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隐

马宝山

酒一醒,孟浩然就后悔了,他知道又一次失去了求仕的机会。

几天前,襄州刺史韩朝宗约孟浩然吃酒吟诗,谈得甚欢。刺史十分欣赏孟浩然的才学,决定把他举荐给皇上,为朝廷效力。说好两天后一起赴长安去见皇上。

第三天,当韩朝宗派人前来孟家,唤他一同进京时,和朋友喝得醉醺醺的孟浩然说:已经喝酒了,哪有时间管他。来人见劝不走孟浩然,回去禀告刺史。韩朝宗很生气,一人独自进京去了。

说来,这已经不是头一回了。六年前,孟浩然正在王维处谈诗论文,唐玄宗李隆基忽然来了,王维以孟浩然是布衣不能面圣为由,叫他躲在床底下。皇上与王维谈了一些政务之后,看到桌上有诗笺,便随手拿起来看。这诗正是孟浩然所写的《岁暮归南山》,诗云:“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玄宗看了“不才明主弃”一句不大高兴,悻悻然对王维说:“这人岂有此理,他自己不来找我,怎么可以说我弃他呢!”

皇上走后,王维很是埋怨了几句孟浩然。仕不成还受一顿奚落。那一次的求仕之路也就这样断了。

这两件事,使原本一心报国的孟浩然心寒。加上孟浩然读些史书,发现自己的性格根本无法适应尔虞我诈的官场,决定不再求官,进山隐居起来了。

孟浩然隐于鹿门山的鹿门寺。寺院里有殿堂僧房数十楹。除了一二十个僧人外,没有闲杂人来,十分清静。

鹿门山东南三十里外是襄阳城,有一位叫姚邺宸的长史。这是一个为襄州刺史做文案的七品官。姚长史雅爱诗书,特别是喜欢孟浩然风神散朗、清淡自然的山水田园诗。姚长史听说孟浩然在鹿门山就跑来,想与诗人切磋,向他请教。

头一回进山,孟浩然醉酒,没有见到。第二回进山,说是孟浩然病了,也没有相见。姚长史真是个执着的文人,没过一个月,再次进山。寺里住持告诉姚长史,说孟浩然游山去了。姚长史在寺里等了半天,游山的孟浩然还不见回来。长史告别住持下山去了。走到半路,他看到一个樵夫坐在一块石头上歇息。见到自己就热情地打招呼:“官家,下马歇歇脚吧。”

姚长史就下马,刚坐下,樵夫就问:“是来见孟山人的吧?”

姚长史奇道:“你怎知道?”

樵夫笑了笑:“时常有读书人来见孟山人,可是,这个孟山人却有些怪异,来人十之八九是见不到他的——您也是来与山人说诗论文的吧?”

姚长史说:“孟浩然是与王维并称‘王孟’的诗人,他的山水田园诗文名扬天下,我是来向先生讨教的。”

樵夫从腰带上解下两个装酒的葫芦,一个递给姚长史说:“秋天里山风硬,喝两口酒驱驱寒吧。”说着自己先饮了一口,“孟浩然应试不第,仕途困顿,纵情山水,对自然景致、田园风光感慨几句,哪有多少好诗呀。”

“世人说孟山人的诗句句尽堪传,此话不虚啊。”姚长史呷一口酒说。

他们坐在路边石上,好一阵谈论孟浩然的诗文,姚长史才上马走了。他很是奇怪,自己怎么和一个砍柴的人议论诗文这么长时间呢?

说着冬天就到了,姚长吏就要随刺史大人进京赴任,他想走前再去拜见孟浩然。姚长史就踏雪进山,进鹿门寺院,在住持僧房里喝茶暖身。住持问:“又访孟山人来啦?”

