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文章千古说韩愈
梁衡
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文章写得好是真的。所以,我读韩愈其人是从读韩愈其文开始的,因为中学课本上就有他的《师说》、《进学解》。课外阅读,各种选本上韩文也随处可见。他的许多警句,如“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跨越了一千多年,仍在指导我们的行为。
有这样一段故事。唐代宪宗皇帝十分迷信佛教,在他的倡导下国内佛事大盛,公元819年,又搞了一次大规模的迎佛骨活动,就是将据称是佛祖的一块骨迎到长安,修路盖庙,人山人海,官商民等舍物捐款,劳民伤财,一场闹剧。韩愈对这件事有看法,他当过监察御史,有随时向上面提出诚实意见的习惯。这种官职的第一素质就是不怕得罪人,因提意见获死罪都在所不辞。所谓“文死谏,武死战”。韩愈在上书前思想好一番斗争,最后还是大义战胜了私心,终于实现了勇敢的“一递”,谁知奏折一递,就惹来了大祸;而大祸又引来了一连串的故事,成就了他的身后名。
韩愈是个文章家,写奏折自然比一般为官者也要讲究些。于理、于情都特别动人,文字铿锵有力。他说那所谓佛骨不过是一块脏兮兮的枯骨,皇帝您“今无故取朽秽之物,亲临观之”,“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臣实耻之。乞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岂不盛哉!岂不快哉!”并说:这佛如果真的有灵,有什么祸殃,就让他来找我吧。(“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这真有一股不怕鬼,不信邪的凛然大气和献身精神。但是,这正应了我们现时说的,立场不同,感情不同这句话。韩愈越是肝脑涂地陈利害表忠心,宪宗就越觉得他是在抗龙颜,揭龙鳞,大逆不道。于是,大喝一声把他赶出京城,贬到八千里外的海边潮州去当地方小官。
韩愈这一贬,是他人生的一大挫折。因为这不同于一般的逆境,一般的不顺,比之李白的怀才不遇,柳永的屡试不第要严重得多。他们不过是登山无路,韩愈是已登山顶,又一下子被推到无底深渊,其心情之坏可想而知。他被押送出京不久,家眷也被赶出长安,年仅12岁的小女儿也惨死在驿道旁.当他到了潮州后,发现当地的情况比他的心境还要坏。就气候水土而言这里还算富庶,但由于地处偏僻,文化落后,弊政陋习极多极重。农耕方式原始,乡村学校不兴。当时在北方早已告别了奴隶制,唐律明确规定了不准没良为奴,这里却还在买卖人口,有钱人养奴成风。于是他到任之后,就如新官上任一般,连续干了四件事。一是驱除鳄鱼。当时鳄鱼为害甚烈,当地人又迷信,只知投牲畜以祭,韩愈“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大除其害。二是兴修水利,推广北方先进耕作技术。三是赎放奴婢。他下令奴婢可以工钱抵债,钱债相抵就给人自由,不抵者可用钱赎,以后不得蓄奴。四是兴办教育,请先生,建学校,甚至还“以正音为潮人诲”,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推广普通话。八个月就干了这四件事。我们且不说这事的大小,只说他那片诚心。当其获罪海隅,家破人亡之时,尚能心系百姓,真是难能可贵了。
人生的逆境大约可分四种。一曰生活之苦,饥寒交迫;二曰心境之苦,怀才不遇;三曰事业受阻,功败垂成;四曰存亡之危,身处绝境。处逆境之心也分四种,一是心灰意冷,逆来顺受;二是怨天尤人,牢骚满腹;三是见心明志,直言疾呼;四是泰然处之,尽力有为。韩愈是处在第二、第三种逆境,而选择了后两种心态,既见心明志,著文倡道,又脚踏实地,尽力去为。只这一点他比屈原、李白就要多一层高明,没有只停留在蜀道叹难,江畔沉吟上。他不辞海隅之小,不求其功之显,只是奉献于民,求成于心。有人研究,韩愈之前,潮州只有进士3名,韩愈之后,到南宋时,登第进士就达172名。是他大开教育之功。
一个人不管你有多大的委屈,历史绝不会陪你哭泣,而它只认你的贡献。悲壮二字,无壮便无以言悲。
【小题1】试分析“韩愈这一贬,是他人生的一大挫折”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4分)
【小题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说明了韩愈的逆境比“李白的怀才不遇,柳永的屡试不第要严重得多”?(4分)
【小题3】作者为什么说韩愈“比屈原、李白就要多一层高明”?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4分)
【小题4】文章结尾说“悲壮二字,无壮便无以言悲”,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6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8-10 04:20: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从来的文章都提倡简练,而繁冗拖沓为作文病忌。这诚然是不错的。然而,文章的繁简又不可单以文字的多寡论。言简意赅,是凝练、厚重;言简意少,却不过是平淡、单薄。“繁”呢,有时也自有它的好处:描摹物态,求其穷形尽相刻画心理,能使细致入微。有时,真是非繁不足以达其妙处。这可称为以繁胜简。看文学大师们的创作,有时用简:惜墨如金,力求数字乃至一字传神。有时使繁:用墨如泼,汩汩滔滔,虽十、百、千字亦在所不惜。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
