他们对于团体的关系是相同的。
B.亲缘性自己人可以使人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但也因此使人缺失了部分社会支持。
C.处于关系格局其他位置的人,一旦变成了自己人,他将突然跨越到核心的位置。
D.在传统的乡土社会中,由于大家相处时间久,知根知底,自己人化策略很难施展。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历史上的三大名锦中,蜀锦最有人气,云锦最为贵气,而宋锦尽显文人雅士之韵,有“锦绣之冠”的美名。宋锦,是指具有宋代织锦风格的锦缎,始产于南宋高宗年间,因产地主要在苏州,故又称苏州宋锦。明清以后织出的宋锦称为“仿古宋锦”或“宋式锦”,统称“宋锦”。
宋锦的制作工艺较为复杂,织造上一般采用“三枚斜纹组织”,两经三纬,经线用底经和面经,底经为有色熟丝,作地纹;面经用本色生丝,作纬线的结接经。染色用纯天然的染料,先将丝根据花纹图案的需要染好颜色才能进入织造工序。染料挑选极为严格,大多是植物染料,也有小部分矿物染料。宋锦全部采用手工染色而成。
宋锦图案一般以几何纹为骨架,内填以花卉、瑞草,或八宝、八仙、八吉祥。八宝指古钱、书、画、琴、棋等,八仙是扇子、宝剑、葫芦、柏枝、笛子、绿枝、荷花等,八吉祥则指宝壶、花伞、法轮、百洁、莲花、双鱼、海螺等。
宋代织锦吸取了当时成熟的花鸟画的写生风格,又发展了遍地锦纹,形成色彩更加复杂的丝织品。宋锦在纹样组织上精密细致,质地坚柔,平服挺括;在图案花纹上对称严谨而有变化,丰富流畅而又生动;在色彩运用上艳而不火,繁而不乱,富有明丽古雅的韵味。
宋锦,除用于袍服衣着外,还大量用于书画卷轴类技艺装裱。清康熙时长洲褚人获着《坚瓠集》记:“锦以宋织为上。泰兴季先生家藏《淳化阁帖》十帙,每帙悉以宋锦装其前后,锦之花纹二十种,各不相犯……一人以厚赀得之,取其锦二十片,货于吴中机房为样,竟获重利。”自清代以来,苏州宋锦一直远销北京、上海等地,北京荣宝斋、上海朵云轩等都是苏州宋锦织造户的老主顾。
明清时期的宋式锦,根据工艺的精粗、织物的厚薄和使用性能,可分为重锦、中锦、匣锦三大类,其中以重锦最名贵,是清宫廷专用的珍贵产品。故宫博物院保存的清代乾隆《彩织极乐世界图轴》是现存宋锦织品中的经典之作,充分展现了宋锦高超的织造技艺。图轴长448厘米,宽196.3厘米。它用放射透视的手法,在宫殿场景中安置了320个神态不同的人物,水山树石,奇花珍鸟,穿插其间。全幅用26种不同颜色的长织彩纬,在石青底子上以红、蓝、绿、桔色、水红、香色等作主色,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在运用这些对比色的时候,采用了浅色相间、黑线勾边和三层退晕及四层退晕的方法,外浅内深,逐层过渡。再在人物头部和建筑装饰等重点部位,用赤金和黄金两种捻金线点缀,使主体纹样更加突出。整个图轴,构图对称严谨,穿插生动,色彩庄重,富丽明快。
近代也生产结构简单的盒锦,多用环形和万字形花纹。现代以苏州所产宋锦最为著名,有“大锦”“盒锦”“小锦”等品种,各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节选自孙迎庆《寻根》,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宋锦”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中国三大名锦中的宋锦是最具特色的锦缎织物,尽显文人雅士之韵,被人们称为“锦绣之冠”。
B.宋锦的主要产地是苏州,但其产品一直远销北京、上海等地,北京荣宝斋、上海朵云轩都是苏州宋锦的老主顾。
C.宋锦的图案风格借鉴了宋代花鸟画的写生风格,花纹对称严谨、丰富流畅,组织精密细致,质地坚柔。
D.宋锦在南宋高宗年间开始生产,近代、现代生产的宋锦,工艺进一步完善,但各有不同特点。
【小题2】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
A.宋锦全部采用手工染色而成,其染料要求是纯天然的染料,主要是植物染料和矿物染料。
B.明清以后织出的“仿古宋锦”或“宋式锦”,近代生产的“盒锦”,现代生产的“大锦”“小锦”,都可以称为宋锦。
C.宋锦图案花纹一般用花卉、瑞草或八宝、八仙、八吉祥等不同的几何纹样为骨架进行填充。
D.宋锦一般采用“三枚斜纹组织”,用料要求严格:经线的底经采用有色熟丝;构成结接经的纬线则要用本色生丝。
【小题3】从全文来看,下列表述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
A.染色是织造宋锦的重要工序,它要求极高,所有丝料要根据花纹图案的需要染好颜色才能进入织造工序。
B.《坚瓠集》中有关宋锦的文字记录表明,康熙时宋锦的价格昂贵,甚至已经超过了它所装裱的艺术品本身。
C.明清时期的宋式锦制作工艺精细,它包括重锦、中锦、匣锦三大类,其中重锦是清代宫廷专用的珍贵产品。
D.艳而不火、繁而不乱、明丽古雅是宋锦色彩运用的特点,《彩织极乐世界图轴》能够体现这种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