姚长史说:“年底就要进京了,想见一下孟先生啊。”

“去吧,刚才还见先生往屋子里抱柴,想是暖屋子迎长史的吧。”

姚长史推开孟浩然的屋子,里面暖暖的,却不见主人。长史就翻看先生散放在桌子上的诗笺。许久也不见主人影子,他便走出屋子在院子里一边寻人,一边游览这座始建于东汉的寺院,一直到晌午也没有找见孟浩然。姚长史心中索然,与住持告别。

住持送姚长史出山门,住持问:“可与孟先生畅谈?”

姚长史悻然道:“哪里畅谈,影子都没见一个,满院子寻,只见一个头戴幞头的扫雪人。”

“带紫色幞头的人?哈哈,那便是孟大山人啊。”住持仰头大笑。

姚长史愕然:“失之交臂,看来我与山人真是无缘啊。”

住持笑了:“你们是见过面的,就在路边一块石头上,还说了好大一阵子话嘛。”

此时,他们的脚步已经走到那块路石边。姚长史一下子想起秋天坐在石上与樵夫谈诗论文的情景来了,他“啊”了一声,“那个樵夫就是孟浩然,孟大山人哪?!”

住持长笑不止。

人说: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可谁见过孟浩然这样隐居的呢?姚长史不胜慨叹:“孟浩然乃真正大隐啊!”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主体部分以姚长史的经历、见闻和感受来写孟浩然,与《林黛玉进贾府》中通过林黛玉的眼睛、行动和心理来写贾府有相似之处。
B.小说语言自然流畅,“吃酒吟诗”“谈诗论文”“仕途困顿”“失之交臂”等四字词语的加入,又让语言显得典雅厚重。
C.文中两次写到孟浩然醉酒不见人,意在说明孟浩然出仕不成不能全怪别人,他自己醉酒误事也是原因。
D.孟浩然与姚长史坐石谈诗论文的情节在文中两次出现,前后照应,一设迷,一解谜,给文章添了曲折,也增了趣味。
【小题2】文末姚长史慨叹“孟浩然乃真正大隐”,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姚长史这样评价孟浩然的原因。
【小题3】小说前几段写孟浩然错过出仕机会的两次经历,在文中起何作用?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01 08:43:4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年画,古称 “门神画”, 是中国特有的民间美术, 也是一种古老的编辑出版形式。起源可上溯到古时在门上刻绘人物以抵御外敌入侵和鬼魅骚扰,祈求吉祥平安的风俗。年画是从什么年代开始印制的? 推测应在隋唐雕版印刷术发明之后。随着造纸术和印刷术发展,木版水印年画逐渐兴起,这种雕版印刷,所用的各种颜色以水调兑,而不同于机器印刷时所用各种色彩的油墨。

滩头是湖南惟一年画产地,因刀功细腻、色彩明艳、线条流畅、雕版耐用,与天津杨柳青年画、江苏桃花坞年画、 河南朱仙镇年画并称 “中国四大年画”。 滩头年画有“中国民间美术一绝”美誉,集热烈、 奔放、 神秘、 夸张等楚文化特征于一身, 作为少有的传统手工木版水印年画,作品整体具有浮雕一般的艺术效果,因而在中国民间艺术中独树一帜,被英、美、德、荷、日等多国大型博物馆珍藏。目前,滩头年画的传统作品已成为收藏界的热门藏品, 清版 《老鼠娶亲》 更是一路攀升, 每幅市场价格已高达6000元。

滩头年画内容广泛,大致分为神像、寓意吉祥、戏文故事三大类,题材主要来自民间传说和故事,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风俗习惯和审美情趣,现存的二十几个品种成为见证历史、传承文明的重要载体。

滩头年画能名扬神州,也确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滩头素称纸业之里,以土纸为原料的滩头色纸、香粉纸和年画,合称 “滩头三绝”, 在国内外久享盛名; 隆回及附近地区盛产枣、梨、梓木,这些质地较硬的木材特别适宜雕版;邻近的永州市则是出刻工的地方,不少永州刻工长期汇集在滩头;印制年画的颜料大多为匠工自己采集的矿物和植物秘制而成,即使在南方梅雨季节也不易褪色,这是其他年画所不具有的。