一部《水浒传》,(洋洋洒洒/飘飘洒洒)近百万言,作者却并不因为是写长篇就滥用笔墨。有时用笔极为(简省/简捷),譬如“武松打虎”那一段,作者写景阳冈上的山神庙,着“破落”二字,便点染出大虫出没、人迹罕到景象。待武松走上冈子时,又这样写道:“回头看这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真是令人毛骨悚然。难怪金圣叹读到这里,不由得写了这么一句:“我当此时,便没虎来也要大哭。”最出色的要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写那(纷纷扬扬/沸沸扬扬)的漫天大雪,只一句:“那雪正下得紧。”一个“紧”字,境界全出,鲁迅先生赞扬它富有“神韵”,当之无愧。
【小题1】上面语段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正确的一项是(   )
A.简练繁冗(rǒng)拖沓 言简意赅(gāi)
B.单薄(bó)描摩穷形尽像
C.刻划心理 汩汩(gū)滔滔 在所不惜
D.景阳冈(gǎng)冈子毛骨悚然
【小题2】依次填入上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飘飘洒洒简捷纷纷扬扬
B.洋洋洒洒简捷沸沸扬扬
C.飘飘洒洒简省沸沸扬扬
D.洋洋洒洒 简省纷纷扬扬
【小题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陈述有误的一项是:
A.序,亦称"叙",或称"引",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古代多列于书末,称“跋”,也叫做“后序”,比如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
B.《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
C.东汉的许慎创作的《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书中系统地阐述了汉字的造字规律--六书。
D.“缙绅”原意是插笏(古代朝会时官宦所执的手板,有事就写在上面,以备遗忘)于带,旧时官宦的装束,转用为官宦的代称。缙,也写作"搢",插。绅,束在衣服外面的大带子。如:缙绅士大夫。
【小题4】下列句中加横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63岁的朱清时第一次以南科大校长的身份出现在深圳公众面前,脸色红润、声音洪亮、自鸣得意;那时,距他从中科大校长任上退休恰好一年。
B.过度咬文嚼字当然迂腐,但中国人把中国汉字适度嚼一嚼,则大有必要。
C.河南一中学老师“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辞职信在网络走红,被评为最有情怀的言简意赅的辞呈。
D.职工们兢兢业业,埋头苦干保供销的精神值得赞扬,供销人员锱铢必较、分毫必争的采购降本意识和责任意识更值得称颂。
【小题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咬文嚼字》主编黄安靖认为,流行语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传递社会"正能量",合乎汉语语法规范,既要有创新性,也要有流行性。
B.瑞典作家林西莉的《汉字王国》大受欢迎,很大原因是因为这是一部关于中国语言和文字的作品,但内容却关系到整个中国文明史。
C.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车费减倍。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
D.从上面这些事例看来,汉字的读音,无论是声母、韵母、声调,都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了。
【小题6】为弘扬汉字文化,穗城中学将举办汉字听写大赛。为配合组委会的宣传,请你根据右边的漫画,给下面的内容续写一段文字,作为大赛的宣传语。要求:语言鲜明生动,句式整齐。
纤笔承传统,虽然书写缓慢,却能意兴悠悠;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国学的焦灼
