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对称性破缺”让我们存在

①10月7日,200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三名科学家因为在“对称性破缺”研究中做出的贡献而获奖。他们是美籍日裔科学家南部阳一郎和日本科学家小林诚、益川敏英。在此之前。诺贝尔奖已经有四次都颁给了破缺领域。

②尽管“对称性破缺”听起来有点陌生,但“对称”却是人们所熟知的现象。一片雪花具有对称的结构,而且从镜子里看去和在镜子外看上去并没有什么区别。类似的现象在粒子物理学中叫做 “镜像对称”。此外还有两种对称,分别是“电荷对称”和“时间对称”,前者指的是粒子和反粒子虽然带电情况相反,性质却相同。如果有一个小球在一个密闭的容器里弹来弹去,旁边有一个摄影师把它录下来,然后不管录像带是正着放还是倒着放,不告诉你的话你从画面上是区别不出来两种放法的,这就是“时间对称”。当然,这个概念针对的是微观世界中粒子的性质。

③当物理学家考察微观世界的时候,他们发现很多时候,这些对称性都是破缺的。最早在对称性破缺领域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是华人科学家李政道和杨振宁。他们发现镜像对称在四种基本力之一的弱相互作用中是破缺的,由此获得1957年的诺贝尔奖。1964年,美国物理学家克罗宁和菲奇发现有一种粒子不遵守电荷对称,他们于1980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60年前后,南部阳一郎开始研究对称性破缺,并提出了“亚原子物理中的对称性自发破缺机制”。他提出的这一机制可能会解答一个令人迷惑的问题:物质的质量从何而来?

④组成我们这个世界的所有的基本粒子以及自然界中四种基本力中的三种都被纳入了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但“标准模型”无法回答物质的质量是从哪里来的。而且,奇怪的是,粒子与粒子之间的质量差别还非常巨大,有的粒子很重,而光子却没有质量。

⑤英国物理学家希格斯在南部阳一郎之后提出了一种解释,现在被寄予厚望。我们先来打一个形象的比方:如果把一支铅笔笔尖朝下竖立在圆桌中心,那么,铅笔和圆桌沿铅笔的中轴在各个方向上都是对称的。但这样状态的铅笔是不稳定的,它一旦倒下,这种对称性就丧失了。不过,这样一来,这支铅笔的状态就稳定了——它没有办法再向哪里倒了,它已经达到了能量最低的状态。

⑥在宇宙诞生的时刻,希格斯提出的理论中的“希格斯场”是完美对称的(就像那支竖立的铅笔),所有的粒子都没有质量。但希格斯场是不稳定的,它在宇宙早期的时候失去能量了,这些能量被粒子们接收,哪种粒子接受到的能量多,哪种粒子就重一些。“希格斯场”理论预言了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希格斯玻色子也正是不久前启动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要寻找的目标之一。“标准模型”预言了62种基本粒子的存在,现在唯有希格斯玻色子尚未被发现,诺贝尔奖也许在不远的未来等待着希格斯。

⑦如果说南部阳一郎可能帮助解释了物质为何有质量的话,那么小林诚和益川敏英的工作则可能解释了我们为什么至今还存在。观测表明,我们这个宇宙是物质为主的,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宇宙中的反物质远少于物质?对于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完整的答案,但对称性破缺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之一。

⑧物理学理论显示,宇宙创生之时,应有等量的物质和反物质制造出来,二者相遇便会湮灭,化为能量。但果真如此的话,我们所看到的星系、恒星,包括我们自身便都不会存在,我们的存在说明宇宙早期物质和反物质的对称被打破了。1973年,小林诚和益川敏英提出“小林——益川理论”.认为造成宇宙中粒子多于反粒子的原因是夸克的反应衰变速率不同。他们还预言了存在6种夸克。这些夸克在之后的二十多年里陆续被物理实验所证实。 ’ .