近几年,滩头年画正渐渐从人们的视线中远去。 目前滩头仅剩下75 岁的钟海仙和70岁的老伴高腊梅还在执著地守护这一民间绝技。 四大年画的其他三家也日渐衰落,刻版、套印年画的传人都因市场萎缩而渐废技艺。

滩头年画日渐衰落,原因是多方面的:“文革”期间 “破四旧”,当地政府以滩头年画宣传封建迷信为由,将几乎所有的画版收去当柴烧掉,致使现在很多年画版都已失传。19世纪西方近代印刷术传入中国,给传统手工年画带来几乎是致命的打击。 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来说,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滩头年画的衰落不能怨天尤人,还得从自身找原因。印制年画用的木版一经雕成,可以用上几百年,导致滩头年画内容单一,形式老化,已经不能适应大众需要,年轻人对传统年画更不感兴趣。

随着社会经济形态的转型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失去实用性的年画更加濒危。与年画一样,民间绘画、雕塑、戏曲、剪纸、皮影、烧造、服饰、装潢工艺等传统民族民间文化整体生存状态也令人担忧,亟待抢救。

(摘编自 《从滩头年画看中国濒绝民间艺术前景》)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雕版印刷发明于隋唐时期,所用的各种颜色以水调兑,不同于机器印刷所用的油墨。
B.滩头年画是中国特有的民间美术,具有楚文化特征,被誉为 “中国民间美术一绝”。
C.滩头年画内容和题材丰富,共有二十几个品种,是见证历史、传承文明的重要载体。
D.滩头年画的颜料都是匠工自己采集的矿物和植物秘制而成,具有不易褪色的特点。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两个角度分析滩头年画的衰落原因,指出西方印刷术传入中国是根本原因。
B.对于滩头年画,文章先阐述其价值,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揭示出了它的发展困境。
C.文章通过对滩头年画的多方面介绍,表达了对这一传统民间文化的热爱和隐忧。
D.文章以大量篇幅写滩头年画,最后引出对传统民族文化整体生存现状的忧虑和重视。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画起源于古时在门上刻绘人物以避祸祈福的风俗,推测是在隋唐时期开始印制。
B.滩头年画因为整体具有浮雕一般的艺术效果,所以在中国民间艺术中独树一帜。
C.滩头年画的雕版可以用上几百年,导致它内容单一,形式老化,失去实用性。
D.年画日渐走向衰落,而社会经济形态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其更加濒危。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条件即逆境