中华民族的强国梦,已经断断续续做了一百六十多年。到了国力日益强盛的今天,每个人都在迫切地期待着民族的复兴。各种宣传广告上“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一类不学无术的说词,就是当今“民族复兴”一词被肤浅理解的注脚。而一个渴望复兴的古老的民族面对现实和外来的焦灼心态,也日趋明显。从1840年至今,我们每个人所能创造出的文化资源,必然受到西方外来文化以及1840年以后本土新思潮二者的影响。按一些激进国学家的安排,纯然依照孔孟之道来认识社会、解决问题,已经不可能。而一旦接受了外来与新生,又害怕失去本民族的特色,成为了没有文化主体性的精神殖民地。一个有着过于灿烂光辉历史的民族,在面对现实的困窘时的确没有日本、韩国那样容易放得下。现在特定语境当中的“国学”观念与理论,所折射出的就是这样一种焦灼。
此故,在“国学热”当中,有种论调颇有代表性:“我们天天在要求现代化,现代化不就是西化吗?把整个的思想按西方的观点来大卸八块,中华文化不但没有复兴,反而越发地死得快……整个20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西洋的影响,没有能真正掌握中华文化的灵魂。”
以上的观点说白了,就是将“从西方传入”当成了本质上的“西方”,与中华文化不可调和的“西方”,而忽视了一些社会基础性价值的普适性,也忽视了文化的包容性和交流。世界上最大的、最有活力的水域不是娃哈哈公司的纯净水储存池,而是有污泥、有毒菌、有浊浪,时时刻刻被海洋生物代谢物污染着的大海。一个文明得以保存和发展的动力不是一种精神洁癖,那种洁癖只能说明一个文明已经虚弱到了免疫机能低下的地步。而在相当数目的国学家眼里,西方传来的文化与思想就只能起到破坏和摧毁中华文明的作用。这其间折射出的对自我民族的不自信,也是颇值得玩味的。
而事实证明,1840年以来,本土新创造的文化都已经不再是,也不可能是“纯粹”的中华传统,但其中却不乏优秀杰出的成果,以至于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无论是在文学成就还是思想成就上,都创造了令今人难以企及的高峰。很多20年代初的知识分子,比如鲁迅、胡适、李大钊等,自然是鼓吹自由、民主、科学等“西方观念”的代表,也是“没有能真正掌握中华文化的灵魂”的知识分子。但是,《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和《爱弥儿》相比,《尝试集》与《神曲》相比,《庶民的胜利》与托马斯?潘恩的《常识》相比,在精神内核和社会效果上,真的能一致?
就像黑格尔说的,“你走吧,你走不出你的皮肤!”吸收了西方的观念之后,那些中国文化、思想巨人的创造仍然植根于中国,属于中国。自此以后的中国人恐怕也只能随之前进,因为中华文明独立、自然演进的历史早在鸦片战争时期就被打破了。
往者不可谏,学习西方也没什么丢脸的。日本从1865年就一心一意地跟着西方闹革命,到头来,鲜明的民族特色不张嘴都能从一堆黄皮肤黑头发的人里冒出来。
其实只要中国这个人口基数还存在,民族和民族特色是不会消亡的,只是其消极面和积极面会随着不同的历史时期相互替换,如同一个硬币的两面。中国人的聪明成了投机取巧,家庭观念重成了任人唯亲,这并非西方导致的民族特色的“消亡”,而恰恰是消极面在社会转型和制度缺失之下的爆发。
以日本为鉴,以中国现代思想史为鉴,担心成为西方的精神殖民地这样虚弱的焦灼心态,不仅是一部分“国学家”对自我民族不自信的体现,也是缺乏历史和现实依据的。
【小题1】根据文意,以下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在国力日益强盛的今天,国人都怀有一种对民族复兴的强烈期盼,但是在对“民族复兴”的理解上却存在偏差。
B.在当下的“国学热”中,一些学者错误地把“从西方传入”误解为“全盘西化”,因而视西方文化为洪水猛兽。
C.一种有活力、能不断发展的文明,必然具有很强的包容性;而那些排斥外来文化的文明,则必定是虚弱的文明。
D.在中国历史上,从来就没有独立的、自然演进的文化,但却在文学、思想成就上创造了令今人难以企及的高峰。
【小题2】(小题2)作者认为,当下的“国学热”折射了一种“焦灼”心态。在文本中,这种“焦灼”心态具体指什么?(4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抗日神剧
陈季冰
在《人民日报》和中央电视台联手痛批那些充斥着“牛鬼蛇神”的“打鬼子剧”后,这一话题迅速成为热点,足见广大具有正确价值观的“人民群众”对它的反感已经压抑很久。
从射箭拦子弹、徒手撕鬼子、手榴弹炸飞机,到村姑全裸敬礼抗战红军战士……按照《人民日报》和央视的说法,所有这些离奇的情节都折射出眼下抗日历史题材影视剧的“武侠化”“玄怪化”“言情化”……简而言之,就是娱乐化,而它的同义词是庸俗化。“投资方和电视台,为了收视率而肆意涂抹严肃的历史,将原本应当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材,篡改成了迎合一部分观众低俗口味的愚昧主义……”
最让我不满的倒不是“打鬼子剧”的胡编乱造,而是它的铺天盖地、一统荧屏。如果你在每天的黄金时段拿着遥控器轮番调台,你会觉得,各个卫视的抗战剧情节,甚至都能直接连上!《人民日报》和央视的统计,明白无误地证实了这一点:2012年,全国主要电视频道黄金档共播出200多部电视剧,其中涉及抗战及谍战的超过70部。
这就是中国电视剧产业的贫血现状。然而,恐怕很少有人会认为,中国的电视剧投资者、制作发行人、编剧导演和电视台负责人,统统都是思想觉悟如此低下、想象力如此贫乏、审美趣味如此庸俗。假如“打鬼子剧”的总量减少到现在的1/l0,还会有那么多烂片吗?