⑨现在,物理学家相信,宇宙每产生100亿个反物质粒子的同时,就有一个额外物质粒子的偏离,正是这样的偏离导致的对称性破缺才使得我们今天的宇宙得以存活,使我们得以存在。

【小题1】下面的物理现象,属于粒子物理学研究对象的一组是 ( )
A.一片雪花具有对称的结构,从镜子里看和在镜子外看没有什么区别。
B.播放一个小球在密闭的容器里弹来弹去的录像,从画面上无从判别是正着放还是倒着放。
C.粒子和反粒子虽然带电情况相反,性质却相同。
D.一支铅笔笔尖朝下竖立在圆桌中心,则铅笔和圆桌沿铅笔的中轴在各个方向上都对称。
【小题2】下面的说法,与原文文意不吻合的一项是 ( )
A.“小林一—益川理论”解释了宇宙中粒子多于反粒子的原因,他们二人预言的6种夸克,也陆续被物理实验证实其存在的真实性。
B.“铅笔实验”表明:对称状态往往是不稳定的状态;丧失对称性,同时降低能量,才能获得稳定。
C.英国物理学家希格斯认为,粒子与粒子之间的质量差异源于它们宇宙早期接受能量的多少。
D.华人科学家李政道和杨振宁发现了镜像对称在弱相互作用中的破缺,而南部阳一郎据此提出了“亚原子物理中的对称性自发破缺机制”。
【小题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物理学家们多次因为在破缺领域的研究成果而获得诺贝尔奖,这表明在粒子物理学的“三个对称”领域,极有可能都存在对称破缺现象。
B.“对称性破缺”是粒子物理学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一旦解开了它的奥秘,我们就能完整地回答为什么宇宙中反物质远远少于物质的问题。
C.大型强子对撞机(IMC)如果能寻找到希格斯玻色子,希格斯就很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这表明物理学家们的预言非常需要获得物理实验的证明。
D.如果宇宙中产生的粒子具有严格对称的性质而不存在破缺,我们今天的世界就将不复存在;因此,我们这个宇宙的存在其实十分偶然和幸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3 11:12: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二)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列小题。
34个鸡蛋
李暖暖从家里跑了。
李暖暖是跟她爸赌气走的。原因很简单,她已经快混完大学,马上就可以拿到毕业证了,理所当然地要求她身份显赫的爸爸给她找一份好工作。李暖暖的爸爸说:“你做梦吧。”
李暖暖去的地方,是甘肃和青海交界的一个小地方。那也不是李暖暖盲目跑去的,学校早就动员他们去西部做志愿者,李暖暖只是一赌气报了名而已。
半年后,在李暖暖她妈也就是我二婶的要求下,我决定趁着出差的机会去看看她。
可以想像我的行李有多重,大包小包的包裹里,竟然还有果冻和巧克力。李暖暖的妈妈说,那是李暖暖最爱吃的。没办法,我就拖着几大袋子的零食上火车,下火车,转大巴,下大巴,再转小公共汽车,结果 还要步行三公里。那里全是土路,又刚刚下过雨,泥泞得根本抬不动脚。
而就在我决定扔掉那个装果冻的袋子时,碰到一个赶着毛驴车的男人。得知我找李暖暖,他二话没说就把我连人带东西全放在毛驴车上。半个小时后,他将我带到了那个镇。很小很小的一个镇,只有一条街道,两旁的房子低低的旧旧的,走到那条街的尽头,转个弯,男人指着一个低矮围墙围起的院子说:“那就是学校。”