熊培云

①无论是谈判,还是谈恋爱,人多爱讲条件。这不是因为人世故,而是因为人必须生活在一定的条件之中。值得思考的是,当人们缺乏某些条件时,会感受到自己身处逆境之中,而当他们充分地享用这些条件时,却经常忽略条件给我们带来的麻烦。这种麻烦,就是我要说的“条件即逆境”。
②一条鱼在鱼缸里自由自在地游啊游,也许它并不知道自己身处逆境之中,但是我们知道。鱼缸为鱼提供了生存条件,也为它划定了生活的边界。而且,这个鱼缸随时可能会被打破,如果主人疏忽,没几天水还会变质。简单说,鱼在获得鱼缸这一生存条件时,同时也获得了必须仰仗鱼缸之条件而生活的逆境。
③人也一样,条件无处不有,逆境也无处不在。不是么?没房子的时候,你总想有一个房子。可一旦有了房子,你可能大部分时间都宅在家里,哪儿也不想去,更不愿迁徙,与世界交往的机会越来越少。屋顶为你遮挡了夜晚的阵雨,但也为你遮挡了正午的阳光。汽车被发明,是人为自己制造的条件,但汽油短缺同样让我们举步维艰;自行车被发明,你可以拿它当代步工具,但你骑行时必须把手放在车把上。这些都是条件带来的逆境。一个富家子,从小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但是这种条件也可能成为一种逆境,使他永远失去了底层成长的经验,以及由贫穷到富有的奋斗过程。
④条件并不止于这些有形的工具,还包括无形的工具,比如制度。人类不断地为自己创造制度的条件时,也不断将自己抛进制度的逆境之中。就像影片《心慌方》一样,你打开一个房间,只意味着进入了一处新的逆境。如果承认世界上没有尽善尽美的制度,就不难理解所谓“解放”更像是在不同的监狱之间转移人民,区别只在于有的逆境是深不可测的“地牢”,有的逆境是“天鹅绒监狱”,有的逆境是正常的民居。即使是民居,也有民居的局限。美国司法不可谓不完备,但它对辛普森束手无策。
⑤不过,尽管逆境无所不在,但是人仍是自由的。因为可以选择,可以比较此处的逆境与彼处的逆境的区别,可以比较现在的逆境与过去的逆境的优劣,从而寻求改善。
⑥法国漫画家菲利浦·格吕克曾经讲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过去有比现在更多的未来。”在我看来,这句话已经接近真理。就一个人来说,在他小时候都有千万种选择的机会,长大以后,可以选择或者变动的机会越来越少,而当他已经别无选择或不做选择时,他的生命或者生活就衰老了。不管人类曾经遭遇多少逆境,但还是走到了今天,没有老去,正在于人类可以选择,不断地超越过去的种种逆境。
⑦同样的道理,无论是我们的人生,还是我们栖身的制度,最可怕的是停止生长,别无选择,永远一成不变。
⑧在法国前文化部长、作家安德烈·马尔罗看来,人是世界上唯一预先知道自己要死的动物,人要根据各自的生活态度和条件做出自己的反应,这种反应就是不断地“行动”,从而证实自己的存在和价值。著名思想家汉娜·阿伦特曾在《人的条件》一书将“劳动”、“工作”以及“行动”作为人的三种基本条件,指出行动与积极生活的意义。
⑨人类加之于自身的真正善良,就在于即使“天塌下来”也要积极生活。这种朴素的“在逆境中求生”,成为人的全部生活与信仰的。正是逆境的永恒,造就了人的永恒;正是条件的无常,造就了人的圆满。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先提出条件即逆境的观点;接着举例论证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条件都是逆境;最后指出我们要通过不断选择和积极生活不断超越人生及制度中的种种逆境。
B.文章从“人多爱讲条件”说起,说明人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条件,如果条件缺乏,就会“真切地感受到自己身处逆境之中”。
C.作者重点论述的“逆境”,不是因条件缺乏所带来的困窘,而是在条件具备、而且人们已在“充分地享用这些条件时”,这些条件给人带来的麻烦。
D.人必须生活在一定的条件之中。当人们受制于这些条件时,会感受到自己身处逆境之中,当人们充分地享用这些条件时,也经常会感到条件给我们带来的麻烦。
【小题2】根据文意第④段“地牢”和“天鹅绒监狱”都是指什么?他们的区别是什么?
【小题3】根据文章概括人类超越逆境的方法。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共享单车尚未到盖棺论定的时候,但这一创新留给人们的思考仍是略带苦涩的,共享单车的逻辑起点是符合市场期待的,即补足公共服务的细分领域。但在发展的过程中,资本的大量涌入,跑马圈地的商业模式,与有限城市空间的激烈碰撞,“公地悲剧”造成的单车资源巨大耗损,最终将共享单车拖入难以为继的运转轨道。

共享单车对公共空间无所顾忌地侵占,以解决公共服务难题的名义制造了公共服务难题,是企业发展与社会责任的背离;为了抢占市场,不惜过量供给单车,造成资源严重浪费,也背离了“共享经济”的题中之义;对用户押金缺乏合理的管理机制,乃至制造退出的不自由,也违背了基本的商业伦理,更进一步重挫品牌公信力,造成用户进一步流失。共享单车在这些颇为基础的规则上走错方向,尽管其表现形态具备令人炫目的互联网诠释,也难以避免今天的这场整体性后撤。