抗战剧的“武侠化”“玄怪化”“言情化”,正在日益朝暴力、迷信和色情的方向豪迈前进,恰恰说明,本来只是电视剧宽广领域中的一个类型(历史战争剧)的抗战剧,承载了观众太多的娱乐需求。甚至可以说,它承载了观众对电视剧的一切期待,从严肃的历史和战争本身,到动人的爱情与阴谋,直至等而下之的暴力、色情、玄怪……无奈的编剧和导演们都在动足了脑筋,把上述所有内容,一股脑儿硬塞进“打鬼子剧”这件狭窄的外衣中。
之所以会让抗战剧挑起电视剧所有的功能,是因为这样做经济风险最小。熟悉中国影视管理体制的人都明白,目前的审查机制,很可能让一部投入了巨资精心拍摄的优秀影视作品,一辈子躺在积满灰尘的片库里血本无归。如果你站在投资人的立场上设想一下,除了胡编乱造的清宫剧、光怪陆离的抗战剧和浮光掠影的都市剧之外,还有哪些题材是可以随意投拍而不必担心审片时被“枪毙”的?“地雷”无处不在,而最让人束手无策的还在于:这些禁忌的边界极其模糊,时松时紧,甚至无规律和章法可循。
说起来真是具有反讽意味,主管部门设置这些红线及审查机制的初衷,是为了让中国的影视文化产品弘扬和传递正确的价值观。然而,谁能想到,低俗的“打鬼子剧”,却走到了这种初衷的反面。而在对其进行反思之时,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现在的审查制度如何改变,以使其真正有利于优秀影视剧的繁荣。
回到“打鬼子剧”本身,尽管我们不应将责任尽数归咎于中国的影视剧工作者,但他们的工作成果在客观上的确是令人非常担忧的。那些充满凶残暴力想象和仇恨意识的“打鬼子剧”,实际是在教唆犯罪。如果再过50年、100年、甚至更长时间,当我们的后人审视我们所经历的这一段思想文化史时,他们多半会认为,很多文化工作者,都要为降低了社会的道德水平、智商和情商而忏悔!
——选自2013年4月18日《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抗日神剧”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抗日神剧是指充斥着“牛鬼蛇神”,让广大具有正确价值观的“人民群众”极其反感的抗日历史题材影视剧。
B.抗日神剧在情节的设置上存在胡编乱造的现象,都有诸如射箭拦子弹、徒手撕鬼子、手榴弹炸飞机等离奇的情节。
C.抗日神剧的“武侠化”“玄怪化”“言情化”,实为娱乐化、庸俗化,迎合了口味低俗、思想愚昧的观众收视需求。
D.抗日神剧沦为充满凶残暴力和仇恨意识教唆人犯罪的“打鬼子剧”,应完全归咎于投资方和电视台。
【小题2】(小题2)下列对“这就是中国电视剧产业的贫血现象”一句含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本应成为爱国主义教材的“抗日剧”,情节离奇、数量众多,以致各个卫视的抗战剧情节都能直接连上。
B.一小部分中国电视剧投资者、制作发行人、编剧导演、电视台负责人思想觉悟低下,想像力贫乏,审美趣味庸俗。
C.中国电视剧制作题材狭窄,抗战剧承载了观众太多的娱乐需求,甚至承载了观众对电视剧的一切期待。
D.中国影视审查机制存在弊端,有违中国影视文化产品弘扬和传递正确价值观的初衷,不利于优秀影视剧的繁荣。
【小题3】(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在《人民日报》和央视联手痛批“打鬼子剧”后,抗日神剧开始进入人们视野,成为人们热烈讨论的话题。
B.“牛鬼蛇神”所指的就是“凶残暴力”“仇恨意识”,充诉着凶残暴力想象和仇恨意识的“打鬼子剧”实际是在教唆犯罪。
C.因为抗日剧拍摄经济风险小,所以审查通过率高,如2012年全国主要电视频道黄金档播出抗战、谍战电视剧占全年播出量1/3强。