下课了,许多孩子跑出来。男人跟一个孩子说了什么,那个穿着补丁衣服的小男孩飞快地跑进一间教室,拉了一个女孩出来。
女孩穿简单的黑色纯棉 T 恤和黑色牛仔裤,乌黑的头发短而整齐。她抬起头来看我。那个瞬间,我看清了女孩的面容。我心疼了。我的堂妹李暖暖,她黑了,瘦了,她还剪掉了她一直最最喜欢的长头发。
“李大强!”李暖暖在呆了片刻后大喊一声,一把就抱住了我。身边那些孩子不明所以然,在我们拥抱的时候,哄笑着围在了一起。等李暖暖终于从我怀里抬起头时,我看到她哭了。
那天下午,李暖暖在镇上最好的一家饭店招待了我,还有她的三个学生。李暖暖说,他们是班上最穷的孩子,可能只有春节的时候才能吃上一顿肉。那顿饭,我几乎吃不下去,只陪她一起看着孩子们狼吞虎咽地吃着。我说再要两个菜,却被她制止了,她小声说:“我不想让他们知道别人可以生活得很优越,也不想让他们为此过早地自卑。”
吃过饭,李暖暖叮嘱几个孩子回家,然后我们回到了她的宿舍。李暖暖说,这是全校最好的房子,窗子是玻璃的。墙壁显然是刚刷过不久,不均匀的白色石灰覆盖不住曾经的许多污渍。
“暖暖,” 我说,“反正也快半年了,你跟我回去吧。”她摇头,很坚决地说:“不行,我答应了这些孩子,一定把他们送到初中!”
原本,李暖暖和她爸赌气,非要去个最穷的地方,以折磨自己来惩罚她爸。结果,她就来了,但她来后还没放下行李就后悔了。她没见过这么穷的地方,还有那么破的学校,那些教室的窗子竟然冬天全部都堵上,夏天全部敞开,根本没有玻璃。还有那些孩子,都是脏兮兮的……
李暖暖当时就想走了,但是她没有走掉,因为所有孩子的家长,竟然都在学校里等她。那些面容卑微的家长等在那里,是为了给她一个愿意来教孩子们英语的老师鞠躬的。当那些乱蓬蓬的 脑袋一齐低下去,李暖暖的脚就被钉在了那里,花白头发的校长拿过了她的行李……
李暖暖的班里有32个学生,从她上课的第一天起,第一排的第一个孩子,拿了一个鸡蛋给她,说是她妈让拿的。第二天,第一排第二个孩子也拿了一个鸡蛋给她,那是个羞涩的男孩,给她鸡蛋时脸红红的, 不说话……结果32个孩子每天都轮流着拿鸡蛋给她。她以为鸡蛋都是大人让拿过来的,直到有一天,她收到第34个鸡蛋的那天,那个羞涩的不说话的男孩第二次给她鸡蛋,而男孩的奶奶找到了学校告状,说孙子偷家里的鸡蛋。这时她才知道了真相:为了留住她,那些孩子商定,每天送她一个鸡蛋。那个男孩叫路生,早早就没了父母,与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
那天,她抱着那个脏兮兮的男孩放声大哭。在牛奶巧克力中长大的李暖暖,隐藏在心底23年的爱心,被34个鸡蛋瞬间唤醒了。
晚上,我和李暖暖在屋里分那些果冻和巧克力。她分得非常仔细,专注的样子很像一个给孩子分食物的母亲。
第二天,李暖暖把我送到车站。在车站,李暖暖一直叮嘱我回去要给她集资,说:“越多越好, 没钱给东西也行,给什么要什么。”然后,依旧怨怨地说:“跟我爸要,就说我需要20万赎身。”
我答应着,心里始终酸酸的。
李暖暖,她认真了,她在认真地过着她现在的生活。
我知道有一天,李暖暖会离开那里,回到她曾经生活的地方,可是回来的,已经不会再是曾经的李暖暖。她爸说,等到暖暖回来,我要让她去她想去的地方……
临走,我把这话传给李暖暖,她呵呵地笑,说:“这老头,我原谅他了。”
【小题1】阅读全文,请选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第一段单句成行,为下文情节的发展设置了很好的悬念,也为主人公后来的性格发展奠定了基调。
B.李暖暖制止“我”再点两个菜,突出了她心思细密的特点,表现了她对学生的关怀体贴,也清晰地 反映了她对社会上的极度贫富不均怀有深深的怨愤。