(摘编自《共享单车陷困境:互联网思维不是悬空之物》,2018年11月30日光明网)

材料二:

共享经济从无到有,再到发展壮大,人们“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现在又似乎眼看它陷入了某种僵局。

如今共享单车市场已经从拼投放数量,走向拼服务、拼用户体验,对共享单车的管理也需要摒弃“一刀切”的“禁投”思维,努力挖掘市场潜力和红利,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过去共享经济的发展主要靠资本的自发式推动,现在监管与平台的深度磨合将变得更为重要。

时间倒流,如果中国的互联网经济因政策原因“推迟”10年出现,今天中国的经济格局恐怕会大不一样。对待共享经济,也应该有这样的历史眼光。共享经济现在或仍难言成熟,但却已经深嵌于社会。

(摘编自《给共享经济弯路“试错”的包容》,2018年12月6日《经济日报》)

材料三:

 

注E为英文estimated(预计)的首字母。

(摘自《2018 中国共享单车发展现状专题研究》,2018年12月25日艾媒咨询发布。)

材料四:

从昔日倒掉的数家共享单车企业到今日的ofo,共享出行企业的生死都呈现出惊人的相似:曾经站在风口的新经济、新业态在资本的裹挟下野蛮生长,快速消耗资本却难以找到合适的盈利模式,随着资本的离场,企业因无力负担扩张和运管成本而举步维艰。

企业需要为投资人负责,也需要为社会负责。倘若企业无法解决无序停放、占用道路等新的城市治理问题,共享单车的下半场或将提前收场。

回过头来看,ofo 多达1200万的排队退押金用户数字既是共享单车生存困局的铁证,更是共享出行巨大需求的铁证。从这点来看,共享经济的发展前景还是很可观的,但需要尽快建立健全押金管理制度,并鼓励采用免押金模式替代,从而走出“押金难退”的泥沼。

(摘编自《“小黄车”可以黄,但共享单车不该黄》, 2018年12月24日《工人日报》)