D.抗日神剧的传播是令人忧虑的社会现象,也是思想文化领域的污点,很多文化工作者应为自己的失职而忏悔。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智能时代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便捷,也对人类隐私、生命和公平正义造成了巨大威胁和全面挑战。因此,智能时代的工程师应努力化解技术风险,并在保护隐私、关爱生命、守护公平正义等方面主动承担起自身的伦理责任,从而实现工程造福人类的目标。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个人隐私权也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智能时代的工程师要担负起保护隐私的伦理责任,要努力做到:数据收集应该征得用户的同意和授权;所有数据需按照隐私程度进行分级,设置不同级别数据的使用权限;数据存储应受到严格的技术保护;密切监督,一旦出现不当使用,应严肃追责。当然,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智能技术在挑战人类隐私的同时也能起到积极的正面作用,如智能技术可以跟踪网络异常行为,防止诈骗和黑客入侵,提升网络安全防御水平,从而使人类隐私得到有效保护。
众所周知,人工智能分为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三类。对强人工智能产品一旦处置不当,人类将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甚至走向毁灭。避免人类生命受到威胁,首要的是让机器人按照人类的伦理道德规范行事。工程师履行关爱生命的伦理责任,应该做到:做好智能产品前瞻性的伦理评估,避免智能产品伦理缺位;对智能产品开展道德代码和伦理嵌入研究,使机器“算法”遵循“善法”;坚决抵制智能武器的开发和应用,严格限制智能产品使用武器的能力;注重专能机器人的研发,限制全能机器人的设计,消除当机器人具有自我或反思能力时毁灭人类的可能性,始终将人机关系的主导权牢牢掌握在人类的手中。
智能时代将对人类整体幸福带来一些不利影响。首先,智能时代可能导致失业率飙升,贫富差距加大。其次,智能时代的偏见或歧视频现。尤为危险的是,人工智能可能强化所习得的偏见,导致偏见走向深度化和普遍化,而不能像人一样有意识地去抵制或克服偏见。智能时代的工程师要化解社会矛盾,消除偏见与歧视,应在工程实践中始终做到:坚持公平原则,在工程设计或人工智能产品开发中,应充分考虑各种因素,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不平等;坚持正义原则,以最大多数人的幸福为出发点,让智能产品造福全人类而不是仅为少数人服务;坚持公平正义原则,还应对工程实践导致的利益受损方包括自然在内给予必要的爱护与补偿。
智能当道,未来已来。智能时代的工程师并不仅囿于以上伦理责任,应立足长远,并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直面问题、团结协作,积极担负起应有的伦理责任,为实现人机和谐共处,增进人类福祉而努力。
(摘编自邱德胜《智能时代工程师的伦理责任》)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智能时代的工程师应当承担起自身的伦理责任,为实现工程造福人类的目标而努力。
B.在数据收集、使用、存储及监督等环节,工程师要承担起保护人类隐私的伦理责任。
C.工程师履行关爱生命的伦理责任要避免智能产品伦理缺位,掌握人机关系的主导权。
D.人工智能无法有意识地抵制或克服习得的偏见,因而导致偏见走向深度化和普遍化。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智能时代带来诸多不利为立论前提,论证了工程师应当主动担负的伦理责任。
B.文章第二段辩证分析了智能技术的两面性,旨在论述智能技术利弊共存、利能纠弊。
C.文章第三段从多个方面论证了在智能时代工程师如何履行关爱生命的伦理责任。
D.文章论述了工程师承担伦理责任的必要性和具体的措施,全文论证结构清晰。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智能技术具有两面性,其积极的正面作用能避免智能时代个人隐私受到侵犯。
B.只要机器人行事符合人类的伦理道德规范,强人工智能就不会威胁人类生命。
C.工程师即使坚持公平正义原则,也难免会造成少部分人或自然在内的利益受损。
D.智能时代的工程师应具有忧患意识,在产品开发和应用时应努力化解技术风险。