C.文章后面李暖暖说“跟我爸要,就说我需要20 万赎身”,其实她并不是真的感觉被这里拘禁,而是想向父亲求援,给当地孩子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D.小说以细腻、生动的笔触,叙述了大学生李暖暖的一段支教经历,娓娓道来,情节看似简单, 但蕴含着一种温暖人心的正能量。
【小题2】本文题目为“34 个鸡蛋”,请分析“34个鸡蛋”这一情节的设置在全文中的作用。
【小题3】阅读文中画横线的两处,分析其表达作用。
①下火车,转大巴,下大巴,再转小公共汽车,结果还要步行三公里。那里全是土路,又刚刚下过 雨,泥泞得根本抬不动脚。
②她分得非常仔细,专注的样子很像一个给孩子分食物的母亲。
【小题4】小说描述了主人公李暖暖的支教经历,她的性格也因支教而发生了很大变化,请简要概括她的性格特点。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交通运输部与发展改革委委托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ITSC)作为第三方机构,对2017年春运旅客出行需求进行了分析研判。
一是从客流规模来看,客运量保持小幅增长态势,预计2017年春运期间,全国旅客发送量将达到29.78亿人次,同比增长2.2%。其中,铁路、民航客运量增长较快,均达到10%左右。春运旅客出行方式中,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客流量占比分别为12.0%、84.6%、1.4%和2.0%。铁路与公路仍是春运出行的主要方式。
二是从时间分布来看,客流双高峰特征明显。2017年春运启动时间较2016年提前11天,节前返乡客流高峰将呈现来得早、时间长、峰值高等特点。春运客流随假期安排呈双高峰形态,节前返乡与节后回程客流高峰预计分别出现在1月25曰(腊月二十八)及2月2曰(正月初六)左右。

(摘编自《交通部首发大数据看春运》,2017年1月央视网)
材料二:
第一件事,今年过年,没有高速公路大堵车的新闻,江浙沪高速畅通无阻,一看数据,全国整体性的春运客运量竟然同比下降了1.85%。
我们在2月2号,过年之前看到的数据,只有公路交通运输同比下降了1%,当时大家对此不以为然,认为可能是我们宇宙第一的高铁系统的功劳,又快又方便,抢了公路的生意;还可能是消费升级,大家不差钱,说飞走就直接飞走。
可是直到交通部的这组数据出来,铁路、公路、民航累计发送旅客13.8亿,下降1.85%,这就说明不全是高铁抢生意,也不完全是太富坐飞机。而很有可能是中国现阶段家庭结构出现变化、城镇化基本稳定等多方面因素共振导致的重要拐点出现。
过去的社会结构是家族式的。然而随着经济发展,人类的家庭结构是朝小型化、少子化趋势发展,这一点在欧美和日本的社会演变中,都已经得到证实。小型化家庭的典型特征是去中心化、分散化,大家不需要在一个规定时间和规定地点全员集合,整体大迁徙的压力自然就有所缓解。
然而更重要的是,春运是一个观察城镇化进程很好的契机。假设大量的劳动者还是以打工的形式居住在城市中,那么春节,打工者衣锦还乡,自古都是传统也是规律,因为家本质上在乡镇而不是城市。假如劳动者没有必要再费时费力回乡,他甚至可以把父母接到城市反向过年。那么春运压力缓解,同比负增长,很可能表示以上这种假设在整体上是成立的,这有可能是城镇化的重要信号。
第二件事也和出门有关。中国国家旅游局数据显示,七天长假国内旅客同比增长12%旅游收入增长12.5%。这0.5%的差别是怎么带来的?