【小题1】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16 到2018年,共享单车用户规模逐年增大,其中2017年增速显著,说明该年度共享单车市场发展迅猛。
B.2018年共享单车用户增长率为14.6%,2019年预期10. 3%,说明共享单车市场将延续2018年的萧条景象。
C.青桔单车位居2018中国共享单车平台口碑榜榜首,得益于该企业在骑行体验及投诉处理两方面的突出表现。
D.2018 中国共享单车口碑评分项目表明大众在获得骑行便利的同时也有用户体验及责任承担的更高层次需求。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共享单车起步思路符合市场发展特点,但运行过程中已渐次背离商业伦理。只有调整前行方向,才可持续发展。
B.共享单车在解决公共服务难题的同时也制造了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倒逼企业在追逐资本风口时担负社会责任。
C.ofo 小黄车当下的生存困局暴露出共享单车企业押金管理制度的缺陷,免押是共享单车企业必须拿出的应对之策。
D.只有妥善解决相关问题,以共享单车为代表的共享经济才能从起步期向成长期平稳转型,共享经济浪潮才不会退潮。
【小题3】请结合材料和现实生活谈谈共享单车市场如何健康发展。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怀念红孤
刘志成
①我家耕种的荒地离家足有二十里,我和爹锄了一天地往回赶时,看见了那只叼去我家一只鸡的红狐在不远的沙丘上站着,眨着水漉漉的两只菱形眼默默地望着我们。我的心里腾地起了一团火……
②红狐的出现是在十多天前的一个月夜里。出院撒尿的我,猛然间听见鸡窝里响起了几声惊恐的呱呱声。我揉了揉睡眼,还没反应过来,就见一团红艳艳的火团在眼前掠过,蹿上院墙,箭一样地消失在了茫茫的夜色里。我疑惑地走到鸡窝边,见地上洒了一滩扎眼的血。黄鼠狼叼鸡了,妈。我的声音惊动了屋里的母亲,她点了煤油灯出来查了鸡窝,叹了口气说丢了只花母鸡。那是只红色的黄鼠狼,我说。那是狐,娃。母亲用满是无奈的声音纠正了我的错误后,回屋去了。那只老母鸡原打算卖了给娃攒学费的……母亲的唉声叹气混着爹响响的抽烟声飘出屋来,让我暗恨自己怎么当时就没手脚伶俐点逮住那家伙……
③现在红狐就在那沙丘上站着。偷鸡贼,我今天非逮住你不可。我气恼地迈开小腿向狐追了过去。狐双腿一跃,迎面闪过我,蹿到爹身边,似要挑逗爹去追,见爹不理,长嗥着在我们周围绕着圈子。娃你不要追了,这畜牲的窝就在附近,说不准还能扒一窝狐崽子哩。爹你怎知道?你没看见这畜牲肚皮下的奶袋子鼓鼓胀胀吗?爹自信地说。
④果然,我们很快就发现附近的一个沙圪坨里有一黑土硬圪台,圪台下迎西有一洞。爹把耳朵贴在洞口听,我也学着爹的样子凑了上去,听见了几种不均匀的呼吸声。红狐见我们用小锄往外扒土,长嗥着蹲在十多步外,双眼流下泪来,乞求地望着我们。很快,我们就看见了四只狐崽,圆乎乎的蜷成一团像小绒球,亮亮的眼珠子像小星星一样,扑闪扑闪地望着我们。我用布衫襟子捧起它们的时候,明显感到它们在颤抖。
⑤红狐一路尾随着我们,凄凉地干嚎着,我布衫襟子上的四只小狐崽此刻也哀鸣不止。我不耐烦地赶了它几次都赶不走,直到快进村时,它才站定,干嚎着望着我们。我的心一软,想放下狐崽,犹豫间忽然想起那只预备我学费的花母鸡来,遂把心一横向红狐狠狠唾了一口唾沫,转头追上了爹。后来,我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学到了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麻雀》里的一段文字。当我读到老麻雀为了救护小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时,我不禁眼泪滑落双颊,混着鼻涕一起淌下了嘴角。是不是因为遭遇了红狐,在童稚的无忧无虑中辨别了一种特殊的味道……
⑥四只狐崽只有一个多月,还没断奶。它们通体雪白,只有鼻头和尾巴发红。母亲用玉米面糊糊每天喂它们,间或也到邻居家讨些羊奶给它们改善一下伙食。红狐偷鸡是为了这四个小狐崽子吧?我越来越喜欢这四只狐崽,常逗着它们玩。这种人狐和谐相处的局面刚刚维持了不久,一个月光朗朗的半夜里,院中突然响起了长嗥声。我从熟睡中醒来,扒起窗子上的猫眼洞布向院中一看,只见那只红狐在那里昂着头长嗥。屋里的四只小狐也哀鸣起来,屋里屋外的狐叫声凄凉地响成一片。我跳下地,拉开门,红狐退到了院中,哀鸣着伏下前腿。我发现红狐已比那日见时瘦了许多,双目黯然无神,表情呆滞,眼角隐隐有泪痕。一股悲哀突然袭击了我,母亲抱了四只狐崽,轻轻放到了大门外,红狐迫不及待地叼起狐崽看了看我们,消失在了茫茫的夜色中。
⑦很多年后,红狐哀痛的叫声还清晰地回响在我的耳边,轻轻地触到了我的记忆,让我变得伤怀不已。我曾经试着将那份感动讲给一些城市的朋友分享,但他们一脸漠然,我知道一种东西在生活中已经走了,它再也不会回来了……
【小题1】“我的心里腾地起了一团火……”请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小题2】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第⑤段中“特殊的味道”的 含义。
【小题3】请分析文中画线语句的表达特色。
【小题4】请探究文章结尾划线语句的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