这说明,旅游产业不仅是在吃流量和人口红利,每个人还在相比去年多花钱,才会带来旅游收入增幅大于旅客人次增长的现象。这说明中国的物价确实还在提高。此外,中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七天长假餐饮企业零售额增长10.2%。为什么出行人次增长了12%,但是餐饮收入只增长了10%?中间差那2%去哪里了?
这个商业变化背后,又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变化信号。从过去这几年中国的恩格尔系数也能看到,它是一路下降的,这说明食物在人们开支中的占比在持续下降。
(摘编自《春运数据透露出社会的重要拐点》,2018年3月1日快资讯)
【小题1】下列对春运出行状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运中公路运输始终占绝对优势,但因“宇宙第一”的高铁的发展,2018年春运公路运输的客运量有所下降。
B.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收人水平的提高,春运期间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高铁和飞机作为出行工具。
C.2018年春运期间高速公路没有出现大堵车,这可能是中国家庭结构变化和城镇化基本稳定的重要信号。
D.通过对春运期间的相关数据分析可知,春节出行的变化反映出消费观念、社会结构等多方面的变化。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A.材料一侧重用数据说话,以2016年的数据为基础,从两方面对2017年春运旅客出行需求进行了预测。
B.材料二的报道主旨不是春运,而是以春运为依托、以大数据为切人点来分析探讨社会的发展变化。
C.两则材料均运用多组数据、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当年春运不同出行方式客流量变化的趋势和原因。
D.两则材料分别对2017、2018年的春运进行了客观翔实的报道,具有真实性、及时性特点,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E. 中国物价的持续提高,造成了旅游出行人数增长低于旅游收人的状况,也是食物消费比重减少的原因。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与2017年春节相比,2018年春运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

同类题3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雪豹
凌仕江
在喜马拉雅边缘的亚东河谷,我们这群之前没有深入过河谷的人,即刻表现出强烈的陌生和兴奋,沿着浓雾弥漫的河谷走了几个小时,依然没有走出河之影,这情形越来越容易让人产生假想:我们都希望尽快抵达河谷尽头,前面或许该出现一片草原,或是一片大海,抑或是彩色的湖泊,那样的话,我们会愈加陌生和兴奋。
事实上,我们是一群走不出喜马拉雅的人。
正是因为陌生,我们才在喜马拉雅徘徊。
谁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陌生的风景?只是我们注定了选择逃离。之所以在此刻表现出少有的陌生和兴奋,是因为我们一直被看不清的城市围困,被来自生活中的不可承受的轻重绑架,在没有走完一条河谷之前,我们的叹服和敬畏油然而生。在我看来,河谷的出现是疯狂的一种暗示,它在以这种方式强调陌生之于发现者的重要性,强调河与谷在喜马拉雅怀抱的珍贵意义。如同我们在一片疆域待久了,思想会在必要时与喜马拉雅发生战争,我们时刻想着如何才能走出喜马拉雅,走出被纵横的地理等高线包围的自我迷茫。
我们的陌生和兴奋一直延续到太阳西沉,霞光如散开的网撒在河面上。而遥远的河谷还在视野里向前延伸,延伸到似乎一点儿也不想让我们知道尽头的未来。
河边上到处都是垂钓者。他们的周围开满了鲜花。在我们提着免费的亚东鱼,迷失在米蓝色的卓玛花中时,有人突然叫喊说看到一只雪豹。很多人立即应声围过去,想看看那只雪豹长什么样。
有人说了一句:雪豹雪豹雪豹。感觉像是在唱摇滚,一下子断了气。
又有人说话了:干脆把它捉回去驯养起来。
就在我刚要跟着围过去看时,心海里突然塞满了久别的乡愁:抬头看不到天尽头,除了奔跑的雾,连一只鹰的影子也找不见,我这是身处在哪里?我在没有亲人的异乡徘徊了多少年?我数不清究竟有多少个日子没有回远在四川盆地的家了。
就是这点忧伤的小情绪,让我马上想到那只正被很多人围着、正被很多双眼睛盯着的雪豹。我停了下来,听见所有的脚步声都在雪豹的心脏上奔跑,那些垂钓者几乎在同一时间丢弃了手中的鱼竿。只有我愣在那里,我在想就在太阳即将沉落时,我站在一棵缠满了经幡与哈达的神树下,伸出右手把太阳托在波光粼粼的掌心,让他们为我和太阳还有水影留影的情景。身后是一条比思想更长的河谷。我还想到了,太阳走过天空时,雾气也将消融,雪花就将绽放所有的温暖,而卓玛花就将在万古不语的老月亮下渐渐枯逝,暗香只属于季节更替的万物,而在他乡奔走的人们除了永远的乡愁,有时思考并不能解决天地间的多少疑难。
“放了它!”我突然吼了一声,“天色已经不早了,就让它回家吧!”
大伙听到我的吼声,不动声色地打量着对方。就在那一瞬间,他们忽然明白了什么,马上作鸟兽散了,此时雪豹已被捉住它的人放回到了河谷的独木桥上。这时候,我拥有了几分欣赏雪豹的心情,拨开撩人的卓玛花,远远地看着它,只见它像个战争中被抓获的小战俘似的,一跳,再轻轻回头,再一跳,再使劲一跳,然后就一点一点地变小,最后隐入河岸深处。
此时的河水,浑浊不堪,就像天空突然变了一张脸。但愿刚才所受的惊扰没有让它六神无主,没有让它的内心结构发生崩溃的危险,没有让它迷失回家的方向。
有时,在离家很远的地方走了很远,我就会停下来,望着家的方向,想想那只在喜马拉雅边缘游荡的雪豹,它有点像不分季节游荡在苍茫西藏的我,也有点像走不出喜马拉雅的我们。
(节选自《散文》2011年第1期《西藏时间》)
【小题1】(小题1)解释下面的语句在文中的含意。
(1)有人说了一句:雪豹雪豹雪豹。感觉像是在唱摇滚,一下子断了气。
答:     
 
(2)身后是一条比思想更长的河谷。
答:     

【小题2】(小题2)散文的特征是“形散而神不散”。文章以“雪豹”为题,在内容上却用很少的篇幅来写雪豹。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小题3】(小题3)试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结构上的作用。
【小题4】(小题4)文章第4自然段写道:我们一直被看不清的城市围困,被来自生活中的不可承受的轻重绑架。请结合全文,谈谈这句话引发了你对生活怎样的思考。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2017年中国网络文学的亮点与拐点
2017年是中国网络文学的丰收年,呈现出全新的发展态势,创造了许多亮点,也显露出移步换形的发展拐点。有统计表明,我国的文民已超过3.6亿人。各层次网络写作人数约1300万,其中有600万人定期更新小说,签约作家达60万。40家主要文站储藏的原创小说达1400余万部,日增原创作品更新达1.5亿汉字。年度内新增网络作品超过300万部(篇),涌现出一批大众喜闻乐见的作品,网络文学市场规模首次破百亿,达127.6亿元,同比增长32.1%。
从作者阵容、作品存量、读者受众面、社会影响力上看,网络文学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格局。有人把它与好莱坞大片、日本动漫、韩剧并称为世界“四大文化现象”。与传统文学有所不同的是,网络文学在快速增长中实现了向商业化、市场化转型。这即是说,以原创作品为源头,经过IP化版权转让,推进线上线下跨界融合,拉动影视、网剧、游戏、动漫、纸介出版、舞台演艺、移动阅读、有声读物、周边产品等大众文化生产,形成一条“文—艺—娱”一体化的全媒体经营产业链。这不仅成为中国文化产业增值最快的版块,也对网络原作产生了“放大器效应”。
作为文创市场泛娱乐产业的内容资源,网络文学带动了千亿级大众娱乐市场的孵化发展,这些都是值得关注的业绩和亮点。其中,两种现象格外抢眼:
一是网络文学排行榜助推网络文学精品化和主流化成效凸显。除了中国作协发布的网络小说排行榜、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优秀网络文学原创作品推介等常规榜单,2017年还赶上了两年一度的“网络文学双年奖”,并在属于传统文学榜单的“茅盾文学新人奖”中,首次增设“网络文学新人奖”。我们看到,榜单发布对网络文学创作的激励作用,近两年已开始显现。猫腻、酒徒、血红、天下归元等资深作家持续发力,丢疯子、希行、红九、二日等新锐作家快速成长,《将夜》《赘婿》《男儿行》《战神之王》等上榜作品持续火爆。
二是网络文学域外传播拓展了中国文学的国际影响力。2017年,借助海外网络文学翻译站、国内外文数字阅读平台和实体图书这“三驾马车”,中国“网文出海”模式初步形成。与此同时.许多海外机构相继与国内企业合作,进一步强化了网络文学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许多优秀网文作品签下海外版权,数百部网络小说被译为英、日、韩、越等多国文字传播。网络文学走红海外,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网络文学大有可为。
除了频现的亮点,2017年中国网络文学还出现了几个拐点:
首先,得益于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网络文学野蛮生长的状况有所改观,进入主流意识形态规制下的有序发展阶段。《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指出,坚持“重在建设和发展、管理、引导并重”的方针,实施网络文艺精品创作和传播计划。加强内容管理,创新管理方式,规范传播秩序,让正能量引领网络文艺发展。如今,“大力发展网络文艺”逐渐成为社会共识。在这样的语境下,网络文学已不再是“赤脚奔跑的孩子”,而是柱会主义文艺的一部分。
其次,网络作家的关注度和文学地位有了明显提升。2017年8月公布的中国作协新会员名单中,网络作家占了51人。从过去的“网络写手”,到现在的“网络作家”,不仅是称谓的变化,也体现出社会的认可。
最后,网络文学走过了数量膨胀的规模扩张期,开始进入“品质写作”新时代。尽管原创作品还会继续增长,但增速可能放缓。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无论是作品存量还是新作增量,都不会是网络文学关注的重点,而提高作品质量、追求艺术创新,才是问题的关键。从规模扩张进阶到“内容为王”和“精品至上”,势必成为网络文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作者:欧阳友权 文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网络文学规模巨大、成就斐然,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现象”之一。
B.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格局受到网络文学的影响,呈现出了明显的商业化特征。
C.我国网络签约作家数量众多,受到更多的关注,于是涌现出大批优秀的网络原创小说。
D.中国的网络文学已形成一条一体化的全媒体经营产业链,其文化产业增值迅猛。
【小题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围绕“亮点”与“拐点”两个方面,先总后分,解读和分析网络文学的现状和特点。
B.文章将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作比较,是为了重点说明网络文学所具备的巨大的优势。
C.文章指出以排行榜的方式来推动网络文学精品化,并举例说明其取得的不俗成绩。
D.关于中国网络文学的影响力,文章逐层递进地从国内市场的扩大谈到海外传播的大热。
【小题3】下列关于原文内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今大力发展网络文艺逐渐成为社会共识,但往后网络文学数量的增速会放缓。
B.中国网络文学要想更好的有序的发展,需要在内容、管理方式和传播秩序上加强管理
C.让中国文化走出去,网络文学以其独有的新的方式拓展了中国文学的国际影响力。
D.在“精品至上”的前提下,网络文学作品应该在作品质量和艺术创新上多下功夫。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下,青年群体已成长为中国电影市场的观影主力军。他们期盼在银幕上看到更多思想性、艺术性兼备的主流电影。然而,在过去的一段时期,主流电影作品数量不足,质量也有待提高,虽有价值内核的构建,却无法实现价值观念的有效输出,无法满足青年人的审美诉求。
诚然,20世纪的电影作品以直抒胸臆的表现形式鲜明坚定地表达炽热的爱国情绪,这一方面是受到当时影视创作发展水平的限制和艺术创作理念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契合那个年代的时代语境。这些影片构成了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发挥了积极的社会意义。然而,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崛起,新时代观众的审美取向和观赏偏好发生了深刻改变。如果继续沿用以前那种直白简单的视听语言给年轻人强行灌输观念,势必无法实现预期的宣传效果和社会效应。
电影工作者意识到,新时代的影视创作必须与时俱进,紧跟审美潮流和市场动向,以新颖独特的表达形式,呈现革命历史故事或火热现实生活,来满足当代青年的观影需求,从而真真切切地发挥教育和引领的价值。2018年上映的《我不是药神》以类型化的叙事手法聚焦老百姓看病难、吃药贵等问题,并呈现医药改革给人民生活带来的积极意义,从而引发了广泛的舆论关注,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每代人有每代人的使命。中国要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必须要倚仗青年的力量。而优秀的文艺作品,尤其是为大众广泛接受的用视听艺术传播主流价值的主流电影,恰恰能够发挥出凝聚青年力量的巨大作用。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要改造国人的精神世界,首推文艺。”因此,主流电影创作必须主动亲近年轻人,热情鼓舞年轻人,在艺术革新过程中探寻吸引青年群体观看的发展之路。
首先,创作者应深入研究青年观众的习惯爱好、所思所想。这不仅包括他们的观赏心理和审美期待,还有他们的关注焦点、讨论热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转变叙述语态,创新呈现形式,用经验和智慧透过生活的表层,将时代精神和核心价值理念融入精湛的视听艺术之中,以具有吸引力的艺术外壳和坚实丰富的文化内核彰显影视之魅力、回应时代之命题。其次,创作者应打破固有思维的局限,脚踏现实生活的大地,将各种为时代进步、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先进人物纳入创作视野,然后经过艺术加工、巧妙设计、精准表达,让其行为与百姓日常情感体验、内在驱动力产生共振,便可转化为青年受众易于接受的艺术形象,从而在年轻一代心中树立起精神标杆。
中国电影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创作思维更新换代,作品质量稳步提高,拓宽边界、跨类融合成为新的发展趋势,不仅一批“新主流电影”实现了商业票房和社会效应的双丰收,很多商业类型片创作也越来越注重时代精神和主流价值的表达。总之,主流电影必须充分了解年轻人、拥抱年轻人,持守正创新、兼容并蓄之道,才能在青年群体中发挥出应有价值,为年轻人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鼓舞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摘编自修蕾《老题材与年轻态》)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主流电影过去一段时期存在作品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现象,需要做出改变。
B.20世纪的电影作品采用直白简单的视听语言强行灌输观念,社会效应并不明显。
C.主流电影要凝聚青年力量,实现主流价值的传播,就必须把视听艺术放在首位。
D.主流电影要吸引青年群体观看,关键是要努力转变叙述语态,创新呈现形式。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围绕“新时代的主流电影作品如何表现主流价值为青年人服务”中心进行论述。
B.文章用《我不是药神》的成功事例论证了我国电影工作者越来越注重经济效应。
C.文中引用鲁迅先生的言论来论证新时代影视创作应重视传播主流价值的主流电影。
D.文章末段分析我国当下电影产业的新趋势,指明了当下主流电影的历史使命与责任。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流电影的主流价值构建再好,如果无法实现主流价值的有效输出,也是不成功的。
B.优秀主流电影作品的创作既要有具有吸引力的艺术外壳,又要有坚实丰富的文化内核。
C.主流电影作品在创作时可考虑将先进人物纳入创作视野,使其成为年轻人的精神标杆。
D.是否注重时代精神和主流价值的表达成为区分“新主流电影”与商业类型片的